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成功人生的五大命题(献给专业技术人员和大学生)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紧扣“社会和谐与人的发展”主题,从人们生活的角度切入,运用与“你”漫谈的方式,通过人与动物的对比(途径),在故事中揭示成功人生的真谛。本书注重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故事性强,因此,适应大众。

内容推荐

哲学社会科学的普及很重要。研究和普及是相辅相成的。研究是普及的前提,没有研究,就没有普及。普及是研究实现价值的途径,没有普及,研究就不能实现最大价值。自然科学和技术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能实现价值;哲学社会科学只有转化为社会文化,才能实现价值。而且,普及中要有研究。本书是作者研究的最新成果,是作者应邀赴全国各地作的247场报告的精华,内容涉及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美学、文化学、逻辑学、语言学、文学、管理学、创造学、宗教学等领域。

目录

绪论:抵制异化,保持本性

 第一节 生活中存在异己力量,需要人去抵抗

一、异化的概念:人被异己的力量征服

二、异化的特征:人丧失了自由意志和本性

 第二节 一切为了人,而不是人为了一切

一、异化的产生:人为了一切

二、异化的意义:异化是进化还是退化

第一命题 人是有追求的动物,做一个有追求的人

 第一节 人不但活着,而且知道为什么活着

一、追求,是人活着的精神支柱

二、追求,是人活着的理由

 第二节 人有了梦想,才有了辉煌

一、一个人有了梦想,才有了灿烂人生

二、一个民族有了梦想,才有了辉煌历史

三、等待是一种消极的追求,又比没有追求好

 第三节 无求未必无忧,知足未必常乐

一、默默无闻,势必烦恼;没有远虑,必有近忧

二、“知足常乐”作为养生之道,可取;作为创业之道,不可取

 第四节 空故纳万境,无我非无志

一、四大皆空,并非放弃追求

二、无我,并非要你失去大志

 第五节 人的本质追求:求真,向善,审美

一、人是求真的动物,做一个求真的人

二、人是向善的动物,做一个向善的人

三、人是审美的动物,做一个审美的人

第二命题 人是有文化的动物,做一个有文化的人

 第一节 文化的含义: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

一、文化是思想意识

附:你没有酒量,应有口才:教你拒酒

二、文化指价值取向

附:《爱莲说》的文化批判

三、文化指思维方式

附:“笑贫不笑娼”的文化批判

 第二节 人化即文化:人的高等性在于文化

一、从人体走向人格:人是文化了的动物

二、从粗野走向文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第三节 文化制胜:强大在于文化的先进

一、一个人的成功,在于文化的先进

二、一个民族的强大,在于文化的先进

三、一个单位的兴旺,在于文化的先进

第三命题 人是有思想的动物,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第一节 思想是人存在的本质,是人的尊严的体现

一、思想是人真正的生命

二、人,靠思想站立

三、没有思想的“人”,是最可笑、最可怜的“人”

 第二节 要接受别人的思考,更要产生自己的思考

一、不要盲从,要独立思考

二、不仅要会记忆,而且要会思考

 第三节 哪里有思想,哪里就有威力

一、思想比知识更重要

二、思想就是力量

三、知识在思想者那里增值

附:用思想使《蚊子和狮子》增值

第四命题 人是会创新的动物,做一个会创新的人

 第一节 创新的含义和意义

一、创新的含义

二、创新的意义

 第二节 创新精神的培养

一、敢于怀疑

二、勇于批判

三、个性鲜明

 第三节 创新能力的训练

一、学会发现

二、学会组合

三、学会超越

第五命题 人是会说话的动物。做一个会说话的人

 第一节 说话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征

一、只有人类有真正的语言

二、语言的力量是无穷的

 第二节 做一个会说话的人:增强说话的冲击力

一、触及利益

二、触及情感

三、触及经验

四、触及自尊

五、触及好奇

 第三节 做一个会说话的人:增强说话的幽默感

一、幽默的人是最受欢迎的人

二、幽默是用最不严肃的形式表达最严肃的内容

三、说话有意不看对象和场合,是幽默艺术

四、说话有意曲解对方,是幽默艺术

后记

试读章节

(一)价值取向指哪方面(方向)最有价,最值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身材,我所欲也,美食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材而取美食也。温度,我所欲也,风度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风度而取温度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碍兼,舍生而取义也。忠,我所欲也,孝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忠而取孝也。妻子,我所欲也,情人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情人而取妻子也。

女人的幸福在于:他真的爱我;男人的幸福在于:她值得我爱。男人要的是钱财,女人要的是身材。男人认为女人的可爱最重要,女人认为男人的可靠最重要。男人总是在责任内奔波,女人总是在感情里涉步。

能力与学历,哪个最有价值?文凭与水平,哪个最有价值?长期以来,许多人选择了学历、文凭,造就了许多假专科、假本科、假硕士、假博士,也埋没了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

法国散文家蒙田有篇文章,叫《看人要以本质为标准》。我们赞美一匹马,是因为它的力量和速度,而不是因为它的鞍具;我们赞美一条猎狗,是因为它的敏捷,而不是因为它的颈圈;我们赞美一只鹰隼,是因为它的翅膀,而不是因为它的足套和风铃。可是,我们赞美一个人,却因为他的地位、权力和名气,而不是他的才能。这是为什么呢?他只对我们显露那些完全不属于他的部分,而把那些真正属于他的本质的部分藏起来了。我们时常被环绕在他身外的表象蒙蔽,忽视了聚集在他身体里面的本质之物。因此,你评价一匹马,应把它的鞍具挪开;评价一条猎狗,应把它的颈圈拿下;评价一只鹰隼,应把它的足套和风铃取掉;评价一个人,应把他的地位、权力和名气放到一边。这样,你才不会被蒙蔽。你测量一个人的身高,不应该连他的高跷也算在内。台座并非雕像。正因为社会“重名轻实”,所以假博士、假教授、假特级横行于世,影响学术形象和一些机构的形象。

对于人才,我们要实事求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能力是最高的学历,成绩是最高的职称。进门比文凭,进门后就比水平。进门比学历,进门后就比实力。有实力,才有魅力;有质量,才有力量。勤奋成就天才,实力铸就尊严。

我把人分为两种:一种是争气的人,一种是受气的人。你不争气,就要受气;你不受气,就要争气。因为争气,才不受气。争气的人胳膊粗了,气就壮。人才有用、不好用。有本事的人,有点脾气,很正常。有脾气是有本事的价值。你要用他的才,就多少得受他的气。苏东坡问佛印:庙门前哼哈二将皆怒目,哪个有理?佛印答:拳头大的有理。谁有理?强者有理。因此,你想张扬个性,发点脾气,最好先看看自己是否羽翼丰满,想想自己是否争气。否则,你吃不了,只好兜着走。当然,如果争气的人受气,那就是体制的问题,或者,领导有“病”。

(二)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

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人面对同一价值取向问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弟与嫂上街,嫂途中落水,弟欲伸手救之,但念“男女授受不亲”,故缩手,忍心见嫂溺水挣扎至死。弟回家后很难受,把全过程告诉了哥,哥拍弟肩说:“你做得对,不愧是哥的好兄弟啊!”生命与清白,哪个更有价值?这兄弟俩都认为清白更有价值,所以置这位女士的生命于不顾,因为他们都处在“男女授受不亲”的文化背景下。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面对同一价值取向问题,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对于一棵古松,植物学家主要倾向于认识价值,木材商主要倾向于功利价值,画家主要倾向于审美价值,因为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取向意味着人有追求。人是有追求的动物,追求就是文化,不同的追求表现了不同的文化。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面对小孙子要从桌子上向下跳的局面,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爷爷们各有不同的教育高招。中国的爷爷:“乖宝宝,听话!千万别跳,跌伤了不得了!等我抱你下来。”日本的爷爷:“混蛋!还不快跳!胆小鬼!”美国的爷爷:“跳下来,没关系,我接着你。”孙子真的跳下来,爷爷根本不接。孙子摔痛了屁股,埋怨爷爷欺骗自己。爷爷说:“你怎么能相信我的话呢?要记住,在我们这个社会,不能相信任何人的好话。”中国的爷爷的价值取向是娇生惯养,日本的爷爷的价值取向是勇敢胆识,美国的爷爷的价值取向是自信主见。

(三)价值取向有一种执著的力量

龙应台认为:文化表现为对一种“价值”和“秩序”的坚持和对破坏这种“价值”和“秩序”的抵抗。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指挥官接到希特勒命令:撤退法国巴黎,先毁掉巴黎。德国指挥官决定抗命不从,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保住一个古城。

1944年冬季,盟军完成了对德国的合围,法西斯德国败亡在即。德国百姓的生活陷入困境,食物短缺,燃料匮乏。由于德国地处中欧,冬季非常寒冷,缺乏燃料可能导致许多居民冻死,不得已,各地政府只得让市民上山砍树。据战前留学德国(被困)的季羡林回忆,德国人是这样砍树的:林业人员先在茫茫林海中搜索,寻找老弱树或劣质树,找到,则在上面画一个红圈。砍伐没有红圈的树,要受到处罚。问题是,谁来执行处罚?当时德国行政管理名存实亡,公务员全抽调到前线去了,市内找不到警察,全国近乎处于政权的真空。但直到战争结束,全德国没有发生过一起居民乱砍滥伐的事,他们全部忠实地执行了规定。

悉尼奥运会有一个特别的地方,除了宣称是“绿色”的奥运会,还声称要办成一届“干净”的奥运会。在长期被兴奋剂污染、毒害,以及相应带来的世界体坛的乌烟瘴之后,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终于相信:干净比成绩更重要。这就是“干净”思想意识,干净文化。瑞士人说:“我们有贵与不贵的旅馆,但没有干净与不干净的旅馆。”这是生活上的干净。新加坡人说:“我们有薪水高与薪水低的公务员,但没有收红包与不收红包的公务员。”这是政治上的干净。美国人说:“我们有能干与不能干的政府首长,但没有守法与不守法的政府首长。”这是法律上的干净。

P64-67

序言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社会的根本问题是人的问题。因此,社会的和谐离不开人的和谐,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人的先进,社会的文明离不开人的文明。

一、宁可没有才,也不能不是人

人+才=人才。一个人学会了做事,成为了才,还需要学会做人,成为人,这样,才能叫人才。人才是人与才的统一,是做人与做事的统一。

有的人学会了做事,即有才,但他失去了人的自尊、自信、个性、激情、想象力和创造精神,不会与他人共处、共生、共谋发展,即失去了人的一些可贵品质,不会做人。这种人不可能成功、辉煌。有的人知识不多,能力不强,即没有多少才,但他充满自信与激情,富于个性和想象力,具有自尊和创造精神,能与他人合作共事,即学会了做人。这种人也能成功。

人才,“人”字在前,即以“人”为前提的才。可见,人,是第一位的。人是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世界是人的世界,社会是人的社会。没有了“人”,“才”有何用!如果只能让我在人与才二者中选择一个,我宁可没有才,也不能不是人。

“学会做事”必须接受科学教育,养成科学精神;“学会做人”必须接受人文教育,养成人文精神。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是人的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

二、学会做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障

社会是相互联系的人构成的有机整体。一个人不可能与他人“绝缘”。因此,学会做人是共处、共生、共谋发展的基础。

“人”的失落,是许多社会问题的症结。商场奸诈,官场腐败,家庭动荡,这一系列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就是“人”的沦丧。面对金钱、美女、权势和物质,有的人挡不住诱惑,一不小心就跌进了金钱的“坑”,卷入了美女的“窝”,变成了权势的“狗”,成为物欲的奴隶,失去了“人”。有的人制造假药、假酒、假种子坑人,有的人卖了姐妹,竟然还卖母亲,有的人还敢侵占救灾款和扶贫款!

如果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品格,缺乏人性,没有人情,那么,社会矛盾将加剧,社会将成为“动物世界”,没有了人性和人情。因此,许多专家认为,人类问题的核心在于人的心。学会做人,已重新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三、学会做人,也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重要条件

许多人说,21世纪是数字化的世纪,是竞争全球化的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却忘了21世纪首先是人的世纪;许多人常常谈论工资、奖金,谈论处长、科长,谈论小车、洋房,却忘了谈论人的价值。金钱欲、权力欲占据了我们的大脑,遮蔽了“人”的双眼,让我们看不见人,以致忘了人的存在,人异化为“非人”。

我们不妨直面一下“惨淡”的人生。一些人已用“金钱、权势、物质”取代了“人”,并早已拿精神和灵魂在上帝的当铺里作抵押,换回了现实的利益(升学、求仕、求利)。人失去了人的智慧、精神、灵魂,就失去了人自身。

“人”不见了,这是现代人的最大悲剧。“人”不见了的现代社会病已日益严重。因此,21世纪,人类最伟大的使命就是把失落的“人”找回来,引导人们懂得“人是什么”“怎样做人”,从而做一个真正的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做一个促进人类文明、社会和谐的人,做一个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并使之能协调发展的人。

梁启超先生谈到少年与国家的关系时曾指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我们可以由少年推广到所有人:人智则国智,人富则国富,人强则国强,人独立则国独立,人自由则国自由,人进步则国进步,人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人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总之,只有人的先进,才能带来民族的先进;只有人的强大,才能带来国家的强大;只有人的进步,才能带来社会的进步;只有人的文明,才能带来社会的和谐。

张先华

2006年11月16日于四川·绵阳师范学院

后记

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发布了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规划项目,我就申报了“学会做人:社会和谐与人的发展”课题,并获得批准和资助。我是学文学的,文学是人学;我是从事教育研究的,教育是也人学。我一直围绕人,研究人,思考人,解读人。因此,我对人有一些独到的、深刻的认识,早有写一本“成功人生”方面的书的想法。

世界是冲突的,又是和谐的,即对立统一。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减少对立,增大统一。统一到什么上来?统一的根本是什么?两个问题一个答案,就是“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根本。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是人的问题。人们都懂得人是什么、怎么做人,社会才和谐,才发展。

真理的形式应该是朴素的,哲学社会科学的普及更应该是朴素的。本书紧扣“社会和谐与人的发展”主题,从人们生活的角度切入,运用与“你”漫谈的方式,通过人与动物的对比(途径),在故事中揭示成功人生的真谛。本书注重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故事性强,因此,适应大众。

哲学社会科学的普及很重要。研究和普及是相辅相成的。研究是普及的前提,没有研究,就没有普及。普及是研究实现价值的途径,没有普及,研究就不能实现最大价值。自然科学和技术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能实现价值;哲学社会科学只有转化为社会文化,才能实现价值。而且,普及中要有研究。本书是我研究的最新成果,是我应邀赴全国各地作的247场报告的精华,内容涉及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美学、文化学、逻辑学、语言学、文学、管理学、创造学、宗教学等领域。

学无止境。尽管书中不乏新颖的观点和富有说服力的理论和事实,我也总觉得不满意;尽管我努力追求完美,我也不可能达到完美。因此,本书出版后,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议论,很正常。被人议论,总比没人议论强。

我出版了12本书,赢得了至少20万读者的喜欢。这本书能否得到你的喜欢呢?这需要借助你一双慧眼,把这世界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张先华

2006年11月16日于四川·绵阳师范学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成功人生的五大命题(献给专业技术人员和大学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先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437261
开本 32开
页数 2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7
出版时间 2007-06-01
首版时间 2007-06-01
印刷时间 2007-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8.4-49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10
148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8:3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