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少林问禅
内容
编辑推荐

作为佛教文化实体的少林寺,其本身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历史上云集少林交流文化的社会名流、学者贤士更是灿若星汉不胜枚举,这几年少林寺很重视邀请社会各界精英、大师级文化名人到少林寺进行学术活动。经常举办国际间、全国性的研讨会,邀请各界学者参与少林寺的文化建设。此次少林论禅邀请了蔡志忠、谭盾、袁和平等人,他们以各自的所学所悟论道少林。全书由蔡志忠插图。

内容推荐

少林寺,是中国禅宗的发源地,少林寺希望通过每年一度的少林问禅活动,给现代生活融入一些传统文化和生活智慧。本书记录了首届“少林问禅”文化交流活动,蔡志忠、谭盾、袁和平、朱哲琴等人云集少林,参禅论道,讲述他们的心得体会。

目录

开场 嵩山少林方丈释永信大和尚

大家聚嵩岳 论禅在少林

第一场 主讲:蔡志忠

缘起无明与法无常性

第二场 主讲:谭盾 嘉宾:蔡志忠、袁和平、释延王

音乐的禅与禅的音乐

第三场 主讲:蔡志忠 嘉宾:余海礼、朱哲琴、释延王

漫画的禅与禅的漫画

第四场 主讲:余海礼 嘉宾:鲍立德、邓有立、释延王

未来的禅与禅的未来

第五场 主讲:鲍立德 嘉宾:释永信

人生的宗教与宗教的人生

第六场 主讲:释延王 嘉宾:邓有立、朱哲琴、余海礼

武术的禅与禅的武术

第七场 主讲:朱哲琴 嘉宾:蔡志忠、释延王、许小峰

人生的觉悟与觉悟的人生

结场 祥和在人们

专场 蔡志忠、谭盾、袁和平记者招待会

试读章节

主持人:本单元的主讲人,是第一个真正走向国际的中国作曲家——谭盾先生。他把音乐推向世界,把音乐推向人心,现在正在此地做着“禅味儿”很浓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

陪讲的是蔡志忠先生和袁和平先生,还有释延王法师——少林《易筋洗髓经》的传人。

谭盾先生讲的题目是《音乐的禅与禅的音乐》。

谭盾:大家知道,我是蔡老师的Fans,他的画、他的字对我的音乐有很多影响。我和袁老师有过多次合作,得益非浅,其中一个是《卧虎藏龙》,一个是《夜宴》,恰好这两次合作,我们有很多时间都在切磋禅,虽然从来没有说过“禅”字,但事实上都在禅的境界里创作。

搞音乐的人其实很难用言语去表达你想像的事情。我个人的体会是,作为一个音乐人、一个作曲家、指挥家,贝多芬就是禅师。

为什么觉得贝多芬是禅师呢?因为你们知道,贝多芬是世界音乐史上最有影响的大师,不光是影响我,也影响了很多人。作为搞音乐来讲,禅,是自由的想像,自由空间的想像,一定是自然跟人之间的平衡的最佳状态,这个状态的寻求其实是一个非常非常悟的过程。在贝多芬的音乐里,你发现他身处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悟与众不同的音乐理念,这个音乐理念的目的就是要触及人类灵魂的最深处;第二,贝多芬是我们的禅师,是因为任何一个聪明的想法、与众不同的创意出来的时候,其实是要很苦很苦地把它实施于可以听得见的音乐,因为乐谱并不是音乐,音乐家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我觉得他们是科学家、物理学家,也是理论家,贝多芬就是这样的,他也一直是我作为音乐人的榜样。

我自己的感觉就是,差不多30年来,除了旅游和开会,每天早上八点半到下午三四点,在音乐里像闭关一样,像禅坐一样去思考,从来没有断过。菩萨有时候蛮“吝啬”的,有时候给你一两个音,有时候一个也不给你,但是当你沿着这个渠道去追寻的时候,总有一天会出来。像这次在少林寺作禅宗音乐大典,它是一个视觉和听觉的经典,但是这个经典的目的,我们想了几年,就是希望通过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修禅的角度、方法去触及每个人,跟每个人分享心灵深处的感觉。

上次方丈也把我们带来这里,我们觉得,其实是不是可以做一个自然的音乐,我们叫“有机音乐”,当然现在还没有这个概念,我用这个概念也许不恰当。

按翻译,英文叫“有机音乐”,中文叫“自然音乐”比较好,实际就是用自然生态的原材料——少林寺的山里有什么我们就用什么做音乐。比如少林寺的山里有水,我们就做水乐;少林寺的山里有石头,我们就做石乐。我第一次参观少室山断壁的时候很感动,因为我不知道是它在对我说话,还是我在对它说话。这个岩壁已经有36亿年,我用一个石头敲这个山,我觉得好像山也可以听,雪、风、光都可以听。这种感受使我在创作《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时候就有很多不同的角度去挖掘。

比如,有机音乐的创作分三步:第一,它的思考是有机的,你要这样去想;第二步就是它的采集也是有机的,生活的态度是有机的,你要去寻找泉水,以泉水作为琴弦,要去山里寻找很好的石头,同时要发觉被遗弃的干枯的朽木,做成好听的木鼓、木鱼,寻找的过程也非常有机、非常禅宗;第三步排练的过程也非常禅宗,所有的演员都是国际上最好的艺术家,包括黄豆豆,最年轻的舞蹈家,他在23岁就出任上海歌舞团的团长和艺术总监,在23岁的时候就管理250个最杰出的舞蹈家。现在是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会长,现在才二十六七岁,他也在这里。上次来打坐、学习,悟出如何和演员排练的过程,因为在演员手上的都是石头、水、木,排练的过程又是一个非常非常禅和有机、自然的过程。最后,如果说有第四步的话,我们的欣赏过程也是一个非常非常有机的过程,观众们来到少林宝地,如何和这里的山、水、木产生关系?这些是不是可以给你灵感的分享?你自己的感觉可不可以和这里的山水产生共鸣?同时当你听到这里36亿年前的石头在鸣响的时候,会不会触及你的灵魂?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

同时,我们的制作过程也是非常庞大而又充满禅思的,一会儿我可以放一段全部用水做的音乐——《达摩归来》,也可以叫《滴水穿石》,现在还没有定名。在水乐的过程中,我们除了把一滴一滴的水演化成不同的音阶以外,我也和方丈说,我们做音乐是不是要跨地域、多元素?他说,当然可以。声、光、电都是跨地域的,只要对探索和分析参禅理念的表达有帮助,其实都可以。要自由表达、探索,寻找创新的观念,一定要自由。当然,把这种自由演化成音乐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比如除了滴水以外,还有中水、大水、巨大的水,从内心世界巨大的空间一直到宇宙的微妙,我们都想包罗在各种水的声音里。P54-57

序言

中岳嵩山云雾缭绕,少林古刹香烟弥漫。高敞的大禅堂内,三幅两米多宽、十多米长的明黄条幅自禅堂之顶飘然垂下,“少林论禅”四个大字与“三教混元九流图”标志醒目其上。蔡志忠、谭盾、袁和平、朱哲琴、释延王等这些当代中国大家们,在释永信大和尚的引领下,登上“少林论禅”的讲坛。

这个讲坛便是自唐代以降名家云集说法论禅的少林寺戒坛。

2006年9月3日下午1时,“少林论禅”开坛。

主持人:受嵩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的委托,请允许我宣布——第一届“少林论禅”正式开始。

首先,有请嵩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开示。

释永信: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请到蔡志忠先生、袁和平先生、朱哲琴女士、谭盾先生、董秀玉女士、邓有立先生、余海礼先生、鲍立德先生到少林寺来参加这次“少林论禅”。

这又一次彰显了嵩山少林寺一贯秉持的开放兼容、交流发展的精神,这是我中华文化的主流精神,也正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佛教禅宗的基本精神。

作为佛教文化实体的少林寺,其本身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为安置西域高僧跋陀创建至今,历朝历代都是一处文化重镇,受到高度重视,曾有大批高僧在这里译经著书,成为国家文化翻译最重要的场所之一,与中国文化发展史和中国佛教发展史密切相关。

随跋陀之后,印度高僧勒拿摩提、菩提流支来到少林开辟译场,从一开始就奠立了少林作为佛学文化重要道场的地位;而后,达摩祖师又把大乘佛教的禅法带来嵩山少林,成为中国式佛教禅宗的源头开端,少林寺自然成为了禅宗祖庭。中国化佛教禅宗是第一次中外文化交流高潮中最重要的精神产物,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化思想宝库。

盛唐时期,又有一批高僧云集于此,如“定门之首”的禅宗六祖之一的法如禅师;孤舟渡海、忘身求法的义净法师;“深染华风”的新罗僧惠超,道安、同光、法玩禅师,等等。代表当时中国佛教文化最高水平的大德高僧集中在少林,进行着学术实践和文化创造。

就连著名的三藏法师玄奘“西天取经”回国后,也曾两次上书皇帝,请求来少林寺修习禅观、翻译佛经。虽未获批准,不也说明了少林寺在当时的文化地位和文化魅力?

金元时期的少林寺方丈雪庭福裕统领全国寺庙,就像现在的佛教协会会长一样,他以积极用世的态度在复杂的环境中努力化解各种矛盾,对推动社会走向安定、百姓繁衍生息发挥了作用。元代到少林寺参学的日本沙门就有古源邵元、祖继大智、嫩桂祐荣等,尤其是邵元人少林长达六年,担任过书记和首座职务,精通汉文且擅长书法,学成后回到日本广传禅法。

简单概括来说,嵩山少林寺在历史上先后传承过以跋陀为代表的小乘禅法,以达摩为代表的大乘禅法,以法如为代表的北宗禅法,以福裕为代表的曹洞禅法,以及宋、金时期流行过的临济禅法。这些少林史上所传承的禅学系列也正是中华禅学的重要脉络,说明了禅宗祖庭更是一座丰富的中华禅学宝库。

历史上云集少林交流文化的社会名流、学者贤士更是灿若星汉不胜枚举,能够在文化史上留下姓名的大多与少林寺有过文化交往。

一千五百多年来,少林寺始终坚持对外沟通,始终是佛教文化对外交流的场所,在中华文化史上扮演着对外交流的重要角色。这几年少林寺很重视邀请社会各界精英、大师级文化名人到少林寺进行学术活动。经常举办国际间、全国性的研讨会,邀请各界学者参与少林寺的文化建设。当代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饶宗颐先生对少林禅宗文化有着很高的评价,并倡议系统研究少林禅、武、医、艺,构建现代“少林学”学术体系。

这次我们邀请到的蔡志忠先生,他是在海外最有影响力的中国文化人之一,他的漫画是一种心灵文化符号,就像音乐一样,不需要语言,不需要文字,一看就有种会心的明白。少林的禅、少林的武也一样,一看就明白,不用言说。

我们还请来了著名作曲家谭盾先生,有人说他是2l世纪最著名的音乐家之一,这次我们请他来给《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作曲。

我们的嘉宾还有袁和平先生,中国功夫走向世界和香港影视是分不开的,而在香港影视中功夫片做得最好的就属袁和平先生。上午他也看了我们的武僧表演,赞不绝口,深表认同。

今天邀请的都是各界精英,我们请他们来,因为禅在不同领域中发挥作用。少林寺也沉淀了雄厚的禅文化,我们搭建这么一个平台,希望各位大师现身说法,以他们一生的所学所悟贡献给我们,为少林寺的文化建设添砖加瓦,为禅文化做贡献、做一些建设性的事情。

我代表少林寺衷心祝愿论禅圆满成功!祝各位身心康健、全家幸福、得大自在!谢谢!

后记

主持人:现在,到了本次少林论禅结场的时候了,有请嵩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致辞。

释永信:这两天感受确实很多,我非常钦佩、非常感谢这些大师们!观音菩萨和达摩祖师一到蔡先生手里就灵动生辉了,很简单的音节到了谭盾先生手里就发出那么好听的乐音,鲍立德神父和其他几位都是一样深入浅出地谈了很好的“禅”。尤为可贵的是演讲的和听讲的始终有着良性互动,透过大家的提问引动很多智慧的灵光,我听了以后受益很多。

很早我们就想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请方方面面的学者,在生活上有感悟的、在艺术上有成就的智者和大师来少林寺,把他们几十年所学、所悟奉献给大家,然后结集出版,使更多人受益。现在终于因缘际会,水到渠成,遂人所愿,功德圆满。

这次论禅收获多多,使我对将来少林文化的发展、少林文化的定位也增加了信心,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非常感谢各位!特别是传媒界的朋友们,你们的报道或是提问都非常精彩,没有你们,论坛不会这么精彩,也不可能传播得这么广泛。我们非常幸运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过去,几年才讲一次经,能有几百人听到已经很了不起。现在经过电视、报纸等媒体一报道,几十万、上百万,甚至几亿人都能感受到禅的智慧。有了你们的参与,我们的活动就不受这个空间和这个时间的限制了,因为现在有互联网,放入信息库,随时都能检索出来,这样真好。

我们这种活动会经常举办,至少每年一次,有了这次的经验,我们对将来的活动增加了信心。特别是从远方而来的朋友,董秀玉老师是我非常敬重的,在出版界非常的成功;邓有立先生也是我多年的朋友,我们一直在商量,怎样用动漫的形式把传统文化,特别是宗教优秀的哲学思想和智慧更好地表现出来,我们一直在探索、在探讨;在音乐上,我自己五音不全,但很敬佩谭盾、朱哲琴,昨天我说了,音乐和禅是一样的,都是超出语言文字的。

我希望少林寺和音乐结缘以后,将来我们少林寺会做出最好的音乐。《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基本可以看到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也会出版一些少林寺原创的禅宗歌曲。随着少林品牌推向世界,让大家能感受到中国音乐、中国文化的魅力。我们会和各方面接触,特别是出版界、影视界,都会进行接触,用多种形式来介绍少林寺,介绍中国传统文化。

我们的愿望是,与时代同步,和众生结缘,和众生互动,为世界和平和人类的幸福,为了人类的和谐,多做一些工作、多做一些贡献。我们有了这个愿望,还需要大家的支持,没有大家的支持也办不到。

今天很冷,外面下着雨,也刮着风,大家都能安心在这里听,一个是对少林寺的尊敬,一个是大师们的感召力,到现在还能聚集这么多人,我也非常感谢。

今天来的有些是老朋友,有些是这次刚刚认识的,我们都会成为好朋友,你们随时来,我们随时欢迎。希望大家把少林寺当成自己思想上的归宿、精神上的归宿,我们会给大家服务好,继续为大家奉献少林寺文化食粮和精神食粮。

谢谢各位。

主持人:请诸位大师祝福大众、祝福少林。

蔡志忠:能够有幸来到禅宗圣山参加第一次“少林论禅”,实在非常高兴,而且方丈非常亲切,对待我就像对好朋友一样。走在少林寺,我就觉得,我一定是踩过当初达摩所踩过的地。我也发愿,要把禅推向世界。我相信,发扬佛陀的思想,佛教理念一定会重新传遍全世界。两千年前,佛陀是要消除种姓不平等,达到众生平等,我相信佛教传播了,世界大同就会比较快地实现。我这一生要朝向发扬佛陀精神、发扬禅宗精神努力。  鲍立德: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少林寺,尤其难得的是能来到这个中国禅宗的发源地,亲自体验少林寺特有的精神,实在是一辈子难得的机会。尤其要感谢方丈,特别安排了这样的机会,让一个神父在少林寺发言。今天坐在方丈的旁边,真是与有荣焉,我会把照片带回台湾,相信我的朋友们看了一定非常羡慕。我想回去以后我会特别努力研究禅宗,透过个人小小的力量,传播禅宗的理念,让更多人了解并接触禅宗。在这里我也特别谢谢蔡志忠,因为如果没有他,今天我就不会在这里了。

董秀玉:祝贺这两天论坛的成功,并且祝愿更多的人通过这个论坛认识少林。我相信,源起少林的禅学一定可以传遍全球。

朱哲琴:感谢方丈,感谢蔡志忠先生,感谢所有一起来参加论坛的嘉宾和朋友,祝少林论坛越办越好,越办越成功,祝大家心灵得到升华。

邓有立:希望大家把这次论坛的优点告诉大家,一个人至少告诉十个好朋友,请他们再告诉十个好朋友;把缺点告诉我们,我们希望下次办得更好。

余海礼:来到这具有五千多年文化厚度的地方,每一分钟我都有新的启发、新的喜悦,我要感谢蔡志忠、感谢方丈、感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站在这里参与这个历史性的论坛,我希望这个论坛以后作为这代人对未来社会贡献的起点。

释延王:从昨天到今天,风越来越紧,雨越来越大,天越来越冷,人越来越少。其实风雨都是身外之物,我们举办“少林论禅”,是为了修禅,修禅能入定。如果心不定,“风动幡也动,一屁过江东”;如果心定,“八风吹不动,端坐少室峰”。

最后,欢迎大家以后多来少林寺作客。

释永信:我宣布——本届“少林论禅”圆满结束。

其实,这话我真的不愿意说。我真合不得,但是该说也得说。感谢各位的参与!感谢各位的支持!我们希望明年这个时间在这个地方能在这里再次相见。

谢谢各位!谢谢大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少林问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蔡志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072619
开本 16开
页数 1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6
出版时间 2007-08-01
首版时间 2007-08-01
印刷时间 200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3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6.5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68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6:5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