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神舟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个关于上天的故事,它很大,所以很难开头。思来想去,我决定开两次头,第一次开在600年前,第二次开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某个日子。第一次我本人未能赶上。第二次我也未能亲眼见到。但第二次的那个某日,在相隔731天之后,详尽、准确地进入了我那摞加盖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3家保密室钢印的记录手册,其真实性与可靠性毋庸置疑。至于第一次开头为何选在600年前,因为我觉得非如此而不够来劲。实话讲,我恨不得开在2300年前屈原作《离骚》,驾彩车而游九天:恨不得开在5000年前仰韶那个地方,某人于一只红陶泥碗上画了颗类似宇航员的头像;恨不得开在不知多少年前天顶漏了,我们的妈妈女娲采石烧炼,飞身修补。至于第二次开头为什么选在20世纪最后10年的某一月某一天,很简单,因为在那一天的地上和那一天的天上,都发生了某些很特别的事,而我们的故事也从这一天开始了……

内容推荐

80年代末,随着编制整顿,已在中国秘密存在了20多年、唯一一家从事航天医学研究的机构大幅压缩。与此同时,在国家高科技发展战略中,载人航天一直未被放弃。结合外星发射市场的开拓,中国的大推力、具有运载飞船潜能的“长二捆”火箭问世。进入90年代,中共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考量国内外战略大局,前瞻新世纪人类发展趋势,立下科教兴国方略,在早期“863”论证的基础上决心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完成老一代革命家的未竟事业,正式启动富有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工程。经过六七年的卧薪尝胆、埋头苦干,工程人员攻克了道道科技难关,经受了种种内外考验,顶住诱惑,战胜自我,发扬光大“两弹一星”精神,中国的“神舟”号宇宙飞船终于在20世纪末首飞成功,中国航天员终于在21世纪初遨游太空。炎黄子孙终于登上了民族振兴的新的制高点,成为地球人进军空间领域的又一尖兵。

本书采用了实证、科普与社会记录相结合的新型叙事手法,既有可读性,又带给读者全新的阅读体验。

试读章节

30

月圆如盘。

1999年的9月24日是中秋节。

胡杨林间,弱水河边,蒙古包前,燃着一堆堆篝火。试验队的男女老少围着火堆,高歌欢舞。他们中间有军人,也有盛装的蒙族同胞。有“正3号”,也有“反3号”……萨如拉和她的姥姥、妈妈端着大盘的羊肉与酒杯在人群中劝饮着……人群中央有两个巨大的自制蛋糕——一个是“长二F”火箭,一个是“神舟”号飞船。

河水倒映着流光溢彩,无比美好。几乎所有人都在互相鼓励着,预祝着:“为了11月18……为了1118……为了‘要要要发’!”——不是“要发财”,而是“要发射”。

远远的林间,一个几乎被头发、胡须遮满了面孔的人靠着树根坐着,呆呆地看着。他嘴里衔着几根青草,手里一节一节揪着草叶……

仲令雨仰起头——他瞳孔中的火光与月亮,像是他的生命还未熄灭的证明……

深夜,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奥迪”飞速驶至……

仲人与关之恒快步走入楼内,同时仲人问道:“你们的预报变没变?”

关之恒坚定地:“没变!”

仲人:“你们的最后建议是什么?”

关之恒:…我们郑重建议,发射零日向后推迟两天。”

仲人:“也就是11月20日?”

关之恒:“对!”

预报室,仲人沿着监测器和图示走了一圈,看了一圈,回过身,坚决地说道:“好,尊重科学!你们马上用警报和建议的形式分别正式写出,1999年狮子座流星暴对于首飞试验船零日的影响和预测,我马上上报中央专委。”

“报告已经写好了。”那个年轻的女科技人员立即从保险箱中取出一个塑料夹子,递给仲人。

仲人看看夹子,对关之恒道:“那年给你的一笔课题费没白花!关院士,谢谢你,尤其得谢谢你带出了这么漂亮的学生。”

仲人与那个女青年科技工作者重重地握了握手。

圆月如冰。

监狱高墙,铁丝网……一道道铁门……一排排铁栅……

卢义被押出监房,在小小的棺木前,他垂头看着……他眼中无泪,面无表情……

狱警将棺盖盖好,把棺木抬走。

卢义又僵立了一会儿,转过身来。他身后的桌边坐着修竹笋和任北京。任看着卢义,卢义也看着任,卢义仍十分麻木。

任北京开口:“你不认识我了?”

卢义不语。

任北京:“我也不认识你了。”

卢义无动于衷。

任站起身:“竹笋,你们两个谈谈吧。”,

任欲离开,竹笋一把拉住他:“任大哥,你别走。”竹笋就那么扯着任北京的袖子,盯着卢义。卢义也盯着竹笋,但依然麻木。

竹笋盯着卢义却是对任道:“你替我问问他,他为啥子这样走路?”

任北京冲卢义问道:“竹笋老师问你,你为什么这样走路?”

卢义不语。

竹笋:“你问他,他为啥子这样做人?”

任北京:“竹笋老师问你,你为什么这样做人?”  卢义不语。

竹笋:“你问他,他为啥子这样生养娃儿?又不管娃儿的死活!”

任北京吼道:“竹笋老师问你呢,你为什么这样弄出一条人命,又让他不到7个月就走了!”

卢义麻木依旧。

任北京气急,喊起来:“你听见了吗?你曾经管任北京叫生死朋友,还记得吗?我曾经是那么喜欢你那半川腔半京腔的调子,那么喜欢你那半书生半土匪的样子,那么佩服你三下五除二地把一个要倒闭的大厂子救出了困境,可你怎么不往前奔了?怎么连人都不会做了?为什么创造了一份那么棒的事业,又亲手把它给彻底弄垮了?!”

卢义的脸上没有任何变化。

竹笋:“你对他说,我走了。我一个人永远住在山里,不会再来看他了。”

任北京叫着:“卢义,你睁大眼睛看清楚了,这是你的竹笋姑娘,老天爷给了你这辈子最好最好的礼物,可你却笨蛋、混蛋、王八蛋地为别的东西送了命!你以为你还会有下一辈子吗?你以为你下一辈子还会有个竹笋姑娘等着你吗?卢义!”

卢义不变。

竹笋的手一直没松开任北京,这时她站起来,轻声道:“任大哥,我的话说尽了,我们走吧。”说着,竹笋显得极为平静地牵着任北京的袖子,走出会见室的铁门……

卢义一动不动……只是他麻木的脸上突然滚出两行泪来,接着,他转脸冲着还敞开的铁门,冲着竹笋姑娘的背,拼命地、声嘶力竭地嚎唱起来:“太阳一出喂暖洋洋哟喂,郎扯,暖洋洋哟喂……”

竹笋死死攥着任北京的袖口,绝决地不回头,但她早已面如泪洗……

卢义大泪滂沱,不停地吼唱着……

竹笋誓不回头地走着……泪水滚滚地流着……

圆月多情。

医院病房,“树夫人”强打精神,声虚气竭地打着电话,她用的是一种硕大的黑色保密机:

“说吧,没关系,这是个加密电话……嗯,嗯,附近106、107基地有没有会发射类似信号的设备?没有?……09不可能,他们的情况我了解。龙副主任,我的意见……”腹部又是一阵剧疼,“树夫人”冲着痰盂呕了两口血……她用湿纸巾擦擦嘴,继续说,“……没什么。我的意见,由电磁监测小组再内查一周时间。下一步动用无线电定位仪,对发射场及周围地区进行搜索,重点从5号、8号、10号地区开始。再无效果,及早建议KK中心与国家安全、公安系统联系,提升监测权限,加大搜索强度……对,对……”

病房门外,彭明坐在长椅上,垂着头,用手撑着额。

一个医生走到彭明身边,站了片刻,说道:“彭司令,仲部长和酒泉中心的许多人来电话,他们询问粟玲娣同志的情况,并要我代他们向您和粟同志问好。”

彭明没有抬头,点了点脑袋。

医生:“我们医院还是第一次碰见这种情况,用保密电话当特效药。”

彭明:“你们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救她吗?”

医生无言。

“我没有资格用这种等级的电话,这是总部首长让军委一号台特例安装的。使用时限,到她走的那一刻。”彭明垂着脑袋,突然发出了哭声。医生含泪望着。彭明:“……她看见我来陪着,又给她安了这种电话,心里应该知道了,可她还说自己只是幽门梗阻,幽门肥大……她把阿Q精神都当成和死神抗争的武器了……我来陪她,帮的全是不该让她再做的事……”彭明的“呜呜”声渐渐抑制不住地大起来。医生流着泪,无言相劝。

铃响,病房门顶的红灯闪烁,接着传来“树夫人”微弱的叫声:“老彭,老彭,你的电话。”

彭明慌忙擦着脸,医生紧张叮嘱:“彭司令,尽管粟大姐应当进食,但现在已经到了不能让她吃任何东西,连水也不能让她喝的时候了,请您把握一下。”

彭明点着头,走进门去。

“你的电话。”“树夫人”把话机递给丈夫。

“我是彭明……龙副主任你说吧……嗯……嗯……,你请示政委和张副司令的时候,说我同意粟玲娣的建议……她很好,就是幽门有点,梗阻,肥大,就这样。再见。”

彭明放下电话,呆呆地看着话机。

“树夫人”静静地望着丈夫。

彭明调整了一下情绪,振作起来,在床头坐下,搂着妻子的肩。“树夫人”偎在丈夫怀里,望着窗外。窗外的月亮温情脉脉。

“树夫人”:“彭明,不要把我这次得病的事告诉我父母,还有我们的女儿,能瞒多久瞒多久……省得‘狼来了’、‘狼来了’,我真不行时,他们不信了……”

彭明使劲抑制着,半晌才说出:“我……知道了。”

“树夫人”:“倒计时,还有57天了。”

彭明:“12点过了,还有56天。”

“树夫人”:“吃点东西,会好得快些。彭明,帮我把桌上的西瓜端过来。”

彭明紧张:“玲娣……太晚了,你睡一会儿吧。”

“树夫人”:“再不吃东西,小病就成大病了,多难受我现在也得当回事了。”

“……玲娣,大夫说,晚上最好不要进食……明天早上吧……”

“我感觉有点饿,睡不着。”

彭明终于落下泪来,紧紧搂着妻子:“玲娣,你得这个病,我有责任,我有责任啊,七八年来,你总是胃疼,还吐血,我早该下决心陪你彻底检查一下,就算是有什么大不了的病,早发现,早治疗,也不至于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怎么能怪你呢?我给你当老婆,都没给你做过几顿饭,多少人笑话我简直不像个上海女人。咱们俩算起账来,谁也算不清。”“树夫人”笑笑,“彭明,我真的想吃东西了,让我试试,吃一点儿,看明天能不能好一些。”

“……玲娣……要不,还是问问大夫……”

“不要叫,有谁能比你了解我呢?你该知道我心里想的是什么。”

彭明更紧地搂着妻子,哭着叫道:“……玲娣……你就是幽门有点问题,就是幽门有点问题……”

“树夫人”苦笑着:“幽门再捣蛋,它也不该让我做个饿死鬼。彭明,我们从中学同桌到几十年夫妻,没闹过半点内讧,而且事事都是一致对外的,对吗?”

彭明呜咽着微微点头。

“让我最后试一试……求求你了………”“树夫人”哀求地盯着丈夫。

彭明望着那双眼睛,终于松开手,走到桌边,把盛西瓜的盘子剧烈颤抖地端过来。

“树夫人”飞速抓起一片西瓜,大口大口咬着……但在嘴里不断滚动着,实难下咽……她“哇”地吐在痰盂里。

彭明:“算了……”  “树夫人”又飞快地抓起一块,大口大口地咬,满嘴滚动……

彭明转过脸去,泪流不止。

“树夫人”圆瞪双目,拼命地咽了下去。她灿烂地微笑着,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地冲丈夫说:“我,吃下去了……”但紧接着,“树夫人”“哇”地喷出极大的一口鲜血,溅满了床单,接着又是一口喷出……

彭明惊呼着:“玲娣!玲娣!玲娣……”彭明下意识地用手去堵妻子的嘴巴……他大声悲呼着,“别吐了,别吐了,你不能再吐了……”

“树夫人”的头猛然一歪,闭上了眼睛……

彭明使劲摇晃着妻子:“玲娣!玲娣……”

四五个医护人员冲进门来,医生号了号“树夫人”的脉搏,失望地退到一边。

彭明紧紧拥搂着“树夫人”,哭号着:“粟玲娣!粟玲娣!就连最后一件事我彭明也没做对啊……”

皓月无声。

彭明的号哭感天动地……

日,长江水。

江阴码头,蒙蒙细雨。旗飞人舞,鼓乐喧天。4艘“远望”挂满旗。

10月3日,中国海上航天测控船队开始起锚出征,奔赴各自海域。

任北京又忙着他的老活儿——摄像、拍照。他感觉奇怪的是,送行的家属中最少有十几位孕妇在与丈夫依依话别。

任北京悄悄对吴秘书道:“告诉你,我数了一下,最少有16个那样的,而且肚子一样大。”

“你吃饱了撑的?”

“是怪吗。”

吴秘书道:“没什么怪的,‘远望’号长年出海,育龄夫妇都习惯按下一次任务时间算计生孩子的日子,好尽量让丈夫能赶在身边侍候月子。这不,时间没打听准,就全挺着来了。”

任北京听了,有些哭笑不得。

码头一隅,司徒镜水在与一个孕妇说话。P493-497

序言

张开嘴,对自己发言——《尊严三部》自序

人一来到这个世界就会张嘴,就会大哭,哭得越响,接生的人越高兴,这证明新来的人不但是活的,而且生命力旺盛,甚至可以预知这家伙的未来肯定厉害。不张嘴,不哭,则很惨,这新来之人只是肉体来到了这个世界,灵魂没有来,生命没有来,这家伙来到人间只是直奔坟墓的。还有一种情况更惨,那就是嘴张了但不哭,只有吃的功能而无出声的功能,这位新来者的生命来了,灵魂却没来,而无灵魂的生命除了大量消耗这个世界,剩下的便是通过长跑的形式奔向坟墓。

我们当然都是哭着喊着来到这个世界的。

但是人干吗要号啕痛哭地来到这个世界,而不是开怀大笑地来呢?为什么哭是与生俱来的,笑却是大人们逗引出来的呢?难道这个世界令新来的人如此不快?难道人天生就是悲观主义者?人类史证明:除了这种猜测,大概不可能有更好的解释。因为不快,所以绵延不绝的新人要不断地修理这个世界,改造这个世界,甚至砸烂这个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人的悲观也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人一生下来就知道他最终要死,生的起点就是死的起点,来就是去,活就是亡,张嘴大哭是哭兴也是哭灭。因此,人的第一场哭是最为单纯的也是最为深刻的,是最为痛彻的也是最富哲理的,这一哭之后,来日哭与不哭,哭多哭少,为何而哭其实都没有什么意义了。所以新来者在大哭之后,无一例外的都是恬静之极地酣睡——他已将这一生最惨不过的事情大声宣布并且宣泄完毕。新来小儿的哭相是很有趣的:赤裸裸,血淋淋,张大嘴,放大声,蹙额头,攥拳头,四肢张扬,不避私密,一派披肝沥胆,坦诚相见的大家风范。尚未听说,有新来人物是缩脖蜷身,双手掩面,嘤嘤啜泣作小儿女柔肠寸断状的。可见,人最初的悲观并未含有沮丧、抑郁、厌世与怯懦的元素。相反,人最初的大哭如同斥问、谴责、抗议、声讨,如同大批判、大辩论、大鸣大放。通俗些说,这哭很有点像是“骂”,这最初的哭很有点像是“开骂”。由此看来,新人来时悲观的哭与不悲观的哭法,正是他向这个世界所出示的最为完备的出生证明:他的肉体来了,他的生命来了,他的灵魂也来了。

我们是否记得自己曾有这样一份证明?是否记得这份证明是与生命一同开出的?是否记得这份证明在没有实例指出是哪个神灵赠与的之前,它其实就是生命本身签发的,如同生命长出鼻子,长出眼睛,长出耳朵,长出嘴。一句话,我们是否记得自己给自己开过一份证明,这证明宣示自己来到这个世界有一份天责:张开大嘴,哭!骂!斥问!大批判!以悲的情怀,不悲的意志,直抒胸臆,尽吐肝胆地哭之号之!

人长大了,发出声音的方式日渐丰富,需要发出声音的地方日渐复杂,嘴使人的思想能够耕耘生活,嘴也使人的思想成为生活的回音壁,这是一件令人多么畅快、愉悦、随性、自由、富有成就感的大幸之事。人的手固然是使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关键,人的嘴未尝不是使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关键的关键。我们会说话,这是多么的了不起!我们能说话,这是多么的快乐幸福!遗憾的是,“会说话”与“能说话”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改变了味道,“会说”成了说的技巧和不说的技巧,“能说”的可贵则因为常常地不能说。人类史上反反复复出现百万人、千万人、亿万人只长一张嘴,只出一个声音的时代,这是超过任何大饥荒、大瘟疫、大洪水、大屠杀的悲惨岁月,因为不让人自由说话与不让人随便喘气,仅仅只差了嘴与鼻子的距离。更为悲惨的是,这种日子过久了,当那只捂着人嘴的手已经松动,甚至消失的时候,人能说却不会说,不想说,不愿说,懒得说,没兴趣说……总之,让说也不说了。于是,人类社会便出现了太多太多该说却无人说的事件、悲剧、灾难甚至毁灭。随之,渐渐地、快速地,人不再是人了,人又退化成了其他的动物,只懂得“该出手时就出手”,“该亮牙时就亮牙”,甚至还不如其他动物,吃人的人都毋须咆哮以示光明正大,被吃的人都不会叫唤以表心有不甘。人已彻底忘却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攥拳号吼的气概与抱负。

人类中有一个子类的退化最不可原谅,这些人本来就是以嘴存世,以声音存世的,他们也不说话,也装聋作哑,这就太那个什么了!不说话还要吃饭,还要吃得好,这就太太那个什么了!世界已经变化,衣服已经不是一种颜色,帽子已经不是一种款式,歌已经不是几支歌,戏已经不是几台戏。现在似乎是要什么有什么,不要什么也什么都有。但,还是缺了点什么一一“哭声”。由成年人发出的新生儿第一次张嘴的那种哭声,由以声音存世的人发出的“赤裸裸,血淋淋,张大嘴,放大声,蹙额头,攥拳头,四肢张扬,不避私密,披肝沥胆,坦诚相见”的哭声。哭当哭之哭,哭必哭之哭,哭不哭之哭!太史公大恸而再修《史记》,屈大夫大恸而长歌《离骚》,鲁先生大恸而狂人横眉,冷对阿Q,多少大恸特恸的先烈“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使我们每个活着的人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难过我们活着的人为何当恸不恸,不恸反安!

张开嘴,说话。对这个世界发言,对这个时代发言,对今日发言,对明日发言,对日月星辰发言,对山川草木发言,对善恶忠奸发言,对喜怒哀乐发言,对任何一位沧桑老妪发言,对无论哪个纤弱小儿发言。总而言之,终而言之,张开嘴,对生活发言,对生命发言。坦坦荡荡,赤赤诚诚,担当起呱呱坠地时自己赋予自己的一份天命大任,一字字,一句句,诉尽此生的生活本义,一节节,一段段,吐尽自己的生命之丝。尔生于当世,长于当世,死于当世,对世说如对人说,对人说如对己说,张开嘴吧,对自己发言!当日不说,更待何日?此时不说,更待何时?今生不说,岂有来生?!

2006年12月3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神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海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019504
开本 16开
页数 6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50
出版时间 2007-08-01
首版时间 2007-08-01
印刷时间 200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航空航天
图书小类
重量 0.8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V529-49
丛书名
印张 38.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48
175
3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7: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