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唐风留韵(盛唐文明与山西)
内容
编辑推荐

山西太原,是唐代皇帝的故乡,尤其是前期皇帝,多数曾亲自巡游太原,在那里留下了一段段佳话。唐代的河东道,可谓人杰地灵,有很多名人的祖籍都可追寻到那里。……本书作者以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山西的盛唐文明解读给广大读者听。

内容推荐

“晋阳起兵”,开创了大唐王朝的新纪元。山西由此成为大唐政权的“国之根本”,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代英睿的帝王,故地重游,在河东大地上留下一段段佳话;佛光寺、南禅寺、天台庵、广仁王庙,在三晋大地上绽放着一朵朵建筑奇葩……如一声声久远的空妙回响,如一串串历史的璀璨遗珠,见证着盛唐的历史风范,是唐人留给山西的一曲无韵的歌。

目录

龙腾晋阳

隋炀帝巡幸山西/002

唐公李渊/005

晋阳起兵/007

义师南下/011

平定刘武周/015

寻梦河东

唐太宗的“太原情结”/026

凤翔太原:武则天衣锦还乡 /030

唐玄宗两次北巡/041

天王三京,北都其一

古城遗址 /048

历史追寻/052

北都太原/055

北都胜景 /060

“中都”河中府

历史沿革 /070

河中府的地位/072

旅游胜地/075

鹰扬虎踞,重镇强藩

河东道军事防御体系 /083

李光弼血战太原/086

郭子仪威镇河中/089

泽潞之乱/092

群星璀璨的河东诗苑

初唐世家王绩与王勃/096

有“沈宋”之称的宋之间 /099

“天宝中诗名盖世”的王维/099

向往立功边塞的太原诗人/104

“诗圣”白居易/109

诗词大家温庭筠/110

宗教与艺术

佛教、道教甚嚣尘上/114

雕塑、壁画与建筑/120

绘画与书法/131

试读章节

时间回到公元7世纪初,蒙山脚下,汾河岸边,一座方圆40里、城墙高四丈的雄伟城池巍然屹立,这就是古晋阳城,这里正酝酿着一件天翻地覆的大事——晋阳起兵。大唐王朝就是从这里起步,带领当时的中国,走向了一个空前的繁荣强盛的时代。

隋炀帝巡幸山西

晋阳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至少在春秋末年这里就有了晋阳城,后来,秦政权在这里设置了晋阳县,同时又以晋阳为中心设置了太原郡。由于太原郡的治所一直在晋阳,所以晋阳城也称“太原城”。

太原负山面水,西靠“龙脉”凸现的天龙山、龙山,中有汾水穿城而过,四周关山环列,军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我国不少封建政权就是从这里起步的。因此,太原在古代被认为有龙脉风水。北齐的实际创始人高欢从晋阳发迹后,便在晋阳设立了龙山县,未尝没有“龙兴之地”的意思。

据唐初太原史学家温大雅的《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记载:

大业初,帝(李渊)为楼烦郡守,时有望气者云:“西北乾1"3有天子气连太原,甚盛。”故隋主于楼烦置宫,以其地当东都西北,因过太原,取龙山风谷道,行幸以厌之云。

文中的“隋主”就是隋炀帝。

隋朝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从创建到灭亡不过40年。隋朝的创立者隋文帝杨坚励精图治,使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一度曾达到四千多万,所积存粮食可吃五六十年,真是“其兴也勃”!这为炀帝的游玩挥霍打好了基础。或许是隋朝的江山来得太容易,或许是隋朝兴盛得太迅速,正所谓“福兮祸所伏”,继隋文帝而立的“隋二世”炀帝,便成了一个暴君。他即位不久,就为了一己私欲,征发百万民夫掘长堑,筑西苑,营造洛阳,修建长城,开凿运河,开通驰道,缮治离宫,伐木造船,兴役不止。正如隋末农民起义领袖李密在讨伐隋炀帝的文告中所说,隋炀帝的罪恶是“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罄竹难书”。

“太原有王气”的说法,令隋炀帝寝食难安,大业四年(608年)三月,他再也坐不住了。决定再次北巡山西。

《晋乘蓖略》说杨氏祖居神武(今山西神池境内)树颓村。隋炀帝在当皇帝之前,曾被封为晋王,他对山西这块地方有着特殊的感情。“太原有王气”,隋炀帝太不放心了,卧榻之旁,岂容他人安睡?

隋炀帝第一次北巡是在大业三年(607年),他出雁门(今山西代县)、马邑(今山西朔州)到榆林(今内蒙古托克托县),返回太原时,下诏在晋阳城重修晋阳宫。

大业四年的这次巡幸,规模大,时间长。隋炀帝率车驾出塞,幸五原(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巡长城,同时下诏在“汾州之北汾水之源,营汾阳宫”。

汾阳宫在今宁武西北管涔山上的天池边上。隋炀帝选择在“汾州之北”建汾阳宫,是有缘由的。他曾做过晋王,对山西北部的名山大川应是相当熟悉的。他即位后,又有“修治洛阳还晋家”的谶语,所以,这一次他下决心在故地大兴土木,修建一座避暑的宫殿。天池又名祁连泊(因北A谓天为祁连),位于管涔山北原上,为汾水(河)之源。周方里许,池东更有一池,与天池通流。池水常盈不涸,清澄如镜,山水相涵,天然名胜。天池附近,气候温润,植被丰饶,有茂密的原始森林,也有水草丰沛的牧苑。这是一方天然的避暑胜地。

隋炀帝的汾阳宫环天池而建,山水楼阁互相辉映,尤为避暑胜地。因建汾阳宫的缘故,隋炀帝还下令割离石郡之汾源、临泉(是年由合河而改名)和雁门郡的秀容三县,置楼烦郡,令张衡在督造汾阳宫的同时,修建楼烦郡城(今山西静乐)。据说同时还下令在“汾北四十里,临汾水起I临汾宫以避暑”,临汾宫又称汾水行宫。  修汾阳宫的目的是为了“厌”(压)“王气”。在修建汾阳宫的同时,隋炀帝还打通了从太原出西山过天门岭到汾阳宫的栈道,后人称其“杨广道”(《晋乘菟略》卷十四)。

这一年八月,隋炀帝在“亲祠恒岳”之后,南下汾阳宫围猎。他的儿子齐王杨睐也以“千骑入围”,但结果是炀帝一无所获,而齐王却“大获麇鹿以献”,猜忌心极重的炀帝恼羞成怒,清洗了齐王左右从官。第二次巡幸山西就这样不愉快地结束了。此后,有五六年他一直没有到过山西。

隋炀帝第三次巡幸山西是在大业十一年(615年)三月,他率大队人马到汾阳宫避暑,史书上称,因为“汾阳宫迫隘,百官士卒散布山谷间,结草为营而居”。一直住到八月,他才北巡雁门。

炀帝北巡雁门的消息走漏,对隋朝早有不满的突厥始毕可汗率数十万骑风驰电掣而至,把隋炀帝一行困在雁门郡城(今山西代县)和崞县(今山西原平),突厥发兵猛攻,箭矢不时射到炀帝面前,吓得炀帝抱着他的小儿子号啕大哭,把眼睛都哭肿了。幸得嫁到突厥的义成公主用计,始毕可汗才撤兵。史称“雁门之变”。

营建不休,巡游不止,把人民推向饥饿、贫困、死亡的深渊,人民实在无法生活下去,只有手持武器起来战斗,于是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农民大起义。社会陷入战乱和动荡之时,正会孕育出新的未来,产生出新时期的开创者。李渊就是这样一个历史人物。

唐公李渊

中国历史上有三个“唐”,都与山西有关系:传说中的帝尧时代称“陶唐”,尧的始封地,历史上传说就在太原一带,唐人《元和郡县图志》就记载,在晋阳城边上就有一座“故唐城”,据说是尧时所筑。周成王桐叶戏封叔虞为“唐侯”,叔虞的儿子燮父改国号为晋,因其位于晋水边上。后人修了晋祠纪念唐叔虞。“唐朝”的建立也是缘于它的创立者是“唐公”李渊。

李渊是个很有来头的人物,字叔德,自称陇西狄道(今甘肃临7Jk)人,其祖父李虎是追随宇文泰入关建立西魏的“八柱国家”之一,后受封为唐国公。李渊7岁袭封唐国公,入隋后,还因其姨母是隋文帝的独孤皇后,备受亲爱。他曾任谯、陇、岐三州刺史,荥阳、楼烦(今静乐)二郡太守,又在朝中任殿内少监和卫尉少卿。此外,李渊还有一则“雀屏中选”的故事,是说隋朝重臣窦毅为女选婿,在屏风上面只孔雀,令求婚者射之。事先约定,射中目者,将女嫁之。李渊两举射中两目,于是娶窦氏为妻。此事在唐代流传甚广。李渊箭法确实出众,后来他率兵镇压毋端儿起义军时,曾发70箭,箭箭不空,敌人皆应弦而倒。

隋炀帝是一个猜忌心很重的家伙,当时社会上流行着“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语,隋炀帝就诛杀了朝中多位李姓的大臣。李渊也受到隋炀帝的猜忌,有一次他因病没有上朝,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在后宫,隋炀帝就问:“汝舅何迟?”王氏说病了,隋炀帝就说:“可得死否?”李渊听说后吓坏了,就每天沉湎酒色,收受贿赂,以示胸无大志,才躲过了一劫。

大业十一年(615年),也就是在隋炀帝北巡楼烦、雁门之时,任命李渊为山西河东慰抚大使。李渊出兵龙门,镇压了山西南部的毋端儿起义军。“雁门之变”时,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应募赴援雁门,李渊也曾派兵北上以为声援。大业十二年,李渊镇压了绛郡(治今山西新绛)敬盘陀领导的起义军。隋炀帝又任命其为太原道安抚大使,并给予任免官吏、征发兵马的特权。

隋炀帝南下江都时,又命李渊率所部兵马北上,出任太原留守,与马邑(今山西朔州)太守王仁恭一起防备突厥南下。因太原战略地位重要,李渊出镇太原,隋炀帝并不放心,又命亲信虎贲郎将王威和虎牙郎将高君雅为副,名为协助李渊,实为监视李渊的行动。  身处乱世,手握重兵,李渊占有太原这样一个战略要地,会作何感想呢?当时他曾私下对次子李世民说:“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与。与而不取,祸将斯及。”(《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也就是说,太原是古唐国所在地,李渊封唐国公,又出任太原留守,在李渊看来这是一种天意,天给予而不取,是会有祸患的。可见李渊父子早已暗通“太原为创业之基”的玄机!

P2-7

序言

一支只有3万人的武装从太原出发南下,仅用半年的时间就攻占了隋朝的首都长安,随即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空前强盛的大唐王朝。

太原是唐王朝的龙兴之地,因此,唐朝前期的皇帝往往把太原认作自己的故乡,在历史上声名赫赫的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亲自北巡过太原。武则天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祖籍太原属县文水,对太原自然更有着不同他人的情感。武则天和唐玄宗还先后两次在太原设立北都,与京师长安、东都洛阳并被称为“天王三京”。之外,今山西永济市在唐代还曾设为中都。“中都”大致位于三都之中,有着特殊的政治地位。

太原在唐代还被称为“中原北门”,是当时黄河以北最重要的军镇,也是最大的城市。安史之乱以后,以太原、河中、潞州(今山西长治市)为中心设置了三个军镇。这三个军镇除发生过一些个别的叛乱外,大体上忠于朝廷;三镇位于黄河南北叛藩和京师长安之间,有着屏卫京师的作用,对唐朝的安危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唐代的河东道,可以说是“人杰地灵”。有唐一代很多名人的祖籍都可追寻到今山西地区。这其中有政启开元、志宏贞观的女皇武则天,有国之栋梁狄仁杰,有分别身系天下安危二十余年的郭子仪和裴度,有勇冠三军、骁勇善战的尉迟敬德和薛仁贵。更令人称道的是唐代诗歌光耀千古,而河东籍诗人可以说是灿若群星。河东王绩以其不俗的诗歌成就扭转着六朝余风;继之,“四杰”名噪一时,而被称为四杰之首的王勃也是河东人。唐诗格律到武则天统治时期基本定型,这其中,汾州人宋之问功不可没。盛唐诗坛百花怒放,太原籍诗人王维、王昌龄、王之涣、王翰活跃一时,其中王维的诗更被称为冠世之作。唐后期堪称诗歌大家的是太原白居易。唐末诗衰词兴,当时的词坛泰斗非温庭筠莫属。之外,唐古文运动奏响文坛,河东柳宗元与韩愈双峰并峙,仅就文章而言,柳宗元更胜一筹。

地灵则物华。牡丹在唐以前偶见于史册之中,但主要为药用,或偶作观赏。但无踪迹可寻。到唐代,先后三次从今山西地区移栽牡丹至京师。一时牡丹大盛,很快传遍祖国各地,成为当时人们最喜爱的花卉。唐初葡萄再次从西域传至内地,而太原是最主要的栽种区。当时葡萄产量有限,是最珍贵的水果,而葡萄酿的酒就更珍贵了,太原是葡萄酒唯一法定的上贡地。

唐代河东道,太原、河中府都是旅游胜地。雄壮的铁牛拦腰把黄河锁住,普救寺中正演绎着张生和莺莺的故事。天井关、潞州城、汾阴雎上留下唐玄宗的足迹。晋阳城内城套城,宏阔、壮丽;不断增建的天龙山石窟,以及龙兴寺阁、汾上阁,又像是点缀在绵绣太原城内外的珍珠。如果站在一个历史的高度鸟瞰河东,北魏以来开凿的云岗石窟,唐武宗毁佛以前的五台山佛寺盛况,又是何等地壮观和辉煌。

过去的历史在一页页地翻过,新的历史又在一页页地揭开,当我们翻到唐代河东这一页时,感受到的是那个时代跳动的脉膊,展现给人们的是与那个时代相称的流光溢彩,给人一种力量,给人一种鼓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唐风留韵(盛唐文明与山西)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振芳//唐林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3055808
开本 16开
页数 13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6-06-01
首版时间 2006-06-01
印刷时间 200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92.5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35
174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5:2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