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孙云晓教育作品集)/苏教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孙云晓教育作品集,是教育专家孙云晓关于人格教育的实用教育理论文集,是作者30多年来从事教育研究工作所得出来的重要结论。作者认为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的人格,这才是教育的关键。

内容推荐

教育的核心是一个人字,而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这是作者30多年来从事教育研究工作所得出来的重要结论。他建议教师和父母要把孩子当做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充分发掘孩子身上的种种潜能,培养他们的种种良好习惯,养成他们快乐向上的健康心理,为幸福人生奠基。

目录

云晓的儿童世界 朱永新

一位跨世纪新教育的忠实守望者 陆士桢

孙云晓:童年的捍卫者 卜卫 

作者的话 孙云晓 

第一章 健康人格决定幸福人生

一 教育荒废与新人才观 

二 没有孝心就没有爱心 

三 诚信与做人 

四 成长与责任 

第二章 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空间

一 给孩子们自由支配的时间

二 让孩子自己解决冲突

三 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 

四 改变“标准”的评价体系

第三章 捍卫孩子的权利

一 尊重儿童的权利 

二 保证儿童的参与权 

三 分数不是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 

四 过度保护是对儿童权利的剥夺

五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第四章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一 尊重孩子首先应尊重规律 

二 不要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

三 注意孩子的真实动机 

四 教育的使命是发现儿童和解放儿童

第五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一 心理健康的条标准 

二 心理不健康的大症状 

三 健康心理字秘诀 

四 好教师首先应该是人格之师

第六章 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

一 无批评教育等于让孩子在危险面前信马由缰

二 教育惩戒是培养心理健康的良方

三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第七章 如何教孩子学会交往

一 孩子没有朋友比考试不及格更严重

二 警惕孩子的攻击性 

三 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

四 引导孩子与异性友好相处

第八章 学会消费是孩子的必修课

一 光有金钱买不来现代的教育

二 商场里的较量 

三 置装费的妙用

四 你的孩子怎样过生日

第九章 提高父母的教育素质刻不容缓

一 做父母需要“上岗执照”

二 现代的教育观念 

三 科学的教育方法 

四 健康的心理 

五 良好的生活方式

六 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

相关文论

“儿童支票”开出了什么

童年是最需要阳光的时代

附录

有这样一个独生女(报告文学)

——全国十佳少先队员杜瑶瑶的故事

敢向自己挑战的女孩(报告文学)

——全国十佳少先队员苏进的故事

美的追求(报告文学)

——王瑶故事之一

长出翅膀的孩子(报告文学)

——王瑶故事之二

希望之星(报告文学)

——王瑶故事之三

希望之星

——王瑶奋斗新史

马加爵杀人事件的启示

——孙云晓网站2004年3月聊天记录

警惕“教育荒废”

——孙云晓网站2006年9月聊天记录

孙云晓50部教育作品目录

孙云晓主要文章目录

孙云晓媒体报道评论目录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健康人格决定幸福人生

……该野炊了,日本的孩子都去干活,打水、烧火、洗菜;中方的队长站在草原上往前一看,那些长得白白胖胖的孩子,叉着手,啥活也不干的都是咱们中国的孩子。这是怎么了?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我们的结论是:教育孩子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

我1993年写的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引发了中国教育的一场大讨论。这场较量不仅仅是两国的孩子在较量,也是两国的教育在较量,甚至是两国的文化在较量。我去过日本5次,野炊也好,野营也好,日本从大人到小孩都在干活,这就是教育的结果。

所以我提出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教育?1996年,哈佛大学把165个高考状元拒之门外,理由是对他们隐藏在分数背后的综合素质不满意。这件事反映出国际人才标准的新趋势。我得出的结论就是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健康人格必须从培养良好习惯开始。

一 教育荒废与新人才观

大家想一想,今天我们的教育怎么样?今天的教育是人人重视,家家户户关心,在家庭的开支中教育开支占第一位。但是人们重视的是什么呢?

日本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反思自己的教育,认为日本的教育处于一种荒废的状态,即表面上抓得很紧,实际上荒废了真正的教育——人格教育,真正的教育被忽略了。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也有这个问题?我在反思中日夏令营的时候,也有特别深的感悟,因此写出了《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

我给大家讲一件事。2000年2月,我参加教育部召开的一次会议,北京一所极为著名的大学的党委书记说,据他们的调查,一年级学生中有35个学生有自杀的倾向,有770个学生自述有心理障碍。这是怎么了?他们上的可是中国最有名的学校,多少人的梦想啊!在我们看来,他们应该骄傲极了、幸福极了,怎么还会有那么多人想自杀呢?

当世界青年越来越走向自立之时,中国却出现了大学生雇保姆的新闻。

据2003年10月27日《中国教育报》报道,一位家政服务公司经理说,有时一天有十几个大学生来预订保姆,月薪三五百不等。据了解,大学生将雇保姆后节省下来的时间,真正用在学习上的并不多,倒是泡网吧多了,生活更懒散了。然而,有些父母是同意孩子雇保姆的。请想一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与成长呢?

什么是教育?我之所以反复强调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是因为有健康人格的人,才是走遍天下都可以让人放心的人;一个人的人格不健康,他就是表面上再辉煌,都可能随时崩溃。

日本有一个奥姆真理教组织,这个组织是一个邪教,但是它非常重视科学,网罗了很多科技人才,他们制造了一种沙林毒气。1995年的一天早上,8点15分上班的高峰时候,奥姆真理教的人在日本东京霞关地铁站施放毒气。霞关我去过,那里是日本政府的办公区,这次事件造成5500人伤亡。

著名教育专家吕型伟先生说得非常深刻:什么叫人才?人才是由“人”和“才”两个字组成的,“人”同“才”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有的人是“人”又有“才”,就是人才;有的人是“人”没有“才”,不能叫人才;有的人有“才”不是“人”,这种人更不能叫人才。我们当然希望统一,希望是“人才”,但如果要两者选择一样的话,我宁肯他是人没有才,也不要他有才不是人。越是有才不是人的人,危害越大。

所以人才先要成人,其次才是成才。我们国家也存在着教育荒废的现象,我们的父母关心得最多的是孩子的学业,很多父母乐此不疲地操劳。难道你就不能关心关心孩子今天开不开心呀、今天他的情绪好吗?一个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化解一些不良的情绪,对他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二 没有孝心就没有爱心

现在我敢断言,我们今天的父母对孩子是充满“孝心”的,唯恐孩子吃不好,穿不好,玩不好,想得还很周到。可是孩子对您、对父母、对爷爷奶奶有孝心吗?那不一定。孩子的许多缺点是父母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

有一个20岁的女孩子,跟我在网上聊天。有一次她说:“孙老师,不瞒你说,我妈妈怎么说我的?她说她是整个儿一个热脸贴在我的凉屁股上。”孩子冷漠起来了,真是让人寒心,你为她付出了很多,而她毫不理解,做父母的心里特别难以平衡。但是,孩子的错是大人的过,孩子的许多缺点是我们做父母的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是不是呀?我们用自己的方法去摧毁自己的目标,我们是自己和自己作战。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心、有健康人格的人,你的很多方法却没法让他成为这样的人。

2003年3月我在美国,罗德岛大学一个女教授的话使我很难忘。她说:

“我怀了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医生一作检查,就说我可能会难产,生产过程不会顺利。我请一个人来摄像,把生产的过程给全程录像,都录下来,做成光盘。我将来会把它送给我的两个孩子。”

美国女教授的做法让我想到很多。我们有时骂孩子怎么怎么不懂事,不体谅大人。孩子为什么不懂事?因为他不知道父母的艰辛,也不知道他是怎么长大的。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

为什么穷人家的孩子往往比较有孝心,因为他体验了艰辛,知道父母是如何辛苦的。没有体验的孩子什么也不知道,以为钱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有个小孩说:“妈妈,怎么不买汽车呀?”妈妈说:“这汽车很贵,要十几万。”“才十几万块钱哪!”你听,这孩子的口气。没有体验就没有真正的孝心,今天的孩子没有孝心就是他不知道父母的艰辛,不知道也没体验过父母是怎么养育他的。

2003年9月22日《中国教育报》报道,山东济南市省府前街小学开设校本课程“孝心教育”,教育孩子们“理解父母的爱,把父母的爱转化为自己努力学习的动力,在学习之余,‘事父母,能竭力”’,取得了明显效果。另一所学校搞了一个活动,很有意思,学校给孩子布置一项作业。什么作业?亲情作业,就是让你拿着一个生鸡蛋上学,拿一个星期,这鸡蛋如果碎了,不能换一个,老师已做了标记。

P1-4

序言

八卷本的《孙云晓教育作品集》终于和读者见面了,坦率地说,我的心里并不坦然。

在中国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年轻一些的人被称之为作家或书法家或舞蹈家都是平常的事,但如果称为教育家就不寻常了,甚至于令人难以接受,或许这是中国格外看重教育的原因所致。与此相关,出版教育文集的人大都是资深且年迈的教育家,并且多数是已经仙逝的人。

就我个人而言,刚过了知天命的年龄,正处于研究和写作的黄金时期,是不断产生新思想的创造阶段,而不是封笔或封刀之前的总结阶段。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在出版这套教育作品集的同时,我还在陆续推出富有新意的作品。

基于上述背景,《孙云晓教育作品集》的出版就显得有些突兀。因此,我叹服江苏教育出版社的非凡胆识,是他们说服了我,并付出艰辛劳动,才使我的第一套教育作品集问世。这是我从事儿童教育34年(1972年至2006年)的一个总结,尤其是代表了我专职做少年儿童研究20年(1987年至2006年)的主要收获。

实际上,一个人是否能够发现真理,并不取决于他的年龄,而是看他是否拥有科学的态度和探索的勇气。当一种思想或理论提出的时候,最好的结果不是被赞颂而是被讨论或争鸣。这就需要立论者回应,并适当修改自己的思想或理论,从而给社会留下真正的财富。从这个角度来看,任何人的作品集都应当尽可能在头脑清醒时出版。

与许多学者深奥的著述风格不同,我的作品是通俗易懂的,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就是我的代表作。一般的学术研究主要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而我总是特别关心该怎么办,因为我的脑海里时常浮现出一双双期待的眼睛。为什么会是这样?一是因为我17岁就当了教师,后来又当过九年的中国少年报记者,再后来我经常应邀为父母和教师们讲课,始终在儿童教育的各种各样问题中行走;二是可能因为我从11岁就痴迷于文学,后来成为一个儿童文学作家,习惯了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讲道理。

说心里话,我有时也为自己的作品缺乏学术色彩而自卑,直到听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蔓教授的一番话,这种自卑心理才稍稍有了一点儿好转。朱小蔓教授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她说,国际学术界对于什么是学术有了新概念,教育研究的范式不能只以论文著述为标准,发现新知识、应用新知识、综合新知识、传播新知识都是学术。我不敢说自己发现了新知识,但我敢说在我的作品里,应用、综合和传播了许多新知识。《孙云晓教育作品集》最适合的读者是中小学生的教师和父母,也较为适合基础教育的管理者和研究人员阅读。

当然,八卷本的《孙云晓教育作品集》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而是几十年的辛苦积累。说到辛苦也不光是作者一人,许多学者的合作、编辑的加工和出版社的推广,都是不能忘记的。在此,我诚挚地感谢我所在单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我多年来的鼎力支持,感谢郗杰英、刘秀英、孙宏艳、鞠青、赵霞、陈卫东等同事给予我的无私帮助,感谢凤凰出版集团的总经理陈海燕先生贡献的宝贵智慧,感谢北京出版社、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海燕出版社、新世纪出版社以及北京树人天地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的友情合作。

这里,我还要特别感谢江苏教育出版社各位社领导对本作品集的支持,感谢出版项目负责人金月皎女士,特别感谢何莉、马兰峥、王艳平等编辑,是她们呕心沥血的劳作,才使《孙云晓教育作品集》与广大读者见面。

书的出版既亮出了思想的旗帜,也立下了争论的标靶。改革开放的时代是百家争鸣的时代,我期待着思想的激荡乃至撞击。孙云晓的联系方式如下:

博客:blog.sina.com.cn/m/sunyunxiao  网站:www.sunyunxiao.youth.cn

邮箱:9999syx@163.com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三环北路25号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邮编100089

                        孙云晓

                   2006年11月23日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孙云晓教育作品集)/苏教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云晓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379413
开本 16开
页数 2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3
出版时间 2007-02-01
首版时间 2007-02-01
印刷时间 2008-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4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4.1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2
出版地 江苏
228
159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