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着重于对中国自1919年以来的现当代“翻案剧”进行梳理,从新中国成立前王独清的《杨贵妃》,徐葆炎的《妲己》,宋之的的《武则天》;到新中国成立后曹禺“要擦干王昭君脸上泪水”的《王昭君》,郭沫若为曹操翻案的《蔡文姬》,时至今日对于曹操这一历史人物仍是敷衍种种:欧阳予倩的《潘金莲》,一直到当代魏明伦的同名川剧,同一人物何以得到如此众多的剧作家不厌其烦的诠释,对历史上已经定性的人物、事件重新审视反反复复。本文从翻案剧创作的社会思潮、社会心理、文化心理解读此类剧作,应用戏剧思维正确理解“翻案剧”。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