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的父亲胡风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的作者晓风是胡风的女儿,原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研究员。晓风的书给了读者一个独特的角度来看待这一历史事件。她的行文冷静平实,且言之有据,叙述了那特殊的年代中她的家庭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并描画出了女儿眼中的父亲,或者说是女儿心中的父亲。

  晓风的回顾历史,不是为了追究谁的责任,而是为了还历史一个真实,向众人述说胡风家人眼中看到的,和他们所知道的历史真实。

  该书的另一特点是附有很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和辅助资料,如历史照片,胡风简明年表,胡风著作目录,胡风研究书目,“胡风分子”名单和介绍,还有书中涉及人名和事件的注释等等。尤其是后者,可以说,当年中国文艺界的许多主要人物和重要作家基本都包括在内了。

内容推荐

  胡风是一位诗人、作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和编辑出版家,成名于上世纪30年代,斐声文坛至50年代前期。胡风一案,定案的草率和平反的艰难都是很耐人寻味的。胡风的经历,折射出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也折射出中国社会艰难曲折的行进路程。胡风不是十全十美之人,但他的独立思想和直率敢言,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和脊梁骨的一个组成部分。

本书的作者晓风是胡风的女儿,原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研究员,现已退休。晓风的书给了读者一个独特的角度来看待这一历史事件。她的行文冷静平实,且言之有据,叙述了那特殊的年代中她的家庭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并描画出了女儿眼中的父亲,或者说是女儿心中的父亲。   晓风的回顾历史,不是为了追究谁的责任,而是为了还历史一个真实,向众人述说胡风家人眼中看到的,和他们所知道的历史真实。   该书的另一特点是附有很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和辅助资料,如历史照片,胡风简明年表,胡风著作目录,胡风研究书目,“胡风分子”名单和介绍,还有书中涉及人名和事件的注释等等。尤其是后者,可以说,当年中国文艺界的许多主要人物和重要作家基本都包括在内了。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胡风和路翎 

可以被压碎决不被压服——记诗人阿垅

胡风案件和“右派”学生 

胡风全集编辑感言 

附录一 胡风年表

附录二 胡风著译书目 

附录三 部分“胡风分子”及受“胡案”牵连者名单及情况介绍

附录四 部分“胡风及七月派研究”专著书目

附录五 本书资料来源

附录六 本书所涉及的人名和事件注释

试读章节

在父亲晚年,一次,他深情地望着我对一位老朋友说:“她受的苦最多了。”我听了这话,不禁心头一热,赶紧掩饰地说:“我现在不是很好吗?……”

说起来,我的前半辈子所受的苦,与父亲母亲他们相比,那简直是差得太远了。不过,倒也经历过形形色色的磨难和坎坷,被这大时代的风浪考验过。同时,作为这样一个家庭的子女,我的遭遇必然是和父亲的命运缠绕在一起,密不可分的。因此,我这篇回忆还是循着我前半生的轨迹并且结合着父亲的一生来写吧。

呱呱来稚女,敌弹正轰城!

入世刚三岁, 堪时伴大人:

同灾经水火,共义起风尘:

衣染车油迹,颊留鼠齿痕:

方知癖气硬, 学语笑声频;

小别爹娘隔, 长程海水横:

太平洋战起, 亲子竞相分!

这是父亲为寄托他的感情在狱中默吟成的《怀春曲》中《善赞》的第一部分,这里写的正是我的出生和童年时的情况。

我的童年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度过的,充满了苦难。而父亲的文学理论和主要的文学活动,也正是在抗战的艰难历程中发展成长的。在抗战期间,他创刊了《七月》和《希望》,出版了《七月丛书》,对现实主义文艺理论有所建树,并团结了一大批进步文艺作者,成为‘坚持抗日坚持民主的一支文艺力量”(见《胡风悼词》);他担任了中华抗敌文协的研究部主任,为抗战文艺的繁荣和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在复旦大学任教,为进步文艺青年的成长言传身教;他写了许多文艺评论文章,被国外誉为“中国的别林斯基”……

而我也就出生于这时。首先,还在娘胎里未见天日之际,我的磨难就开始了。1937年9月,在上海战事紧张时,我父母带着我哥哥离开上海到了武汉。一年后,由于敌军逼近武汉,又不得不乘船撤退去重庆。这时,母亲正怀着我,已六七个月了,她挺着大肚子,父亲带着四岁的哥哥,正是拖儿带“女”,一路颠簸,一路险象环生。最险的一次是从万县转船到重庆的登船之时。好不容易才买到了船票,可是船停靠在江心,人得坐着小划子靠到船边,再爬上三层的船甲板上。别人还好办,可母亲这样子怎能上去呢?最后,靠着父亲从上面拉,朋友从下面推,她用肚子靠着船舷才慢慢地爬了上去。还好,总算没伤着肚里的我,父亲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

从武汉出发,一路走走停停,很不顺利:买船票困难,上船费劲,在船七解决吃喝问题更是难上加难。直走了两个多月,三人才迈上朝天门那数不清的台阶来到了抗战时的文化中心陪都重庆。可是,新的困难又来了。当时的重庆,到处挤着从下江逃难来的人们,一时无法找到能长住的房子。于是,我们全家只好在一家小旅馆里暂时安顿了下来。

但是,由于路途的劳累,我还是提前出生了。那是1939年的1月15日清晨,母亲的阵痛已经很紧,可是,坐在滑竿上跑了一圈,战时的医院里都没有床位能接受她,最后,还是一位好心的女医生看在与母亲同乡的面上,来到了旅馆里接生。不料,刚把我接生下来包扎好,医生还没来得及洗手,外面就响起了警报声。吓得她什么也顾不得,就匆匆跑出去躲警报了。剩下父亲母亲守着刚生下来的我,无法躲出去。父亲坐在母亲的身边,紧紧地握着母亲的手,静静地等待着未卜的命运。他心里想的是,如果命中注定要被炸中,那就三人死在一起吧。幸亏,敌机没有炸到我们的头顶上,自是一场虚惊。

几天后,在小旅馆里,我又遇上了另一场灾难。须知,四川的耗子是有名的大且厉害,半夜里,它被我这个身上还带着奶香味的婴儿所吸引,在我脸上乱咬一气。母亲开灯看时,发现我满头满脸连被子上都是血。她和父亲赶紧用红药水处理了伤口,抱我上了医院。还算好,伤口没有感染,只是,至今我的鼻子下面还留有一条隐隐的痕迹。这件事,重庆的很多文化人都知道,直到八十年代,艾青叔叔和葛一虹叔叔见到我时,还提起此事呢。

这之后,靠着朋友帮忙,我们总算住进了一间西晒的小阁楼,不再住在旅馆里了。这时的生活是既困苦又不安定的。P1-3

序言

虽九死其犹未悔——我的父亲胡风

几年前,就有朋友向我提议,希望我能写点对父亲的回忆,但我觉得这很难写,因为,一则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和父亲一起相处的日子,除去不记事的三岁以前,断断续续加起来大概也就十一二年的光景,很难说对他有多少了解;二则是,我既无相当的能力和水平来阐述或评论他的文艺理论和文艺思想,也无足够的资料和档案来对“胡风案件”追根溯源探明究竟。而写到胡风其人,就必然要涉及到这些问题。所以迟迟未能动笔。

在母亲所写《往事如烟——胡风沉冤录》、《胡风传》和我主编的《我与胡风——胡风事件三十七人回忆》相继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人们为胡风及其朋友们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而感慨,想知道得更多更多,因此,我也就应各种约请,从不同角度写下了一些文字。同时也感到,这篇回忆文章实在是有写的必要,这才开始了各项准备工作。当然,我对他的了解,除了耳濡目染亲身经历的,尤其是与他最后几年的相处外,多数还是从整理他的著作或手稿以及母亲的回忆文章中得来的,很多情况总是隔着一层。所以,在动笔之前,我就明确了一点,我将写出的与其说是我眼中的父亲,还不如说是我所了解的父亲。我只能以自己的所感所知与理解来努力为读者勾画出一个真实的胡风,一个活在我心中的父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的父亲胡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晓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6044998
开本 16开
页数 2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7-02-01
首版时间 2007-02-01
印刷时间 2007-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0
16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9: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