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文人的另一种思路/中国当代文学大家随笔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对于书名《中国文人的另一种思路》,作者张贤亮解释说:“这个书名体现了该书与此前出版的其他任何人的随笔集的不同,我有多重身份,我当了25年的政协委员,有25年的参政议政经验;我是作家,对人对事有独到的视角;我还亲自操办企业,因此我比一般文人在身份上更多元化,我的思路肯定和别人不一样。”

……读本书这些睿智哲思的文字,如同与智者奇遇,这里有灵光的闪烁,有魂魄的悸动,有神奇的魅惑,有无以言说的感动,还有灵魂的拷问。

内容推荐

良好的国民素质是民主的社会制度与良好的文化生态培养出来的,而不是只有良好素质的国民才配享受民主的社会制度。历史证明,专制制度只能产生大量的贪官污吏和暴民刁民。

“只有良好素质的国民才配享受民主的社会制度”这种观念,就好像说:我想给你一件漂亮衣服,但你必须先把自己洗干净,不然你就不配穿!不配穿就不给你!可是你能不能反过来做?你先给人一件漂亮衣服,他自然而然会先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的。你可以放缓政治体制改革,你可以由你做主来“代表”我,你可以自己检查监督自己而不放心让我来检查监督你,但请你不要诋毁我的“素质”。“存在决定意识”,没有可以自己管理自己地方政务的条件和环境,怎能让人民群众提高及展示管理自己的能力?怎能达到“国民性根本改变”?请不要总是拿“国民素质低下”来说事,拜托!

我这样说可能有人会觉得我有“民粹主义”的嫌疑。而我认为,放手让人民群众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自己选出真正能代表自己的“人大代表”,并不会造成社会无序,天下大乱。

目录

第一辑:文人参政

 一切从人的解放开始/2

 我的态度/33

 “三个代表”拓展了中国的未来/41

 参政议政应有一定的前瞻性/44

 西部吸引人才应有新思路新办法/48

 建设文化大国/50

 加强地方人大,政协在地方政治生活的作用/53

 “公务员法”中应增添家庭财产及收入定期申报条款/56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58

 拖欠民工(员工)工资应受法律惩罚/60

 发展职业教育,树立多途径成才观念/62

 关于筹建“文革”博物馆的提案/65

第二辑:文人经商

 “文人下海”/70

 “全盘推出,闪亮登场”/79

 宁夏有个镇北堡/84

 西部企业管理秘笈/105

第三辑:文人思文

 我眼中的女作家李东东/134

 变形语言的审美享受/137

 中国文化产业概谈/139

第四辑:“文革"回想

 今日再说《大风歌》/158

 美丽/160

第五辑:生活随感

 大话狗儿/186

 故乡行/192

 国际接轨第一功/202

 排泄与喧嚣/208

 透视中国人的英雄观/212

 丫头·婆姨/214

 雨·天话语/217

 玉缘/227

 作家出游/230

试读章节

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倡导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乃至中国整部20世纪史上,其规模及深远的社会影响,我认为大大超过“五四运动”。那不是启蒙式的、由少数文化精英举着“赛先生德先生”大旗掀起的思潮,而是一种进发式的,是普遍受到长期压抑后的普遍喷薄而出;不仅松动了思想上的锁链,手脚上的镣铐也被打破,整个社会突然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张力。从高层和精英人士直到普通老百姓,中国人几乎人人有话说。更重要的是那不止于思想上的解放,一切都是从人的解放开始。没有人的解放,便没有思想的解放。所以,人们才将那个时期称之为“第二次解放”,并且我以为那才是真正的“解放”。

直到1978年底,我还在银川市附近的南梁农场劳动。职业是“农业工人”,而身份却很复杂,头上戴着好几顶“帽子”。为什么说“好几顶”呢?头上戴着几顶帽子自己都不知道吗?难道我是傻瓜或脑袋麻木?当然不是。但那时我确实不清楚。现在我们就来算一算:一顶是“右派分子”帽子;一顶是“反革命分子”帽子,这两顶帽子是“实”的。“实”的意思是有正式文件收进个人档案的。可是什么叫做“正式文件”,直到今天我仍不清楚。

当我在电脑上输入这些字句,想表述明白,让现在50岁以下的读者能够理解的时候,我突然感到无能为力。这要比写小说困难得多。虽然小说有想象的、虚构的成分,但我的写作能力基本还可以胜任,这有我出版的多部小说为证。可是,如果限制我发挥想象力,不加一点虚构地描述那个荒谬的年代,真实地反映那一段历史,我必须绞尽脑汁字斟句酌,仔细推敲。可是,我发现,这一来,我就陷入了要步步为营的迷魂阵。因为,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汉语就逐渐被搞乱了,汉语的词语逐渐失去原本的意义而被另一种“崭新”的意义替换了,更有大量的词语变得粗糙,变得模糊。其实,我们现在说的“拨乱反正”,有很大部分在于词语上的“拨乱反正”。其中很多我们已经“反正”过来了。正因如此,所以现在我用同样的词语来表达就会让今天的读者难以理解。那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系统,虽然使用的是同一个词,可是其词义,往往不亚于古文和现代语文之间的差别。孔子说了句“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被置疑了上千年,就因为“女”在古文中常作“你”和“你们”解,而现代汉语只当“女性”和“妇女”讲,所以孔子在地下至今不得安身。因而,我觉得写这篇文章要比写小说吃力,在我企图说明一个问题的时候,我还要把这个问题所涉及到的词语也加以解释。

同时,作为一篇个人记录,我也不想从已经披露的历史材料中搜寻依据,虽然这已经很方便,敲敲键盘点点鼠标即可,并能减少难度且更为可靠。可是那样一来,文章就成了资料的堆积,失去感觉和感受的色彩,而我正是要写一代甚至两代人的真实感受。现在披露的历史材料包括种种红头文件,在当时都是极其神秘的,只有极少数人掌握,绝大多数人只能受其摆布,即使陷入绝望的境地也莫名其妙,无处求告。所以,我以下的文字可能与历史资料有出入,但它虽非“历史”却是“史实”。这是让历史学家永远头疼的难题:“历史”往往与“史实”不同。

譬如,就拿那时的“正式文件”来说吧。如果今天的中青年人用今天“正式文件”的形式去看,那绝对是非正式的,是个笑话。可是,我说中国人就曾经生活在那种“非正式”的“笑话”之中,而且长达近30年之久,今天的中青年读者又会把我的话当作笑话。难就难在这里。

且让我用事实来说话吧。

首先,是由谁来决定某某人是“右派分子”呢?在1957年“反右运动”中,全国各地各单位揪出的“右派”当然非常之多,因为那时订有指标,上级规定是按本地本单位人数的5%来“打”(你看,这个“打?字又须有注释,但类似的词语太多,此处只好从略)。因为中国人特殊的政治积极性,“打”出来的“右派”会大大超过这个百分比,所以,最后总应该有个决定性的权威机构。这个决定某人是否“右派”的机构叫做“五人小组”。各地县、处级以上单位都有这样的“五人”。可是这“五人”具体姓甚名谁,各地各单位的普通群众是不知道的。你说是主要负责人吧,可是转眼间这个主要负责人也成了“右派”,可见,还有更高层次的“五人”。总之,说你是“右派”你就是“右派”,别问出处,也问不清楚。

这样一下子,全国就有55万知识分子被打成“右派”,而当时全国可称之为“知识分子”的人数只有550万~600万。55万之说见于后来为“右派”平反的文件,实际远远超过这个数目;550万~600万之说见于1956年公开发布的统计数字。

这里,我仍忍不住想说说这个“打”字。“打”一词,在“反右运动”中是政治积极性的褒义词,我没看过当时公布有某某人被“划”为“右派分子”一说,可是后来给“右派分子”平反时,又一律称为某某人被“错划”的说法,其实应称为“错打”才对。P2-4

序言

随笔:散文的一种。随手写来,不拘一格。中国宋代以后杂记、见闻也用此名。“五四”以来,随笔十分流行,形式多样,短小活泼,优秀的随笔以借事抒情、夹叙夹议、语言洗练、意味隽永为其特色。

发轫于“文革”之后的新时期文学,义无反顾地融人思想解放的大潮中,作家们以文学投注社会、历史、时代的质疑与思考。而以大智慧、锐利锋芒面对现代语境者,惟随笔马首是瞻。

当不少人正儿八经地以文学的名义把有趣的世界弄成无聊的人间,将原本充满审美愉悦的活动搞得枯燥乏味的时候,很多充满忧患意识和强烈使命感的随笔大家,或金刚怒目、慷慨悲歌,或棱角隐含、重剑无锋,或微言大义、皮里阳秋,却都以血写的文字,锥心刺骨的表白,臧否忠奸善恶,激扬爱恨情仇。他们随笔的深邃和宽厚又构成另一种大境界,是远比创伤性的“愤怒”与“自怜”大得多的境界。

艺术的深度就是灵魂的高度。读精彩随笔,不仅开启一扇回眸历史、眺望人间的窗口,还可澡沐精神的尘埃、滋润饥渴的心田、刺伤情感的平庸、点燃理想的魅惑。

文学是人类的精神遗存。在文化多元交融的现实语境中,一代风流,几多绝妙文章。真是“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那一篇篇浸含着个人声音的随笔,或瞄准社会世相,直面人生,关注国运民瘼,为黎民黔首的困顿大声疾呼,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良知与血性;或痛快冲破“言志”、“载道”的桎梏,向善求真,踔绝无羁地写人性、人情、人在宇宙时空的位置及命运,或违情越俗地写“内心世界”、“自我意识”。焦灼与苦闷、喧嚣与希望,原本就是人生饶有意味的一页。

他们是面对消费时代的精神背景,坚守着知识分子的精神立场,力求超越当下精神困境的精神殉道者;他们是具有尼采式的悲剧意识、昂首问天的现代屈原。从美学观念上看,他们又是崇真尚实的,修辞立其诚,是真、善、美的传播者。

读这些睿智哲思的文字,如同与智者奇遇,这里有灵光的闪烁,有魂魄的悸动,有神奇的魅惑,有无以言说的感动,还有灵魂的拷问。

文者,纹也。在文学大家的笔下,随笔有坚硬高大的思想骨架,又有人生丰饶的血肉。题材五花八门,形式千变万化。小题可以大做,大题也可做小,信手拈来,便成妙谛。格局不求一律,风范尽可自由,包罗统汇,构成随笔美文的大博览,成为人们精神家园的一隅、重要的知识构成和难忘的审美记忆。为传统文化承传续上一捧柴薪。

“中国当代文学大家随笔文丛”就是着眼于这些活跃文坛的随笔大家,遴选其最具人文承载的美文精品,七卷同时推出。幸赖这七位文坛大家、也是经年好友的悉心襄助,本套丛书遂顺利面世。两年前,我曾为一家出版社主编过十五卷本著名作家散文丛书,就因得到过他们热情的支持而顺利出版,颇受各界好评。如今再度合作,甚是愉快,并相信这套丛书也会受到读者的喜爱。

此丛书出版之际,主编总要说点什么,遂写了几句浮浅的关于随笔的文字,不敢言序,赘语也算不上,叫碎语唠叨好些。离题谬误之处,方家哂之可也。

汪兆骞

丁亥年夏至于北京抱独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文人的另一种思路/中国当代文学大家随笔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贤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海关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654670
开本 16开
页数 2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8-02-01
首版时间 2008-02-01
印刷时间 2008-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4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7: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