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李段氏的悠游时光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两位作者的姓氏镶嵌于书名之中,颇有新意。

全书共分四个部分,收录了几十篇文字优美的随笔散文,这四部分包括:从田野上路(男人大李,女人段氏),相亲相爱过桥来(大李段氏的情爱生活),通往幸福的路上(大李段氏的刀剪功夫),走走停停看园林(大李段氏行走江湖)等。

内容推荐

纵使有越来越多人不再相信爱情,他们仍选择一生的守候。纵使有越来越多人从婚姻的城池中出走,他们仍坚持家是温暖的永久。

这是本散文随笔集,共分四部分:从田野上路(男人大李,女人段氏),相亲相爱过桥来(大李段氏的情爱生活),通往幸福的路上(大李段氏的刀剪功夫),走走停停看园林(大李段氏行走江湖)等。全书文字优美,内容休闲,非常适合那些心里悠闲的女性朋友阅读。

目录

前言

从田野上路

男人大李,女人段氏

上学路上/3

午后阳光/6

从田野上路/10

教育的疤痕/13

躲躲闪闪的文字/16

今夜,我如水/19

关了那扇窗/21

像植物那样思考/24

快乐如风/28

刹那定格/31

关于我的端午/34

准和我们一起品足球晚餐/37

水中央/40

黑锅还要背多久/43

无心插柳孔圣人/45

娱乐三国——庞统/49

娱乐三国——刘备/53

娱乐三国——貂蝉/57

娱乐三国——曹操/61

相亲相爱过桥来

大李段氏的情爱生活

相亲相爱过桥来/67

我这样把她娶回家/70

写给老公的情诗/74

偶像/76

书中岁月长/80

发烧记/83

别来无恙/86

镜头还差三分之二/89

流连花溪/92

一滴尘埃/94

淡饭/98

晚餐之后/101

一点小伤/104

逛街有风景/107

泪中印记/11O

怎样到老/113

每天爱你多一点/116

通往幸福的路上

大李段氏的刀剪功夫

功夫/121

蜉蝣之羽/125

专心做一道菜/128

纽有千千结/131

通往幸福的路上/135

谁的色彩/138

紫语甘蓝/141

鞋子/143

Puji/147

粥意浓/150

东拉西扯话衣裳/153

江湖地位,酸菜豆米/156

调兵遣将之——帅/159

听风吟,画云裳(之一)/161

调兵遣将之——将军/164

听风吟,画云裳(之二)/168

调兵遣将之——哼哈二将/171

听风吟,画云裳(之三)/174

调兵遣将之——先锋/177

听风吟,画云裳(之四)/179

调兵遣将之——军需官/182

听风吟,画云裳(之五)/185

调兵遣将之——旗手/188

走走停停看园林

大李段氏行走江湖

走走停停看园林/193

斯人已去,繁华似梦/197

且行/201

爱上一座庙宇——南普陀/206

从你身边走过/209

留住鼓浪屿/213

去青岛呀去青岛/217

悠游在丽江/220

雪山,清流,桥/223

试读章节

上学路上

今天妈妈的朋友一对老夫妻来家里聊天儿,说:“有没有发现我们老两口,红光满面精神焕发啊?我们现在每天步行十几里哟。”然后告诉我们因为近来儿子媳妇发现小孙子缺乏与人相处的能力,经高人指点决定上一所管理较好的全托幼稚园,重点是全托,这样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于是花了三四万元钱,将孩子安置了去,可是一开始孩了就又哭又闹,大家就商量先由二老每日接送着,等时机成熟。可是几个月过去了时机一直不成熟,二老为了节约每日的车费,便一早打车送孙子到幼稚园,然后走七八里路回家,下午再走上七八里路去接,然后打车回家。

不想说现在的教育有多么莫名其妙,那只会是白费口舌而已。

只是不经意回想起自己的小时候—那时,我已经七岁半了,父母还没想好怎么让我去上学,可我知道我是一定要去上学的。当时我有一辆邻居送的三个轮的小自行车,很稳但是遇见上坡便很吃力,而在我上学的路上会遇见三个上坡。于是我每天悄悄苦练车技(与其说车技不如说力气),终于在学校开学前我能一口气蹬过刚出家门的那段坡路了,而且我的下坡技术一流,双脚抬离脚蹬,双手握把,目光平视就OK了。我便和父母说我可以自己去上学,他们自然不信,而且也不给我机会试,每天一早行色匆匆地背起我去学校,然后再往完全相反的方向赶去上班。可机会还是来了,有一天全家都起床晚了,爸爸妈妈显得很烦躁,我再一次要求自己骑车去上学,他们居然同意了,只是要由姐姐保驾。

我意气风发地骑过第一个小坡没来得及得意,就发现我犯了大错,前面一条约三尺宽的大沟突兀地横在我们面前,身边的每位同学都是一个助跑快乐地飞过去,可我怎么办,我不会飞车啊,我快哭了,姐姐下意识地试着能不能两脚跨在沟的两边,可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姐姐腿太短,怎么也办不到。慢慢地,身边已经聚了好多同学了,认识的,不认识的,大家七嘴八舌,有同学说等着,我们去找大人来;有同学说不如下了马路,走农民的稻田埂;有一个男同学说能背着我跃过去,问我敢不敢试试。我看看容易害羞的姐姐早已是满面通红,全没了主意,我急了,蹦下车来,蹲在沟边见里面没有水,手一撑地,就跳了下去,沟有齐腰深,我对姐姐喊把车递给我,想再把车送到对过去,姐姐也急了,提着我的小自行车也下到沟里来了,然后让我踩着车子爬上去,上面的人一顿喊一顿拉啊,我们姐俩上来了,我还乐呢,可姐姐好像都哭了。

(写到这儿,好多小时候的记忆慢慢地聚拢了过来。)

我和姐姐商量不让爸妈知道我第一次骑车上学的经历,可后来还是知道了,是我自己一次话多没收住风漏了出去,爸妈便不怎么认可我骑车上学的事,只是实在没办法的时候才实行,比如起床晚了炉子灭了爸出差妈开会了什么的。可是他们把我背去上学,我放学回来就很麻烦,他们都还没下班,姐姐年级高,通常也还没有放学,我就一个人在空荡荡的教室里发呆候着。有一次几个同学要送我回去,我说不行不行,他们说我们能背动你,每个人都试了试,背上我走了一圈,说你看,行吧。于是我们就上路了。从学校到家二十分钟的路吧,那时我真觉得好远啊。每天四五个同学送我,每人背我走一段,到后来全班同学都送过我,背过我和我的书包,那么一个个小小的身体背着我走了三年 那个画面在我心里已成定格。直到我十岁,我坚持自己学会用拐杖了,不再让爸妈送我上学,可我的同学依然会在放学时陪我回家,甚至还有同学会绕道来和我一起去上学,每天如此,从未间断过,几乎是十二年,我全部的小学、中学时代。我上大学的时候,我的几个中学同学去送我,我说,我知道,在我上学的路上永远都有你们在我身边。 

午后阳光

这个下午阳光走人房中。剪布剪到全神贯注的我,在回眸的一瞬,竟有些恍惚,现在,什么时候了?

“一个阳光的午后”,答案被制成一枚书签,夹在我生命的页里。

不知为什么我又看见了那一幕:一个女孩蹦出家门。她刚刚喝完了一碗中药,手上拿着妈妈奖励的糖果,在阳光下面,糖果的外衣熠熠闪光。抬起手来招呼不远处的小伙伴,可他们应声倾斜了起来,紧接着,倾斜的身体如箭一样向她直直地飞了过来,她控制着自己不要飞,不要,否则一定会撞在一起,可是她的马达轰轰隆地响着,她必须也要飞了。就在起飞的刹那,她看见了一只长着长须的银色的龙头,于是她伸出手去拼命地抱住,并大声地对小伙伴们喊:“不要过来,不要过来”,小飞机们停住了,斜在半空中,支楞着翅膀,蜻蜓一样。但龙头突然剧烈地晃动起来,女孩抓不住了,想,那就飞吧,还能怎么样。于是,软软地松了手。身体飘了出去……落下来时正对着一轮很温和很温和的太阳,女孩找着手中的糖,想看看它的衣服是不是变了颜色。身边的一位穿白大褂的人向外喊到:中毒的女孩醒了!

大人说我险些醒不过来。

其实死神只是路过,见到,刮了一下我的鼻头,离开时,他的大袍子扇动的风把我带得飞了起来,所以我一直觉得我是飞过的人。

大人说当时的我吃了一味巨毒中药名儿叫马钱子,因为大夫想以毒攻毒治好我的病,谁知我毫无反应,于是就给我加大了几倍的药量。  

再其实在别人眼里,我是出现了幻觉,我当时抱住的是一个水龙头而已。可所有的小朋友都证实我是陡然飞了起来,然后才摔下去的。看来我还是飞过。

初夏的阳光算不上热烈,我的布变幻着色彩,当终于它们再一次不着痕迹地退去。我很想追过去抚弄一下那些光线,很想,知道它们怎样在那些旧日的和未来的时光中穿梭,而不留下半点声响,我还想知道书的最后一页会夹着一枚怎样的签儿。可我残破的心事,总是很快就被看穿。我只好假装数着布片,让清晰的现实覆盖住记忆的坑洼不平。 

从田野上路

这两天一个同学来玩,每天陪着她在京城里东游西荡。因为近来一直在家窝藏,好久没有走这么多路了,拐杖磨得两个手掌心红红的。使劲拍着大李的胸脯说,我要趁着这个秋天的好时节,每天把散步的时间加长!加到很长!

说起走路我并不会十分的自卑,尽管不能健步如飞,却也能跟上普通的步子,拄着双拐非常灵活的晃来晃去,我是坦然的。  

那时还小,走不了路却依然不能放弃淘气,每天单脚在房前屋后蹦来蹦去地和伙伴们玩,有一天突然决定让他们陪我去爬山,可是才蹦到山脚下我便发现我实在是无能为力。牙齿把嘴唇咬得浸血,可回家却并不敢和爸妈说,只问姐姐我怎么才能走。姐姐拿出爸爸早就为我准备好的一副拐杖,说:这个一直藏着,你想用它么?我接受了。练习了几天,便出了家门,可却不停地摔跤,因为一个小槛儿,因为一块果皮,因为一滩水,因为有人在一旁指指点点或窃笑,我都能顿时乱了步子,一下子摔下去。那一段时间真是沮丧极了。于是两个姐姐每天晚饭毕,便带着我去散步,且只走田间的小路。当然没有什么人,可田埂很窄,有些地方只有一个鞋印的大小,两个姐姐一前一后地陪着,却极少扶我,我也倔倔地并不出声要求。开始的时候真是困难,走走停停,一段路下来,紧张得眼都花了,头皮发麻。可我却一天天地进步,很快,快得超乎所有人想象,我便可以流畅地拄着双拐走过那些坑坑洼洼了。

每每和并不十分相熟的人走在一起,一遇到不平坦的地段他们总会担心地问:有问题么?要不要帮助?我便微笑:我没问题。

有一次在北服的校园里,一位和我一样拄着双拐的同学,走过来说:你真棒,你是我见过的把拐杖用得最自如的。你是怎么做到的?

我愣了,我几乎忘记了是怎么开始的,真的。那个场景十分十分缓慢地流回到我的心里,然后清晰地站住:我的两个姐姐一前一后陪着我,走在那片田野上……写到这儿,我不能再继续了,虽然我知道她们一定很快乐,能看到我一路的从容。

P3-11

序言

“王老师,有空到我们的博上去看看吧!”多少年来大李和段氏一直这么叫我。初识这小两口的时候,小小的段氏,拄着一双拐,细,薄,一声“王老师,你好!”怯生生的,好像一年级的小女生初次见老师。边上那戴着眼镜的大李则一副侠士风范,提着大包的,拎着小包的。他们一出门,基本都是这款。

段氏起初是来帮我忙的,看着瓷器一般的她,我怕我说话声大了会把她吓着,怕一不小心会把她弄碎了。后来朋友跟我说:“你用不着这样,段喜欢别人像常人那样对她。”再后来,我发现她很坚强,很能干,很不一般。

因为小时候吃药太多,现在一点小感冒也把她折腾得够呛,养病期间,她有了更多的独处时间,她静静地读着各种各样的文字,打发着时光也滋养着自己。

终于有一天我打开了他们的博,映人眼帘的是“专心做一道菜”,大李的杰作。说的是蒜薹炒肉丝,瞧这段“……许多人炒肉喜欢拌芡粉,目的是让肉嫩。但我不喜欢。我认为拌芡粉炒出来的肉,软、滑、面,如奶油小生,没有气节。我喜欢把肉炒得干香,或硬或脆或酥,有嚼头有回味……”我也是一喜欢厨房的主,喜欢自己操刀,也喜欢看别人写美食的文章。我被吸引,于是潜水,一口气上来之后,呆了。大李的文字理智、大气,段氏的文字感性而温婉细腻。我以前没看到过他们的这一面,只知道他们平和,宽容……再一次潜水上来之后马上给他们留言,要他们把他们文字的版权给我。我想让更多的人分享他们那份温暖。

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些朋友去春游,地点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女士们穿着高跟鞋一瘸一拐地走在山路上,眼里早没了风景,有的只是抱怨,鞋也脏了,脚也崴了。“王老师……王老师……”回头一看,大李和段氏骑在马上,马夫提着段氏的拐杖,段氏一脸的红霞……寒暄过后,他们很快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之外。再看看我们,心中生出许多的感叹!!!!!大李喜欢看风景,于是他就驮着段氏一路地看……

段氏以前是做财务工作的,她工作的厂倒闭之后,她要去大连学服装设计,大李就辞了工作陪她到大连。段氏上学,大李上班。最后他们又到北京,段氏继续学习,大李继续上班。大李偏爱历史且喜欢做菜,他把历史和各种料理炖在一起,精彩。如果你吞金饮银而不知其味,尝尝大李的“淡饭”;如果你手捧玫瑰而闻不到它的香味,看看段氏的“写给老公的情诗”;如果你在战斗的叫嚣中累了,到大李段氏的门口歇歇脚,他们会带你一同走上“通往幸福的路上”。如果你不知道该怎样与你的另一半共度余生,读读他们的“怎样到老”;如果恋爱中的你正不知何去何从,品品大李的“粥意浓”……

段氏有一绝活,叫“凌波微步”,就是她在家的时候基本不用拐,单腿跳来跳去的,速度极快,轻飘飘的,好像飞一样,这是她多年练就的“功夫”。大李的功夫是“背媳妇”,雨天他要背,路不好他要背,段氏心情不好的时候他要背着她在家里转圈圈。他们都有自己的绝门武功,但还在努力地学习,练就新的功夫。最近,段氏练剪刀功,大李跟相机较上了劲。

在这个时代,人们不注重生活的质量,只重视如何装满家中的粮仓,坐上金椅子,过奢华生活的技巧,却不知道人的固有的本性不应改变。幸福的家庭在今天尤其见得需要了,我希望这本书可以增加幸福家庭的数量,许许多多的人期望着快乐而结婚,却不免苦痛地失望。大李段氏用心经营着他们的婚姻,认真地过着他们的日子,帮助着需要他们帮助和给过他们帮助的人,他们把爱给了他们身边的人,他们平凡地快乐着,过着他们的悠游生活,写着他们的悠游文字。

书评(媒体评论)

最喜欢读关于段段和大李关于生活点滴关于幸福的文字,每一次都不愿太快地看完,喜欢一点点一点点地细细品尝。——叶子

休息的时候看你们BLOG文章,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文章总是以清澈的思想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朴南真实得可以直接渗入到皮肤。 

 

这是些最最简单的感情和生活,却是人们用尽一生去寻找的幸福。从你们身上我感受到了这份幸福。——黑暗之舞

怎样一种生活啊,会自己烹饪美食,设计华服,奔向大海,看草木……——芸可以死复生 

好粥,会生活的人才这么用心熬粥,……——有事说事 

想着幸福小女人踏着缝纫机,台面上行走着探望春天的美丽衣裳,好美的一幅画卷。——郑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李段氏的悠游时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舟//段红黔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1076939
开本 32开
页数 2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7-04-01
首版时间 2007-04-01
印刷时间 2007-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7.375
印次 1
出版地 贵州
211
14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2: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