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扬子江上的美国人--从上海经华中到缅甸的旅行记录(1903)/编译丛刊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本考察长江地理地貌及沿江风土人情的游记,它是来华外国专家系统考察和研究长江的第一部著作。该书描写了作者首次入华,从上海乘船溯流而上,沿途考察长江流域,以及从四川经云南到缅甸八莫的旅行记录。另外,书中还附录一百多幅照片,具有很高的资料价值。

内容推荐

威廉·埃德加·盖洛是20世纪初著名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他曾四次到中国长途旅行,对中国的长江、长城、十八省府和五岳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考察。本书即为1903年他首次入华,从上海乘船溯流而上,沿途考察长江流域,以及从四川经云南到缅甸八莫的旅行记录。在书中,盖洛不仅从一个外国人和地理学家的视角描绘了中国的风土人情、地貌特产,还记录了大量基督教在中国传播和20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的资料。这些内容对我们了解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和清末新政下中国社会的变化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盖洛学识深厚、文笔优美,加之珍贵的历史照片,使本书成为一本展现上世纪初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历史风貌的精彩游记。

目录

总序

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

导论

第一章

 从蓝色到黄色——上海——中国妇女——迷信——鸦片——国学

第二章

 子夜启程——像华人一样旅行——中国饭——南京——贡院——科举考试奇观——在中国的传教活动

第三章

 从南京到汉口——“荣颜”其人——有关传教士的陈腐俏皮话——传教使团成功吗?——美国客房——拜见端方总督

第四章

 金沙江——从汉口到宜昌——中国的暴乱和反叛——圣诞夜——老月和扬基旗

第五章

 过扬子江三峡——从宜昌到险滩——在中国兵船上——红牛犊——江难——圣谕广训——向美国国旗致敬

第六覃

 天府之国四川——万县——总督眼中的鸦片——义和团问题——婚礼早餐——水灾与火灾——中国人的轻信——中国文化与基督教

第七章

 华人也能争分夺秒——难忘的步行——重庆——无处不在的竹子——中式的苦力合同——重庆的传教使团——前往泸州之路

第八章

 传教的需要——当地人的服饰——泸州——拜访官员——中国囚徒——保票——盐井

第九章

 干旱和当地迷信——中国人的灌溉和工程技艺——官员的荒淫——传教历程——一位中国乡绅

第十章

 盛大的欢迎——岩洞——“代理”的美德——街头混战——土著酋长——老兵勇阿仁——漆树

第十一章

 官员眼中的铜矿——对孩子的暴行——昭通的众神——中国民歌——赌博——不孝之子的死——扶乩殿——阎王殿——弑婴

第十二章

 解救饥民——回民起事——中国的野兽——狼群的攻击——白蜡虫——贞节牌坊

第十三章

 东川——街景——流浪乐师——悲痛致盲——纸扎的冥间财富——海拔一万英尺——活焚麻风病人

第十四章

 如何旅行——书面协议——中国苦力——射箭比赛——岑总督的规矩——血与铁

第十五章

 中国译员——商业街——带有蕴意的神话——谒见总督——中国官场的冷漠——中国最急需之物——叛乱时期的衙门

第十六章

 云南的电报——中国人表达悲痛的方式——中国的瑞士——对作恶者的严厉警告——弑亲者的可怕命运——老潘客栈——神秘的“薄荷”——神奇的井

第十七章

 大理府——恶魔罗刹的故事——一次回民起义——中式疗养院——劳作中的中国鞋匠

第十八章

 鸦片的危害——观音庙——牢不可破的城堡——臭气熏天的小客店——回民的棺材——一位仁慈的毛拉——熏香带来的苦恼

第十九章

 怪诞的队伍——婚宴——古老的节日——幽灵山谷——怒江的妖怪一苦力的迷信——不知感恩的病人

第二十章

 中国人对洋药的信任——腾越坝子——大同传说——泥煤的起源——中国药丸——腾越需要传教士——蓝友三——无价的珍珠

第二十‘章

 掸人村庄——南天——掸人和缅甸人——演戏——当众刮胡子——谋杀马嘉理先生——睹场——埋葬鬼魂——日记摘录

第二十二章

 谬迪——莽撞的厨师——罐城八莫——八莫城的传教使团——缅甸的神怪——掸人——前往曼德勒

第二十三章

 旅途的终点——斩头神灵——仰光——对猫的猎杀——传教士的失误——传教士的奉献和传教收获

插图目录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刊》已出版书目

试读章节

虎年冬月二十七日凌晨,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景色迷人。还不到六点一刻,众人就悄无声息地张开了中国兵船上那条纹状的帆布。不到十分钟,一切都已准备就绪。立在船头的一位士兵正准备给那门漆黑的大炮点火捻。随着太阳从市区的后面缓缓升起,大炮发出了轰的一声巨响!隆隆的回声滚过河面,滚上对岸的山坡。随着第二声和第三声炮响,那轰鸣声显得越发响亮。人们以此向我那“可敬的国家”和我本人致敬。竹编的锚绳很快放开,霎那间我们驶入了急流之中。朱红色的保甲船也同样轻便灵活,就这样开始了扬基佬在中国兵船上的难忘之旅。当我们经过那些大大小小的船只时,一艘舢板向我们飞速驶来,停靠在兵船的一侧。舢板甲板上那些翠绿和雪白的漂亮蔬菜很快消失,又立刻出现在我们的船头。那金字塔山峰映衬着东部天空的剪影显得愈加黑白分明。我们想象着那些精怪幽灵正冲向远处的江岸,而美丽的宜昌城守护神又将它们挡了回来。

我搭乘的兵船只有一根桅杆,船头呈方形,船尾较高,总长约四十英尺,横梁的长度不足九英尺。桅杆只在左舷一侧有一根侧支索,另一边则靠那根升降索勉强支撑着。这孤寂的桅杆高四十英尺,立在杆座里,通过杆座上的一个机械装置,可以很容易地将桅杆降下来。桅杆顶端有一个红色的木制矛头,另外在左侧挂有三面小旗。纵帆上缘的斜桁长十五英尺,用短木头做成。具张帆杆则用粗壮的毛竹做成,长约二十英尺。在斜桁和张帆杆之间,以固定的距离,排列着十四根竹竿。要是没有这些竹竿的支撑,那粗陋的帆篷,就会在江风中,轻而易举地被撕成碎片。因为它是用最薄的棉布做成的。主帆呈扇形固定在八根竹竿两端。这些竹竿全部与舵柱处的滑轮连在一起,所以要操纵帆篷,非常方便。帆篷的整体形状,就好似一只羊腿,又像前桅斜桁帆和斜挂大三角帆的混合。这种帆特别灵便,一则重量很轻,二则降帆之后就可以白行收起来。船上共有十名桨手,六个在桅杆后段,四个在前段。桅杆向前约四英尺的地方,是船上厨房所在之处。那是一个极为经济的结构设计,包括一个烧煤饼的火炉。无沦白昼还是黑夜,炉子里面的火焰都不会窜出来,也从不会冒烟。我们的兵船行驶在水面上,就像一只特拉华州的鸭子;要是顺风的话,江上的任何帆船都赶不上它。总之,即便在中国以外的水域中,这也算得上一艘顶呱呱的小船。它有一门值得骄傲的大炮,据说可以打出一英里;它还有一架子的来福枪,就放在船长的舱房旁边,此外还有些供水兵使用的骑兵短枪和其他火器。这艘战舰整洁而呈流线型,正式名称是“宜昌地区先遣中队第七号兵船”。

船长是一位风趣的中国佬。我经过一番努力,才得以跟他沟通交谈,并且得知了以下有关事实。他今年42岁,16岁就出海,大多数时间都在沿海一带当差。可他老家在湖南,现在暂时住在宜昌。四月份,他曾出海去追赶一帮强盗,花了两个月时间去跟踪和抓捕他们。当听说是他在追捕自己,那些强盗居然都改邪归正了,被捕时连丝毫抵抗都没有!船长把他在船尾的舱位给了我,自己则住到了下面的货舱里。那是舵手过夜的底层舱。那位优秀的老舵手就住在我的舱位右面。船上的全部船员,包括厨师,共由12人组成。加上船长,我们这条船上的人数刚好是那“倒霉的13”。他们全都是些心地善良、动作快捷、精明能干的人。他们的名字译成英语之后,有些听起来十分怪异。船长是张先生(Mr.Long Bow,长弓先生);舵手叫荣官定(An-Official-Bound-for-Glory,必定当官荣耀)。其他年轻中国水手的名字分别叫颜永胜(The-Ever-Victorious-Colour,常胜的色彩)、卓允(Special-Promise,特别的允诺)、林赤樟(Red-Cinnamon-Grove,红色的肉桂树林)、丁利(Little-Profit,微薄的利息)、罗大宝(Great-Treasure-of-a Drum,极其宝贵的锣鼓)、休安(Graceful-Rest,优雅的休息)、和佑(Keeper-of-Truce,停战的保佑人),以及沙得仁(Crabtree-who-takes-hold-of-Beilevolerice,得到仁慈的沙果树)等。  跟兵船一样,保甲船也有一根桅杆,高度和船的长度相当,船尾的长桨也有那么长。它属于“水保甲局”,船身被漆成朱红色。在每个急流险滩都配有这种船只,用以对付不断发生的航行事故。第十二号保甲船曾救起过一百多人,上面六个健壮的小伙子,全是划桨的行家里手。它张开方形的小帆,随时紧跟着兵船。队员们每人每月的收人大约是三两银子,约合两美元。这种极其有用的小船,江上到底有多少,我不得而知。但扬子江“水保甲局”的常规报告,犹如美国漫长海岸线上救生站的报告,想必都是趣味横生的。总督派来护送我的那位官员,就在那红色的保甲船上;他的另一项任务是,一旦沿途出现什么事情,特别在湍流处,他将向兵船提供帮助。在徐徐的江风中,船只航行十分缓慢,三个小时后,宜昌才永远消失在我的视野之外。P75-79

序言

纂修清史是我国新世纪标志性的文化工程,它包括3000余万字的《清史》主体工程及文献、档案整理和编译工作。广大史学工作者正以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努力做好清史编纂工作,科学总结历史经验,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世界各国从分散发展到趋于一体,大抵从15世纪、16世纪开始,直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了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和世界体系。清朝从1644年到1912年共延续了268年,这是世界历史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的转折时期。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清王朝却依然以“天朝大国”自居,闭关自守,使封建社会的中国越来越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洋枪洋炮面前不堪一击;西方列强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在18世纪世界历史的大变局中,“康乾盛世”不过是中国封建社会“落日的辉煌”,而到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后,清朝曰益衰颓,已奏起子“落日的挽歌”。因此,研究清史,确定它的基本内容,以及确定研究它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时,不能脱离清王朝社会发展过程中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

在编纂清史时要有世界眼光,这已是广大史学工作者的共识。不仅要把清史放到世界历史的范畴中去分析、研究和评价,既要着眼中国历史的发展,又要联系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而且还要放眼世界,博釆众长,搜集和积累世界各国人士关于清代中国的大量记录,汲取外国清史研究的有益成果,为我所用。正是从这一基本认识出发,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决定编辑出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刊”(以下简称“编译丛刊”)。

清朝建立之初,与世界各国曾保持着一定程度上的接触。后来中国的大门一度被关闭,尔后又被强行打开。这期间,外国的传教士、商人、外交官、军队、探险家、科学考察队蜂拥进人中国,东方古国的一切都使他们感到惊奇。基于种种不同的目的,他们记录下在华的所见所闻。这些记录数量浩瀚、积存在世界各国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或私人手中,成为了解清代三个世纪历史的珍贵资料。由于西方人士观察、思考和写作习惯与中国人不同,他们的记录比较具体、比较广泛、比较注重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方面,因而补充了中国史料记载中的不足。“编译丛刊”将从中选取若干重要资料译介给国內的读者;对早年问世的具有开拓性、奠基性价值,但不为中国学术界所熟知的作品,我们也将同样给予关注;此外,反映当代国外清史研究新的学术思潮、前沿问题、热点问题和重要成果的学术专著,“编译丛刊”也将及时地介绍给中国学术界。

从中国史学的历史与现实出发,有选择地介绍国外新史学的一些理论与方法是必要的。如西方历史学家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历史学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了”,主要是强调扩大历史学家的视野,拓宽历史研究的选题;又如提倡“自下而上看的历史学”,努力将社会精英的历史变成社会大众的历史,将千百年来隐藏在历史幕后的社会大众推上历史的前台。此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历史研究整体化趋势的推动下,出现了一系列历史学分支学科,如社会史、人口史、民俗史、新经济史、新政治史、心理史、社会生态史、环境史、妇女史、城市史、家庭史等等,对于纂修清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这些都将在“编译丛刊”的作品中有所体现。

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不同文明间不断交流和融合的历史。任何国家的文化都是通过与异质文化的对话和交流获得营养,从而不断发展壮大。纂修清史必须排除闭关自守的文化排外主义的干扰,破除中西对立的僵化思维方式,以开放的胸襟、兼容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对待国外清史研究的一切成果,因为它们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愿“编译丛刊”在新世纪中外文化交流的广阔背景下,作为一座文化的桥梁、友谊的桥梁,为纂修清史做出更多的贡献。

于沛  2005年5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扬子江上的美国人--从上海经华中到缅甸的旅行记录(1903)/编译丛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威廉·埃德加·盖洛
译者 晏奎//孟凡君//孙继成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132295
开本 32开
页数 3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08-02-01
首版时间 2008-02-01
印刷时间 2008-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3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8.9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10
15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5:4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