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经济学常识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在常识和经济学原理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对任何人,本书都是进行有效经济学思考的指引。本书的文字简单、清晰而直白。但又没有因为过于简化而失去了重要的洞见和结论。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个真知灼见——即经济进步来自于竞争性市场、个人创新和有限政府。

无论你现有的经济学知识水平如何,无论你是一个初学者或是经济学或者商学的学生亦或是一位企业主管或政策制定者,你都会从这本书中受益。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通过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例和清晰的文笔进行精心的演绎推理,阐释了经济怎样增长(或不增长),价格如何协调经济行为,以及政府如何促进或阻碍经济进步。论述了当普通人在经济上自由,而且当他们的政府的政策和机构也支持其自由的时候,老百姓怎样做到以及为什么能做到不平凡的事情。并告诉我们一个真知灼见——即经济进步来自于竞争性市场、个人创新和有限政府。

目录

前言

第一篇:经济学十大重要原理

第二篇:经济进步的七个主要源泉

第三篇:经济进步和政府的角色

第四篇:实用个人理财的12个关键要素

致谢

注释

术语表

建议课外读物

关于作者

试读章节

因此,选民经常会同意某些方案,而如果他们早知道这些方案的次级效应或长期后果的话他们将不会同意。以对房子实施租金管制为例,在伯克利、圣特莫里卡、加利福尼亚以及纽约都采取了这种措施。这一措施实施通常的理由是租金管制可以防止租金上涨并使穷人租得起房子。

这在短期内显然是正确的,但是却存在着次级效应。首先,房屋市场将会不景气。现有的房子无法转手到最需要的人的手上。对一些人来说即使有另一栋房子离工作更近一些,放弃一栋租金受到管制的房子还是代价高昂。而且找到这种离工作更近一点的房子也相当的困难,因为别人也会因为租金低于市场价格而占住自己租到的房子。

较低的租金也会降低用于建新房的投资。尽管租金管制可能迫使当前的所有者接受较低的回报,但对将来潜在的所有者来说事实却并非如此。因为人们会对变化做出反应,本打算将资金投入到新楼中的投资者会将资金撤到别处去。未来可出租的房子数量减少,致使租房子变得越来越困难,市场会出现短缺。经过一段时间,出租的房屋质量也会下降,因为房主收入太少而无法维修房子,也因为短缺造成对低质房子的需求增加。

然而,这些次级效应却不是立刻就能被观察得到的。

当房子的数量和质量下降时,许多人会为其原因而感到困惑。因此,尽管会有房子供给和维护保养的下降、短缺等无法避免的后果,租金管制仍得到人们的广泛支持。用瑞典经济学家林德贝克的话说:“在很多情况下租金管制似乎是除了爆炸之外目前所知道的摧毁一座城市最有效的方法”(注释6:145页)。

同样提倡对国外产品征收关税和设置配额的人也总是忽视了这些政策的次级效应。通过限制从国外进口产品,关税和配额可能一开始可以保护以较高成本生产同类产品的美国工人。但是这些措施存在着次级效应,而且可能十分的严重。

布什政府在2002年对钢材采取的进口配额很生动地说明了这一问题。配额使得钢材进口量急剧下降,同时供给的下降使得美国钢材的价格上升了30%。在这一高价条件下,国内的钢铁生产商扩大了产出和雇工的数量。但是次级效应是什么呢?较高的钢材价格同时也使得生产需要大量钢材的产品如货车、汽车和重型机械等变得十分昂贵。生产这些产品的美国生产商受到配额的伤害而不得不辞退工人。曾经占领世界市场的美国集装箱生产商就因为无法与能以较低价格购买钢材的国外厂商竞争而大量地辞退工人。

此外,还有另一种次级效应,因为外国厂商只能在美国市场上销售较少的钢材,他们只能得到较少的美元以用来进口美国的产品,所以美国的出口也会因为进口限制而下降。

一旦考虑到次级效应,贸易管制对就业的影响就明了了:贸易管制并不能创造工作,而是工作岗位的重新洗牌。在配额和关税所保护的行业就业会扩大,但在其他行业,尤其是出口行业就业会下降。

贸易管制的流行并不奇怪,因为人们在受保护的行业里(如上例中的钢铁业)得到更多工作这点是显而易见的,而次级效应——其他行业里工作的流失——却是不太明显的,也很难将其归咎于贸易管制。因此,尽管仔细研究之后会发现“保护就业”这一论点很明显是错误的,却还是有很多人赞同这一观点。

政府支出同样也会产生经常被人忽视的次级效应。政治家们乐于声称投资在他们热衷的项目上的政府支出可以扩大就业。当然政府可能会有很充分的理由将支出用于道路、增强警备、司法管理等等方面,但是创造就业机会并不是理由之一。

假设政府要花500亿美元雇l00万工人来建一条连接洛杉矶和圣地亚哥的铁路,这项工程会创造多少个工作岗位?一旦考虑到次级效应,答案将是一个都没有。  因为政府必须利用税收和债务来为工程融资。500亿的税收将会减少消费者的支出和个人储蓄,而这导致的工作岗位的减少将与政府支出所创造的工作数量至少一样多。另外,如果这项工程是以债务来筹集资金,借贷会导致用较高的利率和税收来支付利息支出。这将会使资金从其他的项目(包括私有和公共的项目)中转移出去。

一百万的新工作岗位占据了头条,而成千上万的工作的流失却不为人知。与贸易管制的情况一样,结果是重新安排就业而不是创造就业。这一事实并不一定意味着这个项目不应实施。但它清楚表明实施这个项目的理由必须是该项目的收益要比被放弃的其他项目的机会成本大。

次级效应并不只是政府和政治家们的问题,它们也会给个人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一位西弗吉尼亚的一年级教师最近的经历说明了这一问题。这位老师发现她的学生经常丢铅笔,因此她推断如果她出10美分买铅笔头学生们会因此激励而坚持将铅笔用完。令她失望的是学生们很快在削铅笔机前排起了长龙, 生产铅笔头的速度和这位女教师购买它们的速度一样快。我们值得警惕意想不到的结果的发生!P25-27

序言

为什么你应该阅读此书?

我们知道你的时间很宝贵。大多数人都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学习新的术语、记忆公式或者是掌握那些只对专业的经济学家才重要的细节。你想知道的是那些关切实际的经济学洞见——就是那些可以帮助你做出更好的个人选择和能促进你理解我们这个复杂世界的知识。而且你需要让这些洞见以一种简洁的、有组织的以及易读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且尽可能少的使用专业术语。这本书正是为此目的而写。

无论你现有的经济学知识水平如何,我们认为你都会从这本书中受益。如果你是一个初学者,这本书将为你介绍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这些原理基本上都是常识的反映。这些概念是强有力的工具。利用它们来做决定会促进你思维的逻辑性,更清晰地观察重要问题,并且能更有效地向其他人解释经济状况。你将能更好地对合理的推理与经济学谬误加以区别。

如果你是经济学或者商学的学生,这本书将帮助你树立宏大眼光。通过三十年大学经济学的教学,作者们痛苦地意识到两点:一是学生经常抓不住重点,因为他们忙于应付与现实无关的图表和公式;二是他们总是难以充分记住在大学经济学课堂上教授的知识。这本书中的信息将对大学生发出挑战,让他们更认真的思考经济学真正重要的含义——这些知识不同于那些你们在经济学课堂上学到的、考试之后即被抛之脑后的知识,它会对你们的思维产生长久的影响。

最后,如果你是位企业主管或政策制定者。我们相信你也能从此书中有所获益。无论你对于自己的专业领域拥有多么丰富的经验,你很可能仍然不理解经济体中的各个板块是如何整合在一起的。企业和政府人员通常遇到这种情况,他们了解他们的工作,但是他们未曾非常认真地思考过政治规则和政策如何影响更广泛的国民经济。事实上,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洞见是:在合理的经济和政治体制下,人们不需要在意或考虑他们的行为对整体经济的影响,而当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竭其所能的时候,他们也对整体的经济繁荣做出了最大贡献。

然而,我们的体制并不完美,大量的证据提供了充足的理由使我们担忧我们的国家是一个“经济学文盲”的国度。我们的民主政治使选民负责选择政策制定者,因此经济学文盲导致的结果是灾难性的。不了解经济繁荣根源的人很容易做出损害他们自己和国家繁荣的决策。一个经济学文盲的国度是不会长久繁荣的。

这本书中所阐释的那些基本原理将帮助你理解哪种类型的经济秩序有效和为什么有的国家经济繁荣,而有些国家经济停滞甚至倒退。因此,你将能够做出更明智的政治选择,成为一个更好的公民。尽管如此,了解基本的经;齐原理对政治选择上的益处同它对私人选择上的益处相比则相形见绌了。解释国家怎样变得富有的那些原理也同样适用于个人,会让你个人更富有。经济学对怎样增长财富给出了一些简单的规则,我们将在第四篇中进行说明。而在一个有活力的市场经济中,增长你的财富也会有助于他人变得富有。

——詹姆斯D.格沃特尼、理查德L.斯特鲁普、德怀特 R.李

2004年10月

书评(媒体评论)

“在《经济学常识》中,格沃特尼、斯特鲁普和李共同尽其所能将经济学原理深人浅出地表达了出来。作者通过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例和清晰的文笔进行精心的演绎推理,阐释了经济怎样增长(或不增长),价格如何协调经济行为,以及政府如何促进或阻碍经济进步。这对经济学的教育是一个卓越的贡献。”

——肯尼思G.厄尔辛加,罗伯特C.泰勒,弗吉尼亚大学,经济学教授。

“《经济学常识》既关乎个人财富也涉及国家的繁荣。它阐释了当普通人在经济上自由,而且当他们的政府的政策和机构也支持其自由的时候,老百姓怎样做到以及为什么能做到不平凡的事情。”

——韦恩.安吉尔,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会员(1986-1994)。

“经济学不仅有趣而充满激情,它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简单的常识。作者们辛勤的工作证明了这一点。《经济学常识》不仅仅是一本有趣而可读性很强的书,而且可以作为学生、老师、企业家、媒体成员、政治家以及专业的经济学家的简便而重要的参考。”

——约翰M.奥林,乔治.梅森大学,杰出经济学教授。

“如果这本书在一个世纪前就出现的话,就可以避免对计划经济进行的无谓实验了。在我的大学学生们阅读过这个新版本后,他们对市场如何促进社会合作和创造财富,以及如何引导个人理财的理解将大大提高。”

——加里M.沃尔顿,加利福尼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戴维斯和经济学教学基金会会长。

“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式将经济学的本质和经济决策表达出来确实很少有。这本书将最重要的经济学内容和思想解释得简洁明了,而这是一个人应该通过多年的学习经济学课程和参加经济组织才能获得的。这是一本很有价值也很有帮助的书。”

——温迪.格兰,乔治.梅森大学,管理研究会会长。

“《经济学常识》将经济学的思考方式推向了更高的层次。如果每一个高中毕业生都能理解这本书的主旨,那么人们作为消费者、生产者和公民时将做出更为明智的选择,而国家也将会更加繁荣。”

——约翰.莫顿,国家经济教育协会计划发展委副主席。

“在一个公共政策主要受到需求、贪婪和同情的影响的时代,这本书用通俗的语言阐述了对经济体系是怎样实际运行的基本道理。《经济学常识》是每一个对财富创造和有效公共政策的原理感兴趣的人必读的书。”

——J.R 克拉克,田纳西大学Probasco主席,私营企业教育协会常务董事。

经济学常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关于财富与繁荣的知识。

詹姆斯D.格沃特尼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

理查德L.斯特鲁普 蒙特纳州立大学

德怀特R.李 乔治亚大学

“本书对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剖析精彩而富有洞见。他们的经济学精微奥妙,然而表达却简单、凝练、流畅,没有拗口的专业术语。”

——米尔顿.弗里德曼,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这本书在常识和经济学原理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对任何人,本书都是进行有效经济学思考的指引。本书的文字简单、清晰而直白,但又没有因为过于简化而失去了重要的洞见和结论。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个真知灼见——即经济进步来自于竞争性市场、个人创新和有限政府。”

——维克拉夫.克劳斯,捷克共和国总统。

“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世界是如何在不由任何人掌控的情况下创造财富的人门知识,因为有市场激励的存在——人们各司其职,专注于他们最擅长的领域,无意中改善了其他人的福祉。这是人类追求幸福和消除贫困的惟一途径。”  ——维农.L.史密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经济学报刊总是流于含糊的论述;科学的讨论则往往分析严谨但令人不易理解。这本书为在二者间的巨大鸿沟上架起一座桥梁作出了努力。本书分析严谨,通俗易懂。”

——詹姆斯.布坎南,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对于那些试图理解经济世界是如何运行以及为什么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核心因素的人们来说,这本书是必读的。如果每一个人都读了这本书,我们的政治会变得更加开明,我们的国家会更加繁荣。”

——柯尼.马克,美国国会参议员。

“这本书的作者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的经济学常识。它的风格是如此清新,经济学领域内的三位佼佼者避免了使用只有同行们才能理解的写作方式向我们讲述了经济学的常识。”

——罗伯特 迈逖,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前主席,得克萨斯州A & M大学校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经济学常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詹姆斯D.格沃特尼//理查德L.斯特鲁普//德怀特R.李
译者 陈强兵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337899
开本 16开
页数 1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0
出版时间 2007-09-01
首版时间 2007-09-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图书小类
重量 0.2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0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35
16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3: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