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父母必读的50本书/大夏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要当个称职的父母不学习不行,随便逮到一本家教书就当作金科玉律或救命稻草也不行。因为孩子不教可能会学坏,但父母教坏了,那孩子也会变坏。国内一批热心家庭教育的专家和保护家庭人士,对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正式出版的家教类图书来了一个盘点,从中精选出50本,每本都写一篇精致的导读。这些工作成果目前就体现在《父母必读的50本好书》中了。这50本书包括国内外家教理论、家教实践、亲子共读、家教文艺等内容。为热心学习如何当好父母的人提供了一个导读。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本上佳的家教导引。2006年10月-2007年10月,由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苏州市文明办、《莫愁》杂志等联合举办“父母必读的50本书”评选,赵忠心、孙云晓、尚秀云、赵刚、徐国静、徐冬梅、马建强等50位专家参加,共评选出50本家教图书。本次评选囊括了近年来国内出版的优秀家教读物,主编者又组织了50位专家或作者对入选图书进行评点或导读。读者藉此可以与众多家教专家和优秀父母对话。

目录

序·理想的父母从哪里来?/朱永新

1. 《小王子》

 你为什么不读《小王子》呢?/荇父

2. 《父母的“上岗执照”》

 合格父母的12条准则/孙云晓

3.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

 科学实用的育儿手册/侯晶晶

4. 《杨家有女》

 孩子的眼睛里找得到天堂/余立新

5. 《给儿子的信》

 伟大的父爱之光/高万祥

6. 《傅雷家书》

 父爱的阳光/孙汉洲

7. 《新教育之梦》

 引领诗意的教育/任松筠

8. 《告诉孩子你真棒》

 感动父母的一本书/陆杲旦

9. 《靠自己去成功》

 父性之美/韩丽晴

10. 《图画书:阅读与经典》

 从这一本走向更多的精彩纷呈/卢颖

11. 《早期教育与能力培养》

 纯洁心灵的教育/李燕

12. 《家庭教育与孩子成才》

 助孩子成才的六个要领/关颖

13. 《给孩子的心灵甘露》

 甘露洒心田,春风绿新苗/戴锦华

14. 《窗边的小豆豆》

 孩子们需要自然的教育/蔡震

15. 《爱的教育》

 不朽的“教育圣经”/李镇西

16. 《赵忠心谈家庭教育》

 用教育的头脑思考孩子的教育问题/赵忠心

17. 《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

 母亲的双手托着明天/张清平

18. 《另一种童年的告别》

 晚上八点钟的时候,享受这本书给予的亲子时刻/郁敬湘

19. 《家庭教育大辞典》

 一部极好的必备参考书/俞润生

20. 《美德书》

 一把开启道德心灵之门的钥匙/杨韶刚

21. 《家庭与儿童教育》

 百分之百成功的教育/许新海

22. 《做最好的家长》

 家长也是教育者/唐国均

23. 《生存教育在美国》

 生存教育其实是一个社会问题/周云龙

24.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浸透着尊重和理解时,孩子才会茁壮成长/彭钢

25. 《阅读儿童文学》

 阅读的“圣经”/李慧

26. 《朗读手册》

 为孩子大声朗读/徐冬梅

27.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起跑线”上的家庭教育/谭虎

28. 《家庭教育社会学》

 评《家庭教育社会学》/朱李平

29. 《他们这样培养孩子》

 教育后代是人类最复杂最神圣最美丽的事业/赵刚

30.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给父亲的桶里添点水/朱从国

31. 《让孩子成功又快乐》

 让成功和快乐携手前行/沈梅

32. 《别和青春期孩子较劲》

 轻松掌握青春期孩子教育的秘诀/赵公明

33. 《我教儿子学作文》

 作文:我们能给孩子多少帮助/汪政

34. 《每个孩子都应该做的101件事》

 共同生活在看毛毛虫变蝴蝶的日子里/马玲

35.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爱不怕徒劳,也决不徒劳/苗宁

36. 《家庭教育》

 发现童心,塑造童性/缪建东

37. 《夏洛的网》

 和孩子一道享受阳光、感受生活、品味爱/王淑娟

38. 《发现和培养孩子的才能》

 别浪费了你的孩子/夏玮

39. 《有一笔资产——母乳新发现》

 母乳才是最好的/徐国静

40. 《如何培养孩子的德商》

 德商:孩子成功一生的金钥匙/郁进东

41. 《做最好的母亲》

 为母之道,人生的高阶课程/陆小娅

42. 《卡尔?威特的教育》

 早期教育的开山之作/张宜贺

43. 《培育男孩》

 把男孩从现代社会的困境中拯救出来/鹿永建

44. 《享受成长》

 一位母亲的贴心建议/万玮

45. 《亲爱的儿子,爸爸想对你说》

 一本适合父子共读的好书/陈瑞昌

46. 《让孩子自立的55种方法》

 一本家长必读的好书/桑志芹

47. 《好父母是学出来的》

 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徐光

48. 《好妈妈 坏妈妈》

 耐心、恒心、信心/邓晓文

49. 《中国人、西方人和他们的孩子》

 轻松做父母的秘诀在哪里?/马建强

50. 《草房子》

 让童年告诉人生/李扬

附录

 1. “父母必渎的50本书”评委名单

 2. “父母必读的50本书”名单

 3. “父母必读的50本书”书评专家名单

编后记/马建强

试读章节

在法国巴黎,有一座先贤祠,祠内供奉着让整个法兰西民族无比自豪的先贤们,这些先贤也滋润着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民族。这些先贤在法国人心中的地位,就相当于孔子孟子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在先贤祠宽敞的正厅里,只有两座坟墓,分别埋葬着伏尔泰和卢梭。伏尔泰和卢梭可谓是法兰西精神之父,他们奠基了法兰西民族的灵魂,构建了法兰西精神的平台。

但就在这个正厅里,和这两座坟墓鼎足而立的,还有一面巨柱,在这面巨柱上铭刻着一位作家的名字。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位作家竟然既不是雨果,也不是巴尔扎克;既不是都德,也不是萨特,又不是大仲马、小仲马;他的名字叫作圣埃克絮佩里,他在先贤祠的正厅里,与伏尔泰、卢梭共享着人们的崇拜与敬仰。

圣埃克絮佩里是谁?你不知道吧?法国人都知道!在法国货币中,流通量极大的面值50法郎的纸币上,那个人头像就是圣埃克絮佩里的,法国人像爱法郎一样爱着圣埃克絮佩里,像熟悉法郎一样熟悉圣埃克絮佩里。

要了解一位作家,首先应从他的作品开始,圣埃克絮佩里的作品并不多,他的代表作仅是一本不足六万字的哲理童话《小王子》。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顾名思义,童话主要是写给儿童阅读和欣赏的,但《小王子》这本童话似乎更受大人的欢迎,当然也非常适合孩子们阅读。据有关统计,目前此书在全世界的销量,仅次于《圣经》。

《小王子》的故事其实很简单:因为飞机引擎出现故障,一名飞行员迫降在撒哈拉大沙漠上,这时他遇见一位小朋友,他有一头像麦田一样的金发,他很喜欢问问题,但当你问他问题的时候,他却笑而不答……他就是小王子。

小王子因为与他的玫瑰闹了点矛盾便离开了她,离开了他居住的那座星球,在星际当中旅行,他遇见了国王、爱虚荣的人、酒鬼、生意人、点灯人、地理学家……然后他来到了地球,遇见了蛇、狐狸,以及这位飞行员——小王子到处旅行就是为找到一个朋友,当他遇到这位飞行员以后,却又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故事就是这样。这个故事甚至算不上什么“故事”,但它却永远给你看不完的感觉,第一遍看,也许只是看懂故事,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你会发现,这个简单的故事背后,原来还有很多很多东西,就像书中小王子所说的:使沙漠变得这样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隐藏着一眼井。

这是一篇哲理童话。这个故事的背后饱含了许多哲理,正如作者所写的那样:“请小朋友们原谅,我把这本书献给一个大人了。我有一个重要的理由,这个大人是我在人世间最要好的朋友。我还有另外一个理由,这个大人什么都能看懂,甚至能看懂写给孩子们的书。……我愿把这本书献给曾做过孩子的这个大人。所有的大人都曾是个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书是一个始终葆有童心的大人对孩子们,也对与他性情相通的大人们所说的知心话,他向他们讲述了对于成人世界的观感,和自己身处其中的孤独。

当然,书中所蕴涵的哲理,绝非是抽象的观念和说教,更不是能够用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因此对于《小王子》来说,一千个读者的心中,可能就有一千个小王子。法国著名传记文学作家莫洛亚曾经表示,他不会试图去解释《小王子》中的哲理,就像人们不对一座大教堂或布满星斗的天穹进行解释一样。

但当我们向我们的读者——亲爱的家长朋友们介绍这本书的时候,为了鼓动你们赶紧去找这本书,赶紧去读上这本书,我们还是不很聪明地要多说上一些。原因倒不是为了试图解释书中蕴涵的哲理,而是对我们家长来说,一方面现在市场上林林总总的书太多太多,而且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挑选起来比较困难;另一方面,我们的家长工作都忙,空闲时间很少,而且对童话可能总觉得这是孩子看的,即使买回来了,也是当作礼物送给孩子,其实这本书更是送给我们家长自己的一份很好的礼物。至少它可以让你更好地面对孩子的世界,更好地面对孩子的生活,更好地面对为人父母的生活。

现在我们许多家长非常苦恼,苦于不知道如何做一名称职的好家长。当然还有不少家长非常苦恼,是因为他总觉得自己是称职的好父母,就是孩子不称职、不好。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好家长呢?

我们认为,首先要有爱心。高尔基曾经说过:“爱自己的孩子,这是母鸡都能做到的事情。”我们要做好父母做好家长,当然不能做母鸡一样的家长。因而我们要学会爱孩子,不仅只爱自己的孩子,还要能爱别人的孩子,爱家庭爱生活爱社会爱自然。爱是一门艺术,爱更是人生态度、生存能力。

其次是要有耐心。只有具备耐心才能走近孩子的生活,走进孩子的天地,发现孩子的世界,才能平等地对待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为,才能真正地尊重孩子的心灵与生命,才能更好地爱护孩子帮助孩子,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再次是要有童心。儿童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儿童的眼睛是明亮锐利的,儿童的思维是明快简洁的,儿童的想象能力是无与伦比的。拥有童心就能拥有快乐,就能淡泊名利,就能热爱生活,就能勇于创造,就能与孩子拥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就能与孩子共享成长。

书中小王子诚挚地爱上了他的那朵玫瑰花,每天为她浇水锄草,每天为她心动。当他离开了玫瑰花以后,他说过这样一段话:“因为她(玫瑰花)是我浇灌的花,因为她是我放到玻璃罩下的,因为她是我用屏风保护起来的,因为她身上的毛毛虫是我除掉的,因为我听过她倾诉愁苦或自夸自赞,有时甚至还倾听过她沉默无言,因为她是我的玫瑰花。正因为我在我的玫瑰花上花费了时间,这才使她变得如此名贵。”

书中小王子遇见飞行员的第八天,飞行员终于喝完了备用的最后一滴水。当飞行员非常绝望的时候,小王子总是鼓励他不要失望:“沙漠很美,使沙漠变得这样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隐藏着一眼井。”终于他们找到了水。小王子说:“眼睛看不见,必须用心灵去寻找。”

书中小王子说到,大人们就爱数目字,当你对他们谈起新朋友的时候,他们从来不问:“他说话的声音怎么样?他喜欢玩哪些游戏?他釆蝴蝶标本吗?”他却问:“他几岁了?有几个弟兄?他的体重是多少?他父亲一个月挣多少钱?”小王子还说,如果你对他们说:“有过一个小王子,总是笑着,招人喜爱,他还要一只绵羊呢!”大人们听了定会耸耸肩膀,把你当孩子看待!但是如果你对他们说:“小王子是从b612号行星上来的。”他们就会十分信服。小王子甚至说:“他们就是这样,不应该怪罪他们,小孩子对大人应该宽宏大量。”

书中像这样精彩的故事与对话,比比皆是。我们不禁想问家长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因为工作辛苦、生活劳累或者其他原因而冷漠、忽视了你的孩子?你的孩子是你的“玫瑰花”吗?如果你的孩子正面临困境遇到挫折总有缺点时,你有没有发现你孩子身上一定也有优点也有长处也在哪儿隐藏着“一眼井”?你是不是经常问你的孩子:这次考了多少分?在班上排第几名?在年级排第几名?你又错了几道题?你是不是从来不问孩子:你快乐吗?你想到哪儿去玩?你最不喜欢干什么?……当我们家长读着这些故事与对话的时候,不知你会不会有所感动?会不会对你们怎样做家长有所教益?或者你们会不会因此而变得更加热爱孩子,更加热爱生活,更加会生活?P2-5

序言

理想的父母从哪里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必须更好地提高父母的素质,父母应该有上岗证。那么,高素质的父母应该具有那些特征呢?

(一)理想的父母,应该是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努力培养孩子追求卓越、独立自主、持之以恒、勤俭节约等个性品质和良好习惯的父母。

家庭教育对子女良好个性的培养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追求卓越。实际上,父母可以什么都不做,只要让孩子能够知道永不停止的追求,那么他们至少就成功了一大半了。

2.独立自主。尊重孩子,放手让其成长,培养其独立自主意识,是对每个父母的基本要求。

3.持之以恒。父母应该教育孩子认识到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坚持。因此,家长必须注重对子女的意志力的培养。

4.勤俭节约。“不要在经济上放纵孩子”,这是许多有远见的教育家对父母的忠告。

5.良好习惯。好习惯来自于平时的点滴培养。因此,父母可以从生活习惯着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逐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

(二)理想的父母,应该是永远保持年轻的心境,懂得把童年、童心还给孩子,让孩子轻松、自由、愉快成长的父母。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自身要保持年轻的心境。父母要像回到自己的童年时代一样,努力和孩子一起玩耍,一起成长,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父母应该尽可能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按照自己选择的路走下去,并适当地加以引导,真正做到“把童年还给孩子”。

(三)理想的父母,应该是善于发现孩子的天赋,善于挖掘孩子的潜能,善于培养孩子特长的父母。

父母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天赋与潜能,最重要的一条是要鼓励孩子,还必须尊重子女的兴趣与选择,鼓励子女在不断尝试中发现和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

(四)理想的父母,应该是以大朋友的平等身份来对待孩子,而不是以长辈的身份来压制孩子和以棍棒的方式教训孩子的父母。

家庭是以理解、尊重、鼓励孩子为教育前提的,通常,具有创新意识、活泼、天真、开朗的孩子都有比较平等、宽容的父母。在与孩子的关系上,人们往往对父母的“没大没小”持否定态度,其实这反而应该提倡。

(五)理想的父母,应该是有着和谐家庭关系,能以身作则,一诺千金的父母。

父母是一个教育整体,教育孩子必须要有父母双方的通力合作,也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教育好孩子,这是家教成功的最好保证。因此父母必须以自己的言行一致来培养子女的信用意识。

(六)理想的父母,应该是永远不对孩子失望,绝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和鼓励,决不使用侮辱性批评的父母。

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很多父母都十分吝啬自己的表扬和鼓励,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一个微笑、一个赞许、一种肯定都会激起他们非常强烈的情感,扬起他们希望的风帆。当孩子失望时,父母的一声鼓励“你行,你一定行”会让孩子重新振作起来。

(七)理想的父母,应该是善于学习,具有教育理性和自觉性,能够善于利用各种教育情境,把握教育机遇的父母。

“生活处处是教育,生活时时是教育。”父母应主动充实自己的教育科学素养,把握各种教育机遇,让孩子在丰富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这才是最完备的教育。

(八)理想的父母,应该是努力配合学校、社区对孩子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从而促进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的父母。

父母应善于主动地同学校沟通联系,父母应该努力成为学校、老师和孩子的“中间协调人”。

孩子是父母心中的太阳,是父母生活的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请天下所有的父母记住这样的话:“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

近年来,我一直用“新教育实验”来努力构建理想的教育。理想的教育由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等共同构成。教育一旦失去理想,那世界就无法想象。有理想的父母,才会有理想的家庭教育,才会有理想的两代人的共同成长。那么理想的父母从哪里来?

我们“新教育实验”中有一个项目,叫“莫愁新父母学校”,由江苏省《莫愁》杂志社与我们课题组联合主办,现已在江苏、浙江等地正式挂牌成立了37所莫愁新父母学校,培训了数以万计的在校学生的父母。但天下父母数以万计,要提升广大父母的整体素质,我认为倡导父母来读书应成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工程。这些年来我们一直推动倡导全民阅读,坚持“把阅读进行到底”,因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主要取决于阅读的水平,“国民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家庭教育可以从培养读书人口开始,培养读书人口应从改变父母开始,改变父母就从阅读开始。如果我们的父母都热爱读书,崇尚科学,尊重知识,亲近文化,提升精神,那么他的家庭就将充满书香,他的孩子自然会和父母一起来共同构建家庭里、世界上最美的姿态——读书。

现在苏州每年举办阅读节,全国其他城市也举办过类似的倡导推广普及的活动。我们应该坚信,阅读会让我们的城市更美丽,会让我们的家庭更温馨,会让我们的教育更幸福,会让我们的人生更充盈、更丰富、更精彩。

现在国内家庭教育类的图书很多很多,对广大父母来说,单方面来讲“开卷有益”显得过于理想化。由赵忠心、徐国静、赵刚、孙云晓等50位国内一批著名的家教专家、出版专家、文艺专家等联袂评选推荐出50本父母必读的家教类图书,并由他们对这50本书进行——导读,以“父母必读的50本书”为题结集出版,我觉得这对培育读书人口、促进亲子共读、提升父母素养、营造书香家庭、构建和谐社会,都将是一个极大的推动,同时对家教类图书的编写出版、发行、阅读、推广也会是一个很好的引领与激励。该书主编马建强嘱我写个序,我对这样的评选活动给予支持,我对这样的图书出版感到欣慰,我真诚地希望通过阅读家教类图书(也包括其他图书),能涌现出更多的理想父母!

(朱永新,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导,“新教育实验”发起人)

后记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个故事;前清末年,浙江初开师范学堂,有一位老先生听了,很为诧异,便发愤说,师何以还须受教,何须要开师范学堂,如此看来,还该有父范学堂了?这位老先生,便以为父的资格,只要能生。能生这件事,自然便会,何须受教呢。却不知中国现在,正须父范学堂:这位先生便须编入父范学堂初等第一年级。

鲁迅先生为此专门写过一篇文章,题为“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他用生物发展的观点说明了父母对子女没有什么恩典,也就不应该施什么威风。父母不能把孩子作为自己的奴隶、私有财产,可以任意蹂躏和摧残,而是有责任爱护他们、养育他们、教育他们。鲁迅先生要求中国的父母应少一些长者本位、利己思想、权力观念,多一些义务思想与责任心,要理解孩子,要指导孩子,要解放孩子。旧中国的父母不注意家庭教育,“中国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的人,不负教他的责任。虽然‘人口众多’这一句话,很可以闭了眼睛自负,然而这许多人口,便只在尘土中辗转,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当年陶行知留美回国后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他十分敏锐地感觉到中国的教育严重脱离了中国的国情,发现所有的学校都还采用着过去不合理的教学方法,即教师教,学生听;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毫不联系实际。他想这样下去,不是要把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变成书呆子和字纸篓了吗?经过深思熟虑,陶行知在学校校务会议上公开提出要用“教学法”代替“教授法”,然而却遭到了许多教授们的反对。这些反对派摇头晃脑地说:自古以来,先生的责任就是教书,学生的责任就是规规矩矩地受教。先生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与学本来就是两回事嘛!

陶行知驳斥道:不!现在教与学不是一回事,但他们应该是一回事。我们为什么要教,就是为了学生的学。所以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从前的先生,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凡是学生的才能兴味个性,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这哪是什么“学”校?简直就是“教”校!

陶行知与这些反对派们当场辩论了两个多小时,但结果仍然是他的提议没有获得通过。后来“五四”运动爆发,借助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冲击和影响,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才终于听从了陶行知的建议,把“教授法”改为“教学法”。

上述两则故事,起码可以告诉我们:做父母是要学习的,现代社会,父母就是一种职业,它需要上岗证,需要学习“父范”、“母范”;做父母不仅需要向成功父母学,向书本学,也需要向我们的教育对象——孩子学,就像教师对学生需要“教学法”而非“教授法”一样,教学相长。

现在是新世纪,离鲁迅、陶行知那个时代差不多近百年了。我们的父母成长、子女成长、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新情况。简单地说,我们现在是少子时代、忙人时代。每家大多是独生子女,孙子比儿子少多了,父母每天都在或城市或农村或城乡之间忙来忙去。少子时代,是我们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决定的,忙人时代是我们的现代化进程决定的,另外也是广大父母个个都希望自己的唯一的孩子成龙成风决定的:再穷不能穷孩子,一切为了一个孩子,一切为了一个孩子的一切。家庭教育开始面对这样一个基本情况:父母普遍对孩子期望过高(容易导致孩子厌学),对孩子溺爱过度(容易导致孩子冷漠),对孩子关注过分(容易导致孩子无能),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父母对孩子行为放任(容易导致孩子失范)。而数量比较巨大的父母在家教观念、家教知识、家教能力、家教方法、家教水平等方面普遍缺乏基本的培训。怎么办?天助自助之人。我认为,广大父母要提高自身素质,最快捷、最便利、最关键的方法是自助起来:教育孩子从教育自己开始,教育自己从改变自己开始,改变自己从阅读开始。父母应该多读一些家庭教育类的图书,好好补补课。

现在谁都知道,中国的父母最舍得给孩子投资,不少家庭给孩子买习题集、课外书,都是开着私家车,一买一车屁股,可谓成车往家拖。城市交通双休日也不畅快,成千上万的父母为成千上万的孩子报了成千上万个补习班城南城北赶场子即是一个重要原因。但却少有父母会给自己买一本怎样做父母的书来翻翻、看看、学学。是不是中国家庭教育类的图书少呢?用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赵忠心的话来说,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书店里关于家教类的图书,主要是他写的极少几本。进入90年代,书店里开始有一排一排的家教类的图书了,但作者要么是赵忠心本人,要么是赵认识的专门研究家教的朋友。进入新世纪,书店里家教类图书开始一书柜一书柜的了,家教专家一下子开始遍地开花。而近年来,家教类图书大有铺天盖地般的大繁荣之势。当然,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关注家教类图书出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家教类图书写作,这对促进家庭教育事业的发展毫无疑问是进步的、积极的。但问题是,家庭教育既然是教育,教育是科学,科学是专业,专业不能没有一个起码的门槛:不是每个考上北大清华或者哈佛剑桥的孩子的父母自然就是家庭教育专家,即使是家庭教育专家,要出版让广大父母学习借鉴、具备普适价值与科学意义的书籍,那起码也要有一个专业写作的训练。

父母不学习不行,父母随便逮到一本家教书就学习就当作金科玉律或救命稻草,看来也不行。虽然孩子不教可能会变坏,但父母教坏了,那孩子则会更坏。为此我一直有一个想法,把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正式出版的家教图书(包括家教理论、家教实践、亲子共读、家教文艺、外国家教图书等)来一个盘点、来一个评优、来一个导读,来帮助广大父母、服务广大父母、引领广大父母知道好的家教类图书,继而来阅读好的家教类图书,最终实现广大父母能够提高自我辨别能力,能够自主选择、自我阅读、自我提升、自我完善。

现在这个心愿终于实现了,“父母必读的50本书”评选书目终于正式揭晓了,而对这50本好书进行导读的《父母必读的50本书》也正式出版了。

首先要特别感谢朱永新先生。多年来,他一直倡导阅读活动,在担任全国政协十届委员、常委的5年时间里,他每年都提出关于设立国家阅读节的提案,可谓“将阅读进行到底”。正是在朱永新先生的倡导与推动下,苏州市文明办积极资助了本次评选活动与出版项目。

其次要衷心感谢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赵忠心教授、秘书长赵刚教授,他们以家教专业委员会的权威身份、国内率先多年从事中国家长教育体系建设的实践经验,以及一个稳定的高水平的专业团队大力支持了这次活动。50位评审专家为本次活动提供了智力支持。

再次要真诚感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办事处主任吴法源先生。吴先生年方三十,但他策划组织编辑出版的“大夏书系”近年来已经成为中国教师用书的最知名品牌之一。此次评选活动,他积极主动承担了图书出版任务,并慨然捐赠1000册图书以示支持。

我认为,本次活动,专家评委具有权威性、代表性,入选书目具有示范性、开放性,导读文章具有科学性、可读性,评选活动具有公信力、公益性。我们有一个愿景,那就是广大父母能够“一册在手,50本尽览,50年全有”。当然本次全国评选在国内尚属首次,评选、组稿、编辑、出版时间也不是非常充足,难免会遗落一些更好的家教类图书,也难免存在一些其他不足或缺失,我们期待以后每两年、三年度来一次对全国家教类图书的评选活动,激浊扬清,大浪淘沙,来规范、引领、鼓励、促进中国家教类图书的编写出版、阅读推广。我们期待国内的相关图书出版单位、图书发行单位、家庭教育管理单位以及专家学者、广大父母对我们本项工作多提意见与建议。

谢谢大家,是为后记。

马建强 2007年12月6日于扬子江左、秦淮河右之龙凤花园

书评(媒体评论)

赵忠心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太重要了!家庭就像是物理学上的磁场。子女长期生活在其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会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和熏陶,不由自主地朝家长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孙云晓

呼吁父母持证上岗,眼下似乎是个浪漫的想法,但我敢预言,这迟早将成为一项法律规定。我在全国各地巡回讲演过程中,上千万的父母听众,让我看到了太多太多伤心的泪水和绝望的眼神。

徐国静

母乳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最珍贵的礼物。女人在哺乳的过程中,赋予孩子的不仅是天然的最好食物,还赋予孩子爱的哲学、人际沟通的智慧和健全的人格。没有体会敞开胸怀的甜蜜,真是白做了一回母亲。

徐冬梅

有足够的材料证明,大声读给孩子听是一个融洽亲子、提高孩子阅读兴趣、提升儿童思维情感品质的有效途径。

李镇西

家长也是教育者!

马建强

教育孩子从教育自己开始,教育自己从改变自己开始,改变自己从阅读开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父母必读的50本书/大夏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建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757376
开本 16开
页数 3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9.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8
168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0: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