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当代媒介形态的广阔视域中探讨了罪与法的定位。本书揭示了罪与法,或者说,我们对罪与法的认识,在媒介文化中是如何被制造、被复制、被干扰并受到挑战的。本书语言生动、行文流畅,作者根据不同的主题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并对本领域进行了透彻的理论梳理,同时对文化理论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评论,极具参考价值。
图书 | 媒介文化中的罪与法/媒介与文化书系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在当代媒介形态的广阔视域中探讨了罪与法的定位。本书揭示了罪与法,或者说,我们对罪与法的认识,在媒介文化中是如何被制造、被复制、被干扰并受到挑战的。本书语言生动、行文流畅,作者根据不同的主题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并对本领域进行了透彻的理论梳理,同时对文化理论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评论,极具参考价值。 内容推荐 我们能把罪、法和媒介截然分开吗?当代媒介文化对于我们理解罪与法有何影响?网络文化对罪与法有何影响? 本书在当代媒介形态的广阔视域中探讨了罪与法的定位。书中立论的前提是:整个社会,包括犯罪与刑事司法,都与媒介文化息息相关。“媒介”不仅仅被看做一套机构和制度,还包括从肥皂剧到网络世界的一系列传播形式或表达技巧。本书揭示了罪与法,或者说,我们对罪与法的认识,在媒介文化中是如何被制造、被复制、被干扰并受到挑战的。本书语言生动、行文流畅,作者根据不同的主题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并对本领域进行了透彻的理论梳理,同时对文化理论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评论。它开辟的新领域处在较为传统的法律和犯罪学与更宽泛的社会学和文化研究之间,可以当作有关专业学生的必读书,而对研究者和那些对罪与传媒有兴趣的人而言,也极具参考价值。 目录 1、媒介化、现代性和全球化:媒介文化中的罪与法? 探讨有关媒介、犯罪、文化的问题 防止思想犯罪?关于大众和传媒的早期观念 现代性中的传媒信息传递 全球化的精神?全球化、身份和媒介文化 融合媒介的出现 学术界以及对媒介、犯罪和法律的研究 现代媒介和犯罪学研究:二分(法)与困境 2、现实中的犯罪/犯罪故事:幻想和现实的崩溃? 犯罪:隐喻的说法——实践? 犯罪剧:“真实”的崩溃? 真实的情境在哪里?“内爆”及其问题 3、小说的样式.戏剧的场景:通俗文化里的罪与法 解读犯罪小说:通俗文化中的犯罪 解读法律电影 解读虚构:制造文化 4、暴力重要吗?再现暴力,规制消费 一项充满激情的事业:暴力效果 再现暴力与身体 论争与暴力文化 政治的和美学的:性别暴力 暴力仍然重要吗? 5、在网络空间里聊天:虚拟、犯罪和法律 网络空间和网络文化:探讨修补术 犯罪、法律和网络 虚拟/真实:何处能脱离罪与法? 6、犯罪、法律与媒介的未来 绘制地图?媒介所描绘的罪与法 超越并脱离后现代 媒介文化中的罪与法 衍推、伦理与犯罪、法律、媒介、未来 注释 参考书目 索引 (目录、内容和作者简介的编译者为冉继军)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媒介文化中的罪与法/媒介与文化书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英)谢拉·布朗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11489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2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11 |
出版时间 | 2007-02-01 |
首版时间 | 2007-02-01 |
印刷时间 | 2007-12-01 |
正文语种 | 英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0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206.2 |
丛书名 | |
印张 | 14.75 |
印次 | 2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70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1-2006-1561号 |
版权提供者 | 英国麦格劳-希尔教育出版(亚洲)公司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