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北京与莫斯科--结盟对抗合作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对近60年中苏、中俄关系的发展及其演变情况,分为17章进行讨论。每章均按时间为经、事件为纬的体例撰写。在评价相关事件和人物时,注重在占有丰富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得出言之有据、持之有故的结论。

内容推荐

本书包括中苏同盟的形成、中苏关系的新发展、苏共20大与中苏裂痕产生、高层频繁交往的1957年、苏中之间的控制与反控制、中苏关系的继续恶化、“压不了也压不倒”的中共、中苏关系的缓和与逆转、中苏两党关系的中断、中苏关系跌入谷底、中苏关系正常化进程、冷战后中俄关系的跨越式发展等内容,全景式地展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新中国与其最大的邻国——苏联、俄罗斯——关系的曲折发展历程。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1949—1953年:中苏同盟的形成

第一节 毛泽东第一次出访莫斯科

第二节 中苏关系进入“蜜月期”

第三节 中苏友谊中的龃龉和矛盾

第二章 1954—1955年:中苏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节 1954年赫鲁晓夫首次访问北京

第二节 第一次台海危机与中苏利益冲突

第三节 苏联人在中苏同盟中的领导者心态

第三章 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与中苏裂痕产生

第一节 苏共二十大的非斯大林化

第二节 毛泽东对斯大林的评价

第三节 米高扬出席中共八大

第四节 波匈事件与中苏两党反应

第四章 1957年:中苏两国频繁的高层交往

第一节 周恩来总理出访苏联、东欧

第二节 北京隆重接待伏罗希洛夫元帅

第三节 米高扬杭州通报“倒赫事件”

第四节 中苏签订国防新技术协定

第五节 毛泽东第二次莫斯科之行

第五章 1958年:中苏之间未能实现的军事合作

第一节 苏联请求建立长波电台问题

第二节 苏联提议建立联合舰队问题

第三节 赫鲁晓夫第二次访问北京

第四节 第二次台海危机与苏联的反应

第五节 美制“响尾蛇”导弹风波及其影响

第六章 1959年:中苏关系继续恶化

第一节 赫鲁晓夫影射攻击中国内政

第二节 苏联撕毁中苏两国核技术协定

第三节 彭德怀事件的“苏联因素”

第四节 中印边界冲突与赫鲁晓夫介入

第七章 1960年:“压不了也压不倒”的中国共产党

第一节 赫鲁晓夫把毛泽东比喻为“旧套鞋”

第二节 中共纪念列宁诞辰90周年

第三节 苏共在布加勒斯特会议上设“陷阱”

第四节 苏联专家成为中苏政治斗争牺牲品

第五节 8l国共产党代表会议与《莫斯科声明》

第八章 1961—1964年的中苏关系:缓和与逆转

第一节 1961年中苏关系改善昙花一现

第二节 苏共二十二大召开与中苏争执再起

第三节 7万中国新疆边民逃亡苏联事卜

第四节 苏美合谋阻挠中国成为核国家

第五节 没有胜利者的中苏大论战

第九章 1964—1965年:中苏关系改善失去机会

第一节 苏联国防部部长提出“推翻毛泽东”

第二节 中共评价赫鲁晓夫下台是件大好事

第三节 毛泽东发誓要与苏共公开论战一万年

第四节 中共拒绝参加19国莫斯科会晤

第五节 中国留苏学生反美游行示威及中苏交涉

第十章 1966—1968年:“文化大革命”前期的中苏关系

第一节 中共拒绝参加苏共二十三大及其原因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前期中苏交往中的过火行为

第三节  中国对苏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反应

第十一章 1969年的中苏边界战争:缘起与结果

第一节 中苏边界领土纠纷溯源

第二节 珍宝岛血战:过程、原因及影响

第三节 周恩来与柯西金在北京机场会晤

第十二章 1970—1976年:“文化大革命”后期的中苏关系

第一节 中苏马拉松式的边界问题谈判

第二节 影响中苏边界谈判进展的几个因素

第三节 中苏军队对峙:人数、部署及核武器

第十三章 1977—1979年:后毛泽东时代的中苏关系

第一节 中国新领导人对苏联“示好”的反应

第二节 中国正式中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第三节 苏联入侵阿富汗,直接威胁中国安全

第十四章 1980—1990年: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

第一节 中国对勃列日涅夫塔什干讲话的反应

第二节 中苏通过多渠道向关系正常化过渡

第三节 戈尔巴乔夫对华外交新思维及其影响

第四节 邓小平与戈尔巴乔夫的历史性会晤

第五节 苏联官方对1989年中国政治风波的态度

第六节 中苏国家关系进入成熟的发展阶段

第十五章 1991—1992年:中苏关系向中俄关系过渡

第一节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访问莫斯科

 第二节 苏联“八一九”事件与中国政府的立场

 第三节 中国政府对俄罗斯联邦的外交承认

 第四节 中俄双边关系的逐步升温

 第五节 叶利钦总统首次访华与中俄“互视为友好

 国家”

第十六章 1993—1999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构建

第一节 江泽民与叶利钦频繁互访及其成果

第二节 中俄政府首脑定期会晤制度启动

第三节 中俄贸易发展的条件、进程及制约因素

第四节 中俄两国科技、文教、军事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第十七章 2000—2007年:新世纪之初中俄关系继续发展

第一节 高层接触“具有十分活跃的性质” 

第二节 两国经贸合作规模与领域逐步扩大

第三节 中俄两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合作

第四节 中俄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希望

附录一: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二:图片来源说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北京与莫斯科--结盟对抗合作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064611
开本 32开
页数 5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40
出版时间 2007-09-01
首版时间 2007-09-01
印刷时间 2007-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图书小类
重量 0.6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822.351.2
丛书名
印张 1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9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4: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