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小说月报(第12届百花奖入围作品集)
内容
编辑推荐

小说月报第十二届百花奖的入围作品,共收有中篇小说10部,短篇小说10篇,全部由读者投票产生,既有名家的名篇,也有中青年实力作家的力作,也有青年作家的新作。基本反映了当今小说的成就。

内容推荐

  以忠实记录当代文学发展轨迹而享誉文坛的《小说月报》,是我国创刊时间最早、发行量最大、为海内外广大读者所喜爱的小说类文学选刊。1980年创刊,并由文坛泰斗茅盾先生题写刊名。新时期涌现出来的许多名篇佳作,《小说月报》都予以了及时选萃、推介,从而在读者中产生广泛影响。如今,《小说月报》以40余万册的期发行量,居全国纯文学刊物之首,依然成为全国各阶层读者家喻户晓的文学期刊。

今天,我们以书本的形式收录了《小说月报》第十二届百花奖入围作品,敬请读者阅读。

目录

[中篇小说]

孙春平小传

老师本是解惑人

阿宁小传

假牙

叶广芩小传

对你大爷有意见

张翎小传

空巢

欣力小传

母亲和她的情人

李春平小传

一路飙升

李铁小传

冰雪荔枝

朱晓琳小传

守望马其诺防线

于晓威小传

让你猜猜我是谁

葛水平小传

喊山

[短篇小说]

刘庆邦小传

看秋

张抗抗小传

干涸

钟求是小传

给我一个借口

郭雪波小传

泥乳

苏北小传

小说二题

刘晓珍小传

撞一下值多少钱

万方小传

一一之吻

叶开小传

衣锦还乡

潘向黎小传

永远的谢秋娘

赵德发小传

被遗弃的小鱼

榜样与力量(编后语)

试读章节

杜小黎陆续将信息发过来了。廖柏木很是惊异,没想到杜小黎在学习成绩上一般,却在发出的信息中显示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文采,文字简洁,用词准确,还不时透出一些含蓄与幽默。可能,那些文字就是杜小黎以前发给那家伙的,看来人的真情实感确是写作的第一要素,不似那种枯燥的公文写作,怕是让李白动笔,也难免平白如水呀!及至那条惹了麻烦的信息发过来,廖柏木除了惊异,心里还生出一种酸溜溜的感觉。不过数十字的文字中透着幽怨,透着渴盼,还可感觉到俩人一定已有了床笫之欢,而且还欢得淋畅,欢得尽情,引人浮想联翩。廖柏木看过第一遍,竞忍不住骂了一声他妈的,又看了第二遍,第三遍。几乎可以背诵下来了。在酸酸溜溜的惆怅中,廖柏木又骂自己,你戏台下看媳妇儿,又酸个什么酸?只当是在书摊上看到一本色情小说好了。

在守株待兔般的期盼中,第二天,廖柏木就接到了一个陌生女人的电话。女人问,你是廖柏木先生吗?廖柏木答,我是,你找我?女人说,我想单独跟你见一下面,地点你选,时间要尽快,可以吗?廖柏木想到了必是那个女人,因为杜小黎已发来“敌情通报”,但他还是装着不解的样子,问,我还不知道你是谁,找我又是什么事?女人说,杜小黎是你的女朋友吗?我为她的事找你。廖柏木立刻装出大悟的样子,说我知道您是谁了,好,我马上打车去解放公园北侧的避风塘,咱们不见不散。您不找我,我也正想找您谈谈呢。廖柏木有意将“你”改为“您”,这里面透露的信息可不仅仅是礼貌,教写作的嘛。这点儿小技还是不缺的。

避风塘是一家综合于咖啡馆、茶社和冷饮店的连锁店,许多城市都有,青年男女们喜欢到这里约会闲聊,挺火,因此常常也就大排档似的嘈杂。但越是嘈杂的地方越显安静,人们图的也就是那种闹中取静的情趣。

廖柏木到了不久,便见一位中年妇女沉着脸,站在楼梯口四处张望。让他没料到的是,她的身后还站着杜小黎,目光中扑闪着掩饰不住的惊慌与羞怯。她一定是被那个中年妇女胁迫而来的。

廖柏木定定神,忙着调整情绪,进入角色,在茶桌前站起身,笑着招呼:“小黎,小黎,我在这儿呢。”

俩人便向这边走过来。

中年妇女仍冷着脸,问:“你是廖老师?”

廖柏木应道:“可不敢当。您就叫我小廖好了。如不介意,我称您大姐,行吧?”

“随便。”中年妇女向四下扫了一眼,说,“这个地方,也太乱了吧?”

廖柏木说:“各人说各人的,谁也不管谁,谁也听不到谁,其实最好。我和小黎以前没少到这里来。大姐。您坐。”

中年妇女又扫了一眼,大厅里,人们或头顶头低声细语,或朗声说笑,全无顾忌,果然各守着一方天地。便坐下了。

侍应生捧着票夹赶过来:“各位需要什么?”

中年妇女说:“我什么也不要。”

廖柏木笑说:“大姐不要也是白不要。坐到这里来,就是十八元的消费。我替您点吧,一杯雀巢咖啡,一杯龙井,一碟香蕉冰淇淋,再加一盘开心果,还用什么,再说。一点小意思,实在难以表达对大姐的歉意呀。”

廖柏木又对一直站在旁边的杜小黎说:“小黎。你另找个地方单独坐吧,用什么自己点,我和大姐说说话。”

杜小黎转身走了,坐到了远远的地方。

在等候侍应生送来食品饮料那一刻,廖柏木默默打量了一下坐在对面的女士。这是一位人过中年风韵依存的女人,不是胖,而是端庄丰腴,而且很注意也很会保养,眉眼唇都化了细致的妆,却“浓妆淡抹总相宜”,不让人察觉,那一身衣裙都是名牌,雅致得体,毫不张扬。廖柏木想象着这女人年轻时的漂亮,又想象着她被激怒时撒起泼来的模样,又猜想她可能从事什么职业。全职太太?肯定不是。知识女性?或者机关干部?也不好判断。因了这样的事,人家不说,也就不好过多打探了。

侍应生将饮料果盘摆好,退去了。廖柏木端起了自己面前的茶水,微笑着却诚恳地说:“大姐,我以茶代酒,代表杜小黎,再一次真诚地对您和您的先生表达歉意。小黎年轻。性格也急躁,希望您能原谅因为她的失误给您的家庭带来的误会和不愉快。”

女士却不动,仍是端坐着,问:“你怎么断定她是失误?”

廖柏木说:“大姐已经给我打过手机,也知道我的手机号码,据说跟您先生的号码很接近,一键之误,这很正常。”

女士又说:“据我所知,你们并不是夫妻,而且你有家室,那我说话就冒昧一些。你怎么就没设想,那个信息她确是发给我先生的呢?眼下的社会,年轻女人,尤其是有过婚史的独身女子,她们是很想得开放得开的,同时结交几个男朋友,这用不着大惊小怪。”

廖柏木心里动了一下。这个女人,果然像“阿庆嫂”,不寻常,她的思维很缜密细致,推理的设想不亚于刑事侦探,严丝合缝,不留一点儿缝隙。或者说,她是故意用这种说法诱引我主动拿出更有说服力的证据。

廖柏木故作尴尬地说:“还不至于吧?以我的感觉,杜小黎还是个很单纯的人;两个素不相识的人,手机号即使很相近,仅差一两个码的概率也极低,几乎不太可能,而且,”廖柏木掏出手机,打开,“当小黎知道将信息发错之后,又把那条信息发给了我,不信大姐您看,是不是这条?”

女士忙摆手:“不看不看,我从来不看别人手机里的东西,也讨厌别人有这种癖好。”她似乎意识到了这么说的矫情,便又解释,“那天夜里,我先生喝了酒,睡得太死,手机又没关,那个信息提示音便一次又一次嘟嘟地叫,讨厌死了,我起身关机,才非常意外地见到了那条信息。”

关机怎么就会意外见到信息呢?关机和调阅信息,其间差着好几个操作程序呢。当然,廖柏木没心去为这种了无意义越描越丑的解释提出质疑。他将手机送到女士眼前去,说:

“我完全相信大姐的修养。我也相信您先生的人品,不然,他又不傻,怎么会将这种信息留在收件箱里呢,看过删了就是嘛。您还是看看,只看这条。”

廖柏木坚持将打开的彩显视屏送到女士眼前去,女士便故作不好推拒状,还是看了,那脸色果然立竿见影地有了一些多云转晴的模样。廖柏木还将此后的两条信息也调出来,说:

“这是她按我的意见,将我的名字和手机号告诉您后,又发给我的信息,她对您很觉对不起,也对我表达了歉意。您都看看,没事,反正这事想瞒谁,也瞒不住大姐了。”

女士身子往后躲,不肯再看,却说:“我只是有一点还是不解,既是这样,我前几次通过手机找她。为什么她只说发错了,我也追问过她本意是发给谁,她却迟迟不肯告诉我那个人是你呢?”

廖柏木再作秀,目光往左右扫,又将脑袋往女士面前凑了凑,低声说:“大姐,说出来实在让我脸红。可能您也多少了解了我的一些情况,我家那口子。去国外进修已有一年多了,能不能回国内来,回来后跟我继续过还是离婚,都还是个未知数。我和杜小黎的事,于我,肯定做得不地道,我又当着老师,整天人模狗样地站在讲台上,不能不顾及一下形象。我和杜小黎有约在前,我和她的关系,在我还是为人之夫的时候,绝对不可惹出任何风雨。我同意让她把我在您面前曝光,也实在是出于无奈。我的这个处境和心情,我想大姐您一定能理解和体谅吧?所以。我在此也郑重求告大姐,这件事,最好只限于你我和她,再不可让别人知道。我一看大姐面相,就知是个宽仁慈悲之人,时髦话,理解万岁吧。”

女士总算拈起了面前咖啡杯里的小羹勺,微微冷笑一声,说:“你放心好了。别人的事,我才懒得往里搅和呢。”

P11-14

后记

榜样与力量

在编辑本书的过程中,抽空翻看了顾炎武的名著《日志录》,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日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善矣。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顾老先生三百多年前的精辟论述,对我们当今的写书者、编书者,同样具有座右铭之价值。扪心自问,我们写书、编书仅仅是为了孔方兄吗?果真如此,我们这些文化人,就不配在这个行业吃饭了。如今《论语》热,《老子》热,《庄子》热,“国学”都在空前的热,民众在温饱与小康之后,纷纷渴望重读经典,我就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看到一位普通女工,左手打着吊针,右手在捧读《于丹论语心得》。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欣喜的场景啊。我想。这位女工绝不是在作秀给人看。这件事同时又恰恰说明了,于人于己于社会有益的经典作品、优秀作品,对我们国民素质的提升,民族精神的铸造,社会文明的促进,乃至中华民族的振兴,具有其他物质产品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此我们又想到了本刊顾问,已经仙逝的一代文学大师巴金曾讲过的至理名言:“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好作品能够帮助人,鼓舞人前进,激发人们身上美好的东西。作家写出的美好的感情,美好的形象,更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代青年的心灵。所以,好作品就是榜样,就是力量。这是作家的光荣,也是崇高的职责。”作为《小说月报》的编辑,我们时刻不忘巴老的教诲,始终努力把最好的作品及时送到读者手中。这也正是我们举办“百花奖”和编辑出版获奖作品集的初衷。

令人欣喜的是,在本届“百花奖”获奖和入围的39位作家中,中青年实力派作家占了绝大多数。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小说创作队伍后继有人,俊杰辈出。这是文学的希望,小说的希望。他们的作品在表现社会生活领域的广度与深度上,在思想与情感的提炼上,在人物性格的细致刻画上,以及在小说创作技巧的运用上,都取得了新的进步,体现了作家眼光的犀利,思想的睿智,体验的深刻,以及凝重的现实主义人文精神:体现了作家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对真善美的追求与呼唤。由此可见,真正j的好作品民众是十分喜爱的。而好作品就像金子一样,总是要闪光的,最终是不会被埋没的。我们的作家应当有这样的自信,而不要总是埋怨读者与环境。

本书系《小说月报第十二届百花奖获奖作品集》的姊妹篇。两书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共同展现了《小说月报》第十二届“百花奖”的整体风貌,组成了一个色彩斑斓的小说艺术世界。20部中篇小说和20篇短篇小说,基本上代表了这两年度我国大陆作家中短篇小说创作的最新水准。而这些入围“百花奖”的lO部中篇小说和10篇短篇小说,也是广大读者从本刊(包括增刊)2005年至2006年期间,所发表的185部中篇小说和139篇短篇小说中,通过投票评选(分别按照获得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总票数第11名至20名)产生的。这不仅充分体现了本刊始终坚持评奖完全尊重广大读者意愿的规则,更充分证明了《小说月报》“百花奖”具有广泛的民主性、群众性和社会认知度。

本书依然遵循原定的编辑体例。分为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两大部分,每部分的作家作品均按照得票多少的顺序排列。为有助于读者了解作家的有关情况,在其小说的前面。附有作者近照与创作小传。

在本书的编辑过程中,承蒙诸位作家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我们真挚的感谢。同时,我们还要感谢广大读者对本刊和“百花奖”始终如一的厚爱与支持,并真诚地希望对我们编辑工作中的不足之处,给予批评指正。

《小说月报》编辑部

2007年5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小说月报(第12届百花奖入围作品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小说月报编辑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647219
开本 16开
页数 4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84
出版时间 2007-05-01
首版时间 2007-05-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7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29
印次 2
出版地 天津
230
168
3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1:1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