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学生活新思维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从新的角度剖析大学生活的书,是一本用新的思维针对大学生生活实际、解决大学生思想上困惑的一本书,同时也是方便老师读懂学生并加强辅导针对性的一本书,根本上是应对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软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现实的一本书。

本书从一个新的角度,介绍社会对莘莘学子的期待,释解来自于学生们内心的困惑,构架学业与就业之间的“桥梁”。通过说理的方式,意在让同学们看清问题的实质,理清自己的思路,书中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思辨性,个别地方甚至有些抽象。

内容推荐

人们一向认为考中大学相当于步入了天堂,一进大学就有了放松的资格。可好景不长,临近毕业,考试和工作又成了巨大压力。特别是找不到工作,使大学生陷入了困境。大学里的几年生活,究竟应该怎么过?本书以一个过来人的经历及多年在高校进行教学管理研究的老师的身份,对今天大学生活的主要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哲学思考:作为大学生的优势和缺陷,高校办学的成绩和失误等。试图对迷茫的大学生提出理论和精神上的指引,关键还是需要思维上的变革。

目录

前言

1 大学不是天堂

2 唤醒灵魂在场

3 独有的朝圣路

4 做自己的主人

5 值得一生守望

6 生活是立体的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1.3.2 成功属于那些不找借口执著前行的人

人生是一个充满期冀与前行的过程。每一个人都怀揣着火热的人生期盼起程,谁都希望自己有个荣耀的人生,谁都渴望自己有一个成功的人生。但在前行的过程中,有人走向成功,有人最终却走向失败。成功和失败看起来似乎天壤之别,但决定它们的,也许就是一些小小的细节,小小的习惯,比如,常常为自己没有完成的事情寻找借口。

写到这里,笔者起身离案,踱到阳台上,城市的夜晚无论如何都不能与乡村的静谧相比。车轮碾过学校门前路面的“减速带”的“哐当”声,一次又一次冲向身边的窗户,发出“嗡嗡”的声音。

回想起来,自己从学校走上社会,不知不觉间20年的时光就这样匆匆而过。从小乡村到大学;从毫无工作经验,到单位的业务骨干;从一个掏空了自己腰包满心帮助家里富裕起来的雄心勃勃者,到如今自己和父母兄弟姐妹们仍然生活得贫困的无奈者……自己走的是一条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但又不能不说是曲折而艰难的人生路;实现了一些人生目标,也错失过人生难得的机遇,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也饱尝了失败的酸楚。回首往事,终于明白,在人生前行的过程中,我之所以能够使自己的家庭生活和睦,之所以能够不断实现阶段性的人生目标,之所以明知道难以根本改变父母兄弟状态但仍然持之以恒,是因为在我前行的过程中,始终以没有任何借口的信念要求自己,肩负起家庭、学校、军队所赋予的责任,时刻不敢忘记作为一个长子、父亲、教员所要担负的职责,以诚实、认真、‘负责、敬业的精神来对待每一项细微的工作,最终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些成功。

当然,我也错失过很多的重要机会甚至犯过许多错误,这都是因为在面对困难与压力时,为自己寻找诸种借口,逃避责任,放弃人生理想与信念。

生活的经历告诉我,生活中不愁找不到借口,就怕找借口。当你在生活中,开始为没有达到的每一个细小的人生目标、工作目标而寻找借口时,你前行的脚步,已经不知不觉的缓慢下来了。当你每天都在忙着为自己寻找各种各样理由和充分的借口时,你前进的脚步已经停滞不前,甚至已处在人生倒退的边缘上。

有人曾这样写道:

——“借口不是甘甜的美酒,它是一杯充满着诱惑的毒汁。当你有了第一次啜吮的经历,借口将会像毒蛇一样缠绕着你,让你像喜欢美酒一样喜欢上它,时不时地喝上两口。借口是自我欺骗的慰藉,借口是惰性的温床,借口是麻醉自己的酒精,借口更是扼杀人生前行的毒品,借口是拖延的开始,借口是逃避责任的理由,借口是对理想和信念的放弃。生活中没有借口,寻找借口将注定你人生的失败。”

——“不寻找借口,就是要勇于承担责任;不寻找借口,就是要永不放弃;不寻找借口,就是要永不言败;不寻找借口,就是要锐意进取,不寻找借口,就是要敢于面对困难。也只有不寻找借口,你才能够坦诚地面对生活,寻找和发现人生前行的困难与问题,解决问题,不断超越自我,接近成功的目标。人生没有借口,没有借口的人生将显得格外精彩纷呈。”

谈这个问题,就不能不提到这样一本书:《没有任何借口》。它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由世界闻名的美国西点军校的毕业生、美国优秀的职业演说家、咨询专家费拉尔·凯普撰写的。书中所体现出的一种负责、敬业精神,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正是秉承这一重要的行为准则,西点学子在任何一个团体里都表现出了良好的团队精神及合作能力,他们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荣誉感和纪律意识,自信、诚实、主动、敬业,从而成为可信赖和承担重任的人。

可是观察一下我们身边的一些人,他们的每一天仿佛都在焦躁地等待中度过。等待未来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被委以重任,来施展抱负、尽显才华,他们不甘于庸庸碌碌、平平凡凡了此余生。然而,他们只是等待,而不愿意从每一天的诸个小事做起,相反却会为单位没有提供更好的条件,自己虽经辛苦却总不能显出优秀,开始自怨自艾、怨天尤人。对待平凡琐碎的学习,缺少热情,敷衍了事,也渐渐失去了强烈的责任心,失去了荣誉感和纪律意识,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注定了未来必然要庸庸碌碌、平平凡凡。

“每个人所做的工作,都是由一件一件的小事构成的……所有的成功者,他们与我们都做着同样简单的小事,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从不认为他们所做的事是简单的事。”这是《没有任何借口》中的一段话,听来平实无华却意味深长。其实,人生就是由这许许多多的微不足道的小事构成的。比如:你是否每天早上都想再多睡一分钟,结果多睡了半小时;是否常常为自己没有完成的事情而寻找借口?不要小看这些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好的习惯可以使我们受益终生,是打开成功的钥匙,而坏的习惯只能把失败的门打开。而《没有任何借口》一书告诫我们“不要让借口成为习惯”。

应该如何做呢?费拉尔·凯普这样说:“保持一颗积极、绝不轻易放弃的心,尽量发掘你周围人或事物最美好的一面,从中寻找积极的因素,让自己能有向前走的力量。即使最终还是失败了,也能从中汲取教训,把这次的失败视为向着目标前进的踏脚石。”

没有借口

一个男人有了追求要为此而奋斗

不顾一切哪怕撞得头破血流

你决不低头却没有借口

当一个男人确定方向就该往前走

哪怕是被卷走哪怕前方没有尽头

当你还在年少时就不认输

长大以后更不向现实低头

当你再次遭遇失败的时候

身为男人你该让自己去证明你还硬着骨头

如果有一天你落下无悔的眼泪

我发誓我会为你喝彩加油

记不清这是谁写的,也记不得从哪里来的,只是曾为这些句子感动,抄在笔记本上,现在转录于此,与有缘人共享。

P46-50

序言

大学生活多年,年年都重复着同样的故事。每一年的金秋,总要迎来一批满脸稚气、青春勃发、浑身充满期待的新生;每一个火热的夏季,总要送走一批满脸茫然、风华正茂、行色匆匆的老生。每一个轮回过后,有的同学学有所成,踌躇满志,满怀期望地走上工作岗位,开始新的一段人生历程;有的同学,四年之中始终在学业考试和打工赚钱中来往奔波,拿上毕业证的那一刻之后,仍然是匆匆地离去,甚至来不及和同学分别握手和留给母校临别的回望;有的同学或是考试“挂科”太多,或是为爱备受折磨,满心疲惫,犹豫而彷徨,不知路在何方,毕业也就意味着暂时的失业,梦中对母校的记忆充满了伤痛……

每一次迎来,都是那么欢欢喜喜,热热闹闹,期待希望之语一串又一串;每一次送行,都是那样泪水纷飞,叹气声声,祝愿之话多成了酒精燃烧下一遍又一遍的豪言壮语。这样的轮回之下,身在其中又以旁观者的身份,站在不远处,看此情此景,心中总是有说不尽的诸多感慨。这种感慨,只有穿梭在社会和学校之间的老师,才能生发,才能理解。总觉得,自己的学生们应该学得更多一些,收获应该更大一些,发展应该更全面一些,大学生活之路应该更为笔直和平坦一些。然而,静下心来梳理自己学生们四年的生活,发现:大一学生中很多人在从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转换中,走入了茫然;大四老生中绝大多数在考研或是寻找工作中的躁动之下,丢失了学生的主业;大二或大三的时光利用了多少,直接决定了大学生活四年的质量。

于是,也就有一个想法:有什么样的办法,让大一新生更快地实现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让大二大三方向明确、学习效益更高,让大四在不误主业之下,更好地与社会对接?

带着这样共同的想法,翟海燕和任强两位从教多年的老师共同组成了一个课题组,走入在校生中间进行访谈,通过网络或是电话与步入社会的老生进行叙旧,围绕着课题,进行了近两年的持续调查。通过调查,我们深深地感到,大学生中存在较为普遍的问题是对大学生活并不了解甚至是误读,对于大学与自己的协调缺乏应有的准备,对于在大学如何活得质量更高一些、效果更好一些缺乏明确的理念,茫然、浮躁、冲动、忧虑等情绪一直困扰着学生们,原来应该是主动的、积极的、高效益的大学生活,变成了被动的、漠然的、低质量的大学生活,既没有真正实现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质的飞跃,也没有完成迎接社会挑战应有的充分准备,直到毕业后奔波于N个招聘会,像“撞天婚”似的寻找着自己能够赖以生存的工作机会。

看着一年低于一年的就业率,更催促着我们完成调查,写出书稿,有助于学生们的成长。经过一年多的讨论、撰写,几易其稿,最终成书。翟海燕负责总体策划并撰写了序言、第一、第二章、第六章,并负责调查表格的设计、调查访谈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全书的统稿工作,任强负责撰写第三至第五章并负责校对工作。我们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从策划到成稿,前前后后,历时三年多,几易其稿,终于完成本书。

“横看成岭侧成峰”,从一个新的角度,介绍社会对莘莘学子的期待,释解来自于学生们内心的困惑,构架学业与就业之间的“桥梁”,是我们撰写这本书的初衷。因而,这是一本从新的角度剖析大学生活的书,是一本用新的思维针对大学生生活实际、解决大学生思想上困惑的一本书,同时也是方便老师读懂学生并加强辅导针对性的一本书,根本上是应对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软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现实的一本书。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是本书的另外一个特点。我们写作的立足点是从观念上解决问题,更多的是通过说理的方式,意在让同学们看清问题的实质,理清自己的思路,因而,书中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思辨性,个别地方甚至有些抽象。同时,我们又要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本书有着很强的实用性。

在本书成书过程中,信阳师范学院的琚献利等同学、空军第一航空学院的贾文娟等同学反复阅读本书,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束琬老师在修改定稿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陈彪先生,在审读本书中,给予了大量中肯的修改意见。他们为更好地保证该书适应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和理解水平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在此,我们对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作者

二○○七年六月二十四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学生活新思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翟海燕//任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462200
开本 32开
页数 3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5
出版时间 2008-03-01
首版时间 2008-03-01
印刷时间 2008-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45.5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7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3: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