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的第七卷,主要探讨了在民族文化中处于比较核心地位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内容包括从封闭走向开放——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时期价值观变革的历史轨迹、近代价值观的启蒙——从戊戌维新运动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价值观变革、从臣民观念到公民观念的转变——从戊戌维新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与人的解放——五四运动时期的价值观革命等。
图书 | 人的发现与人的解放--近代中国价值观的嬗变/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为“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的第七卷,主要探讨了在民族文化中处于比较核心地位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内容包括从封闭走向开放——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时期价值观变革的历史轨迹、近代价值观的启蒙——从戊戌维新运动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价值观变革、从臣民观念到公民观念的转变——从戊戌维新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与人的解放——五四运动时期的价值观革命等。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从封闭走向开放——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时期价值观变革的历史轨迹 一、闭关自守时代的终结与开放性价值观的肇始 1.主体意识的萌动 2.社会批判与社会改革思潮的历史意义 3.由封闭走向开放:价值观变革的历史大趋势 二、从“经世致用”论到“中体西用”论 1.“师夷长技以制夷”:“经世致用”思潮的时代新内涵 2.洋务运动的兴起与洋务思想的形成 3.“中体西用”论的形成及其实质 4.“中体西用”论的历史地位 三、顽固派与洋务派斗争的核心问题:自我封闭还是对外开放 1.顽固派与洋务派的斗争:封闭还是开放的较量 2.洋务派价值观的实质及其历史命运 四、封闭僵化人才观的没落与近代开放人才观的发端 1.对封建专制主义人才观的批判和对近代人才观的探索 2.科举制的终结与近代学堂的兴起 3.留学:开放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始 第二章 近代价值观的启蒙——从戊戌维新运动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价值观变革(上) 一、维新派对传统价值观基础的批判和改造 1.戊戌维新时期对封建纲常名教的批判 2.从儒家变易思想到历史进化论 3.进化论的竞争观念取代中庸之道的保守观念 二、对平等、自由的探索和传播 1.维新派与守旧派在价值观上的对立 2.对等级特权意识的否定与近代平等观的形成 3.中决网罗的精神与对自由的探索 4.学会报刊兴起的新高潮:对封建文化专制主义 的深刻)中击 三、“仁”——“人道主义”——“博爱” 1.从“仁道”到“人道” 2.从儒家的“仁爱”到近代博爱论的转变 3.妇女解放的先声 四、新人生观的形成和传播 1.由“天理人欲”论到近代功利观的转变 2.从“公”“私”对立论到“合理利己主义” 3.以“崇奢黜俭”取代“黜奢崇俭”:一种新的幸福观 第三章 从臣民观念到公民观念的转变——从戊戌维新运动到 辛亥革命时期的价值观变革(中) 一、新民思想:从臣民观念到公民观念的过渡 1.“新民”:国民素质改造的重要价值目标 2.培养“新民”的迫切性及基本途径 3.“新民”:对臣民观念的批判和改造 二、近代民权观念与国民意识的确立和发展 1.铲除君权专制意识,树立近代民权观念 2.近代国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3.近代女权观念的不断成熟 第四章 从专制主义到民主主义:价值观的历史性转变——从戊戌维新运动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价值观变革(下) 一、由专制主义到民主主义的深刻转变 1.清末立宪运动对摧毁专制主义的历史作用 2.废除君主专制政体,开创民主主义的新纪元 二、民主主义革命观的形成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历史价值 1.民主主义革命观的形成与实质 2.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宝贵的历史财富 3.辛亥革命中民主志士自我牺牲精神的历史价值 三、专制制度的废除与自由、平等、博爱观的奠定 1.“去专制求自由”:民主主义自由观的实质 2.破除封建等级特权意识,树立民权平等观念 3.民生主义的博爱论:使人成为人 4.由君主思想到公仆观念的转变 第五章 新文化运动与人的解放(上)——五四运动时期的价值观革命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性质:人的进一步解放 1.中国近代启蒙运动的基本历程 2.新文化运动:“人”的解放运动 二、五四时期对传统价值观的反思和批判 1.进步思想家对传统的激烈批判 2.五四时期批孔思潮的历史意义 三、从男女平等到人类平等 1.“妇女也是人”——妇女解放的思想前提 2.“贞操”“节烈”观的破除和妇女作为“人”的地位的实现 3.铲除封建“孝道”观念:从男女平等到人类平等 第六章 新文化运动与人的解放(下)——五四运动时期的价值观革命 一、自由主义兴起和发展的新阶段 1.打倒奴隶主义,争取自主自由之人格 2.言论自由和学术自由意识的增强 3.“偶像破坏论”与“价值重估论”:对自由的理性追求 4.宽容:自由主义的精髓 二、个性解放思潮的历史意义 1.个性解放思潮的勃兴 2.个性解放思潮的发展与历史影响 三、个人主义价值观的传播和演变 1.近代中国人对个人主义本质的认识以及个人主义的历史地位 2.西方个人主义在五四时期的传播及其影响 3.五四时期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演变 附录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人的发现与人的解放--近代中国价值观的嬗变/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宋惠昌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2007516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7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60 |
出版时间 | 2008-03-01 |
首版时间 | 2008-03-01 |
印刷时间 | 2008-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政治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5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018 |
丛书名 | |
印张 | 15.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四川 |
长 | 210 |
宽 | 146 |
高 | 2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