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负责任大国的路径选择(国际关系研究2007年第2辑总第6辑)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从中国承担的国际责任、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战略实践、中国负责任大国定位涉及的诸多理论问题,以及中国在走向负责任大国进程中面临的外部环境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中国通过和平发展的路径选择实现负责任大国目标提出有价值的思考。

内容推荐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院出版的系列国际关系研究专辑第6辑选择的主题是“负责任大国的路径选择”。我们认为,在当前,国际社会已经公认中国的和平崛起是不可改变的趋势,现在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中国和平崛起后对世界市场和现存国际秩序带来的影响。对此,中国明确提出了自己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战略定位,中国可以、应当而且正在成为国际体系中负责任的、利益相关的参与者,并与其他成员共同努力维护国际体系的稳定性。围绕这一定位,本辑从中国承担的国际责任、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战略实践、中国负责任大国定位涉及的诸多理论问题,以及中国在走向负责任大国进程中面临的外部环境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中国通过和平发展的路径选择实现负责任大国目标提出有价值的思考。

目录

中国的国际责任

 中国承担的“国际责任”不断提升及其特点

 走向“负责任大国”: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定位及路径演绎

 和谐世界的历史基础:国际体系转型与理论反思

实践中的负责任大国

 试析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

 中国对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售的“冷处理”

 上海合作组织与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安全合作机制、模式及发展前景

 技术标准竞争的权力结构限制与中国技术标准战略

 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发展——建国以来华人领袖和华人社会的和谐理念与实践

负责任大国的理论探索

 安全困境与集体安全困境

 非对称性的国际体系:恐怖主义滋生的结构性根源

 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国际关系的政治过程分析

 全球化的中性特征

 全球公民社会的概念、勃兴与影响

负责任大国的外部环境

 从中期选举看国会犹太政治力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兼论美国国内当前关于“犹太政治”的辩论

 一体化发展还是负重前进?——略论东中欧国家加入欧盟后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演变中的阿以关系研究(1948—1956)

 釜底抽薪:现实主义者对阵新保守派——从《以色列游说集团和美国外交政策》说起

 转型时期波兰外交战略的嬗变及原因分析

 拉美民主化进程中的经济因素

专题研究

 从安倍访华、访欧看其对外战略

 日本推进海上非传统安全合作与实践

试读章节

中国承担的“国际责任”不断提升及其特点

黄仁伟

内容提要:中国如何成为“负责任的大国”?如何界定中国的“国际责任”?中国应当如何承担自己的责任,却又不被这些西方炮制的“责任论”牵着鼻子走?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当从实际出发,立足于长远,着眼于全局。在若干关键问题上展示中国的“国际责任”。

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在2005年9月21日演讲中提出,中国应当成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近两年以来,美国高层对这个提法发表了多种诠释,有的肯定,也有的否定。到2006年5月,美国财政部长鲍尔森就职伊始,从各个方面阐述了中美关系的极端重要性,再度肯定了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的角色。所不同的是,鲍尔森把中国的定位提得更高了。2007年3月8日,鲍尔森在上海的演讲中公开称:“鉴于中国的经济规模及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领导者,而且理应得到领导者地位的认可。领导地位也带来了相应的责任。”紧接着3月21日,佐利克也在上海发表演讲,进一步把他原创的“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延伸为“全球利益攸关者”。这两位美国对华关系的决策者在中国的“责任”前冠以“全球的”定语决非偶然,说明美国一方面高度重视中国在世界经济政治中的作用,把中国作为全球范围的战略伙伴;另一方面,也透露出美国对华政策的新走向,就是用“国际责任”来约束中国的行为,甚至让中国付出与其发展水平和能力不相符的代价,进而使中国放慢发展速度。

同样,欧盟在2006年底发表新的对华政策文件中,把“更加负责任的大国”作为界定中国国际行为的核心概念。于是,“中国责任论”开始在西方媒体中迅速蔓延,甚至有些西方学者试图把中国的所有对外行为都描绘成某种程度的“不负责任”。“中国责任论”就成为“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之后对华媒体报道的第三波浪潮。

一、如何认识中国在国际金

融和贸易问题上的责任?

中国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直接影响到国际贸易体制和国际货币体系的结构稳定性。如何在保证中国发展的外部市场条件的同时,防止中国商品和货币对国际市场的冲击过大,这已经成为各国关注中国的焦点,也是所谓“中国责任论”的首要问题。一些对中国友好的国家,在这种舆论潮流的冲击下,也感到了迷惑。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当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和客观规律来做出判断。中国对于世界经济的贡献远远大于所谓的“负面冲击”。中国经济承接了世界范围的产业转移,包括来自发达国家的高端产业和发展中国家的低端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全球产业结构的优化配置,为各国的产业结构提升提供了机遇和空间。既然中国承担了如此空前规模的世界产业转移,也就形成了空前规模的生产能力和出口竞争力。中国为世界市场提供了价廉物美的制造品,不仅对全世界的低通胀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世界范围的市场要素优化组合提供了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说,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是与中国进入世界贸易体系紧密相关的。就此而言,中国的责任是继续保持和提高对世界产业结构转移的承受能力,继续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强劲的动力,为促进世界经济的结构平衡发挥更具有建设性的作用。

另一方面,我们应当看到,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确实对世界市场和部分国家形成竞争压力。这种竞争压力总体上是健康的,但是它来得过快、过猛就可能产生强烈的反弹。如何防止这种竞争和反弹向着恶性循环的方向发展,确实是中国应当承担的责任,也是有关国家尤其是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应当承担的责任。因为中国经济崛起不只是“中国现象”,更是“亚洲现象”和“世界现象”。发达经济体在这个过程中是主导力量和主要受益者,理应承担主要责任。  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要推卸自己的责任。恰恰相反,中国应当正视这种责任,研究承担相关责任的路径和机制。中国正在采取战略性的结构调整,为防止世界经济失衡做出自己的最大努力。其中包括将出口导向优先的外贸战略转变为进出口平衡、扩大内需的两个市场统筹的战略;人民币逐步升值并走向可兑换货币,使人民币与其他主要国际货币的比价更真实地反映市场竞争力;调整中国外汇储备结构,逐步将过高的外汇储备部分转移到国际投资和融资领域,使发展中国家能够分享中国发展的收益;加快中国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提升,改变过分依赖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大规模出口;提高中国人力资本的构成,使创新型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首要动力等等。

中国进行这一系列大规模的战略调整,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这就需要国际社会认识到中国对自己的发展是负责任的,对世界的发展也是负责任的。随着中国经济的规模越来越大,中国对世界经济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将不断提高。因此,对中国已经和将要承担的责任应当有一个比较客观、准确地判断。P3-6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负责任大国的路径选择(国际关系研究2007年第2辑总第6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320819
开本 16开
页数 3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2
出版时间 2007-10-01
首版时间 2007-10-01
印刷时间 2007-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图书小类
重量 0.5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822
丛书名
印张 2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6:5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