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鲜卑帝国
内容
编辑推荐

一段尘封的记忆,两大文明之间的激烈碰撞,十六国逐鹿中原,南北朝隔江对峙,泼墨汉家子,走马鲜卑儿,衣冠风流,铁马金戈。

一部传纪体风格的历史随笔,描绘各族英雄儿女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精神,再现中世纪中国那段辉煌璀璨的岁月,揭开谜一样的鲜卑民族与她伟大的帝国。

本书以鲜卑帝国中最强大的国家北魏为主线,通过对北魏王朝兴盛、衰亡的描写,让朋友们了解从三国到隋唐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描绘出各民族由分歧走向统一,由战争走向和平,由对抗走向融合的过程;展现一个真实的鲜卑民族,通过这个民族的发展、成长、壮大以至消亡中经受过的鲜血与眼泪、灾难与幸福,告诉世界上每一个人和他的民族,地球的未来以及人类的和平安宁在哪里!

内容推荐

北魏,犹如一颗耀眼的流星,自群星璀璨的夜空中粲然掠过,如昙花般盛开在北中国,为日后的多民族国家大唐开创盛世铺平了道路。

北魏王朝的先人出自林海,辗转大草原,三易都城,最终定鼎中原。它的改革、兴盛、衰败像一个又一个的谜。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部落是如何建立起强大的北魏帝国?又是如何一步步地征服北中国?为什么能在匈奴、羯、氐、羌等少数民族所建之国经短暂辉煌之后,纷纷灭亡的严峻局面下保持住政权,不仅统一北方,还成功地实现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均取得辉煌的成就呢?为什么就在改革卓有成效、北魏国势日盛之时,却遭六镇起义,顷刻间又土崩瓦解?

如果想解开其中的谜团,解读那段久远的历史,开启那段尘封的记忆,那么,打开这本书,它会给你一个答案。

目录

第一章 大鲜卑山/1

第二章 天女相思/10

第三章 贾后乱政/19

第四章 八王之乱/31

第五章 匈奴汉国/41

第六章 奴隶皇帝/49

第七章 牛继马后/58

第八章 猗卢刘琨/66

第九章 前赵后赵/74

第十章 王敦之乱/82

第十一章 黄须儿/93

第十二章 庾亮当权/103

第十三章 石虎兴佛/110

第十四章 慕容鲜卑/118

第十五章 兄弟分国/126

第十六章 杀胡令/135

第十七章 中土英雄/144

第十八章 苻坚与王猛/155

第十九章 混一四海/162

第二十章 古凉州/172

第二十一章 什翼犍之死/179

第二十二章 情雄桓温/187

第二十三章 洛下书生/196

第二十四章 香囊未解/204

第二十五章 鏖兵淝水/213

第二十六章 慕容复国/223

第二十七章 凤止阿房/233

第二十八章 子系中山狼/241

第二十九章 代国的复兴/247

第 三十 章 肇基北朝/255

试读章节

第十四章 慕容鲜卑

纵观古今中外,没有任何一个家族可以与鲜卑慕容家相媲美。慕容这个名字如同烟花般绽放出绚丽的色彩,随即便湮没在中国浩瀚的历史洪流之中。

慕容家英雄辈出,自从公元285年慕容庞被晋朝封为鲜卑都督开始,慕容鲜卑大放异彩,直到公元410年以慕容超为首的慕容宗族三千余人被刘裕在广固砍头为止,短短一百二十五年间,慕容家族为我们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慕容庞、慕容鱿、慕容翰、慕容恪、慕容垂、慕容德、慕容冲、慕容凤、慕容农、慕容隆、慕容盛,我称之为英雄的十一人中有六个皇帝,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作坚韧不拔、百折不回、宁死不屈的精神。然而正是由于骨子里的精神断送了他们的生命,同时也断送了他们创立的四个燕国。

慕容的精神就是坚忍阴柔,我将在下面的文章中逐个介绍以上的人物,读出那一个个依附着他们灵魂和性格的故事。

我们以前讲过,东部鲜卑在檀石槐时最为强大。他死后,鲜卑联盟一度衰落。后来一个叫作轲比能的鲜卑大人重新建立鲜卑部落大联盟,轲比能死后,鲜卑联盟分裂为三部。宇文部、段部、慕容部先后兴起,并开始南迁,占有乌桓故地。与之同时,拓跋部乘机迁居漠南,占有东部鲜卑故地。

檀石槐时慕容部分布在西拉木伦河上游,曹魏初年,慕容庞曾祖莫护跋率部向东南移动,到达沿海之滨的辽西郡。

公元238年,从司马懿讨辽东公孙渊有功,被封为率义王,定居大棘城(今辽宁省义县)。

莫护跋起初并不姓慕容,当时燕地和代地的人喜欢戴步摇冠。步摇冠顾名思义即一步一摇的帽子,这种解释差不多了。首先我们要知道是哪一种冠?是笼冠。笼冠流行于汉代,是武将戴的一种帽子,其形状像一个倒置的高脚酒杯,四周用一个笼状的硬壳套上。所谓步摇冠,在笼冠之上镶有像树枝树叶状的金叶片,摇动即响,戴在头上,一走一晃,一晃一响。用今天的话说,这种帽子时尚前卫,莫护跋非常喜欢,“见而好之,乃敛发袭冠”。整天戴着招摇过市,诸部落的人都不叫他的名字,叫他步摇,他不仅不反感,反而很开心。久而久之,步摇叫成慕容(也许是东胡语的音讹吧),莫护跋也就以慕容作为自己的姓氏了。后来慕容家族解释说,之所以要以慕容为姓是慕二仪之德,继三光之容。不管如何,慕容是叫定了,而且透露给我们一个信息,步摇冠和慕容之称代表慕容部汉化之始。

公元285年,慕容庞继承慕容部首领,被晋朝封为鲜卑都督。慕容庞与段部联姻,娶段部单于段阶之女为妻,生慕容鱿、慕容仁、慕容昭。在慕容庞的统领下,到公元319年慕容部占有今锦州市、义县、锦西县、阜新市、朝阳市等辽东的地盘。八王之乱中,慕容庞模仿东晋设立侨郡县安置汉人,此举吸引到山东、河北部分汉族世家率领宗族、乡里、部曲、佃客一起投奔慕容氏,有的率众达数千家。辽东一带原来地广人稀,只有一万多户,至慕容疯时代,人口猛增十倍。

慕容庞起用汉族士人,实行汉化,为其子孙进据中原打下了坚实基础。此时的东北、关内关外(借指明长城山海关)存在数股政治势力,东部鲜卑除了慕容部之外,还有段部和宇文部;其余较为强大的还有北面的扶余国和高句丽。

段部的第一任首领日陆眷出生贫苦,曾被卖为渔阳乌桓大人家奴,后渔阳大饥,日陆眷率人至辽西逐食,招纳亡叛在辽西各地的鲜卑人,形成段氏鲜卑集团。日陆眷卒,弟乞珍立。乞珍卒,子务勿尘立。务勿尘以义县、迁安县为中心,统胡汉之众三万余家,控弦可五万骑。

公元303年,帮助司马越,随王浚攻打成都王司马颖,被封为大单于。传到他的儿子段匹碑时,部落分裂,段匹碑占据幽州,统一段部,效仿匈奴自称单于,后传至段辽。

宇文氏始祖葛乌菟为匈奴苗裔,原居阴山。一世纪,匈奴或西迁,或南下,余众十多万落归附于辽东太守,散处于辽东、辽西塞外,与鲜卑部落杂居。徙居辽河东西以后,宇文氏始以匈奴酋长的身份加入鲜卑部落联盟,逐渐鲜卑化,遂称鲜卑宇文氏。

公元293年,宇文莫槐被部下所杀,弟普拨立,普拨死,子丘不勤立,娶拓跋绰之女为妻,丘不勤死,子莫畦立。莫畦占有辽西之地(今赤峰市、开鲁县、敖汉旗、喀喇沁旗、翁牛特旗、巴林左右旗)。莫琏死,子逊昵延立,取拓跋禄官长女为妻。逊昵延死,宇文乞得归立,公元333年宇文逸豆归杀乞得归自立。

松花江流域有夫余国,在夫余国之南有高句丽国。高句丽并非高丽,公元前37年由夫余国王子朱蒙所建,都城纥升骨城(今辽宁省东部的桓仁满族自治县五女山城)。朱蒙建国后,四处征战,先后征服长白山东南(约在今朝鲜慈江道一带)、北沃沮(今图们江流域)。朱蒙子瑁璃王时,将王城由纥升骨城迁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

公元53年,宫继位后(称太祖大王,或日国祖王),攻取东沃沮(亦称南沃沮,在今朝鲜咸镜南、北道),后又攻取东涉(今朝鲜江原道)一部分地区,拓地至日本海,并迫使夫余称臣纳贡。为占有人烟稠密、物产富庶的辽东地区,宫及以后诸王对辽东地区扩张,先后受到东汉王朝、公孙氏、曹魏的多次打击,有几次濒临灭亡。

公元313年,高句丽趁着八王之乱吞并了乐浪郡(即今朝鲜平安南道一带),继续向辽东一带拓地,受到慕容部猛烈的还击。

慕容部势力原本是东部鲜卑三部中最弱小的,慕容魔时代由于战胜过二部与汉人的联军,再加上他的汉化政策变得逐渐强大,超过其他两部。

公元333年慕容鼽继承父亲慕容魔部落首领的位置,因为他不是长子,一开始他的首领之路并不平坦。慕容家很多人都犯猜忌的毛病,与他们英才辈出有关系。慕容鱿的庶兄慕容翰便是个人杰,由于五胡十六国立国时间较短,均无史书,而作为汉人正统的《晋书》对胡人持有偏见,所以《晋书》只对十六国历代君王立传,只有杰出的人物才能获得一席之地。慕容翰这个人,《晋书》特意为他立了传,可见史家对他的重视。

“慕容翰,字元邕, (慕容)魔之庶长子也。性雄豪,多权略,猿臂工射,膂力过人。(慕容)魔甚奇之,委以折冲之任。行师征伐,所在有功,威声大振,为远近所惮。坐镇辽东,高句丽不敢为寇。善抚接,爱儒学,自士大夫至于卒伍,莫不乐而从之。”

文武全才的大英雄,可惜他是庶子,按照“立子以嫡不以长”的汉人古训,没有被立为世子。正因为他是英雄,所以慕容鱿才对“骁武有雄才”的慕容翰大为忌惮。慕容鱿心存戒心的不只他一人,还有同母的两个弟弟,慕容仁和慕容昭。慕容翰最聪明,慕容庞一死,他就跑到段部那里避祸去了。

果然,慕容鱿杀死慕容昭,慕容仁被逼无奈之下在平郭(在今大连以北)起兵,打败慕容鱿的兵马,尽有辽左之地(辽东之东)。“雄毅多权略”的慕容鼽岂肯善罢甘休,率大军从昌黎踏冰渡海(应该是从大凌河人海口至葫芦岛一带登上渤海的),直取平郭,出其不意擒杀慕容仁,平定慕容部叛乱。

“踏冰渡海”可谓军事史上的神来之笔,踏冰渡河屡见不鲜,踩冰过三百里海路不多见吧?

P118-121

序言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知什么兴衰呢?国家!国之兴衰、家之兴衰。政治家如果不能从史书中获得用于现代社会治国的经验教训,读史等于白读;普通人如果不能从史书中获得家族或家庭兴盛衰落的原因和教训以及个人创业或生活的成败得失,读史也等于白读。

读史使人睿智,如果像看故事那样去读,像听评书那样去理解,只能是言者虚虚,听者泛泛,有何益处?洞彻古人之心,通晓古人之意,只有做到这些,才可以扪心自问,如果换成我,我会不会像古人一样去处理事务,把握机会呢?

历史,大都讲解的是将相王侯,可能和我们大多数人挨不上边。其实不然,他们也是人,普普通通的人,只不过风云际会,在乱世之秋成就一番伟业罢了,或是借父兄之资守成为主,或参政机要成为权臣。

他们与我们一样,有七情六欲,行为处事也脱不掉习惯性的思维,去掉他们头上的光环,他们是再普通不过的人。由大及小,由国而家,道理是相同的,他们演绎的也就是我们正在演绎的,时针过了今夜午时,今天也是历史。

读书观大略,我一直这般读书,一直这般理解。我喜欢历史,对经史子集颇感兴趣,由于缺乏古汉语知识,对古文典籍未能深入学习,即使对字面的理解亦存在许多疑惑,但是每个人对现实和历史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自从两年前,我着手从事南北朝小说写作,开始频繁接触史书文献,始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自己不过是井底之蛙。为此我开始翻阅西方的历史著作和学术文章,再对照孔孟老庄之道来理解南北朝这段历史,发现自己受益匪浅,仰望那广袤夜空中的璀璨星辰,感叹自己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尘。但青蛙之鸣足以响彻荷塘,萤虫之光足以照亮一隅,虽然本人最缺乏毅力和恒心,思考和写作时断时继,所幸自己对历史拥有浓厚的志趣,也感谢网络,能和众多朋友分享历史带来的喜怒哀乐。

牛顿有言,“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后人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成果,才不致走弯路,好的东西别人总是要拿来用,否则研究出来有什么用呢?对于本书中的观点和想法与先哲或现代学者雷同或相似之处,在全文终结时,我将一一列举,以示感谢。

本文的一些主要的观点我想指出来。第一,我承认对东方文化有偏爱,但这不妨碍世界最终将趋于大同。只有儒家文化才有包容天下之心,我们从不排斥外来的文化和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以及文艺复兴后的西方文明,只有儒家文化的博大襟怀,才能包容和弘扬世界上的一切文明。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第二,本文的历史观是唯物论。历史创造英雄,而非英雄创造历史。德国之所以认罪并赔偿并非为了那个战争狂人希特勒,而是为了德国人民,因为二战不是希特勒一个人可以发动的,是德国和她的人民。第三,读者喜闻乐见的是纵横天下的英雄和智谋绝伦的妙计,金戈铁马,儿女情长。但是,如果深入研究历史,最该关注的是,要看到隐藏在故事背后的原因和矛盾。真正的历史其实平淡无奇,因为人的欲念纷争导致的血恨情仇蒙蔽了世人的眼睛罢了。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浩如烟海,除一部部史书外,《封神榜》、《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隋唐演义》、《杨家将》、《水浒传》、《说岳》、《大明英烈传》、二月河的清帝系列小说等等各类文学作品,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描绘出一个个容貌鲜活的英雄,使我们对于某段历史的人物和事件有了大致的认识。

当我把史书翻到另一页时,一个独特的民族映入眼帘:鲜卑!第一次接触它的时候,我一脸茫然,相信许多人会和我一样感到它的虚无缥缈,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民族吗?当然有,不仅有,还曾经建立了十二个政权,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吐谷浑、西秦、南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其中北魏皇朝时间最长,国力鼎盛,影响最大,被中亚地区和欧洲的一些国家称之为“桃花石”王朝。

鲜卑民族历史跨度之长,可以上溯到西汉武帝年间,它在历史舞台的活跃囊括三国后期至隋朝建立这一段历史时期。

既然鲜卑族有如此长的历史。为什么我们对它的了解寥若晨星?

因为历代的历史学家们故意回避这段历史。

鲜卑帝国所处的历史时段属于两晋南北朝,即从公元265年晋朝建国到公元589年陈朝灭亡这一段历史时期。

在古代的历史学家看来,这段历史是充满民族矛盾、国家分裂、战乱频繁、流血不止、野蛮屠杀的黑暗时代,人们羞于提及它。

然而他们忘记了一句格言:凡是忘掉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我们要勇于面对,不要回避逃跑,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沙里。事物是辩证的,有好的一面便有坏的一面,同样,有坏的一面也会有好的一面。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价值的朝代,在数学、农学、地理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冶炼技术、医学等许多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如果用唯物史观看待历史的话,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在当时世界上是思想最开明、文化最繁荣、科技发展速度最快、经济突飞猛进、疆域开拓最猛的时代,即使在清王朝最鼎盛的时期,其疆域基本被定格在南北朝的框架之中。在这所谓黑暗的世界里,多少英雄豪杰为探索民族出路而付出了宝贵生命。历史没有抛弃他们,经过前赴后继地努力,他们成功了,不仅奠定了中国的版图,同时给汉族赋予了新的定义,为解决世界民族冲突给出了唯一的答案。

本书以鲜卑帝国中最强大的国家北魏为主线,通过对北魏王朝兴盛、衰亡的描写,让朋友们了解从三国到隋唐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描绘出各民族由分歧走向统一,由战争走向和平,由对抗走向融合的过程;展现一个真实的鲜卑民族,通过这个民族的发展、成长、壮大以至消亡中经受过的鲜血与眼泪、灾难与幸福,告诉世界上每一个人和他的民族,地球的未来以及人类的和平安宁在哪里!

北魏是个很奇特的王朝,它在中国历史中占据148年的时间,却一直默默无闻,不为世人所知。史籍记载寥寥无几,其他小说、电影、电视更是找不到它的影子,似乎这个帝国在历史长河中不声不响地蒸发了。北魏的历史扑朔迷离,像一座冰山,纵是喜爱中国历史的人,对着那个时代也只能不甚清晰地喊出几个名字:“孝文帝拓跋宏”、“冯太后”,还有谁呢?啊,好像有个小名叫“佛狸”的吧?还有崔浩。还有吗?即使绞尽脑汁再也蹦不出什么名字来了。如果我善意地提醒一下,还有“花木兰”呀!恐怕会引起争议了,那是隋唐时的人嘛!可我要告诉你,她是北魏人。

北魏是由鲜卑人中的一个叫作“拓跋”的鲜卑部落建立起来的帝国,这个民族为生计所迫,由发源地一直南迁,为了生存,和当地部落、国家发生了长期的融合和战争。在进入中原的过程中他们建立代国,最终建立了强大的魏国。魏国一统北方,肇基北朝。可如今,当年叱咤风云的鲜卑人如同他们所建立的王朝一样沉寂在历史风烟之中,杳无踪迹。一个胜利并建立起自己王国的民族却突然从华夏民族之林中消亡了,为什么呢?谜!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部落是如何建立起强大的北魏帝国的?又是如何一步步地征服北中国的?为什么能在匈奴、羯、氐、羌等少数民族所建之国经短暂辉煌之后,纷纷灭亡的严峻局面下而能保持住政权,不仅统一北方,还成功地实现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均取得辉煌的成就呢?然而就在改革卓有成效、北魏国势日盛之时,却遭六镇起义,为什么顷刻间又土崩瓦解?也是谜!本书欲解开的就是这一个接一个的谜团。

因为这段历史太不为世人所知,如果我们单纯探讨北魏等鲜卑帝国的历史,将永远无法解开藏在它们身后的那些谜团,也无法全面、客观、公正地认识真正的鲜卑帝国。因此,我将描述整个两晋南北朝的历史,线头就是建立北魏的鲜卑拓跋部。拓跋部有确切的纪年,公元174年(汉灵帝熹平二年),北魏的始祖神元皇帝力微出生了。此后拓跋部经历了两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

经过西晋短暂的统一,借着晋室皇族内讧的八王之乱,中国的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各族纷纷内迁,与汉族文明激烈碰撞。儒学衰微,玄风日上,中原大地国家更替频繁,中国进入有名的五胡十六国时期。群雄并起,五胡逐鹿,各路英豪群星璀璨,交相辉映。撑起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第一面旗帜的匈奴人刘渊;从奴隶仅靠青冀十八骑起家的羯族英雄石勒;一纸杀胡令威震天下的武悼天王冉闵;十三岁带兵,生平未逢一败的慕容垂;开创民族融合政策先河的苻坚;文治武功远超诸葛孔明的王猛。隔江对峙的南北朝时期亦毫不逊色,开创北魏基业,成功使游牧部落向农耕社会转型的拓跋硅;北伐中原,先后砍了鲜卑族和羌族皇帝人头的刘裕;平定北中国,数次击败柔然的太武帝拓跋焘;鲜卑国中一代汉人女主冯太后;以平天下为己任,结束民族纷争的拓跋宏。

在这个无数民族王国逐鹿中原、问鼎天下的时代之中,北魏犹如一颗耀眼的流星自群星璀璨的夜空中粲然掠过,如昙花般盛开在北中国,为日后的多民族国家大唐开创盛世铺平了道路。北魏王朝的先人出自林海,辗转大草原,三易都城,最终定鼎中原。它的兴盛、改革、衰败像一个又一个的谜,如果想解开其中的谜团,解读那段久远的历史,开启那段尘封的记忆,我便要带你们去一个地方,那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狍鹿成群、松涛澎湃、林海苍翠!

那是一个什么地方呢?拓跋鲜卑人的起源地,大鲜卑山。

作者

2007.10

后记

淝水战争的鼓角声消逝在历史长河之中,新一轮的争斗拉开大幕,拓跋代国的遗腹子拓跋硅怀破国之恨,十六岁起兵,雄起于大漠草原,逐草四方,大败强燕,离散部落,立子杀妻,南下征服北中国,建立强大的魏国。东晋皇权旁落,高门士族桓玄篡位登基,建立楚国。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由一个破落的庶族艰难起家,奋长刀逐万人,仅率百人建义京口,推翻伪楚政权,内撑东晋之残局,外伐强悍之胡虏,败孙恩,破卢循,斩鲜卑首,砍羌王头,建宋代晋终创江南第一朝。使得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在庶族和平民的强烈冲击下走向衰败,由高门士族把持的国家政权重新交回到帝王手中。中国即将从晋末乱世步入南北朝对峙时代,鲜卑帝国进入最鼎盛的时期,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充分利用其军事天赋,北逐柔然、踏平统万,消灭匈奴,东征龙城,西入姑臧,统一北方,先后三次击败宋朝皇帝的刘义隆的北伐,取得南北争霸战的胜利。北魏女主冯太后智杀权臣,挽救拓跋王朝。伟大的孝文皇帝拓跋宏呕心沥血,矢志汉化,迁都洛阳,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世纪大融合,为大唐盛世铺平道路。极度腐败导致六镇兵变,一代艳后胡充华在杨白花凄凉的歌声中和她一手操纵的鲜卑帝国一道被滚滚的黄河水淹灭。关于这些,将在下部叙述。

作者

2007.11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鲜卑帝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文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955869
开本 16开
页数 2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7-11-01
首版时间 2007-11-01
印刷时间 2007-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89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2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2: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