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旧案残影(青岛民国大案揭秘)
内容
编辑推荐

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青岛虽然只有短短的百余年历史,但其历史的曲折和丰富,有别于其他城市,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本书涉及的民国大案都是在青岛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案件,不仅可以从司法、侦探的角度来剖析案件,遍历个案的扑朔迷离和个中细节,而且可以从政治、经济、外交、社会等不同侧面透视“旧案”寄附的社会形态,剖读某个历史段落,披览丰富的历史信息,进而窥视当时的风土民情、建筑胜览、文化氛围,勾画出一幅生动的“青岛民俗图”。

本书是以文图并存的方式来解读历史的,这些难得一见的珍贵照片,不仅凸现其案件的真实性,更起到了再现当时社会场景的作用,增强了作品的历史真实感。

内容推荐

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青岛虽然只有短短的百余年历史,但其历史的曲折和丰富,有别于其他城市,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本书是追寻岛城历史记忆、解读青岛历史风情的创新之作,希望能为读者增添一些读史的愉悦,也为青岛的人文“大厦”添加一块小小的砖瓦。

目录

斐案

死亡列车

火烧市党部

初秋的船难

刺沈

寒夜喋血案

试读章节

一年前,方琮应赵琪的举荐,出任总办公署秘书长。赴青前,他遵总办之嘱,专程往德国驻济南总领事馆拜会。当然,赵琪深知方琮和希古贤是故交,只不过给方琮一个面聆益友之言的机会罢了。也正因为方琮在德留学期间结下的这段人缘在青岛侨务方面有特别涵义,赵琪才举荐方琮做他的左右手。

当时,德国尚未在青岛设立领事馆,一应德侨事务全由济南领事馆代理,因此,方琮的拜会,半是公干,半是私谊。自然,德国并非没有在青岛设领事馆的机会。1897年,德国皇帝如愿以偿,“在亚洲获得巩固的立足点”,兵不血刃即轻取胶州湾周边500平方公里土地为“胶澳租界”,命名租界内的新市区为“青岛”。在自己的辖内,当然无须虑及领事馆。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统治青岛,卧榻之侧,岂容德国人安枕?日德青岛之战八年之后,总督府大楼升起五色旗,德国人才开始思谋在青岛设立领事馆这个被一度搁置的题目。但无论德国在青岛设立领事馆或然或否,德侨在青岛的事务都同样未可小觑,任何一届青埠主政者都不敢掉以轻心。方琮此来,一则为了青岛德侨事务,二则也想听听这位外交官对于青岛时局的见解,因为他早在留学德国时和希古贤已成故交,在他赴青埠之前,老朋友必有一番见教。

民国二年,津浦铁路工程即将告竣,占有绝大股本的德华银行一名职员携中方债权人10万元巨款潜逃,眼看本息即将告吹。为了与德华银行索赔,方琮受中方股东之托,远涉重洋,将股本索赔案上诉于柏林最高法院,终于使德华银行败诉,偿还本息,痛快淋漓地赢了一场跨国官司。他由此崭露头角,步入政界。后来希古贤也受委派来华任驻济南领事,两人再次聚首。

这天一大早,不等方琮来访,希古贤便给他电话,只称吃杯壮行酒,一不须带随员,二不请省垣显达作陪,就如同当年俩人在柏林泡酒吧一样随心所欲。不过这里的酒吧他们不能去,这样的溽暑,只能去大明湖,他已经备下一只汽船在湖边候着了。

见面之后,方琮顿感动情,那希古贤穿的竟是柏林初识时他赠送的一件苏织丝绸长衫。10年过去,身躯微胖的希古贤穿在身上已然有些捉襟见肘了,但还转着身让方琮看他穿中国长衫的风采。方琮意兴陡鹕“如果知道领事先生如此豪兴,我今天应该便服来。”他看看自己身上的西装说:“请允许我把这套捂汗的包装卸下来,才好开怀畅饮呵。”方琮脱下外衣,临风而立,顿感凉风宜人,湖色可餐,恨不能下湖尽情畅游一番。希古贤在身后拍拍他:“秘书长先生,到青岛之后,会有更多机会和水亲近的,到时候可别忘了大明湖的一潭碧水呦。”

席面早已摆好,无非是些时令鲜果、蜜柑、冷拼、清汤、牛乳之类,红黄绿白,搭配得煞有景致。两人携手落坐桌前,希古贤说:“这桌菜不西不中,不荤不素,应该叫‘四不像’。而真正的‘四不像’,是不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在中国人顶礼膜拜的图腾中,仅次于子虚乌有的龙?”他见方琮若有所思的样子,便问:“这桌饭菜不合口味吗?记得我们一起泡咖啡馆的时候,你对西方的饮酒推崇备至,认为把酒和肴分开,是西方人会生活的表现。其实我们西方上流社会也不把酒肴分家,特别是款待像你这样的朋友。”

方琮一沉吟,说:“刚才领事先生用‘四不像’来形容这桌酒菜,给我一点感悟,我看这‘四不像’不是更像一个地方么?”

“什么地方?”

“你看像不像我即将踏上去的青岛呢?”

希古贤不由拍起掌来。

“青岛自开埠以来,五方杂处,万邦来仪,从一海上渔村成为北方一皇皇巨埠,可谓得八方之力,聚万邦之功。但看眼下的青岛,也是不中不西,不荤不素。民国收复青岛,本欲广借地利,辟为商埠。但熊炳琦首任摄政,广集军费逾百万巨资;高恩洪继任,其惟一的德政,便是把胶防司令部全部建为青岛大学,仅此堪入口碑,而广集军资与前任也不让伯仲;此后的温树德,一介朝秦暮楚的武夫耳,谈何操持政务?听说总办公署的亏空就达200万哩,要收拾眼下的局面,恐非一般人力所能及的呵。”

希古贤举起酒杯:“方先生过虑了。这不是在柏林,请让我以日耳曼人为勇士祝福的方式敬一杯酒,以壮行色。”

希古贤不但是个中国通,且素以“山东精”著称,对于山东政要诸事,无不洞若观火。听罢方琮此言,他正色道:“青岛历史上曾寄人篱下,但商埠一开,反客为主,大有吞吐风云之势,几个亏空钱不劳费神便成囊中之物,关键看怎么经营。”他略停片刻,又说,“我想请教一个问题,青岛作为一赫赫北方商埠,举凡百事,何事为大?”

“先外事而后内政。”

“怎么讲?”

“内政经营得再精,也难补200万的亏空;即使补上了,又有大批军费等着,所以不敢妄言内政有成。而外事无小事,青岛作为万邦瞩目之地,外事上面出岔子,地方上可吃罪不起呦。”

“外事之中以何为大?”“当然是侨务了。…‘这不正是方先生的长术吗?青岛外侨,人多势众是日侨,日本人在放手青岛之前毕竟惨淡经营了8年,眼下虽然鲁案已了,但还有若干未了之事,日本人在青岛乃至山东,仍保留足够的发展余地。其次是德侨,虽然12年前那场耻辱的战争,使日耳曼失去了东方的自由港,但德国人在青岛的实力和影响不亚于君临青岛的占领时期,与德日两国之友好邦交,不更是方先生的长术吗?”

方琮心里暗暗吃惊:这个希古贤果然厉害,简直快成我肚子里的蛔虫啦。他微一颔首,虔敬地道:“请领事先生不吝赐教,吾人愿闻其详。”

“中国有句名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八个字,算我给老朋友的赠言吧。”

“——那么,在领事先生看来,我是毛呢还是皮呢?”

“哦,对不起,都是也都不是……”希古贤略微一顿,又说:“方先生就任之后,请格外关照侨居青岛的德国商人们。日德青岛之战以后,我的那些同胞几乎成了迷途的羔羊,现在上帝把他们交给你,凭方先生与日耳曼人的情深意笃,我相信,他们生活在赵总办和你的庇护下,会像在本土一样感受到阳光的爱抚。”

方琮顿时心领神会:“领事先生的话真像这瓶威士忌,越品尝越感到回味无穷呵。”

“请让我把最后的意思表达完。”希古贤收束话题,微笑着望着方琮那张喷红溢彩的脸,“如有机会,请将我们今天进行的这个美好的话题转达给赵总办,因为你是为数不多能够影响他的人。而且我认为,赵总办所希望的,也正是这样。”

大明湖畔那个把酒临风的夏日,每度回忆,都使方琮陶醉一把,毕竟能被实力强大侨民众多的德国人信任寄托到这个份儿上,不失为巨大的成功,使他对后来的许多事更多几分胜算……

P15-18

序言

作为本书的一位读者,我感觉《旧案残影》解读历史的探索和努力是令人感佩的。这种解读方式突破以往传统历史文本的窠臼,以文学化的笔触直击历史的深沉,为众多读者将深埋在档案中的丰富而艰涩的史实挖掘出来,在历史与读者之间搭建起通达的桥梁,为重新解读历史提供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这正是《旧案残影》的作者们所着力探索与尝试的。

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青岛虽然只有短短的百余年历史,但其历史的曲折和丰富,有别于其他城市,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旧案残影》涉及的民国大案都是在青岛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案件,不仅可以从司法、侦探的角度来剖析案件,遍历个案的扑朔迷离和个中细节,而且可以从政治、经济、外交、社会等不同侧面透视“旧案”寄附的社会形态,剖读某个历史段落,披览丰富的历史信息,进而窥视当时的风土民情、建筑胜览、文化氛围,勾画出一幅生动的“青岛民俗图”。

《旧案残影》是以文图并存的方式来解读历史的,这些难得一见的珍贵照片,不仅凸现其案件的真实性,更起到了再现当时社会场景的作用,增强了作品的历史真实感。

身处21世纪的当代社会,追寻历史的记忆为现代人所最为渴望。过去的青岛地界和老辈人的生活是咋样的,这也许是每一个青岛人所亟待想知道的,《旧案残影》正是从“旧案”这个独特的景框来展现青岛历史。

这种对历史的解读是一种探索与创新。在这本书策划酝酿之时,即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认为这本书是历史和文学相结合的创新形式,是尝试将历史通俗化、文学化的一种全新版本;一种观点认为文学化的历史是对历史的亵渎。

我赞成前一种。档案并不仅仅成为历史学家研究考证的工具,而要让更多的人走进历史、了解历史,以崭新的形式来普及历史也是我们所要做的。《旧案残影》作为老青岛的残影返照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了解青岛、了解历史,这项工作的意义正在于此。

和读者共同跨越历史的门槛,是众多历史读物所共同企盼的。在现代传播条件下,历史读物正面临大众时代的汰选,而直面现实的主要问题,则在于历史读物从形式到内容与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接受方式的趋同。诚然,用历史眼光考察历史并非简单地做一番史料还原工作;而以今人的视角回观历史,让思想浮出历史的表面,见仁见智总是在所难免。横在历史面前的门槛,我想首先是如何走向大众,如何在普及历史的取向中实现自身价值。所以,解读方式及述史文本的丰富多样才彰显出创新的意义。这番努力无疑将,为岛城史界吹进一股踔厉风发的清新之风。

青岛已享有“全国文明城市”和“中国品牌之都”的殊荣,但仍需要我们全力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丰富城市文化内涵,让青岛文化发展保持恒久的增长势头。希望有更多的创新性历史读物,使岛城市民得到读史的愉悦,为打造“世界知名特色城市”奠定丰厚的人文基础。

青岛市档案馆的馆藏十分丰厚,而《旧案残影》仅仅掀开这座府库的只鳞片羽。我们期待更多的探寻者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叩问这座府库的深邃博大,在历史与现实的跨越之旅中实现共享。

后记

《旧案残影》从策划到正式出版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虽说当时提出的策划方案是“无心插柳”,但为其“柳枝成荫”却花费不少的心血,真正体味到一本书的出版是历尽艰辛。

我们常常面对着浩瀚书海,感叹现实读书的功利与茫然,而自己要做的只能是躬身兰台,沉下心思,认认真真地笔耕一页页泛黄的记忆,尝试用一种新的题材、新的叙史方式结构一种全新的文本,将历史真实捧献在读者面前。的确,在文本的选择上,这本小书只是一次投石问路。

2004年秋,时逢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张炜先生来青讲学,逢此良机将这种解读历史的尝试及存在的困惑,向这位曾经在档案界工作过的前辈讨教。他在看过《旧案残影》的编辑大纲和部分样稿之后,认为“这些书很好,比起一般的虚构作品,要有意义得多,希望能认真做下去”。当时《旧案残影》的运作正处于最为艰苦的阶段,张炜先生的鼓励令人感动,增强了把这本书做下去的勇气和自信。

《旧案残影》付梓之际,感谢张炜先生的鼓励,感谢高小岩老先生为本书题写了书名,也感谢各位特邀作者付出的心血与努力。

《旧案残影》作为追寻岛城历史记忆、解读青岛历史风情的创新之作,希望能为读者增添一些读史的愉悦,也为青岛的人文“大厦”添加一块小小的砖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旧案残影(青岛民国大案揭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于佐臣//张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635845
开本 24开
页数 2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06-02-01
首版时间 2006-02-01
印刷时间 2006-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1.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10
166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1:5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