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高中三年早知道--中国学生成长经验访谈之三(增补本)
内容
编辑推荐

只有早知道,才能早准备!

只有早知道,才能早预防!

只有早知道,才能早奋斗!

本书由知心姐姐——教育家卢勤倾心推荐,帮助初中新生及其家长提前预知高中三年即将面对的问题,是看得见的“预防针”;可帮助家长老师及学生及时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是买得到的“后悔药”!本书包括上、中、下三篇,分别收录高中学习、高中教育和高考前后过来人给后来者的忠告。另有附录,下列“高中三年大事年表”等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依据教师、家长、学生的口述记录择善而成。选择的标准有三:一是必须是高中、高考的过来人;二是真实可信,言之有物;三是每人仅限一篇,必须写高中三年印象最深的事情。本书适合高中新生及其家长使用,也可供教师、研究者及一切关心孩子成长的读者参考。

目录

出版说明

写在前面

目录

上篇 高中学习早知道

假若时光可以倒流/3

前30年靠应试,后30年靠素质/6

重视强科中的弱项/8

最终还得靠自己/10

学数学一定要有方法/13

“三多”是学好英语的不二法门/18

绝对不能掉到中等以下/20

警惕“好孩子坏成绩”现象/23

作一个“考试总结表”/27

早一天订刊,早一天受益/29

从“胜在高二”说起/32

要有一首“主打歌”/35

累并快乐着/37

记点“学习日记”/40

多看“整理型”教辅。

少看“习题型”教辅/43

科技创新大赛,“创新”高于“科技”/54

文理分班,慎之又慎/57

中篇 高中教育早知道

孩子教育不能“外包”/63

开家长会要关注的4个分数/67

了解孩子学习真实情况的6种途径/70

要读书,也要读人/73

把“后进生”当“后劲生”看/76

心理上的“艾滋病”更可个自/79

要给孩子留点脸面/82

对早恋要淡化处理/84

一定要戒掉“电子海洛因”/89

孩子学习“微机管理系统”/93

多开“研讨会”,少开“斗争会”/96

把真实情况告诉孩子/99

冷战好比低血压/101

提要求,是要“求”的/‘104

一个“混”字误尽众生/‘107

下篇 高考前后早知道

高三就是火气大/113

高三啦晨练UE/115

如何进入“冲刺”阶段/117

看球,还是不看球,这是一个问题/121

单亲家庭更要宽松/125

考前要请真正的专家/127

就赌这一把了/129

给孩子一个够得着的目标/132

人才测评不是“科学算命”/134

职业设计从高中开始/136

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140

要听干过这一行的人怎么说/143

让孩子去圆自己的梦/149

早一年去参加高招会/151

真想重新活一回/154

“×”报哪一门得细思量/157

填报志愿的“四个结合”/160

狂做高考真题/165

头脑要新。东西要旧/168

做高考题的快慢辩证法/170

一定要写好字/173

填答题卡的学问/175

危急时刻方显家长本色/178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182

也别太相信自我感觉/185

国际高教展上也有骗子/188

成绩不拔尖也能申请国外大学/192

每个人都有可卖的价值/196

复读没那么潇洒/200

最可恨的还是疾病/204

附录

高中三年大事年表/209

全国各科高考试卷统计表/224

保送生资格一览表/226

学习方法趣味测试(五则)/228

中国6~19岁少年儿童平均身高表/235

亚健康状态自测题/236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自测题/238

文、理倾向自测题/242

测一测你适合考什么专业/247

后记/251

试读章节

有经验的一线教师和学生家长都知道,对早恋问题当然要管,但最好还是淡化处理,他们说:“咱们都是过来人,一谈恋爱,满脑子想的都是恋人,怎么学习?不管不行。但如果过于生硬,处理过分,往往会弄假成真,结果小事变大,孩子反倒破罐破摔,弄得适得其反。”

一位一线教师说,他发现一位男同学最近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有时还发愣,便把他找到办公室,单独谈心。“怎么了,要考大学了怎么反倒打不起精神?”这位男生低着头吭哧半天,才说出他最近在暗恋同桌的女生,所以心烦意乱。老师听完了,很平静很真诚地说:“你能跟我说心里话,这么信任我,我很感谢你。”接着老师又说:“你看,你们俩都要考大学,现在学习这么忙,如果因为这种事影响了学习,影响了你们考上理想学校,你是不是会觉得对不起她,也会对自己因现在的状态影响了今后的前途而后悔?”男生点点头。老师又笑着说:“你们这个年龄考虑这种事还早,高中生谈恋爱多数情况是没什么结果。因为再大些,你们就会知道高中里做的一些事,显得自己是多不成熟。过几年以后再考虑也不迟啊,何必现在耽误时间!”老师并没有告诉家长,只是暗中对学生加以关注,借一次全班调座位的机会,不再安排两人同桌;对两人学习上督促更紧,要求更严,而且时不时把那个男生赶到男生堆里去参加课外活动,把那个女生叫到自己身边做些班里的工作,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就这样,二人不但没发生什么情况,还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一位母亲回忆说,当她得知一向品学兼优的女儿居然和男生去公园约会时,开始也真是气不打一处来。但冷静下来,知道得淡化处理,否则只会适得其反,这位母亲请自己同学和她合作,演了一出“双簧”。她说:

我到家不一会儿娜娜就回来了。我若无其事地做饭吃饭。刚吃罢晚饭电话铃响了。我拿起电话:“谁呀?张蜻呀。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哪儿都没去,做家务、买东西。什么?雕塑公园,不可能,娜娜去学校了。”说着我瞟了一眼娜娜。能看出来正看电视的她听到雕塑公园的字眼脸都红了。

我打着哈哈继续跟张蜻侃:“早恋?不可能。我家娜娜能那么糊涂?那倒是。你说文文要是早点告诉孩子这个道理也不会这样了,多可惜呀。行,改天咱们聚聚。”

我放下电话,娜娜问:“是谁呀?”我说:“张蜻阿姨。她说下午在雕塑公园看见你了。”

娜娜的脸又红了。她吭吭哧哧地说,出完板报是和同学去公园了。我心里又惊又喜:惊的是女儿居然认账,喜的是她还没有完全撒谎。

“那您刚才说文文什么的,是怎么回事?”

我告诉女儿,文文是我们的另一个同学。她的女儿上中学时可棒了,可是初三那年,不知怎么喜欢上一个男生。据说那男生学习也挺好的。后来老师找了双方家长。家长肯定得反对呀,可能是家长的方式太粗暴了,不但没让孩子明白早恋的害处,反而是家长越反对,孩子越要在一起。大人和孩子都为这事牵扯了很大精力。中考后,女孩去了职业高中,男孩考进一所普通高中。人长大了,考虑问题也成熟了。那男孩很后悔这段感情,提出做普通朋友。女孩问为什么。男孩说,你不觉得咱们的交往影响了我,也影响了你的发展吗?后来这个男孩为躲开女孩,转学到老家去了,再后来听说考上复旦大学了。文文的女儿职高毕业后就在一家美容院打工。这不,她爸爸妈妈都吓出毛病了,一看见我们这些老同学,就警告我们,一定要多关心孩子,尤其是早恋问题。所以张蜻阿姨一看见你就来提醒妈妈。

“您的意思是说,早恋都没好结果?”女儿的话在我听来,有三分疑惑,七分质问。我犹豫了一下说:“那倒未必。”我这么一说,娜娜吃惊地看着我。我继续说:“过去还有十六七岁就成家,成家之后再求学的呢。不过,像这种情况要学有所成,非有大毅力不可。其实,人生也是有季节的,在哪个季节就要做哪个季节的事。如果非要在播种的季节收获,岂不是不可能的吗?假如你现在开始谈恋爱,妈妈现在开始养老,是不是有点矫情外带着可笑?”

这么一淡化处理,效果不错。女儿告诉了妈妈实话,并说:“其实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就是比一般同学深一点的好朋友吧。”母亲连忙肯定:“朋友永远不嫌多。”所谓“早恋”风波,一下也就烟消云散,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了。

·我的思考·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早恋的有多大比例呢?北京、上海、重庆等地的专家分别做了调查,结论差不太多,那就是竟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中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早恋问题!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心理是个什么状况?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叫“反抗期”。早恋就是一种反抗——你不让我恋,我偏要恋。家长再一发火,一插手,正好给了他一个反抗的理由。所以有经验的家长和教师都知道,这件事只能淡化处理。

早恋要付出代价的。黑龙江省七台河某中学有位叫王洋的高二男生,成绩优秀但家境贫寒。忽一日他爱上了本校一个女生,含辛茹苦的家长发现他的“读书成本”突然见涨了,殊不知他们用血汗钱支付了儿子的“早恋成本”。金钱是早恋的一部分成本,这应该是没有异义吧。

据《少男少女》杂志载,陕西省泾阳县张镇中学女生王小兰早恋,因同学王娟的“告密”而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收拾”,因此她对王娟怀恨在心,必欲报复而后快。她经与男友密谋,于2002年12月3日在一条’小路截住放学的王娟,用匕首恫吓她。谁知王娟毫不示弱,于是就发’、生了一起不该发生的血案,把他人的生命计入了自己的“早恋成本”。杀人偿命,这就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了。

有一个中学女生是谢霆锋的Fans,整天暗恋自己心中的偶像。日,她邂逅一个长相颇似谢霆锋的动感酷哥,为了满足虚幻感,明知是“水货”还是迷迷糊糊地沦为他的“甜心”,之后还堕落为卖淫女,这是将贞操计入了自己的“早恋(暗恋)成本”了。

不用问早恋还要付出时间成本。恋爱的感觉之一,就是两个人在一起时间过得飞快,不在一起,如隔三秋,什么也干不下去,宝贵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P84-87

序言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还可以这样说:“育则立、不育则废。”教育对每个家庭来讲都是一件大事,培育孩子更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如果我们的家长和老师们把教育孩子过程中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能够事先考虑周到,那么就会顺利、成功把孩子培养成才,反之,就会走不少弯路。

父母如果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早知道”,就不会恐慌。从孩子呱呱落地那一刻起,大多数父母除了喜悦之外,并没有做好如何教育孩子的心理准备。牛顿最为人熟知的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如果我看得更远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果父母能够做到“早知道”,那么,孩子从出生到成长、成才,就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一步步走向成功。

老师如果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早知道”,就会适时地提醒孩子们——你们很可能会遇到这样的l司题,你们应该如何面对和处理这些问题。

孩子们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早知道”,那么,就会事先在心理上、行动上做好准备,也许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就会比其他的同龄人起步更快一些。

那么,怎样才能让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尽可能地避免失误?老师住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的放父,因“材”疗缸教?孩子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能够多到有准备地上路?这就要求无论是施救者还是接受教育的人都要认真地做好“教育”这门功课的“课前预习”。

“预习”也要有针对性。就像打流感预防针以前,我们应该先了解即将会流行哪种类型的流感,然后再去选择注射和这种类型流感匹配的预防针的直理一样,“预习”也要做到心中有数。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呢?《中国学生成长经验访谈》这套系列丛书就是一套非常实用的“预习参考书”,把读者们想不到的都尽可能地帮助大家想剑了。

这套丛书依据小考、中考、高考的“过来人”——学生、家长、老师们的口述记录择善而成,内容真实、可信,而且言之有物、

《中国学牛成长经验访谈》系列共分为《小学六年早知道》、《初中三年早知道》和《高中三年早知道》三个部分。每一部分又分,“学习早知道”、“教育早知道”和“考试前后早知道”三个篇章。看了《中国学生成长经验访谈》系列丛书的书稿,感觉就像是看了一部回放的小学、初中、高中孩子们学习生活的纪录片。书中内容选取了在小学、中学、高中三个阶段会出现的一些比较典型的问题,而且选取的这些问题涉及到的内容也不仅仅是学习方面的,还涉及到了孩子们在三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会出现的有关心理、情绪、情感、习惯、爱好、身心的健康和成长等等方面的问题,对于老师、家长们来讲非常具有参考价值。对于孩子们来讲,《中国学生成长经验访淡》这套丛书就像是读着同龄人的故事,也许字里行间还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看完这套书稿,我想:如果自己就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或者是一位正在读书的孩子的母亲,那么《中国学生成长经验访谈》这套丛书会给自己哪些切实的帮助助和启迪呢?

只有早知道,才能早做准备。《小学六年早知道》中提到的“上学第一天很重要”,让我想起了发生在微软帝国的创立者比尔·盖茨身上的一个小故事。比尔在孩子上学的第一天亲自开车送孩子到学校门口,就在孩子马上迈进学校大门的那一刻,他叫住孩子,然后对孩子说:“从今天起,你将要度过很长的一段学习的日子,这段漫长而又特殊的日子需要你独自去面对,因为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从第二天起,比尔·盖茨就再没有送过自己的孩子去学校。  只有早知道,才能早预防。比如《初中三年早知道》中提到的“‘代沟’早晚会出现”的问题。既然这个问题大多数家庭都无法避免,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早一些行动,积极地去做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的努力。

另外,面对步入青春期的孩子们,如果家长和老师能够对这个年龄段孩子思想、情绪上出现的不稳定、身体上出现的种种新情况、学习上出现的许多新问题等等做到“早知道”,并且有一定的心理准备,那么,我们分析问题的角度就会更准确,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更理智、更有效。也许孩子们在年轻自由的时候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只有早知道,才能早努力。对那些上高中的孩子们来讲,对于学习这件事情,父母、老师往往比孩子自己还着急、还紧张。学习的事情被家长、老师们紧锣密鼓地操办着,那么留给孩子的只有没完没了的督促唠叨、烦恼和压力。所以孩子们会想尽办法离开父埘、老帅的视线去“网吧”发泄一下,喘口气。孩子们会讨厌学习、讨厌家人、甚至讨厌自己……其实,对于一个即将18岁的孩子来讲,他们完全应该有一种对自己前途负责任的成熟心态。

假如把幸福比作天堂,那么通往天堂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学习。假如把痛苦比作地狱,那么通向地狱的路也有一条,那就是厌学。可是今天,在通往天堂和地狱的路上都挤满了人。其实,人并不是不愿去天堂,而是因为学习的烦恼太多;人也并不是乐意去地狱,只是不知道应该如何面对今天的学习。那么,如果家长和老师只是作为一个引路人,让孩子能够“早知道”——改变自己的未来,就必须先改变自己的内存,让孩子自己去圆自己的梦不是更好吗?

我很希望尽可能多的家长、老师都来读一读《中国学生成长经验访谈》这套系列丛书,这也是一个让大家能够好好地普及一下“育人”、“育才”方面知识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不要等到出了问题,发生了矛盾再回过头去“看病求医”。我觉得这套丛书就是看得见的预防针,及时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把握住孩子们的明天。

但是,对于小读者们来讲,成长毕竟是自己的事情,所以,我也特别希望正在上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同学们都来读一读这套丛书。在成长的道路上谁也避免不了磕磕绊绊,但是,有准备地上路,会避开一些小麻烦。看别人的故事,做自己的事情,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做一个聪明的行路人。

知心姐姐 卢勤

后记

最后有几件事要向各位读者说明一下:

一是稿件的真实性,最初布置工作时,要求每一作者交一近照,并附身份证复印件、联系方式等。结果回来的稿件数量既少,质量也差。想来想去,问题还是出在人们有“家丑不可外扬”思想,不愿说自己“走麦城”的事,这与高考状元写书完全不同,那是为母校扬威,为个人露脸的事,即便偶有述及自己“走麦城”,也是为自己“过五关”作陪衬。附上近照及联系方式自无话说。而这是“后悔药”,谁愿在此出丑呢?谁愿在此“曝光”呢?想明白了这一点,就改变方式,署不署名,悉听尊便,但内容一定要真实可信。这一来,回来的稿件也多了,质量也好了……

二是附录的相对性。为了便于检索,书后附有《大事年表》。这里标明的各项信息,只能是相对而言,这有两个原因:从时间角度讲,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事情肯定要发生变化。如教学计划调整,竞赛日期改变,等等。从空间角度讲,中国太大,各地情况差异不小。比如同一赛事,在这一地区不予举办,在那一地区却照行不误。

本书组稿涉及面广,承蒙许多朋友包括从未见过面的朋友帮忙,恕不一一列举,在此一并致谢!感谢每一位为本书付出劳动的朋友!感谢本书的每一位作者!感谢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当然,更要感谢本书的每一位读者!

编著者

2006年5月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高中三年早知道--中国学生成长经验访谈之三(增补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954930
开本 16开
页数 2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06-09-01
首版时间 2006-09-01
印刷时间 2007-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35.5
丛书名
印张 16.7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38
16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