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前尘(民国遗事)
内容
编辑推荐

历史是流动的解说,也是多角度的造影。南翔性格中有纤细柔美的一面,很适合进入旧时代中产遗民的沉沦,为我们采来一声叹息,几许温婉和悲怜。

本书堪称青年女性的救赎写真,因为涵盖的历史久远和人性的丰富,人物的言行举止所透露的时代与心理信息,值得玩味。

南翔笔下的民国历史故事,其实都是他精心重构的人文艺术现场,生动洗练的语言文字可堪玩味,奇趣张扬的人性发人深思,怅惘的挽歌情调让人怦然心动。

内容推荐

尽管《前尘——民国遗事》并非“女性写作”,但作为女性读者,我们不妨按照女性的体验和理论来一番“女性阅读”。这组好看小说中的女性形象都具有男权话语的集体无意识结构,是男性视野塑造的结果。不是吗?从外貌来看,她们青春貌美,对男性具有较强的性吸引力,是他们理想的性幻想对象;从身份来看,她们都勉力操持家务、尽心侍候男性;从结局来看,她们无一例外地为男性牺牲自我,包括身体、智慧甚至生命:《方家三侍女》中丽珠精明谋爱一场空;舒云陷入方先生畸形爱的圈套而不自知;水秀主动示爱却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前尘》中玉珠为保全恋人不惜草率下嫁男仆;《红颜》中吴彬彬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女性,却也红颜薄命,终身为情所困,很快香销玉殒,尽管她已走到职业女性这一步,却还是在为暗恋着的男性工作、操劳、奔走;至于女佣秀秀更是忍辱负重去讨一杯爱的残羹;《失落的蟠龙重宝》中,鹤鸣对粗壮泼辣的秀英挥之即去,对灵秀文静的马巧召之即来;《亮丽两流星》中清秀标致、才艺超群的聂枫只因男性的干预,其艺术生命乃至自然生命都如流星般短暂……这些女性宿命的生存困境清晰地指陈着一个社会真相:女性的天空始终是低矮的。

目录

自序

方家三侍女

红颜

失落的蟠龙重宝

亮丽两流星

陷落

偶然遭遇

1937年12月的南京

前尘

试读章节

方家三侍女,都到了该出嫁的年龄。

尤其是方太太看见老二方卫征对舒云有些意思的时候,心里头的这个想法就如阳春三月的插柳,很容易地生根发芽了。

晚饭后,水秀撤了残汤剩饭。精细的方太太瞥见她在端那碗酱肘子浓汁时,企图不露声色地嗅了两嗅。待她出去以后,方太太对方先生说:“身子都胖圆了,还贪嘴!魏老婆子同她洗了回澡,神经兮兮地回来跑来同我讲,怕水秀肚子出问题了,腰腹滚滚圆,一对胸脯子像气球吹起的一般大。”见方先生蹙了蹙眉头,方太太又觉得不该说得如此细致,叹道:“她三人里头,只水秀小一岁,却也吃19的饭了。”

方先生吸足了一筒水烟后才说:“我晓得你的意思,不过我们方家是知情知义人家,从曾祖起,在城内外方圆数十里就是有好13碑的,所以打发她三人也不能太随便,尤其丽珠,说到底我和她母亲还是不出五服的表兄妹呢,更不可以太草率的。”

方太太随即点点头:“丽珠这姑娘心性高,也有文墨底子,只可惜命相太苦。”

方先生说,三个姑娘里头,最敏慧的怕要属舒云了。进得方家门槛的时候,一个字不识。那阵子丽珠教他长孙非非写写算算,舒云抽了空便在一旁用心,现在居然能写很通顺的家信了,一手字也平平整整,看得过去。

不知怎的,方太太看舒云,总似贾府中的王夫人看晴雯一般不入眼,又知方先生心下喜爱舒云的灵悟,不好当他面恣意褒贬的,便说:“只怕她是太有心计了,一般般的话也不多,平素拿话问她,问一句答一句,那是多一句也不肯说的。”

方先生淡淡一笑说:“那她是怕你。”

方太太顿时就有几分委屈:“我岂是让人怕的,你还嫌我平日和善得不够么!连非非都敢当面叫我老婆子呢!”

这时,牛宝攥着一条扁担进来四下里寻找。方太太问她找什么,他说找棕绳钩子。方太太说这饭厅里哪来的棕绳钩子。牛宝不言语,继续找,终于让他在一张红木凳子背后找到了。牛宝说,非非这段时间老喜欢藏他的东西,尤其是那次答应带他到东山去采杨梅,后来没去,非非就更不待见他了。牛宝说这话的时候边挽扁担绳子边看方先生。还有些难堪事他没说,包括非非在他茶缸子里洒尿。牛宝当然知道,方家之所以看重他,工钱比别人家给得高,除了他能干以外,还有一点就是他忍性好,肯吃亏。

不让牛宝带非非去东山玩的是方先生。方先生原本对那片集佛道于一处的葱茏山岭也是兴味盎然的,自从去年5月在那里兴之所至地求了一根下下签以后,心里就隐隐有了芥蒂。牛宝则以为,非非的爹在日本留学,方先生就越发把这个长孙看重了。

此刻方先生说,挑水还是应该放在早上,沉静了一晚,早上的水清。

牛宝说,早上挑了满满一大缸的,丽珠和舒云两个丫头今日结伴洗澡洗头,就用光了。刚才魏婆子还在那摔勺子丢盆,说是要给老太爷揩身,都没得清水了。

方太太不悦了:“她两人洗澡洗头,家里的井水不是一样用么,连我都能用!只怕是越养越娇了吧。”

方先生不爱听她唠叨,就对牛宝说:“你去挑吧,顺便叫丽珠把非非带了来。”

等了一刻,听见牛宝挑了第一担水回来在隔壁厨房哗哗地倒水,料得他没找到非非,便撇下方太太,一个人踱到后院来。

后院有两棵很粗的白果树,听父亲说,还是太公手里植下的,绿阴浓密得从高大的围墙上满溢出去,一堵墙就总是阴湿的,绒绒生一层青苔。

一方四季不涸的井就在后院两侧,顺着青石板走下去,水满的时候,甚至肩上的桶都不用卸下来,只消侧了腰身,左一舀,右一舀,便淋淋漓漓地满了一担。这可是一眼好井,清冽,甘甜。太公手书的“珠泉”二字就凿在对面的石板上,有年深岁久的苍劲。

算来是从今年开春始,这眼井水就渐渐变味了,起始是涩,后来是苦。最先品出味道不对的竟是缠绵病榻已久的父亲。当初也不把他的话当真,总以为病者的味觉不可靠的。真到举家上下都有异感,这才不敢再吃。

方老太爷自中风以后就吃斋念佛,深恐井水突变是冥冥之中的某种报应,于是礼佛更勤。

方先生有过一段格物致知的学历,当然不会等同老爹一般的见识,装了一瓶井水,差人送到省城医院,请一个老同学做个化验。化验没有十分明晰的结果,只答矿物质含量过高。后来,方先生还到附近寻查,看有没有开矿办厂破坏水源的情况,也没有查到具有说服力的结果,只好存疑。只好叫牛宝日日到街镇上的三眼井水去挑水吃,却瞒了方老太爷一个,只称井水又甜了,怕他老人家心理负担过重。

此时正是谷雨节气,万物勃发,春江水涨。脚下的这眼井依然清冽得一眼见底,满溢得漫过了两层石阶,却因苦涩而不能再喝。

方先生心里蓦然有了一阵感伤。

非非的欢叫声从后门涌了进来。

他后面紧追着舒云,再后面跟着丽珠。舒云用土箕在小溪里给他捞了些蝌蚪和小鱼,盛在一只银亮的罐头盒里,又放了几茎嫩绿的水草。那时候,非非就掐了几茎狗尾巴草插在她的发辫里,然后一路跑一路叫:“新娘子,新娘子!”罐头盒里的水泼洒得一身都是。

此刻看见方先生,舒云和丽珠都站住了。舒云的头发有些乱,一张脸红扑扑的,看见方先生,她总有几丝拘谨,一张脸就越发红透。丽珠却显出一般侍女不大有的成熟和大方,稳稳地叫了声:“方先生。”

尽管丽珠和他沾亲带故,尽管丽珠在他家兼有佣工和家庭教师的双重身份,方先生还是不大喜欢她在主人面前一副轻松自如的神态。方先生认为她的这种神情源自她内心含有与众不同的感觉,这种感觉应会使得舒云不大舒服的,奇怪的是舒云似乎处之泰然,而性情原本粗放的水秀丫头倒时生醋意,爱与丽珠闹点别扭。

非非向来对三个侍女都是直呼其名,偶尔要求人的时候才肯在名字后面加上一个“姐姐”。此刻他踢踏踢踏奔到井边,把罐头盒沉下去加水,不当心就跑了一些蝌蚪和小鱼,于是大声唤舒云姐姐去帮忙。

舒云得了借口,朝方先生略一点头,紧着几步过去说:“这井水不能加,必须去加小溪里的水。”

方先生扭过头去看了一眼,对丽珠说:“平日倒是你带非非的时候多,他却同舒云亲。”

丽珠并不因之感到难堪,坦然道:“平日我教他识字学算,管得严,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向来是尊敬或害怕,少有亲近的。”

方先生想起适才方太太讲起舒云有心计的话,其实更有心计的,应属丽珠,总不愿意放弃表示自己与舒云和水秀有差异的机会。

丽珠站在那,还想同方先生谈讲。方先生一时却觉得无话可说。方先生感觉着自己对丽珠的成熟与老练,是日益清醒了;又觉得她到底是文化世家的底子,即便身处低贱,也依然脱不尽小姐的味道。

春日渐长,已是戌时,天还不肯黑下去。霞云如同被水彩浸透,虽然被一层一层地揭淡,却不肯一下子就褪尽洇过的痕迹。

P2-5

序言

腹有气韵品自高

——《前尘》自序

南翔

民国在大陆的历史并不长,从1911年12月29日,孙中山以16票的绝对多数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次年元旦,他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满打满算,首尾也只有39个年头,这其中虽然迭遭战乱、灾害、饥馑、天地人之变数频仍。所渭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兵连祸结云云,是新时代对过去一个时代的盖棺之论。

文学对既往的书写,与历史教科书的臧否扬抑,着眼点不同;文学对人物的书写,尤看重的并非其端正的思想。标准照似的行止,而是被大时代活语遗忘的栩栩如生的个性。耶种率见性情、俯仰自由、我行我素、癖好不遮、胸臆无碍的面目,其实任何时代都有,只不过,大时代的火车轰轰隆隆过后,路边的野菊花狗尾巴草之类,要么零落,要么被遗弃与遗忘的居多。这也是已故作家汪曾祺在八十年代发表《受戒》、《大淖纪事》等小说,意在勾沉扶奇的动机一较之一本正经的文学教科书似的人物评介,类似《受戒》中青春躁动的小和尚,既非英雄,亦非败类;但是这种性情人物,不为其小而色泽暗褪,相反,恰恰因其铺垫了人性的诚悫,踏实和温馨,成为文学是人学的生动注解。

香港作家董桥偏爱“旧时月色”,喜说自己是“遗民”,喋喋不休地回顾“上一代的事”,不是他胶柱鼓瑟,心存代沟。反之,“我相信每一代都有不少带着气韵的人”。董桥只不过熟悉与心仪他同,时代或上一代、上几代“带着气韵的人”,所以他近年在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每年一本的散文随笔,皆是给带着气韵的人做的小传。名气大至宋美龄、张学良、顾维钧,小则如隔壁阿伯阿婆,长则两三千字,短则三五百言,铁线银勾,神情如绘。他景仰的大玩家王世襄,“是放鸽家,是斗虫家,是驯鹰家,是养狗家,是摔跤家,是火绘家,是烹饪家,是美食家,是书法家,是诗词家,是美术史家,是文物鉴定家,是民俗学家,是漆器家,是明式家具家,是中国古典音乐史家,是中国第一玩家。”王世襄抗战胜利以后,为国家收回了上千件重要文物,1952年,“三反”时期却成了重点审查对象,最终戴上了手铐和脚镣,理由言之凿凿而不容置辩:“国民党没有不贪污的,你是国民党派出来的接收文物大员,岂有不贪污之理!”

王世襄的遭际,让我联想到另一个性情中人的大玩家张伯驹。

张伯驹是袁世凯时期大官僚张镇芳的儿子,好围棋,喜京剧,擅书法,尤精收藏,一生阅历收藏国宝级典藏无数。譬如陆机的《平复帖》是花了4万大洋从溥心畲手里买回的,溥心畲的开价是20万大洋。还有展子虔的《游春图》、李白的《上阳台帖》、杜牧的《张好好诗》、唐寅的《蜀官妓图》等。章诒和写道,张伯驹看中一幅字画,见妻子潘素没答应,“先说了两句,接着索性躺倒在地。任潘素怎么拉,怎么哄,也不起来。最后潘素不得不允诺;拿出一件首饰换钱买画。有了这句,张伯驹才翻身爬起,用手拍拍沾在身上的泥土,自己回屋睡觉去了。”章诒和评价传主,是以优游态度、闲逸情调、仗义作风和散淡精神所合成的饱满个性与独立意志,对抗政治对人的品质和心灵的销蚀。张伯驹在自己的书画录里。写下一句话——“予所收藏,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

就是这么一个散尽千金收国宝再献国家的民国翩翩大公子,也没逃过1957年的反右。1982年住北大医院凶级别不够,不能住单间或双人房,由感冒转肺炎谢世。

气韵是性情,也是格调;是迂阔,也是散淡;是教养,也是细节。

汪曾祺回忆,金岳霖一生未娶,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清了一次客,老朋友收到通知,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情调之旧,缅怀之深,当真要令今日之众拍拖男女羡煞!

黄苗子回忆四十年代末在沈阳《东北画报》工作的老木刻家沃查,一日出门,三个画家坐在一部吉普车上,沃查坐在司机旁边,不久便呼呼大睡,车子却开不动了,司机以为车子机件出了毛病,下车检查了半天,没发现问题,上车坐回原位,惊醒了沃查。司机一点火,车子便发动能走了。不久沃查又睡着,车子又开不动。司机又下车检查,还是发现不了毛病。司机和后座大骂车子有鬼,惊醒了沃查,他也帮着东张西望,车子又开行了。于是司机就留心到沃查,当他第三次入睡时,才看出他把脚死死踏在副刹车上,无怪开不动了! 

混沌初开,一派老天真。

董桥写录上海名画家名诗人名美人周炼霞轶闻:“文革”时期被造反派翻出她著名诗句:“但得两心相照,无灯无月无妨。”硬斥她只要光明不要黑暗,打伤了她一只眼睛,终身半瞎,她借屈原句雌了一枚闲章:“目眇眇兮愁余”,董桥叹曰:“真是可歌可泣。”

上面所录皆真人真事,也是沧海一粟耳。

正是一种开始朦胧后趋明亮强烈的想法,我在10多年前,开始了民国系列中短篇的创作,那就是为民国人物、民国物事和民国情调立传,一本20余万字的《前尘》,当然不同上面提及的散文、随笔与人物传记,它是小说家言。但心绪与前辈作家相若,不要让既往的一些美好的人物、情怀与故事(尽管不乏悲情与遗恨),随大时代的播迂而如同到处勃兴的建筑工地那样,随垃圾一道倒掉与埋没了。

用小说立此存照,相比散文传记,或可更从容舒展一些。比较散文传记,它失去的部分真实性,需要用更广阔的视界、更深邃的思想、更绵密的情感和更深入肌理的文字理想来追索、填充。8个中短篇陆续发表于《上海文学》、《北京文学》、《芙蓉》等刊,待到结集,苦于对那一代情怀物事缠绕的各见性情的人物的定义’直到看见董桥一篇《一代人的气韵》,遂憬然认同。

为带着气韵、率见性情、不畏流言、从容淡定的人,从不同角度立存照,是《前尘》的主题。有气韵、品味及性情的人,相信一直会成为我们人生之旅的不可或缺。

尤其在一个变数频仍、喧恻浮嚣的时代。

书评(媒体评论)

历史是流动的解说,也是多角度的造影。南翔性格中有纤细柔软的一面,很合适进入旧朝代中产遗民的沉沦,为我们采来一声叹息,几许温婉和悲怜。

——韩少功(著名作家、海南省文联主席)

收入《前尘》的作品,体现了作者叙事美学的新追求,特别是语言和意境,引人遐思,耐寻味。

——格非(著名作家、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南翔小说里的书卷气相当规模好闻,它的芬芳来自于我们的自己的文学传统,南翔到底是我们自己的作家。

——毕飞宇(著名作家)

南翔打开我们生活中那些浑浊的区域,他力图在那些区域中观察和表现支配着人类行为的暧昧复杂的逻辑。他冷静,不抱幻想,不为幻觉所蔽,但同时,他又怀着热情——他从未丧失对“好”的生活的信念,这使得他成为当代生活敏锐和公正的勘探者。

——李敬泽(著名评论家、《人民文学》副主编)

南翔笔下的民国历史故事,其实都是他精心重构的人文艺术现场,生动洗练的语言文字可堪玩味,奇趣张扬的人性发人深思,怅惘的挽歌情调让人怦然心动。

——陈墨(著名评论家、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前尘(民国遗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南翔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49024
开本 32开
页数 3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07-02-01
首版时间 2007-02-01
印刷时间 2007-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0
146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7:5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