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小说月报(第12届百花奖获奖作品集)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小说月报第12届百花奖获奖的10部中篇小说和10篇短篇小说的荟萃。全书由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两大板块组成,每个板块的作家作品均按照获奖票数顺序排列。为有助于读者了解获奖作家的有关情况和进一步把握其作品,在小说的前后,分别附有作者照片、小传和本人关于小说创作的文章。附录为获奖篇目、获奖作者与责任编辑名单和获奖小说原发与选载的刊期,便于读者查询。

内容推荐

  以忠实记录当代文学发展轨迹而享誉文坛的《小说月报》,是我国创刊时间最早、发行量最大、为海内外广大读者所喜爱的小说类文学选刊。1980年创刊,并由文坛泰斗茅盾先生题写刊名。新时期涌现出来的许多名篇佳作,《小说月报》都予以了及时选萃、推介,从而在读者中产生广泛影响。如今,《小说月报》以40余万册的期发行量,居全国纯文学刊物之首,依然成为全国各阶层读者家喻户晓的文学期刊。

今天,我们以书本的形式收录了《小说月报》第十二届百花奖获奖作品,敬请读者阅读。

目录

[中篇小说]

迟子建小传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伤痛的“轻”与“重”(创作谈)

衣向东小传

电影哦电影

亲爱的文字(创作谈)

刘庆邦小传

卧 底

诚实劳动(创作谈)

陈应松小传

太平狗

我爱这条狗(创作谈)

罗伟章小传

奸细

向精神呼吁(创作谈)

杨少衡小传

尼古丁

且说人物(创作谈)

李唯小传

跟我的前妻谈恋爱

把小说写的像戏剧一样(创作谈)

胡学文小传

命案高悬

与喇叭有关(创作谈)

乔叶小传

打火机

一束光(创作谈)

傅爱毛小传

嫁死

爱意盈怀(创作谈)

[短篇小说]

冯骥才小传

抬头老婆低头汉

“为什么又写小说了?”(创作谈)

王安忆小传

化妆间

剧团魅影(创作谈)

苏童小传

拾婴记

关丁《拾婴记》(创作谈)

徐坤小传

早安,北京

文学的真谛(创作谈)

谈歌小传

老 张

你知道老张吗?(创作谈)

石钟山小传

血红血黑

历史和人性(创作谈)

孙惠芬小传

天河洗浴

小说在心情里疯长(创作谈)

徐岩小传

河套

清醒的写作和润笔(创作谈)

聂鑫森小传

篆刻名家(二题)

不弃其小 独尚其雅(创作谈)

阿成小传

丙戌六十年祭

“真实”是可以创造的(创作谈)

文学的坚守(编后语)

附录:

《小说月报》第十二届百花奖获奖篇目

试读章节

我想把脸涂上厚厚的泥巴,不让人看到我的哀伤。

我的丈夫是个魔术师,两个多月前的一个深夜,他从逍遥里夜总会表演归来,途经芳洲苑路口时,被一辆闯红灯的摩托车撞倒在灯火阑珊的大街上。肇事者是个郊县的农民,那天因为菜摊生意好,就约了一个修鞋的,一个卖豆腐的,到小酒馆喝酒划拳去了。他们要了一碟盐水煮毛豆,三只酱猪蹄,一盘辣子炒腰花,一大盘烤毛蛋。当然。还有两斤烧酒。吃喝完毕,已是月上中天的时分了,修鞋的晃晃悠悠回他租住的小屋,卖豆腐的找炸油条的相好去了,只有这个菜农,惦着老婆,骑上他那辆破烂不堪的摩托车,赶着夜路。

这些细节,都是肇事后进了看守所的农民对我讲的。他说那天不怪酒,而是一泡尿惹的祸。吃喝完毕,他想撒尿,可是那样寒酸的小酒馆是没有洗手间的,出来后想去公厕,一想要穿过两条马路,且那公厕的灯在夜晚时十有八九是瞎的,他怕黑咕隆咚地一脚跌进粪坑,便想找个旮旯方便算了。菜农朝酒馆背后的僻静处走去。谁知僻静处不僻静,一男一女啧啧有声地搂抱在一起亲吻,他只好折回身上了摩托车,想着白天时走四十分钟的路,晚上车少人稀,二十多分钟也就到了,就憋着尿上路了。尿的催促和夜色的掩护,使他骑得飞快,早已把路口的红灯当作被撇出自家园田的烂萝卜,想都不去想了,灾难就是在这时如七月飞雪一样,让他在瞬间由温暖坠入彻骨的寒冷。

街上要是不安红绿灯就好了,人就会瞅着路走,你男人会望到我,他就会等我过去了再过。菜农说这话的时候,嘴角带着苦笑。

小酒馆要是不送那壶免费的茶就好了,那茶尽他妈是梗子,可是不喝呢又觉得亏得慌。卖豆腐的不爱喝水,修鞋的只喝了半杯,那多半壶水都让我饮了!菜农说,哪知道茶里藏着鬼呢!

菜农没说,肇事之后,他尿湿了裤子,并且委屈地跪在地上拍着我丈夫的胸脯哭号着说,我这破摩托跟个瘸腿老驴一样,你难道是豆腐做的?老天啊!

这是一位下了夜班的印染厂的工人、一个目击者对我讲的。所以第一个哭我丈夫的并不是我,而是“瘸腿老驴”的主人。

我去看这个菜农,其实只是想知道我丈夫在最后一刻是怎样的情形。他是在瞬间就停止了呼吸,还是呻吟了一会儿?如果他不是立刻就死了的,弥留之际他说了什么没有?

当我这样问那个菜农的时候,他喋喋不休地跟我讲的却是小酒馆的茶水、烧酒、没让他寻成方便的那对拥吻的男女、红绿灯以及那辆破摩托。这些全成了他抱怨的对象。他责备自己不是个花心男人,如果乘着酒兴找个便宜女人,去小旅馆的地下室开个房间,就会躲过灾难了。他告诉我,自从出事后,他一看到红色,眼睛就疼,就跟一头被激怒的公牛一样,老想撞上去。

我那天穿着黑色的丧服,所以他看待我的目光是平静的。他告诉我,他奔向我丈夫时,他还能哼哼几声,等到急救车来了,他一声都不能哼了。

他其实没遭罪就上天享福去了,菜农说,哪像我,被圈在这样一个鬼地方!

我看你还年轻,模样又不差。再找一个算了!这是我离开看守所时,菜农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他那口吻很像一个农民在牲口交易市场选母马,看中了一匹牙口好的,可这匹被人给提前预定了,他就奔向另一匹牙口也不错的马,叫着,它也行啊!

可我不是母马。

我从来不叫丈夫的名字,我就叫他魔术师,他可不就是魔术师么!十几年前,我还在一所小学教语文。有一年“六一”儿童节,我带着孩子们去剧场看演出。第一个出场的就是魔术师,他又高又瘦,穿一套黑色燕尾服,戴着宽檐的上翘的黑礼帽,白手套,拄一根金色的拐杖,在大家的笑声中上场了。他一登台,就博得一阵掌声,他鞠了一个躬,拐杖突然掉在地上,等到他捡起它时,金色的拐杖已经成了翠绿色的了,他诧异地举着它左看右看时,拐杖又一次“失手”落在地上,等他又一次捡起时,它变为红色的了。让人觉得舞台是个大染缸,什么东西落在上面,都会改变颜色。谁都明白魔术师手中的物件暗藏机关,但是身临其境时,你只觉得那根手杖真的是根魔杖,蕴藏着无限风云。

我大约就是在那一时刻爱上魔术师的,能让孩子们绽开笑容的身影,在我眼中就是奇迹。

奇迹是七年前降临的。

由于我写的几篇关于儿童心理学方面的论文在国家级学刊上发表了,市妇女儿童研究所把我调过去,当助理研究员。刚去的时候我雄心勃勃地以为自己会干一番大事业,可是研究所的气氛很快让我产生了厌倦情绪。这个单位一共二十个人,只有四名男的。太多的做学问的女人聚集在一起绝不是什么好事情,大家互相客气又互相防范,那里虽然没有争吵,可也没有笑声,让人觉得一脚踩进了阴冷陈腐的墓穴。由于经费短缺,所有的课题研究几乎很难开展和深入,我开始后悔离开了学校,我怀念孩子们那一张张葵花似的笑脸。研究所订阅了市晨报和晚报,报纸一来,人们就像一群饥饿的狗望见了骨头,争相传阅。我就是在浏览晚报的文体新闻时,看到一篇关于魔术师的访问,知道他的生活发生了变故的。原来他妻子一年前病故了,他和妻子感情深厚,整整一年,他没有参加任何演出。现在,他准备重返舞台了。我还记得在采访结束时,魔术师对记者所讲的那句话:生活不能没有魔术。

我开始留意魔术师的演出,无论是在大剧院还是小剧场的演出,我都场场不落。我乐此不疲地看他怎样从拳头中抽出一方手帕,而这手帕倏忽间就变为一只扑棱棱飞起的白鸽;看他如何把一根绳子剪断,在他双手抖动的瞬间,这绳子又神奇地连接到了一起。我像个孩子一样看得津津有味,发出笑声。魔术师那张瘦削的脸已经深深地雕刻在我心间,不可磨灭。

有一天演出结束,当观众渐渐散去,他终于向台下的我走来。他显然注意到了我常来看他的表演,而且总是买最贵的票坐在首排。他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你想学魔术?

我没有学成魔术,我做了魔术师的妻子。

我们结婚的时候,他所在剧团的演出已经江河日下,进剧场的人越来越少了。魔术师开始频繁随剧团去农村演出。最近几年,他又迫不得已到一些夜总会去。那些看厌了艳舞、唱腻了卡拉0K情歌的男人们,喜欢在夜晚与小姐们厮混得透出乏味时,看一段魔术。有时看到兴头上,他们就把钞票扬到他的脸上,吆喝他把钞票变成金砖,变成女人的绣花胸衣。所以魔术师这几年的面容越来越清癯,神情越来越忧郁。他多次跟剧团的领导商量,他不想去夜总会了,领导总是带着乞求的口吻说,你是个男人,没有性骚扰的问题,他们看魔术,无非就是寻个乐子,你又不伤筋动骨的;唱歌的那些女的,有时在接受献花时还得遭受客人的“揩油”呢,人家顺手在胸脯和屁股上摸一把,她们也得受着。为了剧团的生存,你就把清高当成破鞋,给撇了吧!

魔术师只得忍着。他在夜总会的演出,都是剧团联系的。演出报酬是四六开,他得的是“四”,剧团是“六”。他常用得来的“四”,为我买一束白百合花,一串炸豆腐干或者是一瓶红洒。

月亮很好的夜晚,我和魔术师是不拉窗帘的,让月光温柔地在房间点起无数的小蜡烛。偶尔从梦中醒来,看着月光下他那张轮廓分明的脸庞,我会有一种特别的感动。我喜欢他凸起的眉骨,那时会情不自禁抚摩他的眉骨,感觉就像触摸着家里的墙壁一样,亲切而踏实。

可这样的日子却像动人的风笛声飘散在山谷一样,当我追忆它时,听到的只是弥漫着的苍凉的风声。

魔术师被推进火化炉的那一瞬间,我让推着他尸体的人停一下,他们以为我要最后再看他一眼。就主动从那辆冰凉的跟担架一样的运尸车旁闪开。我用手抚摸了一下他的眉骨,对他说,你走了,以后还会有谁陪我躺在床上看月亮呢!你不是魔术师么,求求你别离开我,把自己变活了吧!

迎接我的,不是他复活的气息,而是送葬者像涨潮的海水一样涌起的哭声。

奇迹没有出现,一头瘸腿老驴,驮走了我的魔术师。

我觉得分外委屈,感觉自己无意间偷了一件对我而言是人世间最珍贵的礼物,如今它又物归原主了。

我决定去三山湖旅行。

三山湖有著名的火山喷发后形成的温泉,有一座温泉叫“红泥泉”,据说淤积在湖底的红泥可以治疗很多疾病,所以泡在红泥泉边的人,脸上身上都涂着泥巴,如一尊尊泥塑。当初我和魔术师在电视中看到有关三山湖的专题片时,就曾说要找某一个夏季的空闲时光。来这里度假。那时我还跟他开玩笑,说是湖畔坐满了涂了泥巴的人,他肯定会把老婆认错了。魔术师温情地说,只要人的眼睛不涂上泥巴,我就会认出你来,你的眼睛实在太清澈了。我曾为他的话感动得湿了眼睛。

如今独自去三山湖,我只想把脸涂上厚厚的泥巴,不让人看到我的哀伤。我还想在三山湖附近的村镇走一走,做一些民俗学的调查,收集民歌和鬼故事。如果能见到巫师就更好了。我希望自己能在民歌声中燃起生存的火焰,希望在鬼故事中找到已逝人灵魂的居所。当然,如果有一个巫师真的会施招魂术,我愿意与魔术师的灵魂相遇一刻——哪怕只是闪电的刹那间。

P5-8

后记

又是一度柳绿桃红,又是一次文学盛宴。经全国广大读者几个月来热情踊跃地投票参评,《小说月报》第12届“百花奖”在火红的5月届时揭晓,本书便是获奖的10部中篇小说和10篇短篇小说的荟萃。这是钟爱小说和《小说月报》的读者,从本刊2005至2006年度所选发的185部中篇小说和139篇短篇小说中,经过认真思考,反复比较,做出的郑重选择,从而评选出了自己心目中最喜爱的小说。当我们看到一张张选票从祖国的四面八方不约而同地回寄到编辑部的时候;当我们阅览选票上那工工整整的号码的时候,我们内心情不自禁地涌出的还是那句真诚的老话:“谢谢你们!谢谢可敬可爱的读者。”没有你们一如既往的关爱与支持,就没有《小说月报》和“百花奖”的今天。在当今市场经济波涛滚滚、拜金主义盛行的情况下;在人们为了生计四处奔波、辛勤劳作的状态下,你们仍然在闲暇时,关注本刊,阅读小说,从中获得心灵的慰藉,人生的感悟,精神的升华和美好的享受。正如高尔基所说:“我身上所有一切优秀的品质都要归功于书籍。”“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变成轻快而舒适的诗,好像新生活的钟声在我的生活中鸣响了。”你们的一张张选票,体现了你们对优秀作品的热爱;表明了你们在自己的心灵上,坚守着文学的崇高与神圣,坚守着一种爱好,一种追求,一种精神,一种希望。而人类所有的成功都源于这种热爱与执著,文学(小说)也不例外。你们真正是文学成长繁荣的甘露沃土,哺育着文学之树枝繁叶茂。因为“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出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进的灯火。……世界日日改变,我们的作家取下假面,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并且写出他的血和肉来的时候早到了”(鲁迅语)。奥尔罕·帕穆克在接受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时的演讲词中说:“我认为文学是人类在认识自我的追寻中最有价值的宝藏。各种各样的社会、部落、人群变得越来越智慧、丰富、先进,就是因为他们重视自己作家们的话,而且,我们都知道焚书坑儒就意味着黑暗无知的到来。但文学从来都不仅是一个民族的事,那个把自己关起来的作者首先是进入自己意识的旅程,积年之后,就会发现文学的永恒规则,这时他就需要把自己的故事当作他人的故事来讲和把他人的故事说成自己的故事的艺术才能,因为文学就是这样的,但前提是我们通览别人的故事和书籍。”文学是属于人民大众的,人民大众是文学的母亲。由此可见,谁的作品远离人民大众,人民大众就会最终抛弃他。

1984年《小说月报》设立“百花奖”,并确定了完全依靠读者的投票评选出获奖作品的规则。我们不敢说这是我们的首创,但是,我们可以自豪地讲,我们坚持的最好。从第1届到现在的第12届,整整24年,不论社会发生多么巨大的变革;不论文坛上出现多少种流派、思潮与时髦的言论;也不论编辑部人员的新老更迭,两年一届的“百花奖”从没有中断与停止过,更没有更改既定的评奖规则。我们和全国各地喜爱《小说月报》的广大读者(其中就有许多小说作者)一样,坚守了对文学(小说)崇高的追求,坚守了我们的使命与职责,坚守了我们的承诺,并且这种坚守还要一直坚持下去。

本书在编辑体例上依然遵循以前确定的原则,由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两大板块组成,每个板块的作家作品均按照获奖票数顺序排列。为有助于读者了解获奖作家的有关情况和进一步把握其作品,在小说的前后,分别附有作者照片、小传和本人关于小说创作的文章。附录为获奖篇目、获奖作者与责任编辑名单和获奖小说原发与选载的刊期,便于读者查询。

本书与《小说月报第12届百花奖入围作品集》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共同呈现了《小说月报》第12届“百花奖”的整体风貌,共同组成了一道小说的精神大餐。这里,作家用自己的思想、智慧、情感和语言以及相应的技术手段,从我们的世界、社会、大众生活中汲取养料,酿制出千姿百态、秀色可餐的佳肴。读者以自己的审美价值取向,做品味的选择。这的的确确是作家和读者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是做了最后的汇集工作。但愿总有一道您最中意的菜肴;但愿您品尝之后能够会心一笑。这,我们就知足了。另外,本书从开本、版式设计与纸张的选用上,都做了改变与调整,我们的初衷是力求把书做的更精美些,不知读者是否喜欢。我们渴望得到你们的指教。

在本书的编辑过程中,承蒙获奖作家的大力支持,值此一并表示我们最真挚的谢意。同时,我们还要对荣获“小说月报第12届百花奖优秀责任编辑奖”的 22位责任编辑和荣获“小说月报第12届百花奖读者奖”的50名读者,表示衷心的祝贺,希望今后继续得到你们的帮助与支持,携手为繁荣我国小说的创作与出版贡献自己的力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小说月报(第12届百花奖获奖作品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小说月报编辑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647202
开本 16开
页数 5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75
出版时间 2007-05-01
首版时间 2007-05-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7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33.5
印次 2
出版地 天津
231
170
3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2:4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