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边缘地区区域过程与发展模式研究/经济学博士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在对边缘地区、边缘化、边缘效应等相关要领进行辨析的基础上,首先明确了书中所指“边缘地区”,不仅仅是地学意义上的边界、边际,而是泛指那些交通不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发展速度以及未来发展能力均落后于区域中心,在区域生态-经济综合发展上面临双重困境的特殊地域。边缘地区问题的存在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区域非均衡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书选择的研究案例甘肃省宕昌县是一个多种因素交织的典型边缘地区。

典型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将经验推广,为更多类似边缘地区的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内容推荐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在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地区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城乡差距明显。处于生态脆弱、经济贫困双重困境中的边缘地区目前在我国尚大量存在。这些地区不仅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低下、人民生活困苦,而且生态系统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工农业经济发展条件很差。而伴随我国区域发展差距的日益扩大,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使促进边缘地区“中心化”成为各级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同时,人文因素对自然过程的影响及其所受到的响应日益受到人类的重视。在人类活动的强烈干预下,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支持功能的下降也对人类主导的经济和社会文化活动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和制约。在这种情况下,仅仅针对自然或人文因素的单系统研究已无法全面反映区域发展的实际,“自然与人文”、“格局与过程”的综合交叉研究成为未来地球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本书在对边缘地区、边缘化、边缘效应等相关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首先明确了书中所指“边缘地区”,不仅仅是地学意义上的边界、边际,而是泛指那些交通不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发展速度以及未来发展能力均落后于区域中心,在区域生态一经济综合发展上面临双重困境的特殊地域。边缘地区问题的存在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区域非均衡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研究和分析边缘地区问题,不能只看现状而不管过去,也不能只看到自然条件的制约而忽略了人的因素,而是应综合分析区域自然、经济与社会文化系统发展演进轨迹及其在发展中的相互作用关系。为此,本书从区域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区域过程”概念。作者认为,区域过程是区域生态一经济复合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其时空发展演变进程,它更强调了区域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作用机理;是从区域的角度出发,对某一特定区域内自然生态系统以及人类主导的经济和社会文化系统随时间的演变(垂直过程)及其相互作用过程(水平过程)的综合反映。这也是本书第二章的主要内容。

本书选择的研究案例甘肃省宕昌县是一个多种因素交织的典型边缘地区。本书在第三章对宕昌县自然、经济与社会文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并通过综合分析法对其区域过程可持续性进行了综合定量评价。宕昌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与岷山、西秦岭两大山系延伸部的交错地带,地质地形复杂,气候多样,自然灾害多发,生物多样性特征明显。宕昌县域地势大致呈西北一东南走向,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而在垂直地带性的干扰下降水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多。与此同时,宕昌县域内由东到西、自南向北呈现农、林、牧交替的基本规律,民族的分布也呈现自东到西逐渐由汉族聚居向羌、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分布的特征。这与宕昌县自古处于多个民族地区边缘交界地带的特殊位置密切相关。在长期的区域发展过程中,当地居民采取的是一种粗放的农牧业生产方式,这种传统的发展模式严重干扰了宕昌县的自然过程,其自然过程与经济、社会文化过程可持续性变化轨迹呈现明显的反相关。尤其是近一个世纪以来,在粗放发展模式的影响下,宕昌县区域过程可持续性长期停滞不前,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迅速拉大,已成为面临多种困境的典型边缘地区。

在复杂的地质过程等因素作用下,边缘地区区域过程中自然与人文要素的相互作用强度明显加剧。同时,由于区域发展主导要素的不断变化,边缘地区的区域过渡性优势和生物多样性资源在一定时期会成为区域发展的促进因素,而在某些时期也可能成为区域发展的制约因素,反映到区域过程结果上,就使其具有阶段性和突变性的显著特征。随着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的日益普及,宕昌县边缘过渡性特征下独特的生物多样性优势成为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切人点。根据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等新的国家战略要求,通过深入挖掘区域比较优势,本书在第四章提出了适宜宕昌县以及类似边缘地区发展的以生态旅游业为主导,生态工农业、第三产业以及生态旅游小城镇建设联动发展的大旅游产业联动发展模式。该模式可以充分发挥边缘地区生物多样性资源优势和旅游业动力产业的作用,通过产业间有机联系,促进宕昌县完成生态建设、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是类似边缘地区实现区域过程协调、持续发展和“中心化”目标的有效途径。

典型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将经验推广,为更多类似边缘地区的持续发展提供借鉴。第四章最后一节针对大旅游产业联动发展模式的特点以及边缘地区实际提出了宕昌县实施大旅游产业联动发展模式的保障体系,并对模式推广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第五章概况了本书的主要结论和创新点,并对未来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 研究目标

2 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的创新性

 第四节 案例区典型性分析

1 地理概况

2 生态—经济系统特征

第二章 区域空间格局演变

 第一节 区域均衡发展理论

 第二节 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

 第三节 区域空间格局演变

1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与实践

2 “中心—边缘”理论与区域空间格局演变

3 区域非均衡发展的结果:“边缘”问题的

长久存在

 第四节 区域发展模式研究进展

1 发达地区发展模式的实践和理论研究进展

2 对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逐渐深入

3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实证举例

 小结

第三章 边缘地区问题研究

 第一节 边缘地区概念辨析

1 相关概念辨析

2 边缘地区的含义及相关研究进展

 第二节 边缘地区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1 边缘地区问题的主要表现

2 边缘地区问题产生的原因

3 边缘地区“中心化” 

 第三节 边缘地区问题研究方法

1 区域过程研究的背景

2 相关研究的进展与不足

3 本研究关于区域过程的界定

 小结

第四章 边缘地区区域过程实证分析

第一节 自然过程

1 受自然地理边缘性影响地质地形复杂

2 气候垂直地带性特征显著

3 自然灾害破坏力在波动中加强

4 边缘效应作用下的生物多样性及其演变

5 水资源受生活污水影响日趋严重

6 土地资源压力日益突出

 第二节 社会文化过程

1 民族人口现状构成

2 民族文化演变溯源

3 近一个多世纪社会入口变迁

 第三节 经济过程

1 曾经的“氐羌古道”和民族贸易前沿

2 近一个多世纪日趋“边缘化” 

3 宕昌县经济、文化的边缘过渡性特征显著

 第四节 宕昌县区域过程可持续性评价

1 构建宕昌县区域过程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

2 指标权重的确定

3 无量纲化处理

4 宕昌县区域过程可持续性综合评价

 第五节 边缘地区区域过程中自然与人文因素

耦合机理

1 边缘地区复杂的地质过程加剧了区域过程中

自然与入文因素的相互作用强度

2 自然与人文因素相互作用使边缘地区区域

过程结果呈现阶段性

3 边缘地区区域发展模式呈现跨越式演进

 小结

第五章 边缘地区旅游扶贫模式研究

 第一节 旅游扶贫战略研究

1 旅游扶贫战略研究进展

2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重点

与趋势

 第二节 旅游扶贫战略实施的必要性

1 传统农业发展效益难以有效提高

2 发展工矿业收益低于生态成本

3 生态恶化对传统产业发展的限制加大

4 脱贫致富、全面小康任务紧迫

5 新的国家战略要求转变发展模式

 第三节 典型区旅游扶贫战略实施的可行性

1 旅游资源比较优势突出

2 生物多样化特征使联动发展生态产业的

优势明显

3 未来发展的市场潜力大

4 生态、经济与社会综合效益明显

5 宕昌旅游业发展的综合效益已初步显现

 第四节 旅游扶贫战略实施模式——大旅游产业

联动发展模式

1 大旅游规划研究进展

2 “大旅游”内涵界定

3 大旅游产业联动发展模式内涵

4 大旅游产业联动发展模式下自然、经济与社会文化

过程耦合机理

第六章 宕昌县大旅游产业体系建设

 第一节 生态农业与旅游业联动发展

1 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农业多样化经营

2 依托特色旅游餐饮服务联动发展特色

农产品种养业

3 依据旅游商品开发带动农业结构调整

4 依托旅游景观建设发展生态农业

 第二节 生态林业与旅游业联动

1 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性

2 宕昌县森林可持续经营现状

3 建立森林多样化经营体系

 第三节 生态工业与旅游业联动发展

1 与旅游业、农业联动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

2 旅游工艺品生产联动林业多种经营

3 严格质量管理联动配套产业发展

4 生态工业体系建设途径: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第四节 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联动发展

1 宕昌县文化资源基础与文化产业现状

2 与旅游业联动打造三大文化品牌

 第五节 其他第三产业与旅游业联动发展

第七章 宕昌县羌藏风情生态旅游小城镇建设

 第一节 旅游小城镇建设的必要性

1 促进景区可持续发展

2 有利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3 促进城镇化和边缘地区“中心化”

 第二节 旅游小城镇形象建设

1 旅游小城镇形象定位

2 标志形象建设

3 基础形象建设

 第三节 旅游小城镇功能建设

1 完善城镇路网建设,提高交通运力

2 增加住宿接待能力

3 建立结构合理的餐饮服务体系

4 发展城区商贸服务业

 小结

第八章 大旅游产业联动模式实施保障

 第一节 模式实施的保障体系

1 坚持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

2 统一管理,协同联动

3 资源、生态与环境保障体系

4 建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和使用体系

5 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

6 绿色品牌保障

 第二节 模式推广的对策建议

1 大旅游产业联动发展模式的适用地区

2 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3 避免模式化开发对特色文化的破坏

4 防止“圈地热”导致的土地资源浪费

5 防止不恰当城镇化引起的形象趋同、

农民失地失业现象

6 逐步转变政府职能

 小结

第九章 结语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1 边缘地区是区域可持续发展应当关注的重点地区

之一,研究边缘地区区域过程可以更准确全面地

反映边缘地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症结

2 边缘地区“中心化”是解决边缘地区问题的

重要目标

3 在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基础上形成了

宕昌县显著的垂直地带性和边缘过渡性特征

4 在脆弱生态系统基础上长期粗放的传统发展模式

加剧了人—地矛盾,宕昌县生态—经济系统趋于

恶性循环

5 边缘地区区域过程具有阶段性和突变性

6 边缘地区“中心化”宜采取大旅游产业联动

发展模式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宕昌县森林可持续经营效益调查表

附录2 官鹅沟风景区国内旅游抽样调查问卷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边缘地区区域过程与发展模式研究/经济学博士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侯晓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市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202531
开本 32开
页数 2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07-11-01
首版时间 2007-11-01
印刷时间 2007-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2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127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9:2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