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科技文化的一本论文集。主要是从各种角度对当代科技文化进行了反思。主要内容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技术文化与创新文化、科技文化的传播与建设三个部分。
图书 | 科技文化的当代视野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关于科技文化的一本论文集。主要是从各种角度对当代科技文化进行了反思。主要内容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技术文化与创新文化、科技文化的传播与建设三个部分。 目录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 李酲民·论科学文化及其特性 黎德扬,孙德忠·论科学技术的人类学意义 孟建伟·从科学哲学走向科学文化哲学 杨怀中·科学文化何以成为第一文化 马来平·理解默顿科学规范 陈新夏·人的发展视域中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黄瑞雄·科学人文主义何以产生 杨耀坤,昌希波·试析“对科学的人文理解” ——兼谈两种文化的“统一”和科学的价值实 现途径问题 龚时中,吴怀林·浅谈科技文化的中国特色 高建明·科学技术文化的进化 孙君恒·科学伦理学的四个内在问题 王能东·科学文化与人的发展 杜杰·后现代哲学对科学知识的解构 孙德忠·科学技术与人的形上本性 蒋谦·从黄金分割的发现看中西数学思维的差异与融通 周世祥,李诗和·爱因斯坦科学伦理思想探析 张芳喜·科学与人文分离的原因再析 熊英姿·试论江泽民的科技文化观 技术文化与创新文化 肖 峰·实现技术善的一种文化选择 张明国·西部开发中的技术转移与文化摩擦研究论纲 刘同舫·网络文化的现代性、后现代性与前现代性 刘仲林·关于中国“创学”建设的思考 田克俭·科学研究要强化学者内在动机 韩东屏·我之克隆:非我,是我 吴晓江·论个性在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中的文化价值 彭列汉·现代性困境及其根本出路 娄成武·李丹·电信企业文化培育与和谐社会建构 毛新志·张利平·儒家的视角:转基因食品是自然的还是非自然的 苏高翔·曾令华·祛魅与返魅:科学技术异化现象思考 刘敏·技术与人性 ——弗洛姆技术人道化思想研究 刘军·论网络文化对人的现代性的拓展 侯俊·我国高科技园区的人文环境研究 冯斌·科技异化的原因及对策 尹炜·科技与文化对网络文化的影响 陈茜·海尔集团技术创新动力因素分析 张建勇,杨杰·网络文化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科技文化的传播与建设 徐善衍·科学文化的传播普及与国民素质 夏 劲·试论郑和下西洋和西方近代航海活动的科学文化背景及其 影响的差异 童鹰,昊琳·近代科学:与传统文化有太大关系 ——论李约瑟问题的A面兼与席泽宗院士商 榷之一 李宏伟·西学东渐的文化冲突及其反思 邓虹·和谐社会建设中面临的环境危机以及道德解决手段 廖清胜·科学理性的重建与社会主义的复兴 熊兵,王龙·科技文化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万伟伟·科学文化及其当代建设 ——国内近二十年科学文化研究述评 贾军·弘扬科技文化锻铸和谐社会 沈娟·论和谐社会的文化生态 王 蕾·小议和谐社会中循环经济及循环经济文化构建 附录:第二届全国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科技文化的当代视野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杨怀中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292473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4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90 |
出版时间 | 2006-11-01 |
首版时间 | 2006-11-01 |
印刷时间 | 2006-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7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301-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2.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北 |
长 | 250 |
宽 | 176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