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大体可别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计4篇,讨论的问题或为对世界史的看法,亦即世界史观;或为对编著和研究世界史的意见,即如何突破自国外引进的世界史著述的成规,从世界全局着眼,在体系方面显示时代特色。第二部分亦计4篇。试图说明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这一悠久行程中的诸大历史运动,自远古以迄19世纪。第三部分计七篇,论述西方几大史家或学派的史学思想,属古代的仅希腊修昔底德一人,余皆近代或当代。第四部分计8篇,或为专题论文,或为就题抒发所见。第五部分计7篇,或为书评,或为序言。
图书 | 吴于廑文选(精)/武汉大学百年名典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大体可别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计4篇,讨论的问题或为对世界史的看法,亦即世界史观;或为对编著和研究世界史的意见,即如何突破自国外引进的世界史著述的成规,从世界全局着眼,在体系方面显示时代特色。第二部分亦计4篇。试图说明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这一悠久行程中的诸大历史运动,自远古以迄19世纪。第三部分计七篇,论述西方几大史家或学派的史学思想,属古代的仅希腊修昔底德一人,余皆近代或当代。第四部分计8篇,或为专题论文,或为就题抒发所见。第五部分计7篇,或为书评,或为序言。 内容推荐 本书是著名史学家吴于廑先生的论文集,其中收录了吴先生晚年从其旧作及旧稿中选定的长短文共30篇。论述了世界史观及世界史研究方法、世界历史上诸大历史活动、西方史学家和史学思想等方面的问题。本书以深厚的学术凭借和宽阔的学术视野为读者展示了一方极具深度和广度的史学世界。 目录 一 时代和世界历史——试论不同时代关于世界历史中心的不同观点 关于编纂世界史的意见 世界史学科前景杂说 世界历史——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作 二 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 世界历史上的农本与重商 历史上农耕世界对工业世界的孕育 亚欧大陆传统农耕世界不同国家在新兴工业 世界冲击下的反应 三 巴拉克劳夫的史学观点与欧洲历史末世感 修昔底德其书与其世 吉本的历史批判与理性主义思潮——重读《罗马帝国衰亡史》第15、16章书 伏尔泰史学杂议两题 朗克史学与客观主义 朗克史学一文后论 形态学派三家说略 四 师保政治与教育学术 从中世纪前期西欧的法律和君权说到日耳曼马克公社的残存 关于封建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几个问题 希腊城邦的形成及其历史特点 东西历史汇合下的希腊化文化 埃及和巴比伦古代文化的世界历史意义 西方人本主义非医治中国封建痼疾的灵药 从世界历史看中日文化交流两千年——纪念“七·七”事变50周年 五 孔翰士近著《民族主义概念》述评 引远室之光.照古老史学之殿堂——《欧洲近代史学史》读后 《十五、十六世纪东西方历史初学集》前言 《大学世界历史地图》前言 一份是非杂糅的遗产——《宗教改革与西方近代社会思潮》序 于见同中说异——《日本封建社会自治城市研究》序 乡村工业是孕育近代西方工业化的孢子——《乡村工业与西欧近代化》序 自传 主要著作目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吴于廑文选(精)/武汉大学百年名典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于廑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705758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63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424 |
出版时间 | 2007-10-01 |
首版时间 | 2007-10-01 |
印刷时间 | 2007-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80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107-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9.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北 |
长 | 243 |
宽 | 167 |
高 | 3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