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心理健康名医导航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从《中老年保健》的专家谈保健、健康话题、饮食与健康、运动与健康、自我保健、药物园地、保健品讲坛、心海方舟、健康咨询、潇洒夕阳、居家保健等栏目中,精选有关心理健康的佳作编辑而成的。本书具有很好的指导性,为您的家庭保健提供了科学、实用的良方。

内容推荐

本书是由有丰富经验的中西医专家写成的,它以通俗的语言,将宝贵的经验和先进科普知识传递给中老年读者,相信一定会给大家帮助,也一定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目录

序/1

前言/3

第一篇 心海导航

1.不妨模拟年轻/3

2.美意延年/4

3.我思我在耄耋不老/5

4.生活在当下/6

5.追求理想的晚年/7

6.知学近乎福/8

7.在游戏中收获/9

8.生命在于“柔”/10

9.人生“后中年期”的迷失/11

10.仁者寿/13

11.智者寿/14

12.从“啸”谈开去/15

13.心怀感激的健康价值/17

14.童叟之趣/18

15.改改这心脏病性格/19

16.笑,让心灵慢跑/20

17.勿以乐小而不乐/22

18.没有理由不积极/23

第二篇 心灵盾牌

1.心理防御9法/27

2.解除压力延长寿命/30

3.病也可以从心生/31

4.应激与身心疾病/35

5.困扰人生的神经症/37

6.心理压力调节妙方/48

7.紧张引来疾病多/51

8.你有“畸形控制欲”人格倾向吗?/52

9.心态突变为哪般/54

10.心烦意乱君莫愁——漫谈老年焦虑症/56

11.与心理疲劳说再见/59

12.勿让情绪害身体/60

13.人为什么要藐视自己/62

14.别拒绝带给心灵的问候/63

15.学会制怒/65

16.议“小心眼儿”/68

17.谈谈交友的心理影响/70

18.交友之道/71

19.课堂上的突发事件/73

20.他们是集体中毒吗?/75

21.莫让忌讳禁锢心灵/76

22.他怎么成了“杞人”?/78

23.用信念战胜癌魔/79

24.人参与心神/81

25.请自我判断一下情绪/82

26.您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85

第三篇 自我调适

1.学会宽容善待自己/89

2.学会心理调适,保持心身健康/90

3.倾诉与倾听/92

4.打开您的心灵之窗/94

5.学点自我暗示/96

6.从“杯弓蛇影”说起/97

7.与宽容同行/98

8.从朱元璋钓鱼谈“负性情绪”/101

9.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103

10.何必自寻烦恼/104

11.身处逆境心坦然/105

12.中年女性如何调整心理疲劳/107

13.几招让你更年轻/109

14.学会不在意/110

15.漫谈气度与养生/112

16.寻找快乐/113

17.色彩与健康/115

18.情绪也会发生“饥饿”/116

19.大病袭来,学会自我心理调适/118

20.好心情是自己创造的/119

21.现代人需要“心理按摩”/121

22.健康的心态——生命的保护神/121

23.人到中年的心理调适/124

24.不可忽视的合理定位/126

25.以平常心做好“角色退场”/127

第四篇 老年心理

1.老年人的心理变化和精神保健/131

2.老年人对绿色环境的心理需求/134

3.怎样推迟心理衰老/136

4.让老人不再孤独/138

5.浅谈老年人的逆反心理/141

6.老小孩——心理退化的表现/143

7.理解老年人的心态变化/145

8.帮助丧偶老人摆脱心理阴影/147

9.老年健康生活五个“频道”/150

10.为什么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快乐/152

11.老年人“开心”良方三则/154

第五篇 远离精神疾病

1.聊聊精神健康/159

2.神经精神病几个问题解释/16l

3.几种特殊人格/163

4.心脏疾病伴发的精神失常/165

5.王教授和他的女儿/167

6.从“催眠电棍儿”谈起/169

7.一种神秘的暗示疗法/17l

8.精神创伤为何失语/173

9.我父亲是有精神病吗?/174

10.为何有人练气功会精神失常?/176

11.精神分裂症患者应注意什么?/177

12.精神病如何维持治疗/179

第六篇 婚姻与健康

1.让爱情不因岁月而褪色/183

2.老年夫妻如何进行心理调适/184

3.让老年夫妻心灵更接近/186

4.巧帮妻子度更年/188

5.“代际婚姻”还宜慎重/190

6.再婚,让生活重现绿色/192

7.如果再婚——忠告中老年女性朋友/197

8.婚姻,前方可有路/199

9.究竟谁的感情重要/201

10.老伴是“花心”吗?/203

11.我该不该重入“围城”/204

12.重书婚姻时不再有“败笔”/206

13.老年人怎样摆脱再婚的困扰?/208

第七篇 心理医生答疑

1.怎样摆脱灰色心态/213

2.名落孙山苦恼求助/214

3.我儿子是否是“色情狂”?/216

4.一个女人苦恼的心思/217

5.老爸为啥变得这样?/219

6.如何摆脱缠绕我一生的“痛苦”/220

7.怎么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222

8.姥姥是否还爱我?/224

9.人爱吃泥土得的是什么病?/226

10.新居为何难适应/227

11.如何对待老年人的唠叨/229

12.退了休反倒不知怎么生活了/231

13.何时才能摆脱烦恼?/232

14.人的眼睛与精神有关吗?/234

15.我得了什么不治之症?/236

16.森田疗法为您解忧/237

试读章节

13.心怀感激的健康价值

庞倍

一个人到了晚年,常常心怀感激,会使他的健康得到改善,有利于益寿延年。无论是原本就有坚定信仰的人还是普通人,在精神升华之后所谈的感想,都一致地指向上述的结论。我们至少可以说,在“心存感激”和“健康”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正相关性。

任何生物在生长、扩张时的本能是“为私”的,低级动物如此,人亦如此。“生存”是最基本的遗传信息,于是“自私”就成为最强大的遗传密码,世代传承。我们看看新生下的婴儿就知道,他们只懂得自己的温饱和舒适,除此之外别无所忧。但是,任何生物当“年龄”增长到一定的时候,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保存生物种群不仅需要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更需要为保存种群“整体”而维持众多“个体”之间的合作关系,这时的生命价值更多是“为他”的。

人到老年会萌生出更多的同情心、宽容心,以及对人对天的感激之情,即变得慈祥了。这是完全合乎规律的。年龄越大,个人在整体中就越显得微不足道,于是个人越发只有与其他人、与后人相联系、相帮助、相承接,才能使余下的生命更有意义。一个人上了年岁才会逐渐体会到,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自己才受益最大。再继续如早年那般为己为私,斤斤计较,代价很高不说,于自己的“终极生命目的”是不利的。

心怀感激,就能珍惜眼下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这拥有,并不是指什么了不起的成就、钱财、名声,而是生活中极为普通的友情、亲情、爱情。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评价人生成就的标准,但无论什么社会地位的人都有朋友、亲人、爱人,而你对他们的“拥有”最终是会失去的。能够享受眼下的拥有,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心怀感激,就能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去收获最美好的感受。一个妇女看到一束阳光从窗外照进来,落在自己孩子和丈夫的身上,就能体验极大的人生享受。一个老人踱步在夕阳的余晖中,就能豁然顿悟,认识到自己曾经在日月如梭的时光中发出过一点点光亮,如同一颗流星,再短暂也是一种存在价值,从而内心生出无比的愉悦和慰藉。

人类负面的感情很多,如嫉妒、内疚、后悔、愤怒、仇恨、恐惧等,均有害于健康;正面的感情在“数量”上少得多,感激就是其中一种。心怀感激,是修行,是德性,是爱心,是精神的升华,是活出的智慧,利于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种群的生存和繁衍,如此情感的人,健康长寿正是合乎天道啊。

14.童叟之趣

韦太行

人生有两个阶段最幸福,一是从蹒跚学步至学龄前的幼稚童年,一是始自退休的桑榆晚年。前一阶段,无知无虑,听由长辈安排;后一阶段,则可自主安排好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于半生辛劳之后,卸下重担,换一种心态和生活方式,那么,曾经纷繁忙碌的世界,可以变得别样有意义。

以“读书”为例,过去求学时的读书是“苦读”,如读史,要背年表、记事件,与其说是“读”,莫如说是“啃”,还有考试争优之虞。老来读史,则可以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去品评、回味,既有猎奇,又可感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与历史相关的DVD、VCD等视听产品内容丰富、琳琅满目,还可借助网络收集各种资料。这些生动翔实的视听资料,将影像和文字、“正史”与“传奇”兼收并蓄,谈之观之,根据自己所需,可深可浅,可博可精,实在是悦目赏心的消遣。

又如,学点中医学,这也是步人中年后期的首选认知天地,因为这与这个年龄段修身保健的人生需求相契合。图文并茂的VCD版的《黄帝内经》,再加一本深入浅出阐释中医理论的《思考中医》,“形”、“理”皆备,对有意涉及这一领域的人不失为捷径。

除医、史外,儒、释、道诸家著述皆博大精深,堪称中华文化之精髓,有意者也可借助这种“快餐”(影像资料)加“营养品”(书籍)的配方来消化吸收。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拓宽心的境界,不光要“劳心”,还要“劳力”。与读书相配合,外出走走,游历山川,可以做到“知行合一”。一身轻装,行囊在肩,亲临书中山水,考察历史遗迹,不仅可以印证前人记录的观感史陈,兴许还能发现“新大陆”!如此有备出行,比单纯观光,收获自是不同的。

曾几何时,“玩物”被认为是“丧志”而为人摒弃。退下职场,人在夕阳中,“玩”对老人,就是另一种踌躇满“志”,此时玩就是生活,玩物不但可以怡情,还可增寿。要玩得开心,玩得精致,玩回童心。童叟之趣有异同,但玩心应是一样的单纯。不论琴棋书画、读书看碟、“拈花惹草”、歌舞娱乐、游历四方,只要玩尽其能、乐得其所,有利于健康长寿,便是善莫大焉。

15.改改这心脏病性格

杨弃之

人人都生活在压力之下,不同的人对待压力的方式不一样。心理学家根据人们对待压力的态度和反应的不同,把人群分成两大类。A类是雄心勃勃、非常有攻击力的人,B类人则悠闲放松、做事适可而止。

A类性格的人通常很优秀,在事业上有成就。这些人总是遵守时间,上进心很强,责任感也很强。他们埋头于工作,在休息的时候仍然把工作放在心上。他们好胜,有比别人更强的竞争意识。他们性情急躁,一件事做不好就不满意,对己对人要求都高,自己辛苦不说,也容易得罪人。他们对新事物有好奇心,喜欢迎接挑战,心里还经常喜欢把自己与别人做比较,高于人家就高兴,矮一头就觉得内疚,不喜欢输给别人,不管是在什么方面。这些人只要定位于一个目标,就心无旁骛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如果自己感到没有全力以赴,就会自责不安。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很善于与别人相处和交流,也基本上没有太多的业余爱好。

人到后中年期,这一类性格的人就该改改。因为医学证明,这种性格更有可能患心血管疾病,如冠状动脉硬化,坚持这种生活和工作态度,严重的就容易发展为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我们权且把这种性格叫做“心脏病性格”,目的是为了提醒做事情过于执著、对成就感不懈追求的人,在“年龄”这面镜子前把自己放松下来。

再高的成就也有个头儿,再好的事业对于个人也会终了。人到后中年期,必须认清生命的多层涵义,找到工作以外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使生活更有情趣。时常要把生活和工作的节奏放慢下来,以便出门走一走,跑一跑,出一身细汗,使紧张的心情得以放松。尤其在已经疲劳的时候,千万不要勉强自己继续工作。要找机会与家人和朋友交谈、游玩,感受亲情与友情,那是最好的放松心情的方式,也是生活的本来意义。

大自然是最亲近人的,在山水之间,成就、事业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抬起头来看看无边的天空,天人合一的感觉会油然而生,人在尘世的一切经历便变得是那么“瞬间”的事。迈步踱入老年,该抓紧生命余下的机会,去享受更广阔的生活。超越“成就”、“事业”的束缚,去寻求大乐趣、大自在。

有“心脏病性格”的人,的确是让心脏太累了。要把心上的压力减下来,使得在压力之下变得黏稠的血液轻快地流动和活泼起来,这样,即便是受到一些损伤的心脏也有机会再变得有力量。“心”这个可爱的器官,它是无比忠于主人的。

P17-20

序言

自从有了医生这个职业以后,人类便有了同疾病作斗争的专业队伍。但自古以来医学知识就只掌握在少数专业人员手中。

今天,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破解了DNA,但各种疾病依然肆虐。有了科技进步,并不等于人类自然而然地懂得了科学。由于人们的无知,导致2003年爆发了SARS。这个沉痛的教训,我们应该永远记取。科学知识必须由科普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才能传播到广大群众手中。

如今,大家已经衣食无忧,渴望了解医学知识就成为广大群众的普遍需求。而现在的媒体又是五光十色,有平面的,有立体的,有视听的,更重要的还有一个intemet(互联网),为科学知识的普及提供了十分迅捷的平台。

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知道“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内经》),即只有高明的医生才能够做到未病先防。但防病仅仅靠医生是不能奏效的,如何让广大百姓也来参与“未病先防”,就只有靠健康科普教育了。

《中老年保健》杂志便是在这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如今它兢兢业业地走过了20年。它始终恪守自己的办刊宗旨,不断地为广大群众提供着优秀的医学科普作品,20年如一日。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它从近些年已发表的文章中分门别类进行了精选,即将出版一套4本书。

我对《中老年保健》和有志于医学科普教育的同志们的奋斗精神表示赞赏,也为能够出版这一系列丛书而欣慰。

古人曾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单纯地为别人提供物质帮助,不如教会他们知识和技能。我希望这套丛书能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份优质的精神食粮。是为序。

书评(媒体评论)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要求日益提高。所以,今天的中老年人更加关注身体的健康,更加迫切要求提高生活质量,延年益寿。

防患于未然——应是所有人的心愿。本书是由有丰富经验的中西医专家写成的,它以通俗的语言,将宝贵的经验和先进科普知识传递给中老年读者,相信一定会给大家帮助,也一定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中国康复医学会会长 中央保健局原局长 耿德章

用最大众的口吻、最生动的方式,阐述最专业的知识,缩短医生和读者的距离,是《中老年保健》杂志20年来传承的办刊宗旨。而从杂志中精选的这本书,更体现了这一独特的风格。

中日友好医院院长 许树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心理健康名医导航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洪昭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178032
开本 16开
页数 2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07-05-01
首版时间 2007-05-01
印刷时间 2007-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161.1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2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3:4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