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拷问历史(穿越时空的对话)
内容
编辑推荐

在这部书中,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中国文化的代表孔子,还有美神西施、匠神鲁班、武圣关羽、智圣诸葛亮、神医华佗、诗仙李白、改革家王安石、大清官包拯以及暴君杨广、奸臣秦桧纷纷登场,探讨中国文化的真髓究竟何在。内容涉及了:“民主与科学”真精神是如何一代代地丧失;中国传统文化≠国学≠儒学≠孔学≠孔子学;生命的意义何在?中医只是个伪命题;怎样策划一个成功的人生;中国人很弱;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中国没有职业文人;什么是“大文学观”;伟大的君王为什么成为历史上暴君的代表;历史上没有理想的清官;奸臣和忠臣的命运都是天定的,成与败并非忠奸之功过。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有些怪异的书。作者周非酷爱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凭屈原《天问》的探索精神,仿但丁《神曲》的博大体系,扬王充《论衡》的真知卓识,挥庄周《庄子》的如椽巨笔,穿越时空隧道,以颇具时代性和系统性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寻访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十二位被神圣化或妖魔化的历史人物,并与之对话,用感性与理性交织的手法,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作出了梳理和深刻的解剖。

治学的原则,除了严谨,最重要的是创见;生命的意义,除了创新,最重要的就是自由的精神。

凡热爱中华文化者,凡致力文化复兴者,凡喜阅奇文妙思者,敬请开卷!

目录

前言

黄帝:我无愧为始祖,是子孙有愧于我

 世上无与伦比的始祖

 人都喜欢美化自己的祖宗

 我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用权威推广新技术

 后人是怎么伪造我的事迹的

 世袭制是第一件坏东西

 中国历史上四大制度一代不如一代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由来

 龙的精神

 附1:《史记·五帝本纪·黄帝》简评

 附2:历代祭颂黄帝陵活动

西施:“美,就应该像我这样”

 村姑、王妃和富家太太

 权力、金钱与美女、玩乐

 爱情与事业

 最幸运的女人

 现在女人有新“三座大山”

 做小老婆与傍大款

 人的非常之活与非常之死

 两千年,人性在倒退

 我为什么嫁给范蠡

 爱情、情人以及性解放

 附1:西施小传

 附2:历代咏西施诗词

鲁班:中国到底有没有科学和科学精神

 找鲁班真的好辛苦

 从张衡看中国科学家的遭遇

 李约瑟难题的提出

 科技不发达的第一个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哲学关注偏向

 科技不发达的第二个原因(最直接的原因):没有真正的私有制

 科技不发达的第三个原因(信仰上的原因):尚古

 科技不发达的第四个原因(思维方式上的原因):逻辑方法错误

 科技不发达的第五个原因(环境上的原因):地域影响

 历史的假设

 中国是拥有科学精神的

 附1:鲁班简介

 附2:《后汉书·张衡传》(节选)简评

 附3: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

 附4:“李约瑟难题”

孔子:中国五千年历史,前半部由我改纂、后半部因我改变

 从孔庙看到中西方历史的交错点

 中国传统文化≠国学≠儒学≠孔学≠孔子学说

 中国文化的伟大复兴恰应冲破儒学思想的统治

 儒学形成的逻辑脉络——压制民主与科学的本质所在

 儒学形成的历史原因

 孔子思想的产生:乱世里的梦

 历史选择了孔子

 儒学流传分为三个时期

 天下“救世之学”变成个人“致用之学”

 从个人致用之学到治国者的指导思想

 从治国的指导思想变为法定的教义

 戊戌变法差一点成了儒学的第四次演变

 核能技术很伟大,但原子弹很可怕

 儒学思想的统治就是儒教统治

 历史上儒学受到的几次主要冲击

 孔子论女人

 附3:孔子生平简介(据仅史记·孔子世家》)

 附2:董仲舒及其学说简介(据《汉书·董仲舒传》)

 附3:朱熹简介

 附4:孔庙简介

华佗:中医问题其实是个伪命题

 令国人引以为傲的中医

 热爱生命是人类的最高道德

 肉体和灵魂的三大关系

 什么是“精、气、神”

 中医有完整的理论体系

 中西医并提是一个错误的命题

 中医药现代化同样是一个错误的命题

 中医将长期存在而中药理论将消亡

 附1:《三国志·华佗传》译文

 附2: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简介

关羽:后人特别崇拜我的原因

 与文圣孔子并列的中国武圣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传奇的经历蕴含着丰富的精神

 儒文化太弱,所以他们需要我

 一不留神成了财神爷

 附1:《三国志·关羽传》简评

诸葛亮:我是怎样策划一个成功人生的

 中国最伟大的策划家

 策划者,首先要会策划自己

 策划个人品牌

 选择,是人生事业的大题目

 策划书最重要的是打动接受这方案的人

 善于借助各种力量是成功的关键

 登上权力最高峰

 最后的成功策划

 附1:《三国志·诸葛亮传》摘录并简评

 附2:历史上有关诸葛亮的主要著作

 附3:历史上对诸葛亮的评论

杨广:我并没有那么坏

 选择隋炀帝杨广做代表

 中国历史上最荒凉的帝王坟

 他更像一个抒情诗人

 千古暴君的四宗大罪

 敌人写的历史

 秦汉、隋唐的“惊人相似”

 要凭逻辑看出历史的真相

 大运河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

 开挖大运河绝非为个人的荒淫享乐

 发展城市和商业经济的思想

 这些杀人的事历朝历代都有

 比李世民伟大

 隋朝灭亡的真正原因

 用失败来唤醒英雄主义

 如何不亡国

 成为暴君的代表之后

 附1:《隋书·炀帝本纪》节录点评

 附2:唐代诗人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之一

李白: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文人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天生我材必有用

 中国没有职业文人

 流行歌词是最正宗的诗

 诗的出路

 大文学观

 中西方对比

 附1:《唐才子传·李白》

 附2:杜甫写李白的诗选录

王安石:真的,我那还叫改革吗

 失败的人生

 “三不足”精神可与曰月争辉

 中国历史上三大变法运动

 王莽的改制也是变法

 经济上的新法其实就是国有制

 教育改革也没有重大突破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变法的恶果

 应该从思想大解放运动开始

 附1:《宋史·王安石传》简评

 附2:文学家王安石

包拯:你知道做清官的条件吗

 “出污泥而不染”

 一个“清”字包含了一切美好品德

 一个尽善尽美的清官

 做清官的第一个条件:高尚的品德

 做清官的第二个条件:大智慧

 做清官的第三个条件:大智之外,还要有大勇

 做清官的第四个条件:时代背景清明

 做清官的第五个条件:强有力的后台

 做清官的第六个条件:齐备的帮手

 做清官的第七个条件:道上也要有人

 做清官的第八个条件:要有天助

 历史上哪有什么真正的清官

 中国古代的地方长宫似乎更像一个法官

 中国官制的古今对比

 也来个占今贪官对比

 附1:包拯生平简介

 附2:民间传说中的包拯

秦桧:奸臣忠臣,都是天定的

 天庭的判决

 该隐之罪是注定的

 南宋灭亡也是注定的

 岳飞的悲剧也是注定的

 中国的造魔术

后记:中国文化大反思

试读章节

爱情与事业

但夫差似乎不后悔,因为他玩了回“千古之爱”。江山算什么?只是到最后,他知道我是个间谍,才悔断肠子。他临死时,似乎想问问我:我到底对他的感情是不是真的。也就是说,除了国仇家恨,我们的爱情是不是真的。

这样的问题我是无法回答的。

我是一个人,而且首先是一个女人,然后才是一个满怀国仇的臣民、一个忠于职业的间谍。我本来是舍弃爱情,承担大任。与他正好相反。他是放下国家大事,来在我身上找爱情。从事业角度说,我是泰山,他连一个小土丘都算不上;但从爱情角度说,他是泰山,我则连一个小土丘也算不上了。

情感学家说,从人类的角度来看,爱情是最伟大的;政治家从家国的角度来说,爱国是最伟大的。但从大历史观看,家国只是一个时期的事,而爱情则是人类永恒的情感。比如吴国、越国,今天都在一个国家里。没什么亡国不亡国,一个国家灭了另一个国家,还应该叫“统一”呢。

我是怎样处理事业和感情的事呢?

这个其实很简单,并不是你们后人想象的那么复杂。因为严格说来,我的王作不是一个间谍。我只是作为一个美女、一个玩物,送给吴王玩乐,能让他玩得开心、玩得忘乎所以,我就算是出色地工作了。所以,我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怎么让他高兴、让他沉醉在我的怀中这项事业上。

勾住男人的魂,这是女人的本性,谁都想这么做。但我做这件事时,却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

第一,这是我的职业,也就是我的事业。別的女人在妖魅老公的时候,至少有两个顾忌,一是道德感的制约,不能做迷惑男人的狐狸精,怕背上骂名;二是怕影响丈夫的工作和事业,就是又想他沉醉、又怕他沉溺。而我呢,则只有一个目标,因为我就希望他的事业垮啊。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推论一条:做坏女人,比做好女人容易。既没有道德的压力,又不须为別人着想。所以,我不累,心一点也不累。

第二,我是受过训练的,即所谓“训练有素”。我的训练与那些妃子进宫时的训练,是截然相反的。她们在进宫时,王室管理者肯定要对她们进行德育教育,告诉她们,不能让君王沉溺。她们只是供君王“放松放松”的一种玩物,而不是玩物丧志的玩物。所以,她们必须要把握好一个“度”。要知道,这“度”的把握,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教科书永远写不好这一个“度”的问题:又要让君王高兴、快乐,又不能让君王沉醉在温柔乡。真是难于上青天了。我则不然,就是要让他玩、玩、玩,玩死他才好!从此君王不早朝也好,从此朝朝暮暮也好,从此大兴土木也好,宠信小人也好,哈哈,这全是我的目的呀。所以,我受的训练,就是大展狐媚手段。因此,我工作起来,是一直向前跑,而她们,是要左顾右盼的。谁的速度快?你看电视上的追捕镜头,总是被迫的人慢,追赶的人快。因为逃跑的人,要一边逃一边看路,怕跑错了地方,跑到死胡同或悬崖绝壁边;而追的人,目标单一,勇往直前就行了。

第三,我有个人独特的魅力。首先,我来自民间,与其他的后妃比,显得格外清纯。就像我们越地的《釆莲曲》一样,清新、自然、纯净。但我又不是后来那些皇帝们从民间选来的美女,因为她们没地位。我是一个国家奉献来的,有足够的机会让他来关注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不能吸引他,只能说是我的能力不行,绝不是机会问题了。

最幸运的女人

后世很多文人、历史学家说我是个悲剧人物,这是大错特错的。

事实是,不管从哪点看我,我都是幸运的。一个国王爱我爱得丢了江山,这是爱情的成功,女人魅力的成功;一介民间小女,来到王宫里,锦衣王食,夜夜笙歌,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这是生活的成功;美名远扬,垂名青史,既是第一美女,又是爱国、救国英雄,这是我人生的成功。这三个成功,千古以来,有哪个女人能比?

看看其他美女的下场:妲己、褒姒,骂名千古,据说当时也没得到好死,陈阿娇,开始被皇帝宠得要做金屋子来让她住,但到了夫妻七年之痒,也就失宠,独居在长门宫;王昭君远嫁番邦,天天要吃那些腥膻的羊肉,自己被两代人玩,至少后代的那个儿子单于不是很宠爱她了;貂婵极其危险地周旋在两个如很似虎的恶男人之间,真是千古第一走钢丝的人,更不用说那位大肥肚的老东西是多么让人恶心了;杨贵妃倒是让皇帝钟爱了近二十年,但结果当了亡国之祸的替罪羊,被勒死在他乡,连君王也掩面救不得,兄弟姐妹们自然也跟着死于非命;李师师只能名不正、言不顺地被皇帝包着,自己的职业还是脱不了妓院;陈圆圆则给那些暴徒们抢来夺去。至于那些民间女子,什么哭叽叽唱《白头吟》的卓文君啦,什么“悔叫夫婿觅封侯”的闺中怨妇啦,什么被人始乱终弃的崔莺莺啦,就更不用说了。她们最好的结局,也无非是嫁个好丈夫、有出息的丈夫,然后就老老实实待在家里,相夫教子。什么情爱,什么个人价值,更不用说什么美名了,都统统随着一个“嫁”字,一次性地提前埋进坟墓了。

和你们这个时代的女孩比,我同样幸运。比如那些“超女“吧,一举成名天下知,然后,就是不尽钞票滚滚来,应该是很幸运吧。从选拔程序上看,我们似乎差不多,都是一层层PK出来的。但实际上,若论出人头地的难度,她们可比我大得多。因为我们那时地方小、人也少。你们现在是十几亿人口、几百个城市。超女这玩意儿,也只有现在的中国才能搞,因为大,才有轰动性。要是一个几十万人的小国家,选个超女,也就不出奇了。从次数上看,现在好像是二年一次,所以,这第一名,含金量也有问题,名声保持是有时间限度的,就是说有“保鲜期”。我那时,只选了一次,所以,我肯定是越国的第一美女;后来,我迷倒了吴国国王,从而就有了国际声誉——我那时的严国际”——成了世界性美女;再后来,我被载之青史竹帛,又成了历史性美女。但我现在还没听说过,哪位超女能超到国外去。韩国倒是有不少明星,闪耀在中国天空了,很亮很亮,同样的等级,我们没人吧。

从综合素质看,超女好像只重唱歌,兼歌舞表演。但相貌肯定不行,因为不是选美。其他综合素质也不是最好。我们则不同,首先是绝对的美,然后是综合素质高,多才多艺。

还有,我们是国家大事,超女只是一种平民娱乐活动。

这样说下来,很多事就不言而喻了。她们幸运什么呢?她们要经过那么多次折腾,每次PK的时候,都提心吊胆的;她们也只能红一两年时间,过后,一代新人换旧人;她们也仅是“超级女声”,不是美女,不是明星;她们也只能发些广告费、演出费的小财,纯粹是辛苦钱,没有一个富可敌国的人为她们大把地花银子,更不要说君王为她们造歌舞楼台、宫殿龙舟了;我只要讨一个人欢心,她们要面对那么多的粉丝,累死人啊!她们最好的结果,是能成长为一个影视明星或歌星,但就是成了星,也还不是最终结果,她们中的有些人,最后只有选个富商去嫁,才能保障自己的下辈子;还有,她们的意义何在?我是爱国、救国,她们只是娱乐;至于说到流芳千古,那就更没法比了。

所以,如果把超女全称叫做“超级女声”的话,我才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上的最历久不衰的超女,永远是第一名。P38-41

序言

世界是怎么来的?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们看到的历史就可信吗?中国历史的道路为什么蜿蜒曲折、山重水复?中国文化的真精神何在?它在现代性、全球性的境遇下能延续乃至光大吗?我们应该复兴什么样的文化?……

两个多年前,伟大的诗人屈原在流放途中写下一部旷古绝今的长诗《天问》,向至高至上的“天”一口气问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題。中国自汉代以后,受儒学思想更准确地说是受董仲舒式的儒学思想统治了近两千年。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就是要让中国文化思想摆脱董仲舒式的儒学思想的统治,让中国文化的真精神重放光芒!

为此,我们除必须有屈原作《天问》的勇气之外,还要像一千九百年前著《论衡》的大思想家王充一样,有广博的学识和大无畏的批判精神;还要像七百年前西方大诗人但丁一样,写出中国的《神曲》,对经过两千年层层累积、在许多人心目中甚至是天经地义的价值进行重估与重构。

伟大的文章,自然有伟大的写法。两个两百年前,身为漆园小吏的庄周,“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其为文也,汪洋恣肆,奇诡幻丽。今日非有此文,则不足以承天籟之声,不足以载重估之志。

以下,许允许我简要追思屈原、庄周、但丁、王充四位古人及其伟大的著作,并申明本书的写作缘起和立意。

屈原问天

屈原(约前339-前278年)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战国时期,中国文明史已有两个多年,对天地、人生、历史发展的各种认识和观念基本形成,但政治失意、放逐在外的屈原,在经过艰辛的探索和痛苦的思考之后,一气向至高至上的“天”提出一系列拷问,其中包括开天辟地是谁知道并记载流传下来的、中国上古的政治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历史事件有哪些是反逻辑的、对先人价值观的评价为什么不一致,等等。这就是充满拷问精神的长诗《天问》,它与那部洋溢着探索精神的长诗《离骚》一并,在中国文化史天空里,如日月高悬、光芒四射。今天,我们要提倡复兴中国文化,就是要复兴这种伟大的探索与怀疑的精神!

本书试图介绍屈原之天问精神,在两个多年后再一次地“问天”,以期探寻出被历史尘埃湮没了的中国文化的真精神。

庄周著书

庄周(约前369-前286年)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他身为漆园小吏,独自垂钓溪边,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细,参透了天地人间的道理。特别是他所著的《庄子》,不仅思想博大精深、特立独行、旷古绝今,为文更是汪洋恣肆、摇曳多姿、瑰奇幻丽。在他的笔下,天地人间、古往今来的一切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鸟兽虫鱼、神仙鬼怪、圣贤盗贼乃至于思想概念,都能跨越时空地聚在一起说话,都成为他阐述思想的代言人。

本书就是继承庄子滔滔如江河之水般的说理文字艺术,与中国历史上顶级圣贤人物聚谈,以期探寻中国文化真精义。

但丁历三界

但丁(1265-1321年)是西方伟大的诗人。他似乎并没受过正规教育,至少绝对不是学院派哲学家、文学家。他年轻时就写了抒情诗《新生》,被誉为是欧洲将从中世纪神学统治下获得“新生”的预言。其一万多行的长诗《神曲》,通过梦幻似的文字,描写了诗人历经“地狱”、“炼狱”和“天堂”三界,与各古代历史名人对话,以人文主义思想对传统价值观进行了颠覆性的重构,从而吹响了欧洲文艺复兴的号角。随后,西方诞生了达·芬奇、莎士比亚、牛顿、蒙田等一大批灿若星辰的文化巨人,使欧洲继古希腊罗马文明之后,迅速驰进现代文明时代。

本书受但丁启发,对中国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文化人物进行访谈,以期系统地批判儒家思想统治下形成的价值观,以期先秦时代的中国文化中重人性、重民主、重科学的真精神重放光芒。

王充论衡

王充(27-97年)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出身贫家,少怀大志,曾游学京城十多年,又做过几任地方小吏。他自学成材,博览群书,无常师、不信古,因疾当时学问界的虚妄,乃潜心著述《论衡》,以广博的学识、大无畏的精神,“问孔”、“刺孟”、“非儒”,其学术成就在儒学统治的两千年里,独步古今!如果汉代多些这样的思想家,中国断然不会有两千年的儒学思想统治史。

笔者身世颇似王充,著书动机亦追王充之志。

笔者生于江南,淡泊名利,有志于学。曾泛舟书法,游学京师。尝徜徉于科学、人文诸典,欢喜而不闻人境之喧。小子不敏,常向往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遂追屈原之问天精神,承庄周之奇瑰文字,慕但丁之重构三界,欲成王充《论衡》之著述,跨越时空,寻访十二位历史人物,坐谈辩难,以达拷问历史、探寻中国文化真精神之目的。不辞大题小作之嫌,不揣年少轻狂之陋,凡热爱中国文化者,凡致力于文化复兴者,凡喜奇文高见者,敬请开卷!

后记

中国文化大反思

为什么能让古人说话

宗教故事里,神仙们跨越时空聚在一起的情景很多。比如我们道教里的八仙,就是不同时代的人,但他们聚到了一起,然后,又走到各个朝代里去人间做很多事。佛教里的菩萨们,也常常如此,比如观音,她随时可以化个身,来到任何时代、任何地方。

文学艺术里,这样的事,自然更多。不仅所有的神话都是这样——西方的《荷马史诗》、《神曲》,中国的《西游记》、《聊斋志异》——就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如《红楼梦》,里面其实也是明朝的人物在说着、做着清朝时的事呢。

哲学也是这样,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庄子的《逍遥游》,里面人物都是跨越时空地对话、讨论。

天地人生的道理,有四种形式进行思考与表现,即前面所说的宗教、文艺、哲学,另外一个就是科学。那么,科学可以跨越时空吗?伟大的当代科学告诉我们:可以,跨越空间已经变为现实,因为不仅全球之内,就是太空里,也是可以随时对话的。而跨越时间呢?现在已经肯定,有一个时光隧道。当然,要实现这一条,还有待时日。

人们为什么要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呢?因为人有一个“心间世界”存在着,人的行动受时空的局限,但人的思考却不受时空的局限。大智慧者,总是在探索一个时空里的事,在另一个时空坐标里,会是什么样的境况。

如果我们能建立一个“思想函数”,那么,孔子就可以在两千五百年前演算出他的思想对后人产生的影响。他思想的出发点,是怎样一次次被时空的因素所影响而走出一条他想象不到的曲线,最后的落脚点竟与他的出发点相距甚远!轩辕黄帝也会发现,他的后代怎么走出了一条他意想不到的扭曲的发展曲线轨迹来。

当然,这条函数,我们至今还没建立起来,自然也怪不得古人。但如果我们要建立这样的函数模型,就得把我们五千年的历史,作为已知条件,从而进一步地进行推理、论证。

人类的想象力,远远超出逻辑推理的范围;然而,科学定理所推导出的结果,有时也大大异乎人们的想象。

我们为什么不能请古人,特别是古圣贤来我们这个时代说说话呢?

为此,我可以像但丁写《神曲》那样,开一个科幻小说似的头:

在我人生中途的时候,

我忽然来到时光隧道的这一头。

阳光泻泄在生机勃勃的花草上,

我沿着智慧树荫信步悠游。

在那一排排光耀千古的祠庙前,

先圣先贤们一个个在向我招手。

他们在看到中国的现状后,

有很多的想法要和我探讨研究……

从但丁的《神曲》开始

但丁创作了《神曲》,被誉为“中世纪最后一位、文艺复兴第一位”的划时代人物。为什么?因为这本书里,对整个西方中世纪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进行了重估!

很少有人读懂《神曲》,连鲁迅似乎都没怎么懂,因为他觉得地狱里太凄惨恐怖,因而没能“走到天国”(即没有读完)。他们不明白但丁为什么写地狱、炼狱、天堂,还把那么多历史人物放进去。以为那些历史人物仅仅是一个道具。大部分人认为写“三界”是一种象征,说人的灵魂要经过如许过程。当然这有道理,但却太肤浅。  《神曲》的意义在于把很多历史人物放进三界里不同的地方,也就是对这些历史人物进行评判,一种全新的道德观、价值观的评判,这种评判标准,与中世纪时普遍认同的评判标准迥异其趣!唯其如此,才叫“吹响文艺复兴的号角”!

可惜的是,我们对西方历史人物知之太少,特别是对意大利历史人物。就如同屈原的《离骚》,里面写了很多楚国的神话或巫术人物,我们读起来就要靠注释,西方人读起来,会很茫然。这是文化背景,也怨不得那些读者。就比如我们到埃塞俄比亚,对一个土著姑娘赞叹道“你真是西施”,或对一个无能的长官说:“你是阿斗啊!”他们一定很茫然,如果我们对他们解释一下,说西施是中国美女、阿斗是一个无能的皇帝,他们也仅仅知道刚才的话是一种赞美或讥讽,而没有什么更深的理解。

然而,这一点也不影响《神曲》的伟大。如果但丁是中国人,《神曲》里写的都是中国历史人物,而且用的全是“五四”时期反传统——实际上是反自汉武帝以来的儒学思想为主的传统道德观和价值观——的观念,对他们进行重新评判,作为中国人的我们,会毫不犹豫地把“划时代”这顶桂冠给他戴上!

……

访谈录韵形式是为了让读者阅读方便

我用访谈录的形式来写历史,并非为了一种新创意,而主要是为了读者阅读方便。因为我认为,不为读者着想的作者,是自私的。

本来应该用长诗来写,但如若这样,估计没几个人愿意读。毕竟,我们已经不是中世纪读诗的年代。其实,但丁的时代,长篇叙事诗也是一种流行的体裁。

访谈录主要是对话,口语化,很好理解。没有任何阅读上的文字障碍。

另外,既然是对话,就有问有答,这样,就能把一个个问题梳理出来,列成小标题,让读者一下子把握住,行文也就不散了。

还有,我不是一个职业史学家,不可能写出规规矩矩的史学论文来。当然,我也不愿意那样写。

但我所有的内容,都是有史料根据的。不是信口开河,绝对不是“戏说”。当今戏说很风行,而我也用了很多今天的白话,也就是说,让古人说了现代人的话。但这还是为了增强阅读的亲切感。

我这里面的古人,还博古通今,通他死后的“古与今”,这样,是不是“出格”了呢?我认为不是的。我是学理科出身的,喜欢逻辑思维。根据逻辑推理,如果他们在另一个世界里,还能看到后来的事的话,他们一定会这么说的。只是,他们要比我代他们说得更精彩。所以,不要认为他们在代我说话,不是我借他们的口说话,而是他们在借我的笔说他们的话!

我的才与识

首先我要声明的是,我这是一本写“思想”的书,而不是写历史的书,只是因为写到历史人物和事件。唯其如此,才有人会把它当历史来读,甚至作为对个别历史人物的翻案文章才来读。为此,我不得不说说我的“史家四长”,当然,最重要的是“才”与“识”。

刘知几说,治史者,要具备“史才、史学、史识”,章太炎又加了一条“史德”,被梁启超统称为史家的“四长”,我具备吗?为什么我能写出这样的文章?

我上大学时,就认真读完了《二十四史》及多种野史、笔记,以后又将自顾炎武到黄仁宇等中外名家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有影响的书都找来看,同时,读了欧洲史。从这一点来说,虽比不了学院派专家,也是个业余级专家,自认为“史学”还是具备了一些,不至于弄出大错。  我最早是喜爱中国古典文学,诗词歌赋、小说散文都创作过,还写过大量的策划书、上百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所以,贯之于历史文章的写作,“史才”也还是有的。

我是学自然科学的,思维受过较严格的逻辑训练,以后因为工作的关系,接触广泛,涉及学科知识非常多。交流对象包括大企业家、金融专家、两院院士等各大社会主流人士。加上我喜欢思考,不断探究,往往能将历史、艺术、经济、生态、物理等融会贯通,从而多有独到的见解。所以,“史识”应该是我的长项。

我不是一个治史专家,也从未想过在史学界有所作为、占一席之地,对历史的学习、思考纯粹出于爱好,出于一种使命感。多年来,也甘于寂寞,不求闻达,尤其是我以自然科学的精神来做学问,所以,心态良好、秉笔公正。我以为,这正是“史德”。

这本书,其实是我写历史的第一本书。中国有句俗话叫“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以为,治学,除了严谨,就是勇敢,敢想敢为。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创新。个体生命是这样,学术生命也是这样。

全书的完成,得益于四个人和四部著作的影响,这就是——

屈原的《天问》——追根求源的探索精神;

王充的《论衡》——怀疑神圣的才识和勇气;

但丁的《神曲》——重构价值体系的博大精深;

庄周的《庄子》——行文的汪洋恣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拷问历史(穿越时空的对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289551
开本 16开
页数 3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20.7
丛书名
印张 2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4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8:3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