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挖历史(第2辑)
内容
编辑推荐

私家野史主编的《挖历史》系列图书着眼于一个“挖”字,致力于“挖历史,去遮蔽,求真相”,做到谨挖、深挖历史真相。

《挖历史(第2辑)》所选文章皆为作者们原创文章,言之有物,论从史出。更难能可贵的是,篇篇文章皆行文生动活泼、简洁易懂,拥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所研究的历史广度也得到了拓展。

内容推荐

私家野史主编的《挖历史》系列图书着眼于一个“挖”字,致力于“挖历史,去遮蔽,求真相”,做到谨挖、深挖历史真相。

《挖历史(第2辑)》是该系列的第二辑,共收入22篇挖掘历史真相的文章。本书作者既有历史界的学术权威、知名的历史学者,如解玺璋、岳南等,也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民间历史研究者。本书选择的文章皆为原创发表,言之有物, 论从史出。更难能可贵的是,篇篇文章皆行文生动活泼、简洁易懂,还配有一些珍贵的历史老照片,可读性和趣味性非常强,是一本高质量的历史读物。

目录

袁灿兴 皇权的羽翼——大清军机处

 一 军机处的创设

 二 军机大臣

 三 军机章京

 四 保密与纪律

周海滨 我的父亲张伯驹(张传彩口述)

 一 捐献国宝买公债

 二 因戏剧而“右派”

 三 一代高士

 四 “冬天炖肘子熬白菜……只吃白菜喝汤”

 五 雅号“张大怪”

 六 差点去了美国

 七 康生有借不还

 八 “我就是这个样子”

 九 不够级别住高干病房

肖伊绯 周作人之死与八十自寿诗

 一 八十自寿诗

 二 周作人之死

岳南 到底谁杀了闻一多?

 一 闻一多死了

 二 凶手是谁

 三 真相是什么

王凯 曾仲鸣之死

 一 与汪精卫在巴黎结缘

 二 才华横溢的文人

 三 汪精卫的心腹

 四 河内遇刺

 五 他的死影响了汪精卫的走向

黄恽 陈衡哲与胡适的一段“绯闻”

 一 《十日谈》八卦陈胡绯闻

 二 胡适发函抗议

 三 《小雨点》不断“去胡”

王道 周作人“吃豆腐”

冯学荣 张勋复辟,上了谁的当?

 一 段祺瑞的假意支持

 二 张勋被玩弄

章玉政 郑孝胥与中国公学

 一 辞官归隐后力助办学

 二 为中国公学牵线搭桥

 三 渐行渐远的吊诡人生

杨早 彭翼仲的1900年

 一 城破

 二 被劫

 三 度日

 四 后来

解玺璋 戊戌风云中的徐世昌

 一 协助袁世凯小站练兵

 二 希望朝廷尽快变法革新

 三 替袁世凯筹划应对康、梁拉拢

 四 为袁世凯出谋划策

 五 戊戌政变的结局

金满楼 大儒俞樾的教读与园居

 一 一帆风顺却惨遭革职

 二 一贫如洗幸得李鸿章帮助

 三 一代大儒的园居生活

华蕾 圆明园被烧的背后

 一 使团被扣圆明园

 二 美丽的皇家园林

 三 对虐待英法使团的惩罚

马勇 说“儒分为八”

 一 子张之儒

 二 子思之儒

 三 颜氏之儒

 四 孟氏之儒

 五 漆雕氏之儒

 六 仲良氏之儒

 七 孙氏之儒

 八 乐正氏之儒

武黎嵩 杨震之死与东汉的清流运动

 一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二 多次犯颜直谏

 三 死者,士之常分

 四 不怕死的清流

 五 士大夫最终抛弃皇帝

金纲 花蕊夫人:一个惊艳的传说

 一 花蕊夫人的故实

 二 花蕊夫人之死

 三 历史学的目的

赵炎 陆游罢官因“公款吃喝”?

 一 陆游为何发愁

 二 两宋的吃喝政策相当宽容

 三 陆游罢官冤不冤

 四 陆游是不是个好官

侯磊 明清相公文化

 一 什么是相公

 二 名士的相公情结

 三 古人如何审美

 四 消失的文化

瞿亮 日本人是“吴太伯”的后人吗?

 一 日本人自称是吴太伯后人

 二 到底是不是吴太伯后人

 三 褒贬中国的背后

冯玮 日本“公娼制”的兴废

 一 “游女”获得官方认可

 二 “游女”的风光时代

 三 私娼与公娼分庭抗礼

 四 屡禁不止的卖淫行业

张生 恶搞源流考

张锐 “棒打”沈启无

唐山 “她”,一场只完成了一半的革命

 一 刘半农不是“她”字之父

 二 为什么“她”字要闹革命

 三 就这样一步步走向极端

 四 被背叛的“她”

袁南生 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

 一 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二 中国从朝贡外交转向现代外交

 三 中国人的谈判意识和条约意识

杜君立 从腐败到失败:《晚明民变》的启示

试读章节

清室未入关之际,已有议政机构,即“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又称“议政处”)由皇太极设立,权势极重,是清廷“会议国家机要事宜”的机关。议政王大臣最初是武职,以适应战争需要。入关之后,开始重视“文治”,相应地文官增多。对用人行政、军国大事,议政王会议有议论权,无决定权,最后的决定权在皇帝手中。清室曾照搬明代制度,设置内阁,但有议政王会议凌驾于内阁之上。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帝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并对皇帝的决策产生影响。皇帝如果得不到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支持,其政务也难推行。清廷还借鉴明朝的政治机构,设立了内阁与六部。对于内阁的弊端,皇帝也是洞然于心,可治理天下却又离不开内阁。

康熙朝为消除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的影响,于1677年设立南书房,与议政王会议、内阁三足鼎立。南书房设在乾清宫西南,本意是让翰林院的官员在此间陪皇帝研究学问,吟诗作对。陪伴皇帝,自然得挑选才学优异者入值,这些人称“南书房行走”。

康熙所挑选的都是当世之名士,如王士祯、查慎行、高士奇、方苞、沈荃、等。人选者除了名气与才华之外,还得接受康熙亲自面试,以判断是否可用。由于汉人读书好,学问高,自然入南书房的占据多数。

招了一批才华横溢的人在身边,康熙就让南书房根据自己的意思起草各类诏令,拟写谕旨,这样南书房得以干预政务。在南书房重要性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其工作人员的选择标准开始提高,也更注意保密性,南书房渐渐地成为了皇帝的御用秘书机构。南书房这个地方,除了康熙及工作人员之外,绝无外人可到,极其机密。工作人员也都“慎密恪勤”,注意保密。

总体说来,南书房分散了议政王会议和内阁的权力,而因其形式灵活,依附于皇帝,可控性强,保密性佳等特点,使它备受康熙青睐,也为军机处的成立提供了雏形。

雍正登基之后,培养亲信大臣,打击朋党,整顿吏治,集中皇权,又在思想领域打击异端,争夺舆论阵地,宣传清廷统治的合法性。在此过程中,雍正已开始构思创设一个政治机构,这个政治机构专属于皇帝,由皇帝任命,唯皇帝是从。这个机构效率极高,又具备保密性,但却没有专属府衙,也没有专门官吏。它既能满足皇帝集权的需要,又能高效地处理军政,控制思想,预防朋党。雍正七年,带着这个机构的蓝图,雍正一手创设了影响清国国运,主持清国大政一百八十三年的军机处。

就雍正而言,创设军机处有多重动机,而直接契机则是对准噶尔部的用兵。

有清一代,对于天下大势有着清晰的主线,即:要经略中原,就要联盟蒙古各部;要得到蒙古支持,就要控制住藏传佛教;要控制藏传佛教,则须保持对西藏的影响力。清初,西藏一直处于蒙古和硕特部的控制之下,与清廷关系和睦,彼此相安无事,直到准噶尔人出来争雄。

准噶尔(又称绰罗斯)部本是蒙古四卫拉特(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的一部,在历史上四卫拉特分化演变,彼此争雄(卫拉特在明代音变称为瓦刺)。至十七世纪,由于内部人口压力,土尔扈特转向伏尔加河流域发展,和硕特部则向青海、西藏发展,并控制了西藏、青海。

到了康熙年间,雄才大略的噶尔丹崛起于草原,并向康熙发出挑战,终于引发了康熙的三次亲征。康熙三次亲征,虽击败噶尔丹,却未能铲除准噶尔部的势力。在噶尔丹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统治下,准噶尔部虎视眈眈,待机而动。对清廷来说,准噶尔乃是最大的威胁。

早在雍正四年,雍正就已经开始准备对准噶尔用兵。雍正汲取康熙朝对准噶尔部多次用兵仍不能奏效的教训,特设军需房,整合六部与各省力量,集中财力人力物力,为军队提供充沛的后勤支持。军需房以允祥、张廷玉、蒋廷锡三人秘密办理,精心策划,使得用兵西北的军需物资皆出自库帑,而不额外从民间征募,“经理二年有余,而各省不知有出师运饷之事。”

P2-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挖历史(第2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私家野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830693
开本 16开
页数 2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2
出版时间 2014-10-01
首版时间 2014-10-01
印刷时间 2014-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24
CIP核字 2014139852
中图分类号 K207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7:5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