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转轨期农村金融新体系研究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从农户需求的角度入手,根据调查的结果深入剖析了农户的金融需求,转轨期供给型农村金融体系下农村金融的供求情况以及国内外政府对农村金融均衡的调节,进而提出以农村经济主体的需求为导向,依据各地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各类金融机构的功能特征,对各类农村金融机构合理定位,从而构建“城乡协调,统筹兼顾,资金回流,扶助三农”的农村金融新体系。

内容推荐

回顾20年来的农村金融改革,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取得的进展主要体现在金融机构的分工整合方面,注重的是农村金融机构的存在形态,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的以机构多样化为主线的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并没有实现对于农村金融体系的优化,无论是以合作制为基础,还是以商业化为基础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金融体系,都存在着没有根据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金融的现实需求来全盘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问题。可以说,忽视了农村经济的主体——农户对金融资源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和农村金融体系整体功能协调性的发挥。

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认识农村经济主体发展的金融需求,从而按照或适应这种需求去设计农村金融体系。因此,研究转轨期农村金融新体系最紧迫和最关键的是,需要确认研究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基本单位或者分析细胞,即农村金融的需求主体——农户。

本书从农户需求的角度入手,根据调查的结果深入剖析了农户的金融需求,转轨期供给型农村金融体系下农村金融的供求情况以及国内外政府对农村金融均衡的调节,进而提出以农村经济主体的需求为导向,依据各地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各类金融机构的功能特征,对各类农村金融机构合理定位,从而构建“城乡协调,统筹兼顾,资金回流,扶助三农”的农村金融新体系。

对于一个有效的农村金融体系而言,没有一个单一的模式可以遵循。最适合的模式取决于目标客户的需求及其社会经济特征,同时还取决于地理、经济和监管环境。首先,通过对中国转轨期农村金融需求主体研究发现,集体农业已逐步退出农村经济领域;改制后的农村供销社实际已成为个体经营,可以归到农户中去分析;随着粮食市场的开放,粮食企业的贷款对于整个农村信贷资金的影响已经不显著了;而乡镇企业的内涵、组织形式和融资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已经成为一般意义上的普通企业,完全可以归属到中小企业的管理范畴中去。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户家庭替代了生产队而成为农村经济中的基本单位,因此,转轨时期的农村金融需求主体是农户,农村金融的服务对象应定位于农户。其次,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深入考察了较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县农户的实际金融需求,与发达地区的农户金融需求对比,首创以收入分层的全新视角研究了农户的金融需求和农村金融新体系的构建。最后,通过对各类金融机构的功能特征分析,对各类农村金融机构合理定位,创造性地提出了“城乡协调,统筹兼顾,资金回流,扶助三农”的农村金融新体系运营战略,农村金融发展的目标是逐步实现金融业的自由化、竞争化,其核心是实现农村金融市场化,“城乡协调,统筹兼顾,资金回流,扶助三农”的农村金融新体系是实现农村金融市场化的一个手段,通过逐步缩小政策取向金融的比例,将政策取向金融的作用范围降低到最低限度,最终实现城乡金融协调发展。

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一、选题背景/1

 二、研究内容/2

 三、研究方法/6

 四、创新观点及进一步研究展望/7

第二章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流派综述/9

 一、国外农村金融发展理论/9

(一)农业补贴信贷论/10

(二)农村金融市场论/13

(三)不完全竞争市场论/15

(四)局部知识论/18

 二、国内学者关于农村金融问题的代表性观点/21

(一)坚持农村金融合作化的观点/23

(二)坚持农村金融商业化的观点/26

(三)坚持农村金融多元化的观点/28

(四)评述/29

 三、转轨期农村金融新体系的理论基础与提出/32

(一)确立转轨期农村金融新体系的理论基础/32

(二)转轨期农村金融新体系的提出/36

第三章 农村金融需求分析/41

 一、农村金融需求主体的确定/41

(一)农户的金融需求是中国转轨期农村金融发展的根基/42

(二)集体农业已逐渐退出农村经济领域/44

(三)农村供销社的作用日益微弱/45

(四)粮食企业对于农村信贷资金的影响已不显著/46

(五)乡镇企业的内涵和组织形式已发生根本性变化/47

(六)结论/58

 二、农户金融需求的约束分析/59

(一)农户金融需求的自身约束/60

(二)农户金融需求的市场约束/66

(三)农户金融需求的信息约束/68

(四)农户金融需求的信贷约束/70

(五)农户金融需求的制度因素/72

 三、农户金融服务需求/74

(一)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农户的收入水平差异分析/76

(二)不同收入水平农户金融需求差异分析/79

(三)不同地区农户对金融服务需求差异分析/82

第四章 供给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85

 一、我国供给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历程与演进/85

(一)我国供给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历程/85

(二)中国目前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格局/95

 二、转轨期我国供给型农村(正规)金融体系的总量、结构与效率分析/104

(一)农村金融体系的总量分析/104

(二)农村金融体系的结构分析/107

(三)农村金融体系的效率分析/111

 三、供给型农村金融体系的评价/113

第五章 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均衡分析/117

 一、金融供给与需求的均衡/117

 二、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的失衡/120

(一)农村金融有效供求总量错位/121

(二)农村金融供求结构错位/126

(三)农村金融供求区域布局错位/128

(四)农村金融供求服务对象错位/132

 三、政府在农村金融均衡发展中的干预作用/137

(一)政府对金融干预的理论基础/137

(二)国外政府在农村金融中的干预/140

(三)我国政府在农村金融发展中的干预/146

(四)我国政府干预的理性选择——对农村金融有选择的干预/151

第六章 转轨期农村金融新体系发展的战略定位/156

 一、中国转轨期农村金融发展的现实环境/156

(一)二元经济结构下城乡差异悬殊,东西部差异大/156

(二)传统供给型农村金融体系导致农村资金外流/160

(三)农村金融服务严重脱节/162

 二、转轨期农村金融新体系的战略定位/163

(一)农村金融市场的现实分析/164

(二)农村金融机构特征与目标市场选择/168

(三)“城乡协调、统筹兼顾、资金回流、扶助三农”的农村金融新体系运营战略/186

第七章 转轨期农村金融新体系的运行机制/198

 一、市场准入机制和监管机制/198

(一)市场准入机制/198

(二)监管机制/205

 二、自我发展机制/207

 三、政策补偿机制/209

 四、利率机制/214

 五、资金回流机制/218

 六、信贷创新机制/220

参考文献/227

后 记/236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转轨期农村金融新体系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建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600085
开本 32开
页数 23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7-09-01
首版时间 2007-09-01
印刷时间 2007-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2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32.35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7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2:0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