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李纳斯--可主沉浮/IT360度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个21岁的芬兰大学生,在学生宿舍里写了一个操作系统的内核——Linux,然后公布于众,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程序员为之增补、修改和传播,短短几年就拥有了1000多万的用户,成为地球上成长最快的软件。李纳斯,当今世界最著名的电脑程序员、黑客,Linux内核的发明人及该计划的合作者。

翻开此书,读者宛如做一次环球之旅。走在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历史长廊,专访李纳斯的故乡、数字金屋的属地以及聆听无数名人名企的经典故事。可谓读一卷书,行万里路。跨越多彩的文化空间,读者不难找到李纳斯创新的源泉、展开Linux-Windows两大操作系统所引发的科学思考,进入常说常新的话题——当代英雄谁主沉浮?Linux?Windows?Yahoo!?Google?IT的未来在何方?

内容推荐

诗画般美丽的芬兰,孕育了李纳斯(Linux)的浪漫天性和Linux自由软件的包容。翻开此书,读者宛如做一次环球之旅。走在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历史长廊,专访李纳斯的故乡、数字金屋的属地以及聆听无数名人名企的经典故事。可谓读一卷书,行万里路。跨越多彩的文化空间,读者不难找到李纳斯创新的源泉、展开Linux-Windows两大操作系统所引发的科学思考,进入常说常新的话题——当代英雄谁主沉浮?Linux?Windows?Yahoo!?Google?IT的未来在何方?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最短的诗与最长的路

第二章 来自北方的传奇

“信是千湖国,港湾分外多”

一种操作系统的诞生

生活的意义:一个纯粹的人

第三章 数字天堂的回响

两种信息价值观的起源

盖茨的挑战书

“牛羚”究竟象征着什么? 

寻找数字理想国

第四章 电脑时代的英雄神话

黑客起源:计算机与反主流文化的潮流

一位技术贵族的浪漫传奇

来自乌托邦的传教士

Lotus之父米切尔·卡普尔

第五章 八年磨一剑今始露锋芒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来自微软的“周剿”

Linux在提速快跑

人丁兴旺的大家族

挑战与机遇并存

第六章 戴着镣铐起舞

两大对立观点

哗变风波

走近Linux社群

商业化运营

第七章 抓住阿喀琉斯之踵

逐鹿中原

人才、应用、标准化

形成规模

寸土必争

第八章 炼就制胜魔法

大打网络特色牌

平民身份易近人

启动市场洗牌的按钮

结束语:眼底吴钩看不休

试读章节

在李纳斯主修的课程中,操作系统原理正是其中一门必修课,恰巧在这门课程中作为样板提供给学生参考的操作系统,正是名叫Minix的早期Unix系统版本。说起这个Minix在计算机操作系统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Minix的“生父”是著名的计算机学教授安德鲁·坦尼伯姆(Andrew Tanenbaum)博士,早在1987年,坦尼伯姆博士就开发并推出了此操作系统程序,这是一个为个人电脑PC、苹果公司的Mac、Amiga电脑及Atari ST电脑设计的Unix版本,同时带有完整的源代码。出乎意料的是在其推出后的短短两个月中,世界范围内就有超过40000的用户通过网络建立起了庞大的新闻讨论组,无数的电子邮件在这个讨论组里反复讨论的主题,就是如何为它添加这样或那样的功能。

其实从实用的角度讲,Minix系统并不能算是具有使用价值的操作系统,以今日的眼光来看,说它是为了实验几个操作系统中的基本概念制作的模型更接近事实。安德鲁·坦尼伯姆博士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他创造了一个多么高明的电脑操作系统,而在于他将电脑操作系统中的最基本的概念,合并到了独立的Unix系统中。这个系统对于全世界以玩电脑和互联网为乐的发烧友们来说,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Minix不仅能告诉你操作系统是什么,还能告诉你那是为什么,从而你就可以依据自己的思路去发展自己的操作系统了。

李纳斯正是沿着这条道路前进得最远的人,他在自传《乐者为王》中谈到:“每个人都会有一本改变其一生的书籍,比如《圣经》、《资本论》等。把我推向生命高峰的正是安德鲁·坦尼伯姆教授写的《操作系统:设计和执行》。”他通过自己的工作来进行试验,把Minix当作基础来开发的新的系统。事后李纳斯曾回忆说:“我完成了两个过程,而后让它们进行写操作,并且利用在任务之间切换的时间记录器。一个过程往上写A,另一个过程写的是B,这样我看到的就是AAAA、BBBB等内容。”

显然这不是什么像样的操作系统,仅仅是操作系统核心部分的一些功能而已。但李纳斯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要建造一套完整的操作系统内核,也就是电脑操作系统进行真正的处理和控制的那个部分。相反,他关注的内容只是为了一种纯粹实际需要,那就是阅读网络上新闻组里的信息。在这种需求的驱使下,他修改最先写的两个试验性的过程。到了1991年,他终于完成了简单的终端仿真程序,使自己可以通过网络来访问新闻组。所采用的还是以从前建立的两个过程为基础来应急的程序。在李纳斯看来,真正需要的工作就只是将A们和B们变成别的东西,这显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在李纳斯后来发表在讨论组中的邮件里这样写着:“一个过程从键盘读信息,并将信息发送到调制解调器,同大学里的计算机建立联系;另外一个过程则从调制解调器读数据,接收反馈回来的消息并发送到屏幕。”

到了1991年的夏天,也就是李纳斯有了第一台属于自己的个人电脑半年之后,他发现需要从网络上下载一些文件。这大约是每一个曾经上过网的人都会产生的需求,于是他就必须首先为自己的系统写一个磁盘驱动程序,然后再写一个可以管理和阅读文件的文件系统……那么从基本功能上来说,李纳斯已经为自己的系统准备了任务切换、文件系统、设备驱动等一系列的小程序。这些程序单独看来都是简单的,甚至是没什么作用的,但当李纳斯把所有这些简单功能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初具规模的Linix内核已经成型了。

可以说直到这个时候,Linux才算真正诞生了。如果从最初诞生的目标来看,李纳斯基本实现了其最初的“在个人电脑上运行廉价的Unix”的目标,而Linux的基本内核更从一开始就以满足其创作者李纳斯上网为第一要务。李纳斯在完成了最初的个人创新之后,以标准网络黑客的做法,将自己的作品发表在Minix新闻组里,最终使这个完全个人化的创意得以借助网络的巨大力量,脱胎换骨成为电脑行业的第一“传奇”!  故事讲到这里,让我们暂且放下刚刚出生的Linux与年轻有为、才华横溢的李纳斯,把目光再放长远,追随着计算机的历史转而去看看微软的MS—DOS操作系统的来龙去脉,也好与Linux的诞生和成长做个有趣的对比。这种对比如果忽略彼此的技术细节,那么在两个操作系统各自发展的目的和意义上的对立和反差所造成的阅读和思考效果,真的是饶有兴趣的。

如果说Linux是“因网而生”的话,那么微软的MS-DOS则完全是“为钱而生”的。李纳斯以完全个人化的需求出发,一手缔造出Linux的最初内核,并把这种几乎绝对的个性化色彩透过互联网络发挥到了极致;而微软在开始设想自己的个人电脑操作系统之时,却根本上就是从商业的角度来考虑的。

1980年蓝色巨人IBM公司打算推出其第一代个人电脑的时候,始终没有找到的令人足够满意的操作系统,当时正在为IBM开发BASIC语言(一种计算机程序开发语言)开发环境的微软公司则敏锐地看中了这个良机,比尔·盖茨、保罗·艾伦和另一个微软的主要成员一致认为:在自己为IBM开发的原有项目上只要再加上几十K字节的代码,就应该可以完成“廉价”的个人电脑操作系统。注意:这里的确是廉价的操作系统!因为那时的微软公司只能用默默无闻这个字眼来形容,当时的电脑所采用的操作系统不是专用的,就是昂贵到根本无法让个人来承担。微软之所以要热衷于推出“自己的”、“廉价的”操作系统,其目的与盖茨最初提出的宏愿——“在每一个家庭的每一张桌子上都有一台电脑,每一台电脑里都运行微软的软件”一脉相承。在这里廉价并不是微软的目的,只是谋求市场份额与新利润增长点的必要手段而已,正如同后来微软的高价政策实际与当年的廉价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微软的市场垄断利润一样。于是,微软立即动手以极低的代价,收购了当时运行在8086微机上的操作系统“QDOS”一——毕竟再小也是一个操作系统啊!研制者是西雅图电脑产品公司的工程师蒂姆·帕特松(Tim Paterson),其实是在当时流行的基尔代尔老版本CP/M DOS上修改和简化而来的。既然可以漂亮地“拿来”,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动手?在这一点上,微软灵活多变的市场策略和当机立断的决策意识,实在值得现在国内一说起微软就嗷嗷不满的软件企业与“IT评论家”们好好学习一下,看是不是也可以“拿来”一把。

接着,微软把那个还不怎么实用的“QDOS”买下后,立即在上面大动干戈,经过6个月艰苦开发,终于在1981年与IBM个人电脑一起,以捆绑的方式推出了其第一个个人电脑操作系统MS-DOS 1.0。

P20-23

序言

过去的20世纪是一个孕育变革、诞生奇迹的世纪。

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曾在暮年回忆说,我活在世上的时间很长,有幸看到震撼世界的大事连续发生,七年战争、美国独立、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时代、拿破仑帝国倾覆以及后来的一些事,我都是见证人。歌德所处的时代是欧洲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巨变期,他提到的那些事都是影响历史走向的事件。

如今,85岁以上的老人会比歌德经历的更多。他们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东欧的巨变、还有“9·11”事件……但是,能留下深刻印迹的更会是那些给人类带来福祉的科技成就:汽车、飞机成为普通交通工具;电话、电视、计算机走进寻常百姓人家;航天飞机、宇宙探测器遨游太空;克隆技术为人类又一次开启生命之门;智能机器人可以战胜国际象棋特级大师……一切可能改变人类发展进程的大事,历史都将其深深地刻下清晰的印记。

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对于人类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它神奇、神速、神气、神通广大,以至于在那个小小的芯片上可以装下整个地球乃至宇宙。它的悄然诞生没有伴随枪炮,却能在人类的心灵中轰然作响;在它平静、平实、平稳、平步青云的足迹里,聚集着人类智慧、意志、理想的巨大魔力。

今天,当人们置身于由计算机编织而成的网络生活,发现那个小小的芯片,成了人类生活须臾不可缺离的载体,它用独有的逻辑和轨迹,一会儿把我们引到这里,一会儿又将我们带到那里,它让世界缩短了距离,它还创造了数字产业,人们叫它——IT。

IT创造了传奇和神话。那么,又是谁创造了IT呢?尽管电子计算机的问世和后来的迅猛发展凝聚了无数的前辈先驱的智慧,但今天能够令人耳熟能详的名流却寥寥无几。因为IT的迅捷使得财富聚敛、少年得志、一夜成名……产生得太多太多,改变得又太快太快。计算机与互联网络可以说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而由此产生的商业神话和财富传奇则很难全归结于偶然。

希望这些故事能打破电脑、网络、信息价值这些向来由技术专家垄断的话语权,帮助你开阔视野、充实认知,让这些记叙使你感到愉悦、新奇和有所启迪。

知识,不一定非得严肃不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李纳斯--可主沉浮/IT360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陆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2154723
开本 16开
页数 16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2
出版时间 2007-09-01
首版时间 2007-09-01
印刷时间 2007-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7.126.16
丛书名
印张 10.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9
186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4:3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