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是成功考生(二十位杰出青少年的成长实录)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关于青少年成长故事的作品集,全书收录的20篇文章从各个不同侧面反映了青少年从普通到杰出的心路历程。由于是青少年自身经历,亲手撰写,所以读来倍感亲切,对渴望成功的广大青少年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内容推荐

本书所指的“考生”,并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的考生,它有着更为宽泛的意义。面对学校,面对社会,我们每个人难道不都是在考试吗?学校的考试我们可能失败或者考得不理想,但这并不意味着面对社会的考试,我们仍然是不合格的考生。

成功的道路千万条,条条大路通罗马。一个天才般的孩子,是没有道理被泯灭的,除非父母老师没有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没有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生活习惯。

出版这本书是为了鼓励更多渴望进步的青少年向他们看齐;促使更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采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让更多敬业奉献的老师们善待每一个学生。但愿更多的青少年朋友们能像这些杰出的青少年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大踏步往前走,甚至比他们更优秀。

目录

北大不相信眼泪

我是怎样考上清华的

跨入了复旦的大门

写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苦难是一笔财富

母亲发掘了我的兴趣

我获得了“奥赛”金牌

我的网站,我的最爱

成功需要勇气

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

爸爸保护了我的好奇心

父亲教我学画画

书法之路从春联起步

做人要有社会责任感

选择坚强,我不会倒下

中专生照样有出息

父母的教育让我受益一生

成功一定有方法

留学剑桥不是梦

摄影让我尝到了快乐

试读章节

小时候,我是一个很不自信的孩子,干什么事情都对自己没信心,即便自个儿有能力做好的事,也往往会把它搞糟。

印象最深的是初中有一次和表姐下棋,如果认真下的话我是有实力赢表姐的,但是我只要看不到下一步棋就会急躁,后来不仅输给了表姐,还偷偷哭鼻子。

父亲不仅不同情我、安慰我,还对我提出了批评,告诫我要相信自己,要敢打敢拼,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从那以后,我自信了很多。也就是靠着对自己的信心我才在以后的日子越走越顺,并敢于参与各种竞争。

虽然我入学之后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活动,但父母从不担心过我会因此而影响学习成绩,也许是我不断进步的学习成绩让他们感到放心吧!小学时,我在班上基本是十五名左右,偶尔也会窜进前十名;初中呢,也就是五六名的样子;到了高一,我已经是班上的第一名了。

打小我就有许多朋友,也从未感到孤单。初中时,我是班里的学习委员,还是学生会的骨干,这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并进而开始散布一些闲话。我听到后很不开心,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想去做了,不做班级干部,也不去参加学生会,把这些事情都搁在了一边,整个人变得沉默了很多。当我把这些对父亲讲过之后,父亲对我说:“你怎么可以这样呢?我以为你是不会理会这些话的。你让我太失望了。你要永远记住,如果一个人总是听别人怎么评价你,要你怎么去做,你的路只会越走越窄!”父亲并没有跟我说如何处理和这些同学的关系,而是给了我一个明确的做事标准,让我自己根据这个标准做出判断,再进行处理。后来的一切证明,父亲的这套方法对我是行之有效的。

其实,父亲在引导我的过程中,与我也不是全无冲突,我和父母也吵过架、怄过气,我小时候也是一个贪玩儿的孩子,作业总是匆匆忙忙做完;做题目的时候总是“偷工减料”,一道很麻烦的数学题,我写出式子,然后在草稿纸上做出结果就会直接在卷子上写出来,中间的步骤却略掉了,最后在题目的旁边用红笔写上一个满分——120,自己还偷着乐。对于这种情况,父亲检查的时候总是免不了生一顿气。不过后来,特别是高三在和题海斗争的时候,我想了一个“招”,每个星期会认认真真地做两本卷子。当父亲要检查我的作业的时候,我就拿出自己做得最仔细的练习题给父亲看,然后听父亲对我说:“好,以后就得这样做。”现在想来,我还有点惭愧,毕竟是我欺骗了父亲,不过,那时作业压力那么大,我也是没办法。

父亲发现跟我讲哲学方面的一些别的孩子觉得很枯燥乏味的东西时,我竟然听得饶有兴趣,便有选择地引导我适当看一些比较深的书,比如《韩非子》。尽管当时理解起来有难度,只知其文不解其意,很多时候只是机械地背诵里面的句子和诗篇,但让我获得很多课外知识也就都是在那个时候。

进入高中后,一向开明的父母也开始紧张起来,尤其是母亲。她看到别的家长给孩子补这补那的,也坐不住了,给我炖菜煲汤,还买了不少营养品。我嬉笑道:“妈,您不知道我在减肥吗?”

“小孩子瞎折腾什么呀,多吃点儿,才有精力学习!”母亲白了我一眼。我理解父母的心情,他们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我的身上。而我也想争口气,不为他们,也要为自己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好友问我想考哪所学校,我脱口而出:“当然是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分数线太高了。”好友直摇头。我明白自己所处的环境,更清楚自己的实力,我认为只要努力去拼,就一定能行。第一次摸底考时,老师便按考试分数和名次排定了座位,还谆谆教诲全班同学:“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高中是通向大学和辉煌人生路上的炼狱,你们就是蜕层皮也要挺过去!”

紧张的学习气氛一下子就上来了,全班同学一个个铆足了劲儿,恰如下水的龙舟,争相向前。我们班的物理老师三十多岁,年纪轻轻,却有点娘娘腔,不知怎的,我对他有一种天生的抗拒心理,一上物理课就头痛,接下来的那次物理考试只得了80多分,三个月后就徘徊在及格边缘,在班上的名次也一落千丈。

得知此事后,父亲脸色铁青,拉把椅子坐在我对面,说:“晓林,现在还是高一上学期,你就坐到教室中部了,再往后,你的位置又在哪里?”

“爸——”我羞愧难当,头垂得低低的。

“我也不想埋怨你。说说看,你的物理成绩为什么退步这么快?”

我先是搪塞着,后在父亲的一再追问下我才坦白交代自己不喜欢物理老师,也不喜欢听他的课。“物理是一门主课,你少一条腿,能追上其他人吗?痴人说梦吧!”父亲严厉地批评道,“学习来不得半点虚假,不管老师的教学风格怎样,他毕竟是老师,你这样凭个人好恶而对老师产生偏见,损失最大的其实是你自己。再这样下去,你还怎么考北大?”

父亲的当头棒喝使我猛然惊醒。是啊,我不能自暴自弃,更不能就此沉沦下去!我抬起头来喃喃答道:“爸,我错了。”

几个月的疏忽几乎断送了我的前程,之后,我努力调整自己的情绪,耐心地学习物理,成绩回升很快。  升高二时,我们面临着选择文理科的问题。一直以来,父母都希望我读理科,因为理科无论是选择学校还是就业都比文科空间大,而从实际出发,我文科胜于理科,考上北大更有希望。就在我徘徊不定的时候,班主任亲自找我谈话,他劝我读文科,理由是“你在理科班可能要跟人争得头破血流才能站稳脚跟,而且竞争力不是很强;但进了文科班就不一样,那是你的特长和兴趣所在……”反复权衡之后,我决定读文科。

原本以为父母会极力阻拦,但让我没想到的是,父亲却出奇的开明,他说一切都是你自己选择的,是对是错以后不用怨人,但今后必须努力努力再努力,才能杀出一条血路。我高兴坏了,没想到事情这么顺利,当即表示一定认真学习。

如前任班主任所言,进入文科班之后,因为避开了我最“讨厌”的物理等科目,学习如鱼得水,成绩也一直很稳定,在全班五十多个学生中,次次考试稳居前三名。进入高三总复习之后,我颇自信地认为北大唾手可得。

填志愿时,父亲为了稳妥起见,劝我报考复旦大学。 “爸,您不相信我?”我气嘟嘟地说,“这辈子我非北大不‘嫁’!” “这孩子!”父亲也拿我无可奈何。

在整个高考复习过程中,我一直注意劳逸结合,状态调整得不错。高考前两天,老师让我们回家休息,随便翻翻书,保持头脑活跃就可以了。起初我还很放松,可没想到,高考前一天问题来了。那天,我翻开数学书,跷脚架手地坐在沙发上看起来,突然心里一惊,发现自己竟将数学公式和概念忘得一千二净,顿时吓出了一身冷汗。

“怎么办?”我心乱如麻,赶紧一页一页地翻书速记,可脑子里乱糟糟的,根本没记下多少,那天晚上,眼里噙着泪,我失眠了。我的呜咽声惊动了父母,“怎么了,晓林?”母亲关切地询问。我却不知该怎么回答。得知情况之后,父亲宽慰我:“别哭了,安心睡吧,大战在即,不要自乱阵脚,也许明天记忆就恢复了呢?”我将信将疑,强迫自己闭上眼睛,不去想那么多。在父母的陪伴下,我迷迷糊糊地进入了梦乡。幸运的是,果然如父亲所言,第二天一上考场,那些公式和概念又清晰地出现在了我的脑海里,我大大松了口气。阵脚总算稳住了,可我觉得发挥并不是太好。不久,考试成绩出来了——622分,我心情特别紧张,这个分数能不能考上北大,是个未知数,如果今年北大录取分数线低的话,则有可能幸运中榜;如果……我实在不敢想象。父母没说什么,他们说且走且看,希望好运降临。录取线公布前的那天晚上,我左右眼齐跳,不知是福还是祸。我躺在床上,怎么都睡不着,叹口气来到客厅,见父母正在看电视,便没有打扰,回房睡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起来了,却迟迟没有出卧房门,就怕听到不好的消息。九点多,见家里一点动静都没有,我还以为父母出去买菜准备庆祝呢,这才从卧室出来,结果发现母亲在做早饭,父亲正坐在沙发上发呆,我有种不祥的预感。

我落榜了。饭桌上,我歇斯底里地哭出声来,含着泪跑进卧房,倒在床上,放声痛哭。一连三天,我无脸出门,也没胃口吃东西。第三天,父亲走进我的卧室,坐在床上叹了口气说:“别哭了,要是哭有用,我和你妈早帮你哭了。在哪儿跌倒就要在哪儿爬起来……”父亲还说了很多很多,我已经不记得了。

落榜之后,当时招生办也帮忙推荐了外地的很多高等院校,但是我的犟脾气是说什么也不肯去的。我在屋子里哭了很多回,心里的滋味更不好受。虽然说即使本科不能读北大,还可以考研,还可以读博,但是还要等四年的时间。我已经盼了十几年了,四年又加长了我与北大的距离,也加深了我的期盼。带着这种矛盾心情,我垮了,整天愁眉苦脸。父亲再一次踏进我的房门,跟我促膝谈心,一直到天明。他告诉我已经失去了太阳,难道还想失去月亮?如果你不能尽快振作起来的话,只能被证明再次被打倒,那就很难爬起来了,并对我说,其实他和妈妈都相信我的实力,这次不过是一时失利罢了,如果我选择复读的话,定能取得突破。

天明时,我被父亲说动了。就这样,在同班同学纷纷走向各大高校的时候,我去了补习学校,开始了一年的复读生活。

这一年的复读使我感觉自己成熟了很多。其实,高考赢的就是心态。复读的日子里有许多我和父母在一起的故事,没有他们,恐怕我真的挺不过来。

因为之前我一直信心十足,誓言考上北大,这次失利使我成为了众人眼中的笑柄,流言蜚语相继向我袭来,使我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父母也为我蒙羞。我听说,“3+2”的高考模式从明年开始就要改掉了,如果再抓不住这次机遇,后果不堪设想。父母表面上很乐观,一直鼓励我,说相信我一定会成功的,其实只要我有一点情绪波动,他们都是非常担心的。不夸张地说,我复读这一年,他们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

他们紧张,我的心里何尝不是酸酸的呢?进入复读班之初,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那段日子我总是会听到别人的闲言碎语,我很伤心,哭着告诉父亲自己的内心的感受。那时我感觉自己很孤独,害怕被别人抛弃。父亲后来对我说,当时做父母的心里真恨不得替我难过、替我哭泣。那时候总有很多人问起我,父亲总是回答得很巧妙。在那样的一个特殊的时期,父亲能为女儿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这是我永远都难以忘记的。面对父亲,眼泪落下来的那一刻,就是父爱永远铭记在心底的那一刻。其实父亲一直都在有意无意地帮助我放松心态。尽管外表看起来,父亲总是一副严肃的表情,但是每次和父亲聊天的时候我总是感觉精神上有一种超脱感。研究哲学的父亲说话总是很深刻,但又总是围绕着社会现实来论述自己的观点,对现实的种种评论却从不掺杂自己的利益因素。

“父亲不是一个世俗的人。”我这样评价自己的父亲。和父亲一起聊天我感到很放松,这可能是我高三时父亲给我的独特的放松方式。

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春节期间,我见到了不少昔日同学,他们现在分布天南地北,一个个潇洒大方,见面之后你一言、我一语讲着各自学校的趣事,好不热闹。我打心眼里羡慕他们。唉,要是我高考顺利的话,就不用复读,这时候肯定跟他们一样心情愉快。一个小型的聚会却让我心情失落至极,失魂落魄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仰望满天的星星,我感到寒冷而无助,天上落着细雨,回到家时,我已被淋透了。P4-8

序言

就像仰望夜空那些明亮的星辰一样,我们是如此关注那些杰出的孩子们。因为我们相信,能从无数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他们一定有一些常人尚未拥有的东西。

是的,他们的身上具有太多的闪光点:智慧、勤奋、谦虚、积极向上……那么,是什么使他们变得光彩夺目呢?是自身的不懈努力?是父母的悉心培养?是老师的科学教育?还是兼而有之,最终形成了“合力”?

本书收录的是20位杰出少年的成长故事。他们对自己的成长经历进行了回忆和审视,具体、亲切、真实。他们所津津乐道、回味无穷的经历和感受,是过去生活中最令他们感到珍贵的,正是众多青少年朋友们所缺乏的,也是现在许多家庭、学校乃至我们整个教育制度未能有效地提供给学生和子女的。

这已经不仅仅是对人生经历和学习经验的总结,而且具有了某种反思的意味。这种反思不仅对正在成长中的广大青少年有利,对老师和家长也同样有用,如果你能把自己真正摆在你的学生或子女平等的地位上精心阅读的话你就会明白他们为什么会成功,为什么被冠上“杰出”二字。

本书所指的“考生”,并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的考生,它有着更为宽泛的意义。面对学校,面对社会,我们每个人难道不都是在考试吗?学校的考试我们可能失败或者考得不理想,但这并不意味着面对社会的考试,我们仍然是不合格的考生。

成功的道路千万条,条条大路通罗马。一个天才般的孩子,是没有道理被泯灭的,除非父母老师没有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没有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生活习惯。

出版这本书是为了鼓励更多渴望进步的青少年向他们看齐;促使更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采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让更多敬业奉献的老师们善待每一个学生。但愿更多的青少年朋友们能像这些杰出的青少年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大踏步往前走,甚至比他们更优秀……

本书在组稿过程中得到了张经武、陈学斌、施伯冲、曹越临等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谢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是成功考生(二十位杰出青少年的成长实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卞庆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农村读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849724
开本 32开
页数 2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3
出版时间 2007-03-01
首版时间 2007-03-01
印刷时间 2007-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8.4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0
15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