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家长助学助考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立足学生成长的密集课题,整合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成功学、博弈科学、生理学、医学等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针对学生学习、成长、素质的发展特点,借鉴了美国、日本、欧洲等有效可取的理念和方法,研究出适合解决中国孩子学习、成绩、人格成长、心理问题尤其是有效考试的策略;也帮助为了孩子学习、成长、成绩而苦恼的天下父母,希望您能够从本书中有所收获。

内容推荐

从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帮助孩子解决心理困惑,到助考环境、饮食搭配等各个方面对家长进行全程指导,内容丰富;全书案例与说理结合,叙述生动,让家长从别人的故事中审视自己,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将心理学、教育学的科学原理与家教实践紧密结合,应用性强,能有效帮助家长避免教育教学教养中的误区;为方便读者,本书作者还提供在线辅导,家长日常有疑问时可以直接上网登录www.efudao.com进行咨询。

目录

第一篇 职业家长篇

 1 为何中国父母座次排在最后边

 2 学考好不好家长特重要

 3 幸福的孩子为什么不快乐

 4 孩子心理问题的根源在父母

 5 家长的期望是动力还是压力

 6 理性对待孩子

 7 家长的角色

 8 既要教又要育

 9 把学习权交给孩子

 10 别让您的爱淹着孩子

第二篇 心理方法篇

 1 家长的哪些心理会影响孩子的教育

 2 掌握孩子学习心理

 3 不适应学校生活怎么办

 4 帮助孩子找到学习方法

 5 假期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

 6 作业要求质不求量

 7 孩子贪玩怎么办

 8 怎样纠正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9 不必为面子而战

 10 家长忌语

 11 如何克服不良习惯

第三篇 辅导后勤篇

 1 再富不能富孩子

 2 对孩子要放手不放纵

 3 帮助孩子处理挫折

 4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5 教会孩子欣赏自己

 6 莫让孩子患上考试病

 7 您有没有“学习焦虑症”

 8 怎样使孩子安心做功课

 9 扩大孩子的交往范围

 10 对待早恋:宽容和务实指导

 11 助学助考环境建设

 12 食物营养配餐方案

 13 如何请家教

 14 家长素质训练1

 15 家长素质训练2

 16 家长素质训练3

第四篇 家庭教育专题篇

 1 家庭教育的魅力

 2 从分苹果看家教的区别

 3 家庭教育的不健康

 4 家庭教育的主要类型及其影响

 5 西方国家的家庭教育

 6 学习外国家庭教育的长处

 7 建设家风

 8 培养自我价值感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9 独生子女教育误区

 10 独生子女教育困惑大读解

 11 开启智慧之门——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12 营造健康的亲子关系、家庭氛围

 13 不可忽视家庭性别角色意识教育

 14 重视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15 厌学解密

 16 健康人格的形成是关键

 17 个性化教育孩子

 18 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

结语

试读章节

1 为何中国父母座;欠排在最后边

高尔基说过:“爱孩子,那是连母鸡也会做的事,而真正要教育他们则是一件大事了。”中国父母在养孩子上花的心血、力气、脑筋,可以称得上是一流。这些自以为是的爱,用孩子的话说就是:“妈妈只关心我吃穿的爱,让我受不了,让我感觉发腻。好像我到世界上就是一种来吃穿的动物一样。”

在一家青少年研究所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中,调查对象分别是日本、美国和中国的高中生,调查项目是学生心目中“最受尊敬的人是谁”。统计结果如下:日本学生答“最尊敬的人”中,列前三位的是:父亲、母亲、坂木龙马(日本著名历史人物);,105名美国学生答“最尊敬的人”中,列前三位的是:父亲、迈克尔·丹(球星)、母亲;而12000名中国学生答“最尊敬的人”中,父亲列第十位,母亲列第十一位。(《教育漫谈》2006年第2期)

从上面的结果可以反映出当代的家庭教育存在有一定的问题,而且表明也和中国传统的家教有一定的距离。中国传统教育中提倡的遵从,从目前整个家庭教育状况反映的结果可以发现,如今的孩子在心里面,姑且不说遵从孝顺,就连对父母最起码的尊敬也没有了。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现状呢?这很值得我们深思。

如今有相当多的父母,对子女只养不教。他们觉得父母的责任就是供孩子吃、喝、穿、住,把孩子养大就行,至于教育孩子,他们则认为那是学校和社会的事。

中国父母在养孩子上花的心血、力气、脑筋,可以称得上是第一流的。特别是当代独生子女的父母们,更是拼命地在养孩子上搞攀比:你让孩子吃“脑轻松”,我给孩子喝“昂利舒脑”,刚吃完什么“脑黄金”,又争抢着让孩子吃“维生素C”。在穿着方面,有的家长更是毫不吝啬,从名牌鞋到名牌运动装,从名牌衬衣到名牌皮外套,只要让孩子穿得好吃得好,他们花再多的钱也愿意。似乎给孩子吃高档的穿名牌的,就能培养出金牌子女了。有的家长还几乎包办了孩子除读书外的所有事情,这导致有的孩子到了十五六岁,还把衬衣甚至脏袜子都扔给家长洗、大学毕业后找工作面试也需要家长陪同领路。但是家长还乐此不疲,觉得那是爱孩子。实际上,这些都是不当的家教方式。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员王宝祥调查发现,现在的中国家长绝大部分不懂家教,有高达70%比例的家庭在家庭教育中存在误区。

目前家长管教孩子的方式大体分为三种:一是祖传的,上代怎么教育的父母,然后父母再演绎“克隆”到子代,属于固定的教育方式和思维;第二种是随意性的,思维跳跃杂乱,想一出是一出,常常随大流、盲从跟风;第三种是通过学习、思考,总结自己的经验。第三种家长约占30%。

今天的孩子生活在开放环境中,在孩子的眼里,家长不再是万能的。经常会听到有家长说:“今天想管教孩子没有一点本事还真不行。”

任何成功的教育背后都有成功的家长,家长的成功,不是因为他有多高的文凭、多高的文化,而是因为重视孩子教育,教法得当合理。

高尔基说过:“爱孩子,那是连母鸡也会做的事,而真正要教育他们则是一件大事了。”有些家长的爱只停留在养的阶段,那些自以为是的爱,用有的孩子的话说就是:“妈妈只关心我吃穿的爱,让我受不了,让我感觉发腻。好像我到世界上就是一种来吃穿的动物一样。”这些孩子说的没错。如果父母只注重孩子的衣食住行,只是养孩子而不是教孩子,那么和动物的养育又有什么区别?做人的道理,生存的本领,高尚的人格,这些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孩子们要一一向别人学。学到手的孩子,当然尊敬那些教给他最必要的东西的人。没学到手的孩子呢,则往往在社会上吃尽苦头,难以自立,回过头来,自然要埋怨他们的父母。所以,透过孩子尊敬家长的表面,实际上是反映了家教方式是否科学的本质。孩子忘记需要尊敬您,其根源是因为您忘记了在养他们的同时还需要教育他们。反之,父母如果把教看得重于养,教育孩子自立自强,让他们认识到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必须先从尊重、孝敬父母和长辈做起,那么一切自然会变得不同,父母也会成为孩子最尊敬的人。

因此养育孩子的关键在于正确地引导孩子,不但要“养”,还要“教”,更要“育”。父母应学会科学、理智地思考问题,让家教从浮躁攀比的风气中解脱出来,采取合适的家庭教育方式,自然孩子也会真诚地把孝敬父母当做人生的一种美德和自律。这对家长也提出了与时俱进的学习要求。

2 学考好不好家长特重要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好农民不会让庄稼枯萎,好父母不会让最自己的孩子落伍。家长要做到真正关心他们,就需要做好家长“职业”,提升家长的职业水平。

您有没有想过,当家长也是一种“职业”。在孩子面临考学时,家长的“职业化”’水平也在经受考验。

如果您此前没有想过,那么现在,您有必要把做家长也当作一种“职业”。因为,您的孩子考学在即,您的参与必不可少,并且您参与的“职业化”水平对孩子应试的状态、孩子考试的正常发挥均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家长这门职业,需要您具有起码的助考职业技能。您的孩子现在将要面临的考试,就是您家长职业生涯的所要经历的重要职业检验之一。虽然,您不必如临大敌,紧张过度,但家长的“职业化”程度确实影响孩子的考试成绩。俗话说,有备无患。有几个与家长有关的点击率较高的关键词可以引起您的注意:日程安排、临考状态、焦虑测验、营养睡眠健康、备考策略、放松术。

事例1:考学时,一名学生该进考场了,却找不到妈妈为自己放好的准考证,着急得哭起来。

事例2:一位考生由于考试前一天是由家长代看的考场,自己不清楚考场在什么地方,临考前就楼上楼下、东一头西一头的乱找,也是急得满头大汗,影响考场上的正常发挥。

事例3:一位父亲送孩子考试,入考场前,严肃地说:“昨天那两门你考得都不怎么样,今天你一定要考好,要不然,我看你那重点大学的梦就得泡汤了!”考试开始,此考生遇到不会做的题,想起父亲的话,顿时大脑一片空白。少许,考场上抬出一位晕倒的考生。

事例4:某考生考学成绩上本科线了,但所报志愿与实际分数相去甚远,因为,这些志愿的主人是他的父母,并不是他自己。

所以,您作为家长,不仅要有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还要有职业远见和职业态度。要清晰地了解做什么对孩子有帮助,怎么做才是恰到好处——家长对孩子好,决不等于家长为孩子做得越多越好。

此外,家长这一行业,也有职业倦怠,也讲究职业境界和职业远景,也追求职业收益和职业成就。

复习时,孩子方法得当、张弛有度、略有进步,就是家长的职业收益;考试前,孩子睡眠良好、心态平和、身体健康,就是家长的职业收益;考试时,孩子把自己应有的水平发挥出来,甚至超水平发挥,就是家长的职业收益;考试后,孩子所报志愿与分数相当,被理想的大学录取,就是家长的职业成就。

所以,我们不妨可以这样说,孩子考得好不好,家长特重要。

目前风行全球的“亲职教育”是对做父母的人进行的一项职业化教育。父母作为一种“职业”,比起小学、中学老师,评价标准应该更高一些。不同阶段的老师负责的是孩子人生的一段旅程,而父母的工作应该是伴随孩子一生的。好父母的评价标准是孩子一辈子活得怎样,好父母看待孩子的眼光也不仅是孩子的成绩怎样、分数如何,更重要的是看孩子的快乐能力如何,这与学校老师是不同的。

做一个让孩子智力超群的父母不容易,做一个为孩子一生幸福考虑的父母更不容易。P2-5

序言

天下最伟大的是父母,最操心的也是父母。

研究调查发现,大多数父母(包括社会中的名家、名流等有成就的成功人士)的多数行为动机都是为了孩子。尤其是那些忙于事业而疏忽了孩子的父母,觉得自己亏欠孩子,于是总是试图弥补对孩子的教育,形成很大的补偿心理。

也许你是一位非常优秀的领导,在引领数百万人的城市发展;也许你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商人,能创造成百万上千万的财富;也许你是一位非常杰出的教师,已桃李满天下……但是,如果你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不成功,就不算真正的成功,任何成功都不能弥补教育孩子的失败。孩子是你的,也是国家的,他们的好坏决定着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输不起。教育好一个,全家放心,社会放心。

为了孩子的教育,父母煞费苦心,花费了可观的经济成本、时间成本、精力成本,甚至毕生心血,但却时常收效甚微。当父母发现孩子没有教育好,成绩不满意或者走上了邪路时,马上有种失落甚至全军覆没的感觉,可能会在心里永远留下阴影。

实际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好农民不会让庄稼枯萎,好父母不会让自己的孩子落伍。家长要做到真正关心他们、尊重他们、爱他们、教他们、育他们。在现代社会中,当家长也是一种“职业”,如何提升家长的职业水平也在经受考验。

如果您此前没有想过,那么现在,您有必要把做家长也当作一种“职业”。因为,您的孩子考学在即,您的参与必不可少,并且您参与的“职业化”水平对孩子应试的状态、孩子考试的正常发挥均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家长这门职业,需要您具有起码的助考职业技能。您的孩子现在将要面临的考试,就是您家长职业生涯所要经历的重要职业检验之一。虽然,您不必如临大敌、紧张过度,但家长的“职业化”程度确实影响着孩子的考试成绩。

失败一定有原因,成功一定有方法。《家长助学助考》立足学生成长的密集课题,整合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成功学、博弈科学、生理学、医学等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针对学生学习、成长、素质的发展特点,借鉴了美国、日本、欧洲等有效可取的理念和方法,研究出适合解决中国孩子学习、成绩、人格成长、心理问题尤其是有效考试的策略;也帮助为了孩子学习、成长、成绩而苦恼的天下父母,希望您能够从本书中有所收获。

后记

总之,家长要看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就须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并允许孩子也能参与家庭的管理。家长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在孩子遇到困难、失败时,应给予其鼓励、安慰;孩子成功了,要立即表扬。家长要有勇气向孩子请教,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失。

还需要在家庭环境建设上下功夫(包含着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方面)。家庭的物质环境包家庭经济状况,衣、食、住、行的条件等,物质环境不一定要很好,但要达到最低限的要求。心理环境则是由家庭成员的精神生活内容所构成的,包括家庭成员的个性心理品质、思想感情、观念信仰、风俗习惯等。例如家长的性格、兴趣、才能以及情绪状态等,时刻表现在家庭生活中,影响着家庭心理环境。影响家庭心理环境的诸因素之间又是相互作用的,他们如同一个磁场,对每个家庭成员特别是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家庭心理环境,就能造就出什么样的个性。因此,如何保持、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气氛,是家长们时刻应当注意的。充满矛盾的甚至是破裂的家庭往往产生紧张、冲突、恐惧的家庭空气,给孩子身心造成恶劣的影响。有经验的父母,都善于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发生争吵时,尽量避开孩子,有不愉快的事情,尽量不带回到家庭中,以便建设一个和谐的家庭心理气氛。家庭和睦,各成员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乐观,能够相互学习,这个家庭的心理环境则是良好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心理环境对人们具有更大的影响作用。

人们一般都习惯了线段式的思考,这种思考总是简单地归结出责任所在。所以当孩子出了问题,我们便开始责怪孩子。但实际上,“家庭”是一个系统,是一个循环不息的“动环”,每个家庭成员所扮演的角色都是这个动环中的一部分。他可能是原因,也可能是结果,没有什么事情是孤立存在的。家长要能够充分理解、信任和理性地对待孩子,让他有一个自己的空间,能够自己发展、自己成长。

在本书出版过程中,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参与本书编写制作的还有复旦大学的沈尹婧、赛娜、高丁、钱武杰、吴金玲、徐帅哲及新疆兵团财经学校的周辉。感谢所有为此书出版提供热心帮助的人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家长助学助考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前锋//朱韶晖//郑佩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2171430
开本 16开
页数 2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3
出版时间 2008-04-01
首版时间 2008-04-01
印刷时间 2008-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60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8:4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