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典藏岭南(走遍广东)
内容
试读章节

鸦片战争后沦为租界

上海黄浦江边外滩的“万国建筑群”规模庞大,气势恢弘;广州西面珠江边,也有一处汇集多国建筑的“洋楼区”,那就是沙面。

走在沙面街,林阴遮道,江风徐徐,即便在仲夏,也少有骄阳当头焦热烦躁的行路之苦,反而在百年古树的庇护下,行人会不经意间放缓脚步,细细观赏起四周建筑来。

早在英国人和法国人进入沙面之初,他们便把良好的规划书写到了这处0.3平方公里的小岛上,除领事馆、商行、公寓外,教堂、医院、学校以及球场,一应俱全;在建筑之间有草坪院落间隔,楼层大多不高,沿路树木葱郁,行走其间,犹如走在展示建筑群的公园里。

今天的沙面,仍然有诸多涉外机构办公,一群中国人排队等侯出国签证。沙面对外交往历史可以追溯到150多年前。

沙面的盛衰与中国近代史开篇之战鸦片战争密切相关。1842年清政府败北,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被迫开放广州、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在第二年的《虎门条约》中允许英国人在五口租地盖房,永远居住,这就使租界合法化。由此,从1854年开始,英国先后在上海、天津、广州设立租借地。请政府与美国、法国分別签订《五口贸易章程》(即《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后,殖民者取得了在中国通商、泊船、租地、建楼、传教等特权。

这时英国蓄意在广州设立租界,曾向两广总督府提出在西濠口划出租界,当时清廷官吏推脱当地居民不少,搬迁起来麻烦,拒绝了英国人的提议,但英国仍然屡次交涉。1859年,英国提出辟沙面作为租界,两广总督黄宗汉终于屈服,但承诺先由中国方面在沙面北边开挖一条宽3。米、长1.2公里的小涌,把沙面与租界外沙基分开,建东、西两座桥梁与沙基往来。得到英国认可后,清廷首先迁走原来在这个沙洲上的居民,拆毁了炮台,把曾经抗击外敌入侵的炮筒埋掉。两年后,工程完成,两广总督劳崇光屈辱地与英国领事洛巴特签订了《沙面租界协议》,规定沙面作为租界,给予英国、法国两国,英国占地44英亩,法国11英亩,每亩年缴地租1500制钱,而中国政府必须放弃对沙面的一切权利。自此,沙面沦为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一个据点。

拍卖土地多国迁入

沙面4/5的领地属于英国租界,英国把租界划成82个区,建了领事馆、教堂和公共设施,剩下55个区拿出来拍卖,规定外国人都可以竞拍,然后按照不同地段收取3500至9000元不等价钱,坐地收钱。最终拍卖获得了24.875元。凡竞拍得到土地的人,以英国女王的名义发给地契,称“王契”,王契规定土地使用期限99年,但如果将拍得土地转租或者让中国人居住,协议将失效。

租界出售后,拍卖到土地的业主即开始大规模建设,英国也加紧修建了领事馆、基督教堂。1865年,英租界初成规模。这一年,英国领事馆搬进了沙面。随后,美国、葡萄牙、德国、日本等国陆续迁入,原木在香港和广州开设的银行、洋行,纷纷在沙面开设分行,或者干脆迁移到沙面开业。

法国的租界启动则比英国要晚。在1888年之前,法国人忙着修筑浩大的天主教堂即今天一德路上的石室,等石室天主教堂和附近的育婴堂、屋舍完王后,才开始将精力投入沙面租借地。在沙面,法国人修建了法国驻华领事馆、天主教堂、法国东方汇理银行广州分行等楼宇。第二年,法国人也像英国人一样拍卖未开发的土地。1890年,法国领事馆迁入沙面后,法国租界地内逐渐也像英国租借地一样,楼宇林立,洋行遍布。

英国人和法国人在营造租借地之初,就提早做好了规划。在沙面,两国先后建了沿江公园、网球场、游泳池、酒吧间,同时也不忘艺术享受,建造了露天音乐台、影院。虽然沙面只有弹丸之地,但西方人可以在这里享受和国内同样的便利生活。在南面江堤边,他们还建了一个小型码头,方便外国人水上出入,而一些外国要人,便可以从停泊在白鹅潭上的军舰转乘小汽艇直接登上沙面,不需经过中国海关便入境。

英法两国在沙面都设立了管理机构,下设巡捕房。英国租界大约有30名巡捕。为了保障巡捕在沙面的安全,殖民者在沙基通往沙面的东桥和西桥设了铁闸,派警员把守,还在桥旁修建了碉堡,架设枪炮,以停泊在白鹅潭上的军舰为后盾,殖民者在沙面“独立小王国”,享受着殷殷绿色。

在沙面,英、法、曰、美、德五国开设了9家银行,除了做一般银行业务外,还炒卖金融票证,在中国发行货币兑换中国的黄金、白银,装运回国。同时沙面还开设了30多家洋行。

今天的沙面留下了53处文物建筑物和构筑物,连同当年形成的街巷布局、河涌、古树,构成独特的旅游资源。沙面一直是广州旅游业的一张名片。

延伸

六二三路与沙面有关

与沙面紧邻的“六二三路”路名的来历,与殖民者也有很大关系。外国人严格限制在沙面的华人。1924年,越南爱国志士范鸿刺杀居留在沙面的法籍越南总督梅林,英、法两国迁怒于中国人,规定出入沙面的中国人要领取通行证,非住在沙面的华人,晚上9时以前必须离开,否则可能遭到拘留。这些歧视华人的规定激起国人义愤,洋务工人联合起来罢工20多天,使整个沙面陷于瘫痪。英、法当局只得取消了这些禁令。第二年,五卅惨案激起国人义愤,广州和香港工人举行了省港大罢工。沙面的洋务工人也参加了罢工,6月23曰,广州工人、学生等10万人游行,行经沙基时,被驻在沙面的英国、法国侵略者血腥屠杀,酿成“六二三沙基惨案”,沙基马路便改名“六二三路”,以纪念死者,铭记国耻。

与洋人在沙面的奢华生活相比,一般中国洋务工人地位低下,收入微薄,沙面当局规定工人衣冠整齐,穿着白衣,但他们却得住在又黑又小的工人房。当时女子嫁给洋务工人,自嘲“白衫有得洗,肚饿有得抵(要挨饿)”。P69-72

目录

上篇 历史遗迹

 壹 建筑·旧影

1.岭南民居大观

2.可园·余荫山房:自成一派

3.清晖园·梁园:复古迎新

4.开平碉楼:中国乡村的异国情调

5.南风古灶:500年窑火不断

6.罗定祠堂:散布古城的宗族文化

 贰 古街·神巷

1.南雄珠矶巷:千年桑梓地

2.开平赤坎欧陆风情街:数里骑楼连绵

3.北京路·一德路:老街古繁今盛

4.光塔路·沙面:唐清洋人街

5.十三行·高第街:巨贾与大宅门

6.应元路·新河浦·光孝路·长堤:见证古城今昔

 叁 古村·往事

1.从化钱岗:穿越五个世纪的沧桑

2.大旗头村:广东水师提督的私宅

3.深圳大鹏:小城战事多

4.黄埔古村:陪伴古港盛衰

5.粤西长寿村:不到八十勿言老

6.小洲·桃源:山水簇拥的“封闭”小村

7.西樵松塘:岭南“翰林村”

下篇 人文风俗

 壹 风土人情

1.三大民系:悲欢交融

2.瑶族:歌唱的民族

3.畬族:消逝的歌声

4.满族后裔:远去的铁骑

5.郁南禾楼:复活的古舞

6.雷州石狗:民间的“兵马俑”

7.南海开渔:蔚蓝的传奇

 贰 传统工艺

1.广州彩瓷:“春花飞面白瓷化“蝶”

2.广州刺绣:十指春风万千巧思

3.广州木雕:榫接木合天衣无缝

4.广州骨雕:精镂细雕玲珑剔透

5.南派玉雕:翡红翠绿轻灵飘逸

6.佛山年画:600年后知音几许

7.广东剪纸:细叶裁出纸上乾坤

8.肇庆端砚:割得紫云遗韵千年

9.阳江风筝:忙趁秋风放飞纸鸢

10.海盐制作:历经“磨难” 波涛化雪

11.梅州造酒:客家真酿世代传袭

12.四会造纸:延续吉法源自翠竹

附录 推荐旅游目的地

后记

序言

“十月里的一天,沿着鹅卵石铺就的道路,盛装打扮的待嫁新娘黄德凤缓缓走出了位于南雄珠玑巷的黄氏祖居。她将被新郎抱着,离开生于斯、长于斯的这条曾繁荣一时的千年古道,一如其千年前的祖先:正是从这条犹带旧时沧桑的古道上,1600多年来已走出了难以数计的先民,他们的后裔达数千万,叶脉遍布珠三角以及海外。”

十月里的一天,挥别北京清冷的夜雨,飞回依然温暖的广州。窗外漆黑,都市的喧哗变成了涡轮的轰鸣,倦极了的夜!打开小华的书稿,珠玑巷款款走来,一如南岭古道上那待嫁的新娘。在报纸和网络上柔软过多少人的心,这些文字,这一夜叉一次打动了曾经催生过她们的我。

这些文字,缘于2003年至2005年间的南方日报五十期“走遍广东”栏目。为了这个专栏,小华采到了我们中间,带着一个普通相机,带着一台电脑,开始了寂寞的行走。从珠玑巷出发,他一走就走了二十个月的时间,走遍广东六十余个县区,穿越两千年的时光,用镜像记录下每一个细微的发现,用文字镌刻下每一丝心灵的颤动。

历史在这里交聚。从珠玑古巷到十三行、高第街,从岭南庭园到开平碉楼、黄埔古村,从广彩骨雕到年画端砚、古法造纸,从三大民系的悲欢离合到满族后裔远去的蹄声……广府风物扑面而来,岭南古韵如泣如诉。

心灵在这里憩息。作者笔之所至,不止于绘景探源,更在于写意得趣。在可园的亭台楼阁中,我们看到了主人的自谦,悟得了草草草堂的意韵:在高第街和十三行的深深大宅门中,我们寻到了巨贾潘家的烟云沉浮,重温了许地的家族传奇……静听花开花落,坐看云卷云舒,其中有深意,问君知否?

小华勤勉内敛,经年耕耘,终有所获。这五十期报纸,虽是旅游周刊的版面,却成岭南文化发微探幽之作;观察细致,多考证理据,而文笔畅快,无艰涩泥古;更兼摄影佐之,于细部多有刻画,更加情趣盎然。集腋成裘,变报为书,一册在手,可为导游之用,可为索引之备,可以散文读之,可以工具藏之,不亦乐乎?

在忙忙碌碌的旅途之后,在霓裳艳影的都市之中,危楼深夜寂寂,珠江风来习习,合上书稿,想窗外的竹枝上,摇曳的是唐宋月色,还是明清风云?

王垂林 丁亥秋夜草于木石斋

内容推荐

阅读千年历史,快意岭南旅游,带一本《走遍广东》去旅行,和作者一起分享路途美景。伴你跋山涉水于岭南间,在诸多古街古巷凭古吊今,徜徉在被山水簇拥的与世隔绝的古村,见识流传至今的传统民间工艺的魅力。

编辑推荐

阅读千年历史,快意岭南旅游,犹如荡漾在烟波浩渺的历史长河,带你目击诸多遗留至今的历史遗迹。《走遍广东:典藏岭南》试图用今天的眼光读懂历史的符号。一路上,倾听瑶族歌王的祝酒歌;走进500年窑火不熄的陶窑;小坐余荫山房亭榭静赏八面玲珑景致;在客家八角土楼里和越南返乡的老人聊天;游弋在诸多古街深巷凭古吊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典藏岭南(走遍广东)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景小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方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526842
开本 24开
页数 2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7-12-01
首版时间 2007-12-01
印刷时间 2007-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4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96.5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07
181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3: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