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哈佛一燕京学者第四、第五届学术研讨会的选编文集。总主题是文明对话,以下有第四届会议主题“东亚现代化的涵义”和第五届会议主题“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除围绕两个会议主题展开研讨之外,提交的会议论文还涉及文学、史学和哲学等领域。
本书可供广大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参考。
图书 | 文明对话--东亚现代化的涵义和全球化中的文化多样性(中国哈佛-燕京学者第4第5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中国哈佛一燕京学者第四、第五届学术研讨会的选编文集。总主题是文明对话,以下有第四届会议主题“东亚现代化的涵义”和第五届会议主题“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除围绕两个会议主题展开研讨之外,提交的会议论文还涉及文学、史学和哲学等领域。 本书可供广大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参考。 目录 刘海平 前言 杜维明 (代序)重新界定东亚和西方的 对话关系 章新胜 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的对策思考 一 东亚现代化 克莱格 日本,现代化的另一模式 钟祥财 立国之争与发展经济学的创立 马学强 论近代上海城市发展中的江南因素 邹薇 从公共机构的视角看工业化中的乡镇企业 李德英 现代性的反思 ——评《中国的现代性与农民的道路:长江三角洲北部的半殖民主义》 马颖 论作为社会文化因素的政府权威在韩国摆脱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杜维明 东亚现代化的涵义和中华民族的再生 二 文化多样性与文明对话 汤一介 “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 彭邦本 冲突与对话:从儒家文化资源看东亚现代化 钟祥财 从中国古代经济理性看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钱满素 多元背后的共识 胡治洪 儒家视角下的多元现代性、新轴心文明与全球伦理 洪晓楠 新“轴心时代”的文明对话 华涛 亨廷顿的新书《我们是谁?》与他心中的文化范式 三 文学、文化与语言 凯里 任碧莲小说的幽默初探 乐黛云 西方的文化反思与东方转向 金惠经 中国古典与现代韩国 郭绍棠 文化产业中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张子清 不趋时媚俗的诗歌革新者 ——试论艾米莉·迪金森诗歌创作与成就 张宏生 卫三畏与美国汉学的起源 刘世生 语言通用,文化多元 四 历史反思 李政 古代文化传播模式的思考 ——赫梯文明多语文献现象研究 许兆昌 华夏区域历史世界及其东亚政治遗产 陈蕴茜 论清末民国旅游娱乐空间的变化 ——以公园为中心的考察 易建平 论古代民主与专制的定义问题 夏俊霞 上海开埠与江南近代新女性之研究 韩昭庆 明清时期黄河水灾对淮北社会的影响探微 五 哲学思考 徐之文 孔子受到贬损者和自命辩护人的双重诋毁 金惠经 晚明思想家李卓吾思想深蕴之现代价值 林宏星 全球化与儒家文化:一种可能的未来前景 傅高义 美国如何看待中国和美中关系 杜维明 公民社会、人文学研究和哈佛一燕京学社的现在与未来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文明对话--东亚现代化的涵义和全球化中的文化多样性(中国哈佛-燕京学者第4第5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海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460153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524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453 |
出版时间 | 2006-09-01 |
首版时间 | 2006-09-01 |
印刷时间 | 2006-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7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115-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12 |
宽 | 147 |
高 | 2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1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