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力求以不大的篇幅,按照历史的顺序,把两千年来中国佛教律学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较为清晰地表现出来。书中把律学在中国的发展和律宗的形成分为律学种子的传入、律学的萌芽和展开、律宗的形成和繁荣这样三个阶段,根据律宗在后世的发展轨迹,归纳了律宗在唐代之后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
图书 | 中国律宗通史/宗教研究系列/凤凰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力求以不大的篇幅,按照历史的顺序,把两千年来中国佛教律学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较为清晰地表现出来。书中把律学在中国的发展和律宗的形成分为律学种子的传入、律学的萌芽和展开、律宗的形成和繁荣这样三个阶段,根据律宗在后世的发展轨迹,归纳了律宗在唐代之后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 内容推荐 自东汉佛教传入中国以后,随着戒律翻译的深入和广泛,中国律学开始了其发展的过程一本书首先介绍了律学在中国的发展和律宗形成的三个阶段:即律学种子的传入、律学的萌芽和展开、律宗的形成和繁荣。中国律学的繁荣是以唐代律宗的形成为标志的。作为中国佛教宗派中的重要一支,本书详述了律宗在唐代直至民国发展的历史轨迹及各个时期的主要特征,通过对各个时期律学经典、律学高僧、律学流派的记载和叙述,对律学和律宗在中国的发展进行了全面梳理,说明律宗不仅是中国佛教的主要特色和理论成果,也是中国佛教在理论上比印度佛教更为丰富的主要表现。 目录 作者的话 序言 第一章 佛教戒律概说 第一节 “结戒”与“戒相” 一、“结戒”的缘起 二、“戒相”的内容 第二节 律藏的形成与内容 一、律藏的形成 二、律藏的内容 三、密教的戒律 第三节 律师与律论 一、什么是“律师” 二、律学与律论 第四节 佛教戒律的基本精神 一、重视自省 二、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第二章 律学的种子:汉魏三国时戒律的传入 第三章 律学的萌芽:两晋时期的律学活动 第四章 律学的展开(一):南朝时的律学 第五章 律学的展开(二):北朝时的律学 第六章 律学的繁荣:隋唐时期的律师和律学 第七章 唐代律宗(一):相部宗 第八章 唐代律宗(二):南山宗 第九章 唐代律宗(三):东塔宗 第十章 延续的辉煌:五代十国时期的律宗 第十一章 律宗的中兴:宋代的律宗 第十二章 异样的色彩:辽金元时期的律学 第十三章 融合中的发展:明代的律学和律宗 第十四章 沉寂后的挺立:清代的律学和律宗 第十五章 历史转折中的复兴:民国时期的律宗 结语 附录一:佛教史传中的“南山祖统” 附录二:元照《南山律宗祖承图录》 附录三:中国主要的大乘菩萨戒经典和注疏 附录四:中国著名律寺或与律学相关的寺院 附录五:中国佛教律学、律宗大事年表 主要参考书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律宗通史/宗教研究系列/凤凰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建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凤凰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6439579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59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05 |
出版时间 | 2008-07-01 |
首版时间 | 2008-07-01 |
印刷时间 | 2008-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70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946.7 |
丛书名 | 宗教研究系列 |
印张 | 19.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30 |
宽 | 155 |
高 | 3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