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侣行天下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由《华盛顿邮报》、CCTV、凤凰卫视、深圳电视台等35家国内外知名媒体记者联袂推荐!

本书依照行程顺序,叙述了一对情侣记者游走中国的历程,以景物为主题,人物、故事为灵魂,实用信息——衣食住行省为附注,用抒情游记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内容推荐

本书依照行程顺序,叙述了一对情侣记者游走中国的历程,以景物为主题,人物、故事为灵魂,实用信息——衣食住行省为附注,用抒情游记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内容丰富、语言幽默、文风潇洒而温馨,字里行间展现了祖国的美好河山,同时流露这对情侣记者之间的默契和感情。是一本情侣们外出旅游时值得一读的佳作。他们走过了中国14个省的60多个城市和地区,一路上所见无数,花费却极少。这本书记录了他们两人的足迹和经历,对于那些荷包瘪、雄心大的年轻背包一族来说的确很有借鉴意义。

目录

云南篇 眼睛的盛宴

丽江:我和L短暂的老板生涯

泸沽湖:美丽的外婆湖

大理:苍山洱海间的风花雪月

腾冲:在历史和文化粗重的喘息处

瑞丽:一寨两国的风情园

六库:红红东方大峡谷

香格里拉:神的恋歌

四川篇 川行——穿行

稻城:寻觅的家,原来就在这里

丹巴:美人的故乡

四姑娘山:孪生的阿尔卑斯山

乐山:神人鬼共舞的灵山

九寨:降落的天堂

黄龙:神的莲花座

陕西篇 排宇论辈敢为先

兵马俑:秦始皇的房子

华山:无限惊心在险峰

甘肃篇 口子上的奇迹

莫高窟:百年争议在一人

鸣沙山-月牙泉:连体的风景

西藏篇 灵魂朝圣的路上——血肉晶莹

林芝:山水中的传言

拉萨:灵魂深呼吸的终点

日喀则:幸福庄园里的花朵

新疆 走在视觉的金字塔上——北疆、中疆、南疆

北疆:“气球”上的柔软行程

布尔津:裁下夕阳做布匹

喀纳斯湖:人间别处的模样

克拉玛依:魔鬼城的音容

中疆:异趣之旅

石河子:明珠上的泪滴

吐鲁番:别只为了葡萄而来

南疆:沙域热辣之旅

和田:穿越沙漠公路

宁夏篇 庄重与诙谐的黄土地

西夏王陵:老去的雄壮

西夏影视城:嘻笑怒骂的盛宴

北京篇 历史的怪味

故宫:皇家的梦幻家园

野长城:正在消失的见证

山东篇 厚德的故土

曲阜:不容玩忽的去处

青岛:不是只有景点才美

泰山:风月无边,文海无尽

苏州篇 文雅的去处

苏州园林:诗话家园

浙江篇 在水一方

杭州:婀娜西湖

乌镇当年:年华逐水如梦呓

安徽篇 老山古村之地

黄山:绝冠天下名山

宏村:水墨古村

江西篇 把灵秀坚持到底

婺源:美丽而不安的凝视

龙虎山之行

三清山:青山青水三清山

湖南篇 游历在山水笔墨之间(湘西、湘西北)

湘西:走在文人笔墨下

凤凰:读书人走不出的边城

老洞苗寨:迷雾中的古老民族

芙蓉镇:胡玉音的那段目光

湘西北:抢占自然的风头

张家界:7年后L故地重游

黄龙洞:把世界藏在地心

广西篇:哑铃之旅

桂林:山水江南

阳朔:山水的精髓

漓江:漓江沙洲绿

后记篇

试读章节

来云南是我独行生涯里的一次例外,也是意外。

我远行了,没有去撒哈拉,却得到了和三毛一样的旅行乐趣。

来云南干什么?买东西?挣钱?……干什么都不如旅行好。因为这里是行者的天堂,眼睛的盛宴。

而我和L却在这里短暂品尝了一次做小老板的滋味。

丽江我和L短暂的老板生涯

如果是我一个人来这里,我原定计划是在这里找份兼职翻译的工作。但L来了,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L就确定租下一栋半山上的房子来做旅馆,然后用10天的时间齐备一切,接着便开业了。

没有爆竹,没有亲友,当然也没有客人来。L决定去拉客。

我对拉客没有任何经验,也不怎么喜欢觊觎陌生人的荷包,但我不愿意让L一个人去过这种生活——尽管我内心深深地抵抗着这种有些类似乞讨赚钱的方式。从山上下来,走到大街的两分钟,我紧锁着眉头,不知道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脸皮变得厚一些。

可人一上大街,心情像是变魔术似的,一种体验新奇的态度,让我欢快很多。同时还带着嘲弄的快感:北大才子还卖肉呢,我们在大街上为旅馆吆喝又怎么了?

工作的时候从事高端访谈,其实打心底更喜欢草根人物,他们让我觉得生活不在呐喊中,而是土地上。这次有机会不被干扰地成为草根人物,我满满地带着感动。

不知道L是什么NY陪。

L的心里没有多少高低贵贱的观念,角色转换对他来说,一点困难都没有。他还想出了一个很馊的主意:告诉客人我们是记者。

我不喜欢这种尴尬的身份,我更喜欢与他人没有区别,实实在在地成为草根中的一员。但嘴巴长在他脸上,我只好由他。那天,一无所获地回去,他还是高高兴兴地跟远方的朋友汇报他拉客的过程。于是,在sohu网热门博客“少年流氓发育不良”中多了一篇《以记者的身份拉客》。

几天后,L发现了这个方案效果不怎么样,就再不提记者的事情了。

但他还是改不了职业毛病,一上街就要买报纸看,到哪里都一样。

有天晚上,我们聊天,他躺在床上眼睛开始半开半闭,哼哼了两句:“打瞌睡,打瞌睡。”这是他要睡觉的预报。可我谈兴未落,追问他:“你喜欢这样拉手,还是这样拉手?”我边问,边抓住他耷拉的双手交叉握着,再横握着,让他选择。

他闭着眼睛回答:不知道,你自己看报纸去。

我糊涂了,看报纸?

我问:报纸怎么会知道你喜欢怎么握手?

我问完,就听见了他的呼噜声。L是当记者当晕了,说梦话都不忘报纸。

两天没人来。P2-3

序言

每次重新得知梁璐的消息,不知为什么,我总会想起《新京报》四楼那个阴暗的大办公平台。这个大平台,是新京报改善办公条件之后的成果。很像一个网吧,而不是民工小学,而且也终于有了电梯可乘,电梯是用货梯改成的,一个经常很不耐烦的大婶坐在电梯里用小棍戳着电梯按钮。

我始终没有想通,为什么最早加入报社的梁璐,在我脑子中的印象,总会与四楼联系在一起呢?

在新京报人群里,他是离开比较早的,之后,熟悉的面孔一个个的从大厅里消失,到后来,我也消失了。大家忙着为彼此写纪念性的文字,据网民发现,那些文字,写得都像是在纪念逝者。

在报社的时候,梁璐人缘是极好的,可能单纯的人都会人缘好吧。

因为人缘好的原因,梁璐离开之后,我不断地还会听到他的行踪,一会是到了深圳,一会是有了自己的爱人,一会是已经辞了职,去云南开了小旅店,再过两天,小旅店已经关了门,两个人开始云游四方。

知道他有了很不错的女友以后,我第一感觉就是感情简单一些就很好,人世中总会有属于自己的爱人,这年头的感情都像梁璐一样简单看待,也许人世间就更多喜剧,少了悲剧。

其实我很羡慕梁璐,这么说,不是为了玩深沉。自从离开家乡以后,虽然在事业上一帆风顺,但是越来越累,更糟糕的是,越来越抱怨,当有了一些改变生活的想法时,却开始患得患失,放不下现在的一切,工资啦,福利啦,职位啦,于是日子就一天天在抱怨中过去。

看着他们的文字,我有时在想,其实生活本来是可以有不同的路的,只是我们自己放不下的东西太多了,得到的越多,负担就越重。梁璐一直是个很快乐的小伙子,想法很单纯,他似乎并不认为,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做的。事实上,他的确做了很多我们也想过,但是不会去做的事情,就像去云南开客栈。

这个时代还是给了我们很多机会,他们的文字就是一个明证,他们没有很多钱,但是有了很多朋友,他们说不上事业成功,但是很快乐。生活本身不应该是乏味的,他们两个人走得很快,把乏味扔在了背后。

最重要的是,短短几年,他们走了很多路——脚下的路,和生活中的路,可能还有心中的路吧。说实在的,我真的很羡慕他们。

Sohu新闻总监 陈峰

后记

初稿已经快要完成了,交给朋友看,他建议我把L写进文字里。我有些犹豫,L和我都不是景色的缔造者,进入此地该是什么身份、什么姿态,我还拿捏不准。

在和L一起旅行之前,我已经独行了好几年了。经他一提醒,我也有点想知道,有L在的风景是什么样的。

写着写着,我发现了独行和两个人旅行最大的不同:我一个人行走的时候,经常吃亏。L来了,事情翻了个个儿——L能让别人觉得吃亏是福。这太不合理了,我不知道他怎么做到的。

以前凶为工作的原因,经常和文化名人面对面,切磋“一个字头的诞生”。出来行走江湖,却发现自己更愿意跟普通人谈心。这种草根之谈,让我获益良多——双脚着地的落在土地上,更容易把温暖从怀里掏出。从此我决心痛改前非,改掉我的文字在指点江山时候,颐指气使的坏毛病。

回来,我们得到了很多人的祝福。他们说,想要知道这个人是小是适合跟自己生活在一起,就跟她/他一起去旅行,如果回米还能存一起,那么就是这个人了。我和L走了半年多,还在一起。这还不够,离结婚还很远,因为生活比旅行更长。

我们先在文字里感谢我们的爸爸妈妈、姐姐、建华、慧敏、郑红、钟辉新、杨振老师、张小斌老师、周玉、郭达林、阿福、姚史兵、midy、东哥哥、桑燕、陈文定、林航、陈浩、陈小杭、郑淳、游绌平,还有出版社的编辑和我们身边每一位朋友,为我们这本书写序、写论的朋友们……这些人总是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帮助我们。在此,还要特别感谢《晶报》和陈寅总编辑,没有他们,就没有后来这些故事。

我们在这里祝福长辈、朋友们幸福快乐!行程结束了,送给自己一对脚丫子:

朋友们的祝福

Li Qi and Liang Lu had a great idea:a how—to book for Chinese backpackers.They have compiled a province—by-province guide to inexpensive travel in this great,vast country.It is bound to be a useful tool for the growing.Numbers of young Chinese who want to get out and see their homeland on a budget.And who knows?Maybe some old Chinese will find it helpful,too.

李琪和梁璐给中国的背包族们做了个旅行示范。他们走过了中国14个省的60多个城市和地区,一路上所见无数,花费却极少。这本书记录了他们两人的足迹和经历,对于那些荷包瘪、雄心大的年轻背包一族来说的确很有借鉴意义。谁知道呢,可能其他人也能从这本书上获得些东西。

——《华盛顿邮报》北京分社社长爱德华

看过梁璐同学偕爱人游遍神州的篇章,我无比感慨与羡慕:在这急速前行的信息时代,恩爱两口子抛下凡尘琐事,清心面对大自然。无牵无挂,唯美唯爱永相随!无疑是一次心灵之旅。更难能可贵的是梁璐他们没有陶醉在绝美的自然景观,迷失在厚重的人文地理中,而是以记者的眼光在风景中看到了别样的“风景”,且行且吟,感悟自然,感悟人生!在收获人生的真谛的同时也给了读者一份启迪。文章文字清新,读来轻松。自然人生落笔端,少年才俊露峥嵘。

——信息日报社副总编辑、主任记者石玉华

在L和Q的短暂老板生涯中,我有幸到过那个位于丽江半山上的鹿麒草舍一异于大盐古镇上那些完全商业化的旅馆,他们的小小客栈“混迹”于纳西人的生活中,带点怀旧感的二层小楼,可俯瞰古城全景的大露台和屋檐下两把舒适的摇椅,伴着茶壶里逐渐舒展开来的菊花,让我这个离家数日的游人找到了家的感觉。

夜幕降临,站在露台上眺望被灯红酒绿充盈着的古镇,仰望满天繁星,感谢他们带我逃离了嘈杂,找到了内心期盼的宁静。这才是我行走的方向。

虽然以后在丽江再也找不到他们鹿麒客栈的踪迹,但是L的开朗自信,O的恬静优雅,留在我记忆深处。

——新华社国际部记者王忆南

这是一对闯天涯的活宝。

早就认识梁璐、李祺了,这两人不是省油的灯,我辈苦哈哈地码字儿挣钱,养家糊口的时候,他俩儿乐呵呵地四海云游去了,真是两人吃饱,全家不饿。不过差不多一年多没联系,这两口子倒也没忘了老本行,居然整出一本书来,我第一时间看到了书稿,读得很是畅快。

好风景要配上妙人儿才有趣味,同样的风景得有人“壮行”,嘻嘻哈哈,吃吃喝喝,玩玩乐乐……倒也体会了祖国大好河山,还培养了无产阶级旅行者的情操,绝!

——《新京报》记者张太凌

LQ写得真好玩,应该再去周游世界啊,这样就有更多好玩的东东啦。“山美水美人更美,LQ游玩着,快乐着,快乐的人是最美的。”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资深记者 郭宇宽

在云南中甸碰到李祺时,她携男友,我带夫人;她没带手机只和男友牵手,我频接电话惹夫人心烦;她已享受了一顿“眼睛的盛宴”,我却刚尝到高原的“甜点”;她一切刚刚开始,我最终浅尝辄止。

有点羡慕,甚至有点妒忌,但最想表达的是感谢!感谢有这样优美的文字和动人的故事带我的眼球和心灵去旅行,这是除了浮光掠影般的出游之外最好的心灵体操。

——《南方都市报》突发新闻部记者肖海坤

因为做记者,总是要在国内跑去跑去。所以一有机会可以旅游,首选的地方一定是国内,因为那样会让我觉得又在出差。但这次梁璐女朋友的文字让我对近在咫尺的城市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我很喜欢文字中的一个细节,就是梁璐的女朋友问他“牵手”的片段,这个片断让我一下子觉得她一定是一个“有趣”、对生活充满“好奇”的女子。只有“好奇”的女子才会注意大多数人觉得无足轻重的事;只有“好奇”的人才会真心地研究“手是这样牵”,还是“那样牵”。在这里,我告诉你我的感受:我喜欢两人十指相扣的“牵手”,因为那样是面积接触最多的一种方式;那样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感受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方式……

——凤凰卫视“非凡人物论成功”栏目主持人兼新闻部记者 俞艾彤

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样稿时,不禁心潮涌动。梁璐几乎和我同时辞去了记者的工作,他选择了出发,但我始终没有踏出脚步。

几乎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我只能得到梁璐电影片断般的消息。他们中间也来了趟北京,但简单的饭局后,梁璐说:“我还要往山东方向走,手机不带,你们联系不上我的。”

他们选择了简单纯粹的方式,简单纯粹地在丽江做了一回旅店老板;他们双手紧扣,体验了苍山洱海间的风花雪月;他们到了峻冷的喀纳斯湖,目光停留在了深邃的湖底;他们也穿过打伞的雨巷,度过了一段清而的时光。

相信除了获得自由,他们将爱情更加坚定地写在路上。

——《北京法制晚报》深度报道记者廖洪武

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陈文定的博客里看到梁璐的消息。他很幸福地在丽江开了一家客栈,“老板娘”是同样出身《晶报》记者的一个客家女孩。

11月28日,丽江,牌坊过落客栈。我在那木质的旧阳台上给陈文定打电话。想去看看梁璐的客栈,以及一对神仙眷侣的日子。可惜,他们已经走了。直到今天,看见《“侣”行天下》的书稿,饶有趣味的旅途在细腻的文字中舒展,就像杂花生树,莺飞草长,自然生长的精彩,让人感动。  ——《江西日报》主任记者、《新旅游》主编廖晓华

和梁璐相识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一直在印象中他是一个热心、善良、单纯并且有些鲁莽的小伙子。虽然年龄相差不大,但是总是把他当作小弟弟;虽然经常取笑他,但更愿意去保护他,更是经常听说他的一些趣事和倒霉事,觉得这个世界再离奇的事情也能够发生在他的身上。

但是,没有想到他会和旅游沾边,也许觉得他太单纯和容易相信别人,很容易被人骗,所以,当我得知他要放下工作和爱侣遍游神州的想法后,还曾经委婉的劝他慎重。可,事实证明,梁璐对了,当他将书稿发给我后,我更多的关注的并不是他其中的很多攻略,而是他和李祺在旅行中的快乐感受,即使是伤感的,也因为共鸣而能达到心理的高潮。对我而言,这才是旅行的意义所在,与这些相比,看到什么其实反而并不显得那么重要了,即使是一次并不那么光彩的逃票之旅,也许偶尔也能够给我们这些整日道貌岸然、中规中矩的人带来一种小小的反叛的快感。我们希望大家都快乐一些!

——《人民日报》驻墨西哥记者站吴蔚张蕾

很羡慕这样走天涯的日子。带着心仪的姑娘周游全国,留下自己的足迹,想必是很多人的梦想,也是我的梦想。有机会,我也要实践一次。我是认真的。

——《北京娱乐信报》记者任宏

梁璐和他的女朋友做了我想做而做不成的事。我羡慕。

两个人的行走似乎没有什么特别,有人走过。快乐与否也只是他们两个人的事,与别人无关。但他们把这些经历记录下来了,变成了文字,于是,我们就像是他们丽江的邻居、同路的游人一样,分享了他们的爱情和生活,是的,爱情和生活,这生活是一携手在路上。

两个半月,在一生中不算长,但这样的行走,两个有灵魂的人相爱着行走,这可能是他们今生最值得记忆的一段时间了,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经历的。

我曾经拒绝再看现在的旅游类书籍,当它们变成外观时尚而内容空洞雷同的时髦玩意以后。而梁璐和他的女朋友让我重新拿起这本书,他们是我熟识的朋友,我读到了他们的快乐与悲伤,他们的“贫穷”与“富有”,我读到了他们的灵魂。

我知道我这样的描述古板无趣,那就去看他们的文字吧,那是生动的,真实的,美好的……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隋笑梅

文字精致,清新美丽。俺也算是玩户外的“驴”。对旅行,对美景,对人文的热爱,咱们的共鸣实在太多。很羡慕作者能抛下世俗,能为理想而生活。有一天俺也一定步你们后尘。

——《香港苹果日报》中国版记者殷祥

打开梁璐写的“眼睛的盛宴”,我的眼睛里有点湿润。还记得他放弃《新京报》记者,要出去闯一闯时候的样子,很认真、也很怅然。

我们的生活其实都是走出一个理想,又将走入下一个理想,我们清楚理想本质,却不知道理想具体是什么。在紫晶般的云南,他找到了新的空气。最后,仍然像一个记者,把这些都诉诸笔端,只是这一次,他不再记录这个社会、不记录人物事件,而是记录自己的心灵和爱情。

与一般的游记不同,他们是在真空的生活状态下融入丽江生活的,不是走走看看,我相信里面有对生命观念的改变。在书里,我读到了这样的句子:“丽江像婴儿一样哭泣起来”,那是云南地震。依然是记者的笔法,对于当下社会的疼痛感和责任感,他们理解瞬间的改变。

今年,这篇游记会像春天一样被打开。作为读者的我们仍然在寻找“理想”、“在路上”的意义,但与他离开《新京报》时独自一人不同,他已在路上找到爱人,并携手继续走天涯。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宋蕾

对于爱游走的人来说,赏美景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游历并不只是单纯的游玩,名胜之地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抑或逸闻趣事更值得游历者去咀嚼。那也是一个个带有韵味的片段,让游玩也变得更有韵味。

——《经济观察报》资深记者黄利明

普利策曾说,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当有一天这些“晾望者”没有嘹望任务在船头行走时,他们看到的或许是别一般景色,何况,这还是一对诗文唱和的情侣呢。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陈磊

比起现在很多旅行书,它的可贵之处在于真实,融风情与思考于一体,集小我和大地在纸间。美好的风景,美好的人事,这是阅读的理由。行走是感受生命的方式,很多传奇由此产生,又通过行走流传。这本书就是一个传奇,这个传奇从深圳开始流传,不知道流传到哪里。祝愿它温暖着行走中或者即将行走的大家,带来感动和温存。

——广州电视台编导郑红

当年我在报社实习,没地方位,梁璐流浪北京,把我“流放”到他的客厅。世界越来越小,我流浪珠海,他倒把自己全国各地流放了个遍。出走其实也不难,拿他们的《“侣”行天下》,我也能怯意走天下。世界这么小,我看他们走完了还能去哪里!

——《珠海晚报》记者张文单

想想那个曾经坐在我对面的那个风风火火的小孩,转眼间居然带着女友游走中国,羡慕哇!扑面而来的细腻文字给人感觉耳目一新。相信《“侣”行天下》一定能够带着更多的情侣,学会携手游戏人生的。

——江西电视台《晚间800》记者刘敏

五年前,为了新闻理想,我和梁璐一起在南昌街头奔波采撷新闻;五年后,我离开了报社进了电视台做制片,他远走江西,游走神州,羡煞老哥我。看到这样的神奇经历写成美丽文字,更令世人羡慕。随着时间的推移,江西街头不断出现一批又一批奔波街头的记者,但每当看到我们的街头记者回到办公室,我就会想起当年与我一起合作的梁璐。祝他们新的旅程有新的起点。

——南昌电视台《公民市民老百姓》制片人周宏志

2005年,他们毅然决然地辞去了收入不错的记者职业,一同去了云南丽江开了一家名叫“鹿麒”的草舍,店名取自他们的名字的合成。

原本就是去那里寻梦的两个年轻人,每天寄情山水间,旅舍经营得不咋样,爱情却日渐升华,过着候乌一样的迁徙生活,从脚步丈量着那片神奇的土地。

导演李安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断背山,只是你没有上去过。我要说的是,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宗教情结,只是你不曾留意过。

你有必要去那里旅行,看看这两个年轻人写作的这本书,先熟悉那里的风土人情。如果无法成行,就更应该借助他们的视线,目力所及,风景无限。

——《浙江都市快报》首席记者孙自呜

书中记录的不仅仅是作者的一种生活体验,生活感悟,更多的是在与读者在分享生活快乐。我们寻着作者的脚步,可以看到一条永远年轻、快乐,对生活充满信心的大道。

——《信息时报》记者何华高

游记难写,因为每个人心中对旅游圣地的诠释都不一样。真诚如Q,没有在文中扮演旅行家的角色,不夸夸其谈,不世故,不故意多识广,行文老实,但处处都写出新意。

如果你没去过他们行走的地方,这是一本很好的旅游指南:如果你和他们一样,走遍天下,那也可以随Q和L,寻找被时光掏空的声音。

——《香港商报》记者卢慧敏

这是两个在生活志趣上狂奔的人,说走就走了,说干就干了,说写书就出版了。欢快洒脱的文字,挠得人心痒痒的,就有甩包袱出走的冲动。哪天我也找个爱侣,一起做神仙去。

——《深圳第一现场》记者郑淳

本书中的L和作者其实是一对神雕侠侣。男的憨厚,女的灵秀,作为他们的朋友,读这本书时,清新而真诚的感觉扑面而来。能跟他们成为好朋友,致命的原因是我喜欢他们的真诚和智慧,这也是这本书味道中的底料。

“你是大大的天边的宇宙I LOVE YOU/有你我的生命从此就有了正确的拥有/你是小小的生活的朋友I LOVE YOU/有你迷雾里我知道了对的路怎么走”我想把我写的这一段歌词送给李祺和梁璐以及他们的爱情。是啊,有什么能比正确的拥有更好呢?

——《深圳晚报》记者丁开

我固执地以为,游记是写给不出门的人看的。如果你没时间旅行,不妨找个悠闲的下午,喝杯茶,翻翻本书。让它带你去旅行,透过别人的眼睛看看风景。

我本人属于“有钱没时间,有时间没钱”的典型旅游YY者,所以特别佩服李祺的勇气。当然顺便要夸一下梁璐兄,爱江山更爱美人,真汉子也。

令我意外的是,这本书竟然还是本实用小指南,譬如教人省钱之类。如我等纤细纯良少年,便只有“挨宰”的份了。

——《深圳商报》记者卢羽华

见过李祺的人都会觉得她很文弱。很难想象她竟然用这样瘦小的身躯竟然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在放弃深圳这样优越生活的背后,能从她的文字里映射出来一颗狂热的,热爱生活的,充满激情的心。

书中充满爱和自由的笔调,都成为了我这个世俗的小女人极度羡慕的理由。都市里呆久的灵魂们,何妨闭上眼睛,让心灵带你去旅行?

——《深圳特区报》记者林曦

2006年9月懵懵懂懂坐着车子从云南到西藏走了一番,几乎一无所获,梦中的圣地竟是如此样子?好不失落。

直到看了李祺的此书,才发现我的云南之行顶多算是探路,说旅游,那是无论如何也沾不上边的,书中的风土人情、趣味经历,都让我羡慕不已,只有发誓再去上几次,也旅游得有滋有味,才能平息心中的遗憾和愤懑!

记得有人说过,“去哪里其实无所谓,关键是和谁一起去”,李祺和男友一起去到彩云之南,真是地方也对,人物也对,心情更对! “三对”情景下催生的书,加上李祺如同三毛般的笔触,云南就比那撒哈拉更加吸引人了!

——深圳《晶报》记者钱擎

认识梁璐的时候,他刚到北京。某天手机响,说“在深圳呢”。又某天,说“来丽江玩吧”。后来,MSN上也不见了踪影。再见时,就有了这本《“侣”行天下》。“走丽江的人,大多来寻找安慰,没有想过,这是一个需要安慰的丽江”,山水别样的妩媚,在书中有了别样的爱与哀愁。我朝九晚五的时候,他们在别处,用脚丈量红尘,用心熨平流浪。于是,心更开阔,路更远。

——《中国医药报》记者康琦

当我看完书稿,很羡慕他们的心境和胸怀。十六前我独自一人骑自行车旅行全国时,就没有他们现在的心情和心态。

用年轻的,博大的胸怀和心境去体验大自然的神奇;用朴实的心灵去发现和体验人类历史的文明,我认定这是一次难得又十分有意义的人生历程,更期待下一次是更精彩的旅程。  ——深圳根本网CEO娄哲称

我能说什么呢?开拓了视野、净化了心灵,侣行的这段经历将是他们一辈子的财富。

——深圳搜房资讯副主编刘俊莹

这些优美感人的神奇秀丽的云南文字,来自敏锐细腻的现代记者旅行家精微的体验与记忆。圣·奥古斯丁曾说,世界是一本大书,那些从来没有旅行过的人仅读了这本书的一页。让我们跟随这本书去住云南,读中国。

——腾讯网财经中心总监柯斌

一直很佩服有勇气的人。所谓有勇气,就是敢于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敢于抛弃一切世俗的羁绊,所以我佩服他们。

李祺与我同一批进报社,我进了新闻网,她进了《晶报》,突然有一天,李祺说辞职了,去了丽江,再后来的一天,接到了李祺的电话,说她回来了,于是我们那批年轻人又聚在了一起,喝粥聊天。她告诉我要出书了,我很好奇,因为她是我认识的第一个出书的人,看了她给我发的一些文字,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藻来形容我的感觉,总之,很美。

——深圳新闻网记者刘杰

一直盼望过上诗意而有责任感的生活,却每每被琐碎的物欲所牵绊。好在梁君为我树立了榜样,在这样一个负重的时代里,他辞去工作,和心爱的女人一起行走天涯。何等快哉!何等浪漫!却又何等真实!通览全书,与其说是两个个体对生命本质的感悟和回归,不如说是对一种生活方式的倡导。至少,它重拾了现代都市人渐渐消逝的自然梦想。他们是快乐的。眼下,他们正把这份快乐带给我们每个人。

——新浪网编辑吴学军

情人节这天,读着好朋友这部带着浓浓诗意的南方游记,是种享受。既使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也必然有你所不熟悉的一面,这就是在读着这些南方游记的时候,我的第一个感受。最吸引我的,是作者在丽江时与L一起经历的“短暂的老板生涯”,因为,关于这段时间,这两个人的动向,对我来说一直是个未解的谜一虽不是很大,一个人,你熟悉她的前天,也熟悉她的今天,但在前天和今天之间,她忽然有了明显的变化,为什么?

那段在丽江做小老板的日子,那就是作者介于前天和今天之间的昨天。

那个自以为是纳西族网络工程师的脚臭,被作者断定是腐烂的臭咸鱼的味道,或者只有这样的人,才帮我们真正解决了身在异乡遇到的麻烦。他们可能从来也不在意于在陌生人面前展示自己的一双又脏又臭的大脚。还有那一片淳朴而纯洁的心地。

——《中国企业家》杂志史洁

书评(媒体评论)

很羡慕这样走天涯的日子。带着心仪的姑娘周游全国,留下自己的足迹,想必是很多人的梦想,也是我的梦想。有机会,我也要实践一次。我是认真的。

——《北京娱乐信报》记者任宏

梁璐和他的女朋友做了我想做而做不成的事。我羡慕。

两个人的行走似乎没有什么特别,有人走过。快乐与否也只是他们两个人的事,与别人无关。但他们把这些经历记录下来了,变成了文字,于是,我们就像是他们丽江的邻居、同路的游人一样,分享了他们的爱情和生活,是的,爱情和生活,这生活是一携手在路上。

两个半月,在一生中不算长,但这样的行走,两个有灵魂的人相爱着行走,这可能是他们今生最值得记忆的一段时间了,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经历的。

我曾经拒绝再看现在的旅游类书籍,当它们变成外观时尚而内容空洞雷同的时髦玩意以后。而梁璐和他的女朋友让我重新拿起这本书,他们是我熟识的朋友,我读到了他们的快乐与悲伤,他们的“贫穷”与“富有”,我读到了他们的灵魂。

我知道我这样的描述古板无趣,那就去看他们的文字吧,那是生动的,真实的,美好的……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隋笑梅

普利策曾说,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当有一天这些“晾望者”没有嘹望任务在船头行走时,他们看到的或许是别一般景色,何况,这还是一对诗文唱和的情侣呢。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陈磊

一直盼望过上诗意而有责任感的生活,却每每被琐碎的物欲所牵绊。好在梁君为我树立了榜样,在这样一个负重的时代里,他辞去工作,和心爱的女人一起行走天涯。何等快哉!何等浪漫!却又何等真实!通览全书,与其说是两个个体对生命本质的感悟和回归,不如说是对一种生活方式的倡导。至少,它重拾了现代都市人渐渐消逝的自然梦想。他们是快乐的。眼下,他们正把这份快乐带给我们每个人。

——新浪网编辑吴学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侣行天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祺//梁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2152668
开本 32开
页数 3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3
出版时间 2007-08-01
首版时间 2007-08-01
印刷时间 200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4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8.9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5
149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9: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