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记录近百年来同济大学各个时期重大事件的精华本。本书是由《同济大学百年志》的第一编“学校沿革”销作补充而成的,其目的是为让广大海内外人士,让同济校友、学生教职员工以及学生家长了解同济,重温历史。《同济大学100年》中的许多佳作都系作者亲历亲闻。
图书 | 同济大学100年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记录近百年来同济大学各个时期重大事件的精华本。本书是由《同济大学百年志》的第一编“学校沿革”销作补充而成的,其目的是为让广大海内外人士,让同济校友、学生教职员工以及学生家长了解同济,重温历史。《同济大学100年》中的许多佳作都系作者亲历亲闻。 内容推荐 全书以时间为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简要地记载了同济大学100年的发展过程、历史变迁和重大事件,记载了同济大学各个时期的办学思想、教学、科研、教师、学生、学科建设、院系设置、领导变更、校址变迁等方面的情况。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德人办学 德国模式(1907-1917) 第一节 医学堂的创办 第二节 工学堂的创办 第三节 医工学堂的发展 第二章 华人接办 继承发展(1917-1927) 第一节 遭遇劫难,复校吴淞 第二节 从“专门学校”到“大学” 第三节 广大学生投身革命洪流 第三章 跻身国立 不断壮大(1927-1937) 第一节 国立后的变革与困难 第二节 转机与兴盛 第四章 六次迁校 五年李庄(1937-1946) 第一节 连连迁校,艰难办学 第二节 迁校李庄,得以发展 第五章 回迁上海 初为综合(1946-1949) 第一节 落实校舍,力谋发展 第二节 投身“第二战线”,迎接上海解放 第六章 院系调整 单科大学(1949-1956) 第一节 改革教育,改造思想 第二节 抓住时机,推进教学科研工作 第七章 经受挫折 走向多科(1957-1966) 第一节 “整风反右”,遭受冲击 第二节 在“大跃进”中求发展 第三节 “阶级教育”的干扰 第八章 十年“文革” 重灾之校(1966-1976) 第一节 “造反派”主宰学校 第二节 “工军革”继行极“左” 第九章 改革开放“两个转变”(1976-1991) 第一节 拨乱反正,解放思想 第二节 推行“两个转变” 第三节 推行《改革与设想》 第十章 深化改革 加快步伐(1992-2000) 第一节 力争进入“211工程” 第二节 开展并校改革,加强学科建设 第十一章 抓住机遇 全面发展(2000-2006) 第一节 探索办学新路 第二节 推出新一轮改革措施 第三节 新世纪的发展与成果 附录1 同济大学本科专业 附录2 同济大学研究生学科、专业 附录3 同济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类别 附录4 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类别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同济大学100年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皋古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083421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1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81 |
出版时间 | 2007-05-01 |
首版时间 | 2007-05-01 |
印刷时间 | 2007-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649.285.1 |
丛书名 | |
印张 | 6.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14 |
宽 | 143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1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