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德语文学与文化--阐释与思辨
内容
编辑推荐

无论是在启蒙运动时期的莱辛对极权主义的挑战,还是德语文学古典主义时期的 双子塔歌德与席勒的针对人及人类进行美学教育的理想,或者是集反叛和回归向往于一身的浪漫作家对精神家园的追求,无一例外地闪耀着人性与人爱的光芒。本书是一部关于德国文学及文化研究的理论专著,全书分文学与人、文学与历史、文学与真实、文学与传统、文学与叙事、文学与生态几个部分介绍了德国文学研究的相关内容,适合文学研究人员参考学习。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编 文学与人

 概述

 德国18世纪自传文学中的个体意识

 追求理想人格的自我写照

 ——歌德自传《诗与真》解析

 语言危机与人的异化

 ——评彼得·汉特克的小说

 《罚点球时守门员的恐惧》

 起程

 ——当代德语文学作品中自我追寻的模式

第二编 文学与历史

 概述

 现代的征兆:历史的矛盾与人的矛盾

 ——论席勒《华伦斯坦》三部曲中

 “生活的双重含义”

 “文学的使命”

 ——评安娜·西格斯的长篇小说

 《死者青春常在》

 历史终究不会放过我们

 ——解读施林克《生死朗读》的历史主题

 君特·格拉斯的《蟹行》

 ——兼谈德国战后文学的新视角

第三编 文学与真实

 概述

 寻求另外一种真实

 ——评平德国浪漫艺术童话超现实的美学旨趣

 从《金罐》和《沙人》看E.T.A.霍夫曼

 二元对立的艺术观

 用童话构建历史真实

 ——君特·格拉斯的《比目鱼》与

 德国浪漫童话传统

 具象与想象

 ——论君特-格拉斯的

 真实观与叙事原则

第四编 文学与传统

 概述

 德国浪漫文学概念辨析

 “浪漫的书”

 ——论施莱格尔的小说理论与小说试验

 批判、继承与能指游戏

 ——论君特·格拉斯作品中基督教题材的

 表现手法及意义

 “原罪”之后是什么

 ——德国成长小说与犹太教交叉视野中的

 《失踪的人》

第五编 文学与叙事

 概述

 “互为文本性”作为结构原则

 ——彼得·汉特克的小说《为了长久告别的

 短信》与传统文本的互文关系研究

 “文本平面”透出的思想光亮

 辩证手法与陌生化效果

 ——也谈布莱希特的《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

 论布莱希特的小说创作

 “不确定性”作为间离手段

 ——君特·格拉斯《铁皮鼓》的叙述策略

第六编 文学与生态

 概述

 “……重提往事以创造未来”

 ——君特·格拉斯《母鼠》中的生态视角以及

 记忆作为建构与反思的过程

 附录:技术和伦理学背景下的文学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德语文学与文化--阐释与思辨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冯亚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683037
开本 32开
页数 3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3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6.06
丛书名
印张 11.12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04
14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4: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