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如残月--一个鲜为人知的世界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个不幸的幸运儿,痛并快乐着,讲述一个不为人知的苦乐世界;一群非常体态的年轻人,用超常的智慧、毅力、品质,绘制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生活画卷:姐妹亲情,细腻、真挚、感人;婚恋爱情,执著、离奇、美妙。

她,就是用嘴写书,感动世界的张莉,她以残缺的身体,书写着一个完美的生命。

内容推荐

“生如残月”,这几个字映入眼帘,感觉到的,却是一阵锥心的痛。张莉那扭曲变形、不停抽搐着的身体,那清澈坚毅中隐含着几许忧郁的眼神,还有她那以嘴代手艰难书写的情状,一一浮现在眼前。

生命,原来是有许多状态的。有些人健全着肢体,可他是残缺着心智;有些人残缺着肢体,可他却完美着生命。这就是张莉这本书给读者的印象——她以残缺的身体,书写着一个完美的生命。

试读章节

2

当时的社会救济总院,坐落在西城区三里河附近的社会路。那是一个旧式的大宅院,在我的记忆里,有前后两进很大的四合院,四面都是前出廊子的那种房子,房间都很高大宽敞,尤其是夏天格外凉爽。我住的前院,院子里栽了几大架葡萄,还有几棵枣树,环境特别幽静,离月坛公园特别近,在院子里就能看见月坛的参天古柏苍松。尽管环境不错,一下子来到这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面对着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我还是无法接受这个现实。于是我又使出了我的看家本领,又哭又闹。院里的护理员阿姨都说:这个小丫头真娇气,动不动就哭。可任我怎么哭闹,无论如何也走不出这个院子了。一切都不会以我的意志为转移。按规定我应该被安排在儿童区,但由于我的个子较大,儿童区的小床搁不下我,就只好把我安排在成人区。一间大屋子里连我在内一共住六个人,除我以外,还有一位三十来岁也是下肢瘫痪的阿姨,其余四个都是十几岁的智障女孩。从此,我成了这个由孤残儿童和成年孤残人组成的大家庭中的一员。刚一开始,我无论如何也适应不了,除了哭鼻子外,就是谁也不理。幸亏那时姥姥还天天晚上去看我,总给我带点好吃的,给我洗洗涮涮。那时的姥姥总穿一件得体的黑色长旗袍,头发总盘成一个大大的发髻,很有一种雍容华贵的风姿。她一走进那个四合院就显得特别惹眼,人们背后都嘀嘀咕咕地说:这老太太,肯定不是出自寻常百姓家。我也为姥姥而骄傲自豪。所以,那段日子,我每天都眼巴巴地盼着夜幕快快降临,那时我就可以见到姥姥了,有姥姥在我的身边,我就感到特别踏实。

当时的救济院长瞿宁华,是革命烈士瞿秋白先生的亲侄女。在我的印象里,瞿院长中等身材,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文质彬彬,一副典型的淑女形象。她待人接物总是那样和蔼可亲,与人交谈时语气总是那么柔和,给人一种很强的亲和力。她的工作作风十分严谨,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对院里的工作人员要求很严。她每天都要亲自查看病房,对于每个休养员的情况,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例如,每当我哭闹时,她总像一位慈祥的妈妈在旁边哄我逗我:“呦!多大的姑娘了,还总哭鼻子,羞不羞啊?”每次总得哄得我破涕为笑方才罢休。我因随我的母亲是回民,有一次,一位负责我的护理员,明知我是回民,开饭时嫌麻烦没去打回民饭,就拿普通饭喂给我吃。因我一向都是吃回民饭的,吃了普通饭的荤腥味后有点反胃。瞿院长知道了以后,就严肃地批评那位护理员对工作不负责任。总之,’她对工作是兢兢业业。此外,还有一位姓马的副院长,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胖老头,他平常总爱拄一根文明棍,有点绅士派头。救济院在他们的管理下一切都井井有条,这与外面大街小巷里如火如荼的造反运动相比,暂时还似乎是一片清净的乐土。

可惜好景不长,还没等我完全适应救济院的环境,文化大革命的烈火就烧进了这个宁静的大宅院。院里也成立了所谓革命造反派组织。造反派夺了院里的权,外面无孔不入的红卫兵也杀了进来,都是些十几岁稚气未脱的中学生,人人穿着绿军装,腰里扎着武装带,走路带着一阵风,说话像放机关枪。很快,五颜六色充满火药味的大字报糊满了院墙,一顶顶吓人的大帽子都扣在了院长和副院长的头上。紧接着瞿院长和马副院长被造反派揪了出来,当着全院职工和全体病员批斗。批斗时造反派想出各种办法折磨两位院长,除了“坐喷气式”,还一把一把地往下揪瞿院长的头发。我记得,文静的瞿院长低着头,紧闭着双唇一声不吭。更可恶的是造反派竞夺下马副院长的文明棍,用尖头去捅马副院长那凸起的肚子,说里边藏的都是封资修的黑货。后来觉得捅不解气了,就抡圆了棍子抽打起来,马副院长后来竞被打倒在地动弹不了,那情景真是太惨了。他们不单批斗院长,而且大叫要在全院职工中深挖深查,绝不放过一个牛鬼蛇神、一个阶级敌人。为此,造反派们不断制造紧张空气,救济院像面临一场白色恐怖。

一天,一群造反派的红卫兵手里拎着皮带,拿着棍子逐个房间搜查起来。当他们闯进我所在的房间时,看见他们那凶神恶煞般的样子,我吓得龟缩到了墙角里,一动也不敢动。其他的病友也吓得大气不敢出。只见那些红卫兵,那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都变得扭曲了。他们先是逐个审视每个人一番,然后就搜查了起来,小橱柜里,桌子底下,连床底下也要拿棍子捅一气,那样子就好像是在搜捕什么通缉要犯,可把个救济院搅了个天翻地覆。当时我真不明白,他们小小的年纪一个个为什么都那么凶?

造反派们还真没白折腾,在休养员中查出来一个在日伪时期当过伪警察的老头儿,这下子老头儿倒霉了。造反派们也更有事干了,几乎每天都要把老头儿拉出来折磨一番。这帮大孩子们想出各种招数整治老头儿,一帮造反派站成一圈,他们把老头儿围在中间,车轮战似地拿皮带抽打着老头儿,抽得老头儿满地打滚,皮开肉绽。有时还把老头儿拉出来在毒辣辣的太阳下晒着,晒得老头儿趴在地上直叫妈,几次差点晕死过去。这个老头儿经过九死一生,最后还是被遣送回原籍了。他的女儿,月坛中学的一位教师,受其牵连,不堪忍受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折磨,一横心跳进了护城河,抛下一个一岁多的孩子走了。后来,竟然把郁叔叔也给揪了出来。郁叔叔是救济院的老休养员了,其实他当时也就是二十几岁的年纪,他可是在休养员中最受欢迎的人,我也特别喜欢他,我们都称他为郁叔叔。高中毕业生,因患风湿性关节炎,造成四肢关节严重变形,瘫痪在床,他被送到救济院休养。也不知道他还有没有亲人,反正一直没有人来看望他。可是他性格特别随和,十分有人缘,他经常坐着一辆笨重的旧轮椅,一位姓常的老休养员推着他在院子里晒太阳,或到各屋去串门,到哪儿人们都喜欢围着他。因为他很爱讲故事,古今中外无所不知,而且口才好,讲起来语言特别生动形象,可以说是出口成章,是大家公认的才子。他的文笔也特别好,爱好文学创作,当时他正在创作一部抗日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他还常把自己构思出的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讲给大家听。他讲的人物各个都活灵活现,故事情节也都很生动,仿佛把大家带进了那硝烟弥漫炮火横飞的战场。据说,他已写出了厚厚的一叠手稿。要知道,那可是他用皮筋将笔绑在关节变形无法张开的手上,一个字一个字地用心血在纸上抠出来的。后来被造反派发现了,竞给他扣上了一顶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大帽子,揪出来批斗。说起他被揪出来批斗那次,造反派的所作所为真是荒唐透顶,令人发指。郁叔叔因为下肢严重畸形,双腿蜷缩在胸前伸展不开,根本无法穿裤子,平常外出就是用块床单或被子一裹;不外出时就靠在床头上裹着被子,以蜷缩的腿当桌子,垫着一个大纸夹子写他的小说。那天,造反派们冲进屋来,命令他穿上衣服下床。郁叔叔望着这群凶神恶煞般的小造反派,知道自己劫难临头了。但是他很冷静地回敬道:“我也没法穿衣服,也下不了床,你们看着办吧。”造反派头头狞笑一声:“怎么着,想拿死猪不怕烫的伎俩对抗革命行动?妄想!”随即又一挥手吼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们有的是办法对付你。”说完几个造反派-一拥而上,每人扯住床单一个角,用床单子将缩在床头上的郁叔叔一兜就抬了起来,抬出屋去扔到了屋外的葡萄架底下,原本裹在身上的床单也滚落了。郁叔叔就这么赤裸着下身蜷缩在那里。是愤怒,还是羞辱?郁叔叔的脸都扭曲了,那简直是对人格的野蛮践踏!可是郁叔叔始终咬着牙一声也不吭。一位姓赵的护理员阿姨见状,连忙过来用床单一角盖住了他赤裸的下身。后来造反派又将郁叔叔兜到礼堂去了,在那里召开了批斗大会,还当着他的面,把他呕心沥血的手稿烧了个一干二净,最后关到重病房里没人理了。郁叔叔的身心受到了致命的摧残,最后就那么悄无声息地死在重病房里。那个疯狂的年代就这么无情地扼杀了一位才子。我不明白,造反派为什么这么凶狠?连一个一息尚存的残缺生命都不放过。要不然郁叔叔的小说一定早已问世,他也可能成为一位很有成就的作家,写出更优秀的作品来。多少年来我一直忘不了他的样子,眼前时常浮现出他绘声绘色讲故事的情景,尤其他在葡萄架下受辱那一幕深深地烙在了我脑海里,总也抹不掉。至今想起他来,不免还会潸然泪下,痛惜不已。

瞿院长和马副院长被批斗了几次后,就不知道了去向,大约是被关了起来。救济院被造反派掌管了大权,可他们只顾革命,院里的秩序很快就变得杂乱无章一团糟。职工上班只顾去参加各种批斗会,写大字报,哪里还顾得上照顾病员!休养员们被迫无奈,只得互助起来。大的照顾小的,能动的照顾不能动的。我们的伙食也变得越来越差,后来干脆变成了大锅熬菜。好在,那时姥姥每天晚上都能来看看我,给我做些事情,送些我爱吃的饭菜。所以,我还没受什么大的委屈。

P8-12

序言

生命的状态

——代序

王小娥

“生如残月”,这几个字映入眼帘,感觉到的,却是一阵锥心的痛。张莉那扭曲变形、不停抽搐着的身体,那清澈坚毅中隐含着几许忧郁的眼神,还有她那以嘴代手艰难书写的情状,一一浮现在眼前。往事种种,激起回忆的涟漪,这部洋洋十数万言的书稿,把我的思绪带回到20多年前……

初识张莉,是我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在儿童福利院翻盖之前那座破败的院落里。此前,我从未如此集中地面对过这么多的残疾人:肢残、智残、聋哑、脑瘫……作为一个健全人,一个可以挥洒自如地运用自己身体每一个器官的人,我从未感悟过健全的重要。就像我们每天呼吸,却从未认真考虑过空气的存在一样。然而,面对张莉和她的同伴们,我平生第一次感到生命是如此美丽;也平生第一次意识到,生命,也能以这样一种形式存在!

张莉是先天性脑瘫患者,算是重度残疾,医生当年断言她不会活过20岁。文革前夕,小小年纪的张莉就被送进了儿童福利院。当时的福利院,就是一个“苟以活命,无及其他”的地方,用一个很严酷但是又很准确的形容词,就叫做“苟延残喘”。任何部门和个人也未曾要求这里的残障人士们能有什么建树,也很少有人对他们进行“顽强拼搏、再塑人生”的教育。也就是说,张莉和她的同伴们是在完全自主自发的形式下再造自我、重塑人生的。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人双手派不上用场,还要用嘴叼着笔写字(打字),甚至“像一只老猫一样,用嘴叼起襁褓中的孩子”,为孩子换尿布……我们更难以想象,一个没上过一天学的人,居然靠听收音机和看报纸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有文化的人,不但写作上卓有建树,还通晓了外语!

不要感叹这个结果,让我们更多地钦敬那个过程吧。张莉,一个除了思维之外身体各部位几乎都只是摆设的人,经历了肢体的扭曲,看惯了人性的扭曲,却仍然乐观豁达,直面人生的困苦;仍然在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创造了一个个生命极限的奇迹,这样的过程,难道不足以令我们这些肢体健全的人们钦敬吗?

很多人会以为,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生命状态下,活着,就已经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就已经很不容易了。然而张莉却不但活着,而且活得色彩斑斓生机勃勃!她的生命状态,甚至远远超过了许多健全人!

不规则美、残缺美,这是公认了的美学概念。如今,这个抽象了的概念有了具象的、活生生的标本。

生命,原来是有许多状态的。有些人健全着肢体,可他是残缺着心智;有些人残缺着肢体,可他却完美着生命。这就是张莉这本书给我的印象——她以残缺的身体,书写着一个完美的生命。

残月如钩,一样清晖脉脉,壮丽如歌,凄美如画。

这,就是张莉的生命状态。

后记

回首往事,我和灵姐及许多生长在福利院里的孩子们一样,都是在一般孩子仍在母亲怀里撒娇的年岁,便远离了父母的呵护,到了福利院那个特殊的大家庭。所以我们过早地学会了独立思考,锻炼了独立处理应变事情的能力。在那个大家庭里我们也经历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有人说在福利院生活过的人,由于接触社会少,不大懂得人情世故。此话不尽然。福利院同样是小社会,同样也有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也正因为我们从小就在那个环境里得到了历练,所以更懂得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微妙,可以说比一般同龄人都早熟,所以我们更加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和友谊。尤其是婚后,更知道珍惜来之不易的家庭,更懂得如何对待婚姻和夫妻关系,也更会相夫教子。虽不敢说是贤妻良母,但家庭里却充满着和谐的气氛,用自己的坦诚与周围的人能友好相处。我深深感悟到,只要你肯用真诚的笑脸迎对别人,别人也会用真诚的笑脸来回对你。一个重度残疾、曾被医生判定生命不会超过二十岁的人,却顽强地活了过来。而今我将进入知天命之年,用事实打破了医生的预言。我想这其中的奥妙,除了自己始终怀有一种豁达向上的心态,外加对生命生活强烈的渴求外,当然也离不开家人的亲情及社会上方方面面的关爱扶持帮助,才使我闯过了生命的禁区。

我和灵姐一样,都是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时起,就不甘消沉,渴望自己的生命得到充实,于是各怀志趣,不懈努力。虽然不敢说悬梁刺股,卧薪尝胆,但的的确确是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我也知道我今生难成大器,但我也一直在奋斗一直在拼搏,我觉着我总算没有荒废光阴。

我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写成了这本书,我并非想借这本书扬什么名,而是想借此将我大半生的经历,把一些残疾朋友的生活及精神状况展示给大家,让大家对残疾人这个特殊的群体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我总结自己的大半生,可以这样形容自己:就像挂在天边的一勾残月,虽然是残缺的,但也能发出些许微弱的清辉。

张 莉

2004.9~2005.9.13完成此书

第一次修改于2007年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如残月--一个鲜为人知的世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042572
开本 32开
页数 2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07-07-01
首版时间 2007-07-01
印刷时间 2007-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9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