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传统管理智慧十讲/中西管理智慧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运用点面结合、古今交汇、中外互映的方法,从思想与方法两个角度,介绍中国传统管理智慧,为现代中国管理注入“本上化的因素”,为建立当代管理学界的“中国学派”奠定坚实的思想根基。愿本书的读者通过阅读、思考和讨论,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管理智慧,并将其与现代西方管理理论融会贯通,推进当代各种管理活动,从而造福于人类社会。

内容推荐

中国传统领导理论仍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古代领导理论虽然存在了二千多年,也有语言的障碍,但毕竟是同一民族的思想,有着鲜明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同现代中国人属于同一种思维类型。本书从我国古典名著中来讨论管理,供读者阅读参考。

目录

序 向中国传统要智慧

第一讲 文化生态:一个国家就像一个企业

第二讲 《孙子兵法》:用兵法管企业

第二讲 《周易》:不学易不可为总裁

第四讲 儒学:《论语》+算盘=?

第五讲 道学:无为而不为

第六讲 佛学:精神管理

第七讲 《三国演义》:得人才得天下

第八讲 《西游记》:唐僧团队与执行力

第九讲 《红楼梦》:王熙凤是个好管家

第十讲 中式管理:众里寻她千百度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中式管理与西式管理是在不同的土壤中形成的。

我们引用冯天瑜先生的元典概念来分析中国传统管理智慧的形成。本书的中国传统管理智慧10讲,有8讲是讲对中国人来说自古以来就进入血液的基本典籍,包括儒家的《论语》、道家的《老子》、兵家的《孙子兵法》等。为什么要这样选取呢?这是因为这些典籍成为了中国的元典文化。

在世界历史上,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1世纪这1000年,特别是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的这400年的时间,世界各主要文化都不约而同地着衣起床了。如印度、希腊、以色列和中国的文化都是在这个时间形成的。学者们把这个时期称之为轴心时期。这个时期就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儒道法等诸子百家在这个时期异常活跃。孔子、老子、孙子等一大批百科全书式的哲人,他们对自然、社会、人生、政治、哲学等发表了纵横八极的看法。他们中的很多人既是学者,也是思想家和实践者,一身而多任。他们创立了一个整体性的知识体系,成为民族的经典,后来的人总要从他们那里重新诠释,从中取得原创的动力。

所以我分析中国传统管理智慧,也要从这些经典人手。

中国文化是一个以儒家文化为主、儒道互补的文化。

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人伦文化,也是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在大多数的历史时期是中国的官方思想,是绝大多数华人的思想基础。礼、义、廉、耻、仁、爱、忠、孝的儒家思想基本价值观,一直是指导绝大多数中国人日常行为的基本规则。

如果说儒家主要体现在统治哲学中的话,道家则主要反映在民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道教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准则,它反映了道教“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和“道法自然”的和谐原理,主张无为而治。

《孙子兵法》是现代管理中阐释得最多的中国经典之一,不仅中国人读,外国人也读。

学术界对中国传统管理有不同的总结,著名管理学家苏东水教授将其总结为: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其中,“以人为本”强调“以民为贵”,“以德为先”强调伦理道德的作用;“人为为人”高度强调人自身行为的激励与修养。应该说是比较准确的。

前面我们讲过,中国文化是一种人伦文化、专制文化和儒道合一的文化,中国传统管理是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之上形成的,自耕农业是中国文化生成的沃土,这就决定了中国文化有先天的不足,即没有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没有形成与规模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有机联系。

这就像一把双刃剑,在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体现出良莠并存。上面讲的是中国传统管理智慧体现为正面的东西,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它体现在负面的东西:

比如,中国文化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文化,历来讲究驭人之道,把人心向背作为事业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但是却不重视个人的价值和独立的人格,导致个人的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比如,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注重整体,导致中国文化成为一个群体文化,讲究团体的力量和价值,强调整体的同时又导致个体失去活力、没有个性,而共性得到充分的放大。

比如,中国文化讲究和谐,追求天地人之间的和谐,但它的负面就是追求稳定,抵制变革,反对竞争,害怕冒险。

比如,中国文化讲究权变,但是它很容易形成“天不变、道亦不变”的理论,万古不变的“经”就可能成为社会进步的障碍。

正因为如此,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有很多的糟粕,如不患寡而患不均等,最典型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轻徭薄赋理论。为什么中国逃税的现象非常严重?因为中国文化是讲究轻徭薄赋的,开明的皇帝最讨老百姓高兴的事就是减税。

西方现代文化是奠定在大工业生产及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它讲究协作和分工,讲究竞争和秩序,讲究工具和方法,讲究法律和契约,当然最关键的是它讲究数字、效率和成本。

下面我们进行一下中西方管理文化的对比。

1.中国传统管理重在精神而西方管理重在物质。  我多次讲到,中国文化是一种人伦文化,中国人更强调人性的管理,讲究人道即商道,强调人际关系、资历、群体意识、忠诚、合作等的作用。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则强调理性管理,注重规章制度、管理组织结构、契约、个人奋斗、竞争等的作用。换句话说,西方文化以理性为本,中国文化以情感为本。中国文化的这种重精神、重道德的倾向,不为物欲所惑,对培育高尚道德情操方面确实功不可没,但同时带来了小农经济长期延续,经济发展缓慢,物质生活基础薄弱,空谈道德化生活,“穷过渡”的历史遗产。

曾仕强先生认为,西式管理太过理性,中国式管理强调人情,可与之相补充。他说,西方管理理论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太过理性,但管理的主要对象却是人,并非总是理性的。这就需要中国式管理与之补充。

2.中国传统管理重在整体而西方文化重在个体。  中国人讲究群体的力量,西方人讲究个人的能力。团体主义倡导群体凝聚的精神,注重整体的价值。从正面说,避免了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泛滥;另一方面造成不重视个人的价值和独立的人格,成为缺少个性、失去活力、束缚个体创造性的樊笼。

西方社会通过“从身份到契约”的嬗变而将人从强制性的人的依附关系或人对神的依附关系中解放了出来,使人获得了独立,从而形成了一种注重个体的价值观。

P34-37

序言

一、向谁要管理智慧

对于中国企业家来说,最近这一二十年是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最光彩照人的时期。商人的地位得到了整个社会的肯定,财富观念得到了整个社会的广泛认可。更主要的是商人的财富得到了快速的积累,一个财富阶层在中国社会迅速崛起。

现在的中国企业家就像一个三岁的孩子,处于快速长身体的阶段,而自己又缺少足够的判断力。在身体快速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哭着喊着:谁能给我强身健体的智慧药?谁能给我摇钱不止的摇钱树?

他们先是找到美国人,向美国人要经营智慧。以美式管理为核心的西方管理经验的引进,是近年中国管理学的主流。仅从近几年畅销书的流行就可以看出大致的脉络。从《基业长青》、《追求卓越》、《第五项修炼》到《把信送给加西亚》、《谁动了我的奶酪》,一路走来,都一度成为超级畅销书。美式管理以其强大的经济基础和科学的管理为依托,以激发人的潜能为核心,以高效的运作为手段,以财富的累积为目的,以成本的核算为中轴,有企业的老板们在读这些书,没有企业的候补老板们也在读这些书。他们接受了这些理念,并且为之迷狂,以为找到了通向财富之门的阿拉丁神灯,好像找到了独步天下的武林秘笈。

一阵恶补下来,人们发现,美式管理也不是灵丹妙药,它和中国的现实对接有些困难,而且财富也不是人生的唯一目的。一个中国顶级经济学家站在中央电视台《对话》的圣坛上向他的学生们——中国商人布道:不要在向美国人学习的同时,忘了我们的祖宗。于是人们又重新寻找,找到了中国古人,找到了中国传统管理智慧,导致了中国传统管理智慧的复兴。

时下,《水煮三国》、《细节决定成败》、《中国式管理》、《向解放军学习》这些中国传统经营管理智慧的书压倒性地占到了畅销书的排行榜前位。中国智慧强调以智胜,认为做企业最重要的是把握商机,认为做企业最重要是中庸之道,认为“三十六计”可以用于商务谈判,认为“水浒”和“三国”讲的都是商界江湖,认为只有修身才能治企。一个叫曾仕强的台湾老人,到处宣传他的“中国式管理”,他要让每一个中国商人都成为圣人。在北京大学的总裁班上,企业家们聆听着国学大师们宣讲孔孟之道。

对于中国式管理的大行其道,现在已经有人开始质问了:孔孟之道一直都存在,为什么中国就没有出一个世界级的企业家?台湾有一个名为趋势科技的企业,它的财务总部在日本,销售总部在美国,研发总部在中国,开发中心在马来西亚,它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管理呢?

近来,管理学上一个新的动向已经引起人们的注意,就是红色管理,向中国革命要智慧。中国共产党有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这好比企业的愿景;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最有效的政党,这好比企业的组织。从《向解放军学习》开始,《党史商鉴》、《红色管理》都是红色管理方面的著作。

说到这里,明白人一看就清楚,中西管理的争论涉及近代以来中西文化冲突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命题:是中体西用还是全盘西化?作为这个命题已经形成一个约定俗成的答案:这两种态度都不对,一个正确的态度是应该吸收人类文化的所有优秀成果。

管理之学作为应用之学更是如此。一个成熟的企业家,应该向整个世界要智慧,应该向全部的人类文化要智慧。不管是德国商人的严谨、印度商人的空灵还是日本商人的武性、犹太商人的精明同样可以使我们受益无穷。

所以我非常自信地说,中国企业家即将经历一个向世界文化要智慧的阶段。  正基于此,我们编辑了这套“中西管理智慧”丛书,系统梳理世界文化中优秀的管理智慧,寻找世界商人的财富基因。本期共推出5本,包括《东方商人地图》、《西方商人地图》、《东西方商人比较地图》、《中国传统管理智慧十讲》和《中国红色管理智慧十讲》。在此之前我们出版了《商人地图——中国商人的地域性格与文化精神》。以后有条件的话我们会继续做下去,迎接这个中国企业家向世界优秀文化要智慧的时代的到来。

二、向中国传统要智慧

为什么要向中国传统要智慧?

这个道理似乎很简单。

因为我们的企业都生存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中,不管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包括合作伙伴和顾客都是按照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做事。这就是人的文化基因,一代一代地遗传下去,这种文化基因就转变成了企业基因。

比如说,作为一个中国的企业家,你就有可能把你的企业自觉不自觉地构建成一个家族企业,你要求员工对企业忠诚;作为一个管理者,你要求别人给你足够的面子、得到足够的尊重;等等,不一而足。

甚至一些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以后,它的品牌和管理,也在进行中国化的转变。肯德基也推出了川味的川香辣子鸡,将40%的食品改成中国口味。

引起中国企业家对中国管理智慧关注的是日本企业家。日本企业家涩泽荣一被喻为“日本企业之父”,在他那本被称为“商务圣经”的《(论语)与算盘》一书中,他把自己成功经营的经验归结为“《论语》+算盘”。20世纪60年代,日本将孙子兵法引进了企业管理。

日本文化本来就是东方文化圈的一部分,根据他们所理解的中国传统文化来寻找与现代企业的对接,是他们先写出了《孙子兵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和《(三国演义)与企业经营谋略》这样好的论文。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派了很多企业家到日本学习。1983年,一个中国高层管理人员从日本人手中接到的礼物是一部名为《孙子兵法》的书。

应该说是日本企业家让中国人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商用价值。

在中国式管理智慧得到社会普遍关注以前,有一批具有哲学素养的学院派学者开始了对中国管理哲学的研究。复旦大学苏东水教授应该是功劳最大者,他旗帜鲜明地高举东方管理学派的大旗,并在复旦大学以二级学科申请到东方管理学的硕士和博士点。从苏东水教授的“东方管理学派”、黎红雷教授的“儒家管理哲学”到葛荣晋教授的“中国哲学智慧与现代企业管理”,一路走来。但他们更多是书斋的,学院的。

时下,一些图书的畅销使中国传统管理从专业走向普及,由学者走向民间,中国传统管理智慧成为炙手可热的富矿,“中国式管理”从一个专业词汇变成了流行词汇。

成君忆是以其“水煮”的形式取得成功的。他把《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融合到管理学中,出版了《水煮三国》、《孙悟空是个好员工》等畅销书。他的这种“水煮”写作方式,与时下流行的网文结合起来,与时下人们的阅读方式契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让从来没有接受过管理学教育的普通读者知道,原来中国也有管理。

紧接着,曾仕强继他的《中国式管理》以后,出版了《中国式领导》等很多畅销书,特别是他那每听一次课两万元的听课费让人感觉到中国传统管理一定是个好东西,一定可以卖一个好价钱。

随着热度的增加,中国传统管理也面临着一些质疑。

应该说,现在中国还没有形成与美式管理、日式管理相提并论的中式管理的条件,真正的中国现代企业的出现只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中国企业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理论。但是,中国式管理的时代一定会来到。理由有二:一是中国有丰富的传统管理智慧和人文积淀,特别是诸子百家的文化元典,里面充满着纵横八极的大智慧;二是中国企业在世界舞台已经越来越重要。等到中国人有了自己的丰田和福特的时候,就有了中国式管理了。

尽管我们现在不能奢谈中国式管理,但最起码我们可以系统整理中国传统管理智慧,向中国传统要智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传统管理智慧十讲/中西管理智慧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欧人//葛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郑州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1064780
开本 16开
页数 2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07-03-01
首版时间 2007-03-01
印刷时间 2007-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3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30
154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6: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