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奥林匹克上海记忆
内容
编辑推荐

《奥林匹克·上海记忆》一书旨在宣传奥林匹克文化,重温上海与奥运会悠久的历史渊源,弘扬上海运动员顽强拼搏精神以及为奥林匹克运动作出的突出贡献。全书收集了近四百幅珍贵的图片,以奥运会这条主线,连接起上海运动员在历届奥运会上留下的一个个精彩难忘的瞬间,为读者展现了一幅上海近、现代体育发展的历史画卷,是宣传上海体育文化的重要读本。

内容推荐

百年奥运源远流长,上海作为中国近代体育的发祥地之一,与奥林匹克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本书希望通过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展现上海与现代奥林匹克的悠久渊源,表达上海人民对奥林匹克的无限憧憬和参与、奉献的情怀。

目录

一、中国近代体育的曙光

 1.西方体育传播上海

 2.教会播撒体育种子

 3.向西方取经的体育先驱

 4.上海与远东运动会的情结

 5.上海,民国全运会上的旗帜

 6.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在上海成立

二、中国走进了奥运会大家庭

 1.国际奥委会中的中国委员

 2.刘长春独闯奥运会

 3.中国队挥师柏林

 4.悲怆伦敦

三、中国奥运之路曲曲弯弯

 1.五星红旗在赫尔辛基飘扬

 2.中国奥委会的声明

 3.罗马:中国人第一块奥运会银牌

 4.首次来到亚洲的东京奥运会

 5.中国女飞人纪政征战墨西哥

 6.慕尼黑:血染五环

 7.用卫星传递圣火的蒙特利尔奥运会

 8.在抵制风暴中进行的莫斯科奥运会

四、奥林匹克,中国人大展身手!

 1.天使之城的辉煌——中国人金牌零的突破

 2.汉城《手拉手》响遍全球

 3.梦幻盛会——中国蛟龙闹巴城

 4.百年奥运,中国续写辉煌

 5.中国军团剑指悉尼

 6.奥运回家——刘翔横空出世

附:第23~28届奥运会上海裁判员概况

  第23~28届奥运会上海运动员前八名成绩

试读章节

1931年,国际奥运会正式承认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为中国奥委会,中国运动员由此取得了参加奥运会的资格。

1932年7月,第10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由于1931年发生九·一八事变,日寇占领东北,国难当头,中国原不准备派队参加。后来,由于日本向美国交涉,要求派伪满洲国参加奥运会,并宣布东北籍选手刘长春、于希渭代表伪满洲国参赛,引起全国抗议,国人发起募捐运动,资助刘、于两人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张学良将军捐款8000银元。由于于希渭被日寇日夜监视不能脱身,所以只有刘长春与教练宋君复乘船前往洛杉矶。以上海圣约翰大学体育部主任、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总干事沈嗣良为领队的中国队,为了实现奥林匹克的梦想,历尽艰辛。刘长春代表四亿五千万中国人,第一次出现在奥运会赛场。

第一个参加奥运会的中国人

开花的季节,总是短暂的;人生的辉煌,也总如节日礼花般短暂,这是一般的自然法则。然而,翻开长长的中国奥运史册,一个普通的名字——刘长春,却被国人牢牢永记。

刘长春,中国早期著名短跑选手,第一个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无论成绩如何,其意义重大,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国家蒙难、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刘长春表现出崇高的爱国精神以及铮铮的民族气节!

短跑天才

1909年,刘长春出生于辽宁省金县,从小擅长短跑。他的技术特点是步频快、步幅大、动作向前性好。在沈阳举行的第14届华北运动会上一人刷新100米、200米和400米三个短跑项目的全国纪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百米成绩达到108,而在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上,男子100米冠军的成绩也只有秒8。

参赛曲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侵占东北,中国大地处于水深火热之中。1932年7月,第10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日本侵略者在没有征得刘长春同意的情况下,迫不及待地于1932年5月在媒体上公布了刘长春将代表伪满洲国参加奥运会的决定。可刘长春从小就痛恨日本侵略者,深明大义的他,当即在《大公报》上发表声明:“我乃中华民族黄帝之孙,决不代表伪满洲国出席第1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给了日本人一个当头棒喝。

张学良将军时任刘长春所在的东北大学校长。张少帅得知此事后对刘长春大加赞赏,并决定捐赠8000银元,特派应届毕业生刘长春和于希渭为运动员、宋君复教授为教练,代表中国参加第10届奥运会。与此同时,东北大学以张学良的名义,致电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主席王正廷,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董事、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并由他们急电国际奥委会,为刘长春和于希渭报名。奥委会很快复电同意。

启航上海

由于当时正在大连的于希渭始丝受到曰寇严密监视,甚至被公开阻拦,最终未能成行。刘长春与其教练宋君复,最终决定独闯奥运会!

这一事件的发展,聚焦到了上海。刘长春要从上海启航,开赴洛杉矶。中国的奥运首航,最后从上海始发,对上海这座城市来说,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赋予。

宋君复抵达上海,立即成为各界瞩目的焦点人物。

7月5日中午,召开了奥运之行的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人首次参加奥运会的情况,并由刘长春答记者问。

7月6日下午,上海新闻界为刘长春举办欢送宴会。

7月7日晚,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主持,上海24个社会团体近2000人举行招待会,为刘长春、宋君复饯行。

庄严而神圣的时刻,到来了。1932年7月8日,上午9时30分。一袭法兰绒上衣、白色的哗叽裤,刘长春出现在上海的新关码头。而此刻,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主席王正廷,右手执国旗,左手拿协进会会旗,走到码头浮桥中间,将两面旗帜授于了刘长春。10时整,刘长春和宋君复乘坐的美国邮轮“威尔逊总统号”,缓缓驶离码头。岸上的人们,激动地频频挥手告别,刘长春载着国人的梦想、肩负国人的希望,从上海启程开始了他的奥运之航,并由此拉开了中国运动员通向奥林匹克之旅。

当晚,上海《新民晚报》刊登了这样一幅画:《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挺立船头,手持大刀,准备单刀赴会。

奥运之行

作为唯一一名参赛的中国选手,刘长春的抵达,在美国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7月29日16时,邮轮到达洛杉矶,他就被请进了迎候的大轿车,并由美国警察驾摩托车护送,车队足有二三百米之长。当晚,刘长春和宋君复住进位于市郊的奥林匹克村。而美国好莱坞明星巴里亚摩姐妹,也特地邀请刘长春与她们合影留念。

1932年7月30日14时,刘长春抵美不到24小时,旅途疲劳还未消除,但他出现在了洛杉矶奥运会的开幕式上。中国代表团在第8位出场。刘长春高举着国旗,昂首走在了代表团的最前面。这一场景,穿透岁月,被永久写入了中国体育的史册。

1932年7月31日15时,刘长春出现在男子百米预赛的起跑线上。发令枪晌后,第二跑道的刘长春在前60米一路领先,但在第70米处,他被人追平,80米处,又被人反超,到达终点时,他是6名参赛选手中的第5名,惨遭淘汰。赛后,曾有几位裁判不解地问刘长春:“前50米跑得那么出色,为什么后50米就不行了?”当得知刘长春经过20多天的长途跋涉到达美国,而且又无处进行赛前训练,这些专家连连叹息:“太可惜了。”几天之后,刘长春又在男子200米预赛中居小组第四,未进入复赛,匆匆结束了奥运之行。

比赛结束后,刘长春甚至连回国的路费都没有,后来在当地华侨的资助下,他才与教练宋君复在8月21日搭乘上“柯立芝总统号”启程回国。1933年,在民国第5届全国运动会上,刘长春分别以10秒7和22秒的成绩再创100米、200米两项全国纪录,并获冠军。其中10秒7的男子100米纪录保持了长达25年之久,直到1958年才被解放军运动员梁建勋打破。P37-41

序言

奥林匹克运动,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社会文化现象之一。

对于世界各国人民来说,能在家门口举办奥运会,是长久以来的一个梦想、一种期盼,如今,我们中国的百姓将梦想成真。

为了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进一步弘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我们有必要重温上海奥运会的情结,回眸上海运动员在历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留下的一串串足迹,以及属于他们的一个个精彩难忘的瞬间。

上海与奥运,有着悠长的历史渊源。

历史,创造机遇。翻开城市的奥运历史,不难发现,上海是中国近代体育传播最早的一座城池;中国奧运出使之船,正是从上海启航,走向世界的。

历史,同样造人。从1984年洛杉矶奧运会开始,在新中国的奥运会历史上,上海选手们用心血与精神,写下了一篇篇绚丽辉煌的篇章。上海这座城市,孕育了太多的奥运骄儿,也造就出刘翔、姚明这样的旷世体坛奇才。一快一高,快得惊人,高得绝世。在雅典,这两位同样来自上海的选手,在奥运会的开幕式与闭幕式上,高举起中国五星红旗,飘扬起所有中国人的民族骄傲,也撰写下中国奧运史上难忘的一幕。

我们怀念过去,珍惜现在,更瞩目于将来。让我们借助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东风,抓住发展机遇,迎接新的更加美好的未来。

后记

百年奥运源远流长,上海作为中国近代体育的发祥地之一,与奥林匹克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本书希望通过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展现上海与现代奥林匹克的悠久渊源,表达上海人民对奥林匹克的无限憧憬和参与、奉献的情怀。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新华社、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上海市体育局、上海市档案馆、上海市图书馆、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等单位及张其正、洪南丽、周国强、张国勇、张其武、纪政、杨传广等摄影工作者和运动员、教练员及体育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他们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图文资料,在此,谨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本书由于涉及的时间跨度长,人物、事件众多,且编撰时间仓促,因而如有不当之处,恳请专家和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修改补充,更趋完善。书中所用图片由于时间关系,未能一一征求本人意见,敬请谅解。个别图片未能联系到原作者,希望原作者见书后与我们联系,以便奉致稿酬。

期待本书能给热爱和关注奥运会和中国体育运动的广大读者带来裨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奥林匹克上海记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于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071735
开本 16开
页数 1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7-07-01
首版时间 2007-07-01
印刷时间 2007-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7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47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85
214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3:0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