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教育从尊重开始(孙云晓教育作品集)/苏教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孙云晓教育作品集,是教育专家孙云晓关于家庭教育的实用文集。作者认为许多人以为只要是爱孩子就怎么做部可以,而实际上爱的前提是尊重,没有尊重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甚至会伤害孩子。尊重生命是一切教育的核心理念。只有尊重生命,才能理解生命的巨大潜能和复杂的差异性,也才会有科学的教育。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是作者作为一个独生女的父亲的教育经历和感悟。在对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教育实例的生动叙述中,娓娓道来教育的真谛——“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爱如钙”、“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役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等。

目录

云晓的儿童世界 朱永新

一位跨世纪新教育的忠实守望者 陆士桢

孙云晓:童年的捍卫者 卜卫 

作者的话 孙云晓 

引子 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是和谐的教育

第一章 真正的爱是无私的

  ——付出真爱的五个原则

一 爱孩子是没有条件的

二 良好的教育离不开亲近与信任

三 真爱才能培养真正的人 

四 以爱育爱 

五 平常心才是正常心 

第二章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六座“代桥”

一 家庭教育实质是人格教育

二 尊重孩子的权利 

三 信任是教育的基石 

四 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五 适当的秘密是责任心的营养剂

六 化“代沟”为“代桥” 

第三章 发现和解放孩子

  ——成功教育孩子的四种感悟

一 我的教育梦想 

二 成功在于选择 

三 我是怎样发现和解放孩子的

四 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

第四章 让孩子在体验中快乐成长

  ——体验教育的四条经验

一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二 支持孩子做他们喜欢的事

三 多给孩子一些成功的体验

四 没有责任心的孩子长不大

第五章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

  ——构建健康人格的四个方面

一 做人的核心是拥有爱心

二 让孩子学会正常交往

三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四 不可缺少的独立精神

第六章 父母的魅力在于吸引孩子热爱学习

  ——指导孩子学习的三条秘诀

一 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熏陶孩子

二 真正的学习是探索未知

三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能力

第七章 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

  ——杰出父母的四个创造性策略

一 转变观念至关重要 

二 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三 父母无为乃大为 

四 不争者天下莫与之争

相关文论 

永远的复旦 

独生子女的父母们联合起来

立爱自亲始 

青春期教育宜柔不宜刚

附录

改变观念从改变称谓开始

——孙云晓网站2000年6月聊天记录

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

——孙云晓网站2000年11月聊天记录

教育是要让孩子去实现自己的潜能

——孙云晓网站2005年8月聊天记录

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

——孙云晓网站2005年11月聊天记录

孙云晓50部教育作品目录

孙云晓主要文章目录

孙云晓媒体报道评论目录

试读章节

         第一章 真正的爱是无私的

              ——付出真爱的五个原则

一 爱孩子是没有条件的

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无私无畏的真爱。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些父母抱怨孩子不懂事,说:“我白疼你了!”尤其是当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或是考试考砸了,有些父母说:“我们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你怎么就这样不给我们争气呢?养你有啥用!”

这些固然是气话,却也反映出了家教的一个误区,即爱似乎是有条件的,至少要用好成绩来与父母交换爱。

说句尖刻的话,我以为这种交换是对爱的亵渎。

父母生了儿女,就有了爱的责任。这爱的唯一目标,是以爱育爱,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健康的人,而人是千差万别的,万万不可用统一的分数或名次来衡量。

有一次女儿正在考试期间,我到外地出差去了。一天夜里,我给女儿打电话,问她考试情况。女儿沮丧地说:

“老爸,你可要有点心理准备呀,我可能有一门课不及格。”

“是吗?两门课不及格也没关系。你这段时间已经很努力了,考不好是另有原因。考完了咱找位高水平的老师帮助分析一下,一定会赶上去的。”

我平静地说着,女儿似乎也平静了一些。其实,我何尝不希望女儿成绩优异?可是如果我严加责备,除了增加女儿的紧张,又有什么益处呢?再说,女儿已经尽了很大的努力,我还能怎么怪她?

回到北京,我四处托人,请了几位较高水平的老师,分别为女儿分析试卷,并加以点拨。结果,物理成绩稳步上升了,女儿也喜欢补物理的老师,因为那是一个欣赏学生型的老师。然而,数学依然僵在那里,女儿也不愿意去补数学的老师那里,因为那是一个严厉并寡言少语的老师,而且,她的教法女儿不习惯。

尽管请老师不容易,请了又不想去更麻烦,我却没有责怪女儿。我与女儿分析了具体原因,发现是教与学方法的不适当。

作为一个教育研究者,我深知每个人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因而不可统一模式。此外,为女儿请了多个数学老师,成效并不显著。我暗自检讨,也许是我不喜欢数学的恶习影响了女儿。不过,女儿今天的数学水平,对我来说早已是望尘莫及,已经不简单了,我怎么有理由责备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即使女儿数学成绩依然不佳,我所应提供的只有帮助,而不应当是训斥。当然,不仅是数学,对待孩子别的科目、别的事情,我想道理都是一样的。

怜子之心,父母共有,只是天下父母在疼爱自己的孩子、为孩子们付出的时候,也要清醒一下意识:孩子们需要怎样的爱?您付出的爱是真正的爱吗?

给孩子的爱要无私

当您给孩子提供各种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时,首先要扪心自问,您是否有私心?您是否希望孩子借着这个条件达到您所期望孩子达到的某个目标?当然,要父母根本没有目标也是不可能的,关键是父母要端正心态,要想好如果孩子没有达到您所设定的目标,您将怎样对待他?您会毫无怨言地继续付出吗?您会有所不满甚至直接表达您的不满吗?

给孩子的爱要理智

有句话说:爱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要父母爱孩子容易,但要父母给孩子理智的爱却不那么容易。有的父母,往往在爱的旗帜下给孩子提供了过度保护: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朋友,怕孩子受别人欺负;不允许孩子有零花钱,怕孩子上当受骗;不允许孩子使用火柴和剪刀,怕孩子伤了手指……当您无条件地给孩子施加爱的时候,也要记住:爱离不开理智。没有理智的爱是疯狂的爱,是可怕的爱。

给孩子的爱是他需要的

近来媒体常常报道一些少年杀母案,这些案件让人深思的是:为什么父母给孩子那么多爱,孩子却不领情,甚至还做出了败坏人伦的事情?经过分析发现,多数案件都是由于父母给了让孩子窒息的爱,因此有的孩子才发出感慨:“我爸爸妈妈爱我爱得我都想去死!”所以,父母们应该给孩子切实需要的帮助和关爱,而不是用过度的爱让孩子窒息。

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没有条件的,父母不是为了有所求、有所需要才去爱自己的孩子。如果爱是用其他东西可以交换到的,不仅仅是对爱的亵渎,更是对人本身的扭曲。

我的体会与感悟是:

(1)反思自己的教育习惯。看看自己对孩子的爱是否真的是无条件的,无私的。

(2)尊重孩子的需要与感受。万万不可因为我们太爱孩子而患上“关怀强迫症”。

二 良好的教育离不开亲近与信任

许多人称我是少年儿童教育专家,我听了心里总有一种难言的感觉。

在与一些做了父母的朋友交谈时,我能敏锐地发现他们教育子女方面的失误,并提出较为明智的建议。例如,有位母亲总嫌自己的女儿笨,可越说女儿笨,女儿越不开窍。她愁眉苦脸地问我该怎么办。我告诉她,做父母的永远不能对孩子说“你真笨”这句话,相反,应该常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这样才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而自信心是一个人做好一切事情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这位母亲回去试验了一段时期,她女儿果然不那么“笨”了。

当我也做了父亲的时候,朋友们羡慕地说我:“你教育孩子准不成问题!”

然而,实践证明,我的家庭教育出了不少问题,尤其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还没有深入研究儿童教育,我不是一位好父亲。

我的女儿孙冉,眼睛大大的,睫毛长而上翘,加上性情活泼,很招人喜欢,我自然喜欢她。可是,我却很少陪她玩,有时急了还揍她一顿。

P6-9

序言

八卷本的《孙云晓教育作品集》终于和读者见面了,坦率地说,我的心里并不坦然。

在中国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年轻一些的人被称之为作家或书法家或舞蹈家都是平常的事,但如果称为教育家就不寻常了,甚至于令人难以接受,或许这是中国格外看重教育的原因所致。与此相关,出版教育文集的人大都是资深且年迈的教育家,并且多数是已经仙逝的人。

就我个人而言,刚过了知天命的年龄,正处于研究和写作的黄金时期,是不断产生新思想的创造阶段,而不是封笔或封刀之前的总结阶段。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在出版这套教育作品集的同时,我还在陆续推出富有新意的作品。

基于上述背景,《孙云晓教育作品集》的出版就显得有些突兀。因此,我叹服江苏教育出版社的非凡胆识,是他们说服了我,并付出艰辛劳动,才使我的第一套教育作品集问世。这是我从事儿童教育34年(1972年至2006年)的一个总结,尤其是代表了我专职做少年儿童研究20年(1987年至2006年)的主要收获。

实际上,一个人是否能够发现真理,并不取决于他的年龄,而是看他是否拥有科学的态度和探索的勇气。当一种思想或理论提出的时候,最好的结果不是被赞颂而是被讨论或争鸣。这就需要立论者回应,并适当修改自己的思想或理论,从而给社会留下真正的财富。从这个角度来看,任何人的作品集都应当尽可能在头脑清醒时出版。

与许多学者深奥的著述风格不同,我的作品是通俗易懂的,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就是我的代表作。一般的学术研究主要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而我总是特别关心该怎么办,因为我的脑海里时常浮现出一双双期待的眼睛。为什么会是这样?一是因为我17岁就当了教师,后来又当过九年的中国少年报记者,再后来我经常应邀为父母和教师们讲课,始终在儿童教育的各种各样问题中行走;二是可能因为我从11岁就痴迷于文学,后来成为一个儿童文学作家,习惯了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讲道理。

说心里话,我有时也为自己的作品缺乏学术色彩而自卑,直到听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蔓教授的一番话,这种自卑心理才稍稍有了一点儿好转。朱小蔓教授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她说,国际学术界对于什么是学术有了新概念,教育研究的范式不能只以论文著述为标准,发现新知识、应用新知识、综合新知识、传播新知识都是学术。我不敢说自己发现了新知识,但我敢说在我的作品里,应用、综合和传播了许多新知识。《孙云晓教育作品集》最适合的读者是中小学生的教师和父母,也较为适合基础教育的管理者和研究人员阅读。

当然,八卷本的《孙云晓教育作品集》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而是几十年的辛苦积累。说到辛苦也不光是作者一人,许多学者的合作、编辑的加工和出版社的推广,都是不能忘记的。在此,我诚挚地感谢我所在单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我多年来的鼎力支持,感谢郗杰英、刘秀英、孙宏艳、鞠青、赵霞、陈卫东等同事给予我的无私帮助,感谢凤凰出版集团的总经理陈海燕先生贡献的宝贵智慧,感谢北京出版社、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海燕出版社、新世纪出版社以及北京树人天地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的友情合作。

这里,我还要特别感谢江苏教育出版社各位社领导对本作品集的支持,感谢出版项目负责人金月皎女士,特别感谢何莉、马兰峥、王艳平等编辑,是她们呕心沥血的劳作,才使《孙云晓教育作品集》与广大读者见面。

书的出版既亮出了思想的旗帜,也立下了争论的标靶。改革开放的时代是百家争鸣的时代,我期待着思想的激荡乃至撞击。孙云晓的联系方式如下:

博客:blog.sina.com.cn/m/sunyunxiao  网站:www.sunyunxiao.youth.cn

邮箱:9999syx@163.com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三环北路25号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邮编100089

                        孙云晓

                   2006年11月23日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教育从尊重开始(孙云晓教育作品集)/苏教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云晓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379284
开本 16开
页数 2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4
出版时间 2007-02-01
首版时间 2007-02-01
印刷时间 2007-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53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0
161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8:3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