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瓦尔登湖(中英双语版)
内容
编辑推荐

亨利·戴维·梭罗是美国超验主义作家。他于1845年春天,在老家康科德城的瓦尔登湖边建起一座木屋,过起自耕自食的生活,并在那里写下了著名的《瓦尔登湖》一书。这是一本宁静、恬淡、充满智慧的书。其中分析生活,批判习俗处,语语惊人,字字闪光,见解独特,耐人寻味。许多篇页是形象描绘,优美细致,像湖水的纯洁透明,像山林的茂密翠绿;也有一些篇页说理透彻,十分精辟,给人启迪。

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书,对于春天,对天黎明,都有极其动人的描写。这里有大自然给人的澄净的空气,而无工业社会带来的环境污染。读着它,读者自然会感觉到心灵的纯净,精神的升华。

内容推荐

读书,尤其是读好书,不仅需要一个幽静的环境,还需要有能让精神高度集中的条件。

朴素淡泊的心灵是一个读者最需要的。读《瓦尔登湖》能让你有奔赴山清水秀、未被污染之净土的冲动。

那也是最适宜你阅读的地方。

这不是一本喧嚣的书,而是一本安静、寂寞、孤独的书。它是属于一个人的书,需要静下心来,否则你很难融入书中。

我要告诉你的是,当你的心静下来以后,就会有所思考。

目录

简朴生活/01

补充诗篇/42

我生活在何处,我为何而生/44

翻阅书卷/54

声音/61

独居林中/72

访客/78

青青豆田/86

乡村/93

湖泊/96

贝克农庄/11l

更高的法则/116

与兽为邻/123

乔迁之喜/130

从前的住户和冬天的访客/139

冬之兽/146

冬之湖/151

春/158

结束语/167

试读章节

翻阅书卷

开卷有益

假如在选择自己的追求时更审慎一些,也许所有的人都愿意去肖学者和观测者,因为这两者的性质与命运无疑都会令所有人感兴趣。

至于为自己和子孙后代聚集财富、成家立国或者追求名誉,我们都是凡夫俗子:而在探求真理方面,义都希望永垂不朽,不顾虑变化和意外。

最古老的埃及或印度的哲学家,撩起了神像轻纱的一角,而这颤抖的轻纱至尽仍被撩起着,我凝视他那与往昔无异的清新荣耀。因为他体内的我曾如此勇武,我体内的他如今还审视着那个景象。

袍襟上无丝毫尘埃,上帝显形以后,时间就不再流逝。我们真正改善或可以改善的时间,不是过去,不是现在,也不是将来。

与大学相比,我的小木屋更讨人喜欢,它不仅适于思索,更适于专心阅读。尽管我渎的书不在图书馆通常的借阅范围内,但我却受到了流传于世的诸多书籍更为深远的影响。那些字句最初刻存树皮上,如今只是时不时地把它们抄在亚麻纸上。

诗人密尔.卡马.乌亭·马斯特说:“坐下来在精神的世界里驰骋,这是我从书中得到的益处。一杯美酒即令人沉醉。当喝下深奥学说的琼浆时,我体验到了这种乐趣。”整个夏天我都把荷马的《伊利亚特》置于案头,尽管我只是偶尔翻阅一两贞而已。开始,手上的工作总也忙不完,我要把房子盖好,同时还要锄豆子,根本无法学习。然而,我一直坚信,以后总会有时间好好读书的。

工作之余我读了一两本浅显的旅游方面的书,为此我曾惭隗地自问:我究竟住在哪里。  那些可以读荷马或埃斯库罗斯希腊原著的学生绝无放浪或奢靡的危险,因为它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孰意味着效仿他们的英雄,把清晨的时光都奉献给这些篇章。

这些英雄的诗章,即便是用我们的母语翻译印制出来,在这腐化的年代,也终难逃化作一堆僵死的文字的命运。我们必须不辞辛劳地探寻每个字,每一行的意思,竭尽我们的智慧、勇猛与豪情,字句斟酌,挖掘出蕴涵其间的深层涵义。 

当今廉价而多产的出版业,尽管翻译了许多著作,却并没让我们与古代那些英雄作家之间的距离缩短一点儿。他们看起来那么孤独,印在其间的文字还是那么稀奇古怪,一如既往。

如果仅仅学得古文中的某些字句——它们浮生于街头杂谈,给人以永恒的启迪与激励——为此,你耗上宝贵的青春时光也是值得的。

农民们把听来的几句拉丁语记在心里,反复吟咏,这也不会徒劳无功。人们有时谈论,似乎对古典著作的研究终会让位于更现代更实用的研究。然而,勇于探究的学生永远不会放弃古典作品,无论这些作品是用什么语言写的,有多么悠久的历史。

所谓古典,不就是对人类最崇高思想的记载吗?它们是唯一不朽的神谕。至于那些对最现代问题的探询,即便是求神问卜于特尔斐、多多那,你也得不到确切答案,而在古典著作中却找得到。

或许我们可以先不去研究大自然,因为她的历史已经很古老了。阅读优秀的著作,也就是说,阅读真正有意义的书,这是一次崇高的历练。读者耗费的心力,超过了举世公认的任何训练。

这需要一种训练,像运动员一样,终身不辍,持之以恒。读书与著书一样,需要审慎而静心。

即使你讲的语言与原著的语言相同也是不够的,口语与书面语之间,听的语言与读的语言之间,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其中一种是短暂的,一种声音,一种口舌,一种方言,文明程度不高,甚至可以说几近粗野,我们像野兽一般,从母亲那里无意间学得。而另一种,则是前者成熟而精练的表达;如果前者是我们的“母语”,那后者就是我们的“父语”,是大浪淘沙淘出的精练表达,它寓意无穷,非我们的耳朵所能领悟的,只有重生一次,才能掌握。

无论我们对演说家的即兴辩才如何赞不绝口,那最高贵的文字通常还是隐藏于或超越于瞬息万变的口语,仿佛繁星点点的苍穹隐匿于浮云背后。

群星浩瀚,看到它们的人自能阅读它们。天文学家永不停息地在注解它们,观测它们。他们不同于我们日常的谈吐或雾气氤氲的呼吸。

论坛上所谓的雄辩,通常就是学术中的修辞。演说家抓住了稍纵即逝的灵感,向那些听众滔?舀不绝地讲述。但作家更注重宁静的生活,那些激发演说家灵感的活动与人群只能搅得作家心烦意乱。作家演说的对象是人类的智慧与灵魂,是时代长河中任何能理解他的人。

无怪乎亚历山大率军出征时,总要在随身携带的宝盒里放一本《伊利亚特》。文字是圣物之中的精品。较之其他艺术作品,文字更为普遍,与我们更为接近。他是最贴近生活本身的艺术作品。

它可以被译成各种语言,不仅可以阅读,还能用来呼吸;不仅可以展现在画布或大理石上,还能被雕刻在生命本身的气息中。

书籍是世间珍宝,是各个民族代代相传的健康遗产。那最古老、最优秀的书籍,自自然然,堂堂正正地摆放在每个小屋的书架上。它们没有为自己要求什么,但当它们启发、鼓舞读者之后,读者自然就不会拒绝它们。不管哪个社会,书籍的著者都是天生的:不可抗拒的贵族,他们对人类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帝王。

那些目不识丁,或许还目空一切的商人,千辛万苦挣得了令人艳羡的闲暇与自主,于是跻身于财富与时尚的圈子,他终究不可避免地转入更高层次、却禁地森严的知识分子或天才们的圈子,他这才意识到自己教养上的不足,感到财富的空虚与匮乏,因此,他煞费苦心地想进一步证明自己的敏锐见识,让自己的孩子学习他所欠缺的文化知识,这样,他便成了一个家族的始祖。如何阅读

那些没有阅读古典原著的人,对人类历史的认识必然是极为欠缺的。很明显,这些经典著作仍没有被泽成现代语言的任何一种版本——除非把我们文明的自身暂且视作这样一种版本。

荷马的作品还从来没有过英文版,埃斯库罗斯、维吉尔的作品也是——这些作品如此凝练、厚重,简直像晨曦般美妙。虽然后期也有才华横溢的作家,但根本无法与古代作家那种高雅优美、永生不朽、英勇大气的文学著作相提并论。

对他们一无所知的人才会叫嚷着要抛弃他们。当我们具备了一定的学识、才情,能够去欣赏它们时,再说抛弃也不晚。

如果有一天,那些被我们称之为经典名著的,以及比之更古老、更鲜为人知的诸国经典越积越多,梵蒂冈教廷里聚满了《吠陀经》《波斯古经》和《圣经》,聚满了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巨作,以及后世所有能够相继跻身世界文坛的战利品,那时就真正是一个丰饶富足的时代了,借助这经典堆积而成的山峰,我们最终能到达天庭。

人类还从未弄懂伟大诗人的作品,因为只有伟大的诗人才能了解它们。人类读这些作品,如同仰望星辰一样,最多是观测一下星相,而不是去做什么天文探究。

多数人读书,只是为了获得一些微不足道的便利,如同学习算术是为记账,做生意时免受欺骗一样。然而他们不清楚或根本不知道,阅读是一种高尚的心智锻炼,从高层意义上说,这才称得上阅读。这种阅读不像奢侈品那样让高贵的身体昏昏欲睡,而是需要我们踮起脚尖,把我们最敏锐、最清醒的时刻奉献给它。

我认为学会识字以后,我们就应该读最优秀的文学作品,不要永远重复abc和单音词,不要一辈子都坐在四五年级的最前排。

大多数人都认为,只要可以读书或听别人读书,就已经足够了,可能他们还坚信,拥有一本《圣经》的智慧就可以了,剩下的时间就可以读一些消遣性的书,这样浪费自己的才能,使生活变得枯燥乏味。

在我们的公共图书馆里,有一部书卷本的作品《小读物》,我还以为那是一个我没有去过的小镇的名字呢。

有一类人像鱼鹰和鸵鸟一样贪食,即使在饱食肉蔬大宴之后,照样能把各类食物一扫而光,生怕浪费掉。

如果别人是提供这类食物的机器,那他们就是阅读机器。他们阅读了九千个泽伦和塞芙蓉尼娅的故事,看他们爱得如何空前绝后,看他们的历程如何曲折艰辛,他们的真爱又如何走向完满的结局——不管怎样,他们是相爱,失败,爬起来,继续相爱!

看某个不幸的可怜人怎样爬到教堂的尖顶——他本不该爬到钟楼那么高的;既然已经鬼使神差地爬到了塔顶,那快活的小说家就向全世界摇起他的铃铛,让人们都聚拢过来听听,哦,天啊!他怎么又下来了!

我倒觉得,作家最好把小说中这些雄心勃勃的英雄们一律变成风信鸡,就像他们以前经常把英雄们置于星座中一般,把这些风信鸡放在塔尖上,让它们随风旋转,直到生锈,千万别让它们下来用那些恶作剧骚扰老实人。

下一次小说家如果再摇铃,就算集会厅被烧为平地,我也小会动心。

“《偷情舞会》,中世纪传奇,著名作家特尔·托尔·坦著,按月连载,读者如潮,欲购从速。”

读到这些,人们的眼睛瞪得茶碟般大,好奇地追根问底,胃口大开,连胃壁也等不及打磨一下,简直像四五岁的孩子,坐在凳子上捧着两美分的烫金封面的《灰姑娘)卜正如我所见,他们在发音、音调或语气上根本不会有一点长进,更别说在提取与插入主题方面的技巧的提高了。

结果被弄得目光呆滞,活力倾颓。智力下降。这类“姜汁面包”,几乎每个烤炉每天都能烤制出来,比全麦面包或印地安玉米饼更受人欢迎,更有市场。P54-57

书评(媒体评论)

梭罗是一位性格迥异的天才,对农民来说,他是一位技艺娴熟的勘测者,甚至比他们更了解森林、草地和树木,但他更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写出了本国最好的书。

——爱默生【美国著名作家、思想家】

梭罗的文体非常清晰,不拘形式,平易而优雅;具有活泼的性格,奇妙的经验,以及种种特殊的知识……他发现:假如你限制了自己的欲求,那么,你将只需要很少的花费就能满足它们。

——毛姆【英国著名作家】

《瓦尔登湖》的五种读法:1.作为一部自然与人的心灵探索之书;2.作为一部自力更生过简单生活的指南;3.作为批评现代生活的一部讽刺作品;4.作为一部纯文学名著;5.作为一本神圣的书。

——哈丁【梭罗研究专家】《瓦尔登湖》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心肺,动我衷肠。到了夜深人静,万籁无声之时,此书毫不晦涩,清澈见底,吟诵之下,不禁为之神往了。

——徐迟【中国著名作家】

《瓦尔登湖》是一本超凡入圣的好书,严重的污染使人们丧失了田园的宁静,所以梭罗的著作便被整个世界阅读和怀念了。

——乔治·艾略特【英国著名女作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瓦尔登湖(中英双语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国)亨利·大卫·梭罗
译者 林志豪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001256
开本 16开
页数 3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7-03-01
首版时间 2007-03-01
印刷时间 2007-03-01
正文语种 中英对照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图书小类
重量 0.4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319.4:I
丛书名
印张 25
印次 1
出版地 海南
235
165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21: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