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语言文学学术文库》的作者们,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而今正是治学的黄金年龄。他们曾分别到国内多所大学攻读学位、进修和访学,既仰承本校先行者们的纯朴作风,又广泛吸纳校外、省外和国外多种学术营养,最近十年左右,陆续地开始崭露头角。
本书为该系列之一的《两宋理学美学与文学研究》分册,内中具体包括了:两宋理学的演进与理学美学的特点、理学之“道”的审美呈现等内容。
图书 | 两宋理学美学与文学研究/求索语言文学学术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求索语言文学学术文库》的作者们,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而今正是治学的黄金年龄。他们曾分别到国内多所大学攻读学位、进修和访学,既仰承本校先行者们的纯朴作风,又广泛吸纳校外、省外和国外多种学术营养,最近十年左右,陆续地开始崭露头角。 本书为该系列之一的《两宋理学美学与文学研究》分册,内中具体包括了:两宋理学的演进与理学美学的特点、理学之“道”的审美呈现等内容。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两宋理学的演进与理学美学的特点 第一节 两宋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理学”概念辨析 二、“理学”在宋代的嬗变 第二节 理学美学的立论前提 一、理学作为美学文本的可能性 二、理学美学的内涵 第三节 理学美学的特质 一、理学美学是一种哲学美学 二、理学美学是一种伦理美学 三、理学美学是一种境界美学 第二章 理学美学范畴的确立 第一节 道(理):美的逻辑本原 一、道的起源与嬗变 二、理学之“道” 三、理学之“道”的审美呈现 第二节 气:美的实体构成 一、“气”的起源 二、宋代的“气”论 三、“气”与美的关系 四、养“气” 第三节 文:美的直观表象 一、“文”的演变历程 二、理学之“文”的含义 三、理学之“文”的功能 四、理学家的作“文”方法 第四节 乐:美的终极关怀. 一、“乐”的含义 二、追寻“孔颜乐处” 三、达到“至乐”的途径 第三章 理学美学之基本框架 第一节 理学美学创作论 一、“平淡自摄”:创作心境 二、“感物道情”:艺术生发 第二节 理学美学风格论 一、“自然”,理学的风格美学 二、“平淡”,理学的审美基调 三、“理趣”,理学的艺术精神 四、“气象”,理学的艺术境界 第三节 理学美学境界论 一、“天人合一”境界的哲学意蕴 二、理学人格的体现 三、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途径 第四章 理学家的文学创作与批评 第一节 理学家的文学创作 一、北宋五子的文学创作 二、南宋理学家的诗文创作 第二节 理学家的鉴赏与批评 一、屈原:在误解与理解之间的诗人 二、陶渊明:理学视阈的人格典范 三、杜甫:是非难言的一代“诗圣” 四、韩愈:圣光渐褪的古文领袖 五、苏轼、黄庭坚:聚讼纷纭的文坛巨匠 第三节 理学家的《诗经》研究 一、宋代《诗经》研究概述和理学家的贡献 二、从“依《序》说《诗》”到“求《诗》本义” 三、解《诗》的特点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两宋理学美学与文学研究/求索语言文学学术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邓莹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223647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0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0 |
出版时间 | 2007-09-01 |
首版时间 | 2007-09-01 |
印刷时间 | 2007-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6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244.05 |
丛书名 | |
印张 | 9.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北 |
长 | 208 |
宽 | 147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