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华商圣(12位中国著名商人的财富传奇)
内容
编辑推荐

范蠡、子贡、白圭、吕不韦、沈万三、伍秉鉴、胡雪岩、雷履泰、乔致庸、孟洛川、王炽、叶澄衷……本书以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情节,为你介绍我国古代十二位著名商人的财富传奇故事。其中,还为我们点出了其成功的因素所在。不仅可以作为我们经商之参考,也可作为我们为人处世之参考。

内容推荐

他们是一群血液里奔腾着商业力量的“骑士”;他们是一群于政府间游刃有余的“大红人”;他们是一群在民间广泛传诵的“财神爷”。他们一度呼风唤雨,左右行业经济;他们曾经官商一体,操控国家财源;他们经历起起伏伏,但始终延续着商业经济血脉。他们的影响依然还在,他们曾经是我们民族的商业图腾,是中华史册上彪炳千秋的商魂。感悟这12位中国商人在为人处世、经商致富中超常的智慧、敏锐的眼光、从容的心态和果敢的决策,然后再把这些融合为一体,这就是他们教给我们的真正“中国式商道”。

目录

范蠡:富可敌国的商圣

1 范蠡的传奇一生

2 鸟尽弓藏,功成身退

3 经商治产,获利千万

4 谢还相印,充官散财

5 知地聚胜,择地生财

6 天地圆道,万物反复

7 协商竞争,合作双赢

8 范蠡救子,商智尽显

9 富甲天下,好行其德

10 陶朱公商训十二则

子贡:儒商鼻祖

1 端木子贡家世

2 尊师重教,儒商楷模

3 内儒外商,文行忠信

4 诚信为本,一诺千金

5 以和为贵,以仁为本

6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7 研究规律,把握商机

8 仗义疏财,回报社会

9 儒商的精髓

白圭:人弃我取的商祖

1 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2 乐观时变,果断出击

3 薄利多销,积累长远

4 智能仁强,诚信为本

5 关心下属,重视团队

吕不韦:志在谋国的风险投资家

1 商业奇才吕不韦

2 奇货可居,志在谋国

3 助人成功,已也获利

4 不拘一格,求贤若渴

5 一字千金,志在留名

6 后宫淫乱,东窗事发

沈万三:周庄巨富,江南财神

1 沈万三其人

2 苦心经营,生财有道

3 富可敌国,纵情声色

4 资助起义,埋下祸根

5 露富烧身,祸及后辈

6 财神兴衰,可叹可鉴

伍秉鉴:天下第一大富翁

1 世界首富伍秉鉴

2 跨国财团,出自广州

3 横空出世,总商之魁

4 慷慨富有,享誉海外

5 多方资助,恩威并用

6 接触鸦片,走向没落

胡雪岩:红顶商人,徽商代表

1 借势成事的“红顶商人”

2 助人成功,己也收获

3 圆通有术,左右逢源

4 仁义并举,化敌为友

5 质量是金,服务是银

6 以欲从人,善待下属

7 因人致用,长辈胸怀

8 把握机遇,乘势而动

9 多元经营,走规模路

雷履泰:山西票号的创始人

1 “金融泰斗”雷履泰

2 山西票号,一枝独秀

3 管理严谨,制度严明

4 规范管理,到位服务

5 严格号规,精选培训

6 兵法商法,不厌其诈

7 以稳求信,拔乎其萃

乔致庸:“在中堂”的奠基人

1 乔家大院的“亮财主”

2 富有远见,勇敢转型

3 历尽艰险,矢志不渝

4 尊重对手,以义制利

5 审时度势,精明投资

6 不拘一格,大胆用人

7 心系天下,重在培育

8 儒雅仁厚,一身正气

孟洛川:一身正气的东方商人

1 东方第一商人

2 德是根本,财是末端

3 若安天下,先正其身

4 童叟无欺,货真价实

5 服务周到,品种齐全

6 面对困难,勇者必胜

7 与人分利,予己得益

王炽:算道德账的“钱王”

1 一品商人王炽

2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3 眼光独到,既准又远

4 敢于冒险,胆略非凡

5 以诚为本,以信待人

6 以德治商,以质兴商

7 富而不吝,慷慨好义

8 以财聚才,以才取财

9 经商有道,御财有术

叶澄衷:沪上名商,业界翘楚

1 “五金大王”叶澄衷

2 拾金不昧,白手起家

3 敏睿从商,以智取胜

4 开拓进取,不断创新

5 审时度势,富于机变

6 慎于识拔,知人善任

7 热心办学,关心公益

后 记

试读章节

2.鸟尽弓藏,功成身退

提起范蠡弃官从商,可谓是大勇大智,堪称明智之举。

文种和范蠡虽然都是足智多谋之人,但是两人的个性却截然不同。范蠡认为,勾践刚愎自用,野心巨大,是一个只可同患难而不能共富贵的君王。

自从勾践灭吴称霸之后,他的野心开始急剧地膨胀。在置酒大宴群臣、军民欢庆之时,勾践却面无喜色,范蠡看出了勾践贪婪的性格,即使霸业已成也永无满足之日。如今国富兵强,自己也该功成身退了,否则就会有性命之忧。于是,他便去找文种相商,想告诉他“兔死狗烹,敌国灭、谋臣亡,功高震主”的道理,劝说文种和自己一同隐退。

当范蠡来到文种府上,将这一切向文种阐明时,文种却不以为然,对他的话半信半疑。文种从一个小县令到复国的重臣,名利之心很重。他认为,他们既然替越王收复了失地,理应享受荣华富贵。因此,他眷恋着高官厚禄不肯离去。范蠡见他如此,只好叹了口气,摇了摇头,离开了文种的府邸。

道不同,不相为谋。范蠡回府后两天,就做好了一切准备,决定向越王辞行。他上书给勾践:“吾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是年大王受辱于会稽,吾之未死,只图今日。如今应为吾为会稽之辱死时。”勾践看出范蠡欲离他而去之意,恳切地对范蠡说:“吾臣是年辅佐王于吴国,卧薪尝胆,如今国兴人旺,实为功臣,可免其死。”

但范蠡去意已决,他说自己从师计然,从他那里学到了治国之计七策,只用了五策就使越国富强了。如今功成名就,国富民旺,他想把计然之策用在自己的家业上,为子孙积下一份产业。

勾践闻言,再三挽留道:“汝若留下,吾将分一半国土予汝作为酬谢,另将会稽山赏赐予汝作为奉邑。若不留,吾将杀掉汝妻及家人。”范蠡依然坚定不移地说:“吾闻君子以适势,有计不急于成功,死后不被人猜疑,内心也不自欺。今吾执意离越出走,吾妻何罪之有?”勾践含泪说:“若汝离去,以后吾靠谁治国?”

范蠡知道此时不走就会错失良机,所以越王勾践的这些威胁和装可怜并没有使他改变想法。但是,勾践以范蠡全家人的性命相逼,范蠡也只好唯诺着答应下来,赶忙离开了越王的宫殿。

从宫中出来,范蠡的心情特别沉重:前车之鉴,不可不看;警钟鸣响,不可不听。想想吴国的伍子胥和一代大将军孙武功成名就后的悲剧下场。伍子胥、孙武这两个人,都是为吴国开创霸业的功臣,但夫差却容不得他们,伍子胥落了个赐剑自刎,而孙武也只好选择弃官隐居。这些活生生的血的教训,使他的头脑变得更加清醒。

当初,勾践在“卧薪尝胆”的逆境中,自然需要有人辅佐,如今登上霸主之位,他必定会千方百计地防范这些功高盖主的臣子。范蠡清楚勾践和夫差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君臣只可同患难,不可能共富贵。于是,他下定决心效仿一代名将孙武,选择弃官隐退。

但是,天下之大,他又能上哪里去呢?再回到楚国,楚王肯定不会放过他。考虑再三之后,范蠡决定去齐国。齐国在北方,隐居生活相对比较安定,而且齐国的政治、经济也比楚国优越。再者,去齐国所经过的路线是当时吴越贸易的海上通道,比较安全;而去楚国则要走陆路,勾践为了拦截自己,肯定会设下伏兵。因此,相比之下,由越奔齐选择海道应该是最安全的。

当晚夜深人静之时,范蠡带着爱妻西施及家人、奴仆等,携带了一些金银细软,乘着浓重的夜色,驾一叶早已准备好的扁舟,由海路直奔齐国。

范蠡是一个重感情的仁义之人,在临行之际,心中仍然惦念着曾经和他一起出生人死的恩师兼义友文种,他真希望文种能看透这一切人间世事。于是,在离开的前一刻,范蠡又一次派人给文种送去了一封加急信函。

文种接到书信后,大惊失色。只见信中写道:“良友文种,见函如斯,此时吾已踏上离越之行。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享乐,子待何不去?汝若执迷不悟,不早做准备,蒙害之日将不远矣。”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想一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帝王,无不尔虞我诈,弱肉强食,利益成了他们唯一的追求。过河拆桥,饮水塞井,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当遇到灾难时,他们可以与臣子患难与共,但有朝一日夺得了江山,却又处处加以防范,甚至残害,根本没有真情,更谈不上知恩报德的“良心”。

范蠡真可谓一代智者,他洞察风雨春秋,清醒地意识到功高震主是十分危险的,以过人的胆识超越了功名,在朝野上下的一片赞扬声中,终于跳出了君臣间残酷无情的权力之争。

后来,被范蠡不幸言中,一直对高官厚禄执迷不悟的文种遭到了他人的诬告,说文种权高势强有谋逆之心。勾践闻听,甚为恼怒,于是便赐给文种一把剑,令其引颈自杀。在越王的逼迫下,文种只好举剑自刎。

后人对范蠡和文种曾有这样的评价:“文种善图始,范蠡能虑终。”文种最终成为帝王专制的牺牲品、殉葬品,而范蠡则能适时掌握进退之法,显示出其超乎常人的智慧之光。

自然界无比复杂,人类情感的变化也是奥妙无穷。今天认为是美的东西,明天就有可能认为是丑恶的;今天认为是可爱的东西,明天就有可能认为是可恨的。所谓“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也就是“人情反复,世路崎岖”的道理,就像转动不休的陀螺一样来回轮回。所以,所有高明的赌徒都懂得在适当的时候离开赌桌,一旦获得足够的成功——即使没有更多的成功。他们也会见好就收,因为他们知道接踵而来的好运永远都会伴随着更大的危险。当你还在那份幸运中悠然自得时,你很可能会摔倒并把所有的东西撞得七零八落。最高明的归宿,就是光明正大地适时收手。

因此,知退也是一种成熟,一种眼光,一种睿智。

P6-10

序言

相传,在殷商的先祖之中,有一个人名叫王亥。他驯服了牛,发明了牛车,使畜牧和运输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他带领着其部落的人远足,与其他部落以物易物,使大家都感到非常便利。在当时,他的部落被称之为“商”,并且很快便富裕了起来,到王亥的七世子孙成汤宣威中国的时候,便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王朝——商。

后来,由于从事以物易物的人大多是商朝人,其他地方的人便都称呼他们为“商人”,久而久之,“商人”一词也便成了经商之人的专用名词,并且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也就是因为这些“商人”的出现,才使得华夏文明更加璀璨。同时,我国古代的商圣们犹如史册上的一颗颗明珠,照耀着如今商人不断前进的脚步。商圣们的经商睿智、做人哲学、择财手法等,都成了现代人经商中奉行的圭臬。

自20世纪80年代起,东南亚、欧洲、北美等地就已经掀起了一股学习“汉学”的热潮,他们研究中国的政治、经济、法律、科技、教育、文学,并学习、借鉴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有一位外国学者曾做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古代圣人的管理思想造就了世界当代的企业家。”

当世界商人都在探讨我园古代商圣们留下的为人之道、用人之道、经营之道等“财富”时,很多中国商人却在大肆地仿效国外企业的经营之道,对自己前辈走过的道路并不重视,这实在是一些中国商人的一大误区。

其实,中国古代商业精英们的为人处世、择财谋富的技法非常高明,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在过去,中国是一个中农轻商的国度,经商被人们视为“贱业”。古代有“士农工商”四大行业,“商”被排在了最后,甚至有时一提起商人,人们便会想到“无商不奸”、“为富不仁”等贬义词。由于中国古代人们对商业和商人的极度歧视,使商业发展受到了极大阻碍,因而中国古代的商品经济也一直居于弱势地位,无法与自然经济相抗衡。

有趣的是,尽管古代的人们重农轻商,商贾在社会上的地位较低,可是商业仍然是致富最快、极富有魅力的一个行业,以至于每朝每代都会出现几位传奇性的巨贾,他们腰缠万贯、富可敌国。譬如,战国时期饮誉古今的陶朱公范懿、被称为儒商鼻祖的子贡、商租白圭、坚信奇货可居理念的吕不韦、为朱元璋造了半个南京城的“活财神”沈万三以及徽商的代表人物胡雪岩等,他们所经历的财富故事都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品味、值得思索、值得借鉴、值得发扬的东西。

为什么范蠡做官、种田、经商样样都能够成功?为什么商人伍秉鉴居然能够成为当时著名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权人?为什么胡雪岩能做一行成一行,处处有人帮?……他们这些“商圣”背后都经历了一个个传奇性的财富人生,他们所经历的发家史一定能给我们带来积极的启发和借鉴。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如今回顾一下这12位“商圣”的故事,总结一下他们的经验,对现在的商人亦有启迪。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因此,我们精心搜集了12位中国“商圣”的财富故事,并一一呈现给读者。这些人不乏在政商游刃有余的“大红人”,被民间广泛传诵的“财神爷”。细心感悟他们在为人处世中、在经商致富中超常的智慧、敏锐的眼光、从容的心态和果敢的决策,然后再把它们融合为一体,这或许就是中华商圣教给我们的“中国式商道”。

俗话说:“小商道做事,中商道做市,大商道做人。”所以,我们研究中国“商圣”的经历,不是醉心于颂扬他们的辉煌业绩,也不是要沉溺于烦琐的历史细节,而是要实事求是地总结前人的得失成败,并和现实结合,指导今天的实践者。

因而,“剖古人致富之谜,开今人创业之智”是我们这本书的宗旨,“师吉长技以自强”是本书的最终夙愿。希望本书能给读者带来智慧,在人生中能够从容自得,在商战中能够游刃有余!

编著者

2006年12月

后记

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未来。

著名史学家夏曾佑说:“智莫大于知来。来何以能知?据往事以为推而已矣。故史学者,人所不可无之学也。”

古往今来,中国的巨商大贾们无不具有自己长期奉行的商道,他们有共同之处,也有独特之处。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在历史上书写了高于常人的大手笔,成就了非同寻常的大事业。史学家、教育家白寿彝曾经说过:“我们研究过去是为了了解过去,了解过去是为了解释现在,解释现在是为了观察未来。总之,研究历史不是引导人们向后看,而是引导人们向前看。”

如今,随着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地球变小了,各大洲之间似乎近在咫尺,“信息时代”和“时间就是金钱”已成为时尚的流行语。但是,中国人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一个事实:中国人的生存空间相对更加狭小。中国人口特别稠密,生存空间异常狭窄,在中国这一人口稠密的国家中,由于生活之难,谋生行为是名副其实的“生存斗争”。

要生存,就要奋斗。在奋斗中,我们既不能暴取豪夺,也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去诈取,而是要用人们所公认的商道去经营,去管理。所以,本书中所列举的这12位古代著名商人的人生经历和传奇故事以及体现出来的大智大勇、大仁大义,无疑是我们最好的借鉴。

因此,我们希望大家能从这本书中学习到一些必知必备的商道和人生启迪。

同时,对参与本书编写的成员:张志军、石云、王振伟、闫博、李忠良、赵静、李绍玲、孔丽云、李光亮、王章文、李宁、张艾莉、杜延起、张萍、刘芳、刘俊义、翟龙顺、张志勇表示感谢!

本书内容以古代商业精英们的为人处世、经商谋略为主,因此在编写过程中会借鉴一些资料,由于资料来源广泛、时间比较有限,所以引用的部分资料未能与作者一一联系,谨此歉意!如有任何质疑、建议或此方面的问题交流,请与我们联系:huazibook@126.com,必要时我们会按国家相关规定支付稿费或赠与样书,非常感谢!

编著者

2006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华商圣(12位中国著名商人的财富传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濮阳华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442602
开本 32开
页数 2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7
出版时间 2007-03-01
首版时间 2007-03-01
印刷时间 2007-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4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3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7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4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