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美国的梦想(解读美国强大的真正密码)
内容
编辑推荐

没有人会质疑是美国的科学家将火箭发射到月球;没有人能否认好莱坞的文化已经传播到了全世界;没有人能漠视美元在当今世界举足轻重的地位。承认美国的“世界警察”地位没什么不好!

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美国的霸权,却很少有人知道这霸权情结从何而来,本书告诉你答案,为您解读美国强大的真正密码,解读美国霸权的真正根源,竟然源自“高尚的梦想”!

内容推荐

美国的成长,是美国人在不断战胜一切困难中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人的成功远远大于美国人遭受的挫折。正因为如此,美国人相信他们所追求的,无疑就是人类的终极梦想。在这个梦想里,有美国式的奇迹,也有美国式的天赋使命观。美国人“无私的”,甚至是罔顾他人感受的在全球宣扬美国式的梦想,宣扬他们的价值观。

美国已经固执地认为,只有在美国人的领导下,各种文明从此会和平共处,共享“美国世界”的幸福生活。

目录

第一章 国家的诞生——当自由不再是梦想

 一 独立前的曙光:自由的殖民地

 二 恺撒的归恺撒,上帝的归上帝

 三 独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

 四 自由主义的内部争端:平民与精英的博弈

 五 门罗宣言:西进运动与天定命运

第二章 肤色与暴力——边疆与边界的命运

 一 内战:上帝发怒的结果

 二 种族主义:极端的民族性

 三 解放之梦:肤色与暴力

 四 直面白人:美国黑人的道德

 五 印第安:一个隔离而有别的民族

第三章 个人与民主——中产阶级的国度

 一 移民和流动:美国人的烙印

 二 社会的中坚,国家的砥柱

 三 革命政治:普通人的崛起

 四 城市政治:自治不是统治

第四章 社会力量、国家荣耀的共存和碰撞

 一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二 西奥多·罗斯福的“新国家主义”

 三 “托拉斯爆破手”向托拉斯开战

 四 “大棒”挥向巴拿马运河

 五 将“新自由”强行推广到拉美

第五章 海外的角逐——赶超欧洲

 一 战前的敌对联盟和军备竞赛

 二 战火中的欧洲

 三 欧洲之外的美国

 四 游戏结束:破产的和平

 五 美国巨人的崛起

第六章 欧洲秩序的终结——二战与强权格局的出现

 一 风起云涌的革命时代,旧的国际秩序在风雨中摇摇欲坠

 二 西方的衰落:由美国开始的全球经济大崩溃

 三 绥靖者的自作孽:世界秩序在枪炮下被全部搅乱

 四 “热战”终于结束,冷战也将登场

第七章 创世纪——历经考验的国度

 一 充当“进步派”的保守派

 二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救了美国

 三 对自由的挑战:“放任”到“现代”的飞跃,绝非颠覆

 四 现代自由主义,万变不离其“宗”

第八章 福音使者——马歇尔的“全球复兴”

 一 “复兴欧洲”迫在眉睫

 二 马歇尔计划:一箭双雕

 三 马歇尔计划,终于横空出世

 四 从“布鲁塞尔条约”到北约的建立

第九章 美国式的“黄金时代”

 一 自由主义再次风生水起与乘着自由主义潮流的肯尼迪

 二 肯尼迪的“新边疆”梦

 三 轰轰烈烈的民权运动

 四 “新边疆”梦的延续:伟大社会

 五 进步的美国人的目标:种族公正

第十章 另一个世界的反抗——战争中的历史

 一 越战与国内的“喉舌之战”

 二 权力的傲慢:政府与批评者的“口水战”

 三 反战与反战的分裂

 四 征兵与阶级偏见:战争中美国的性格

十一章 观念的相左——在全世界反对共产主义

 一 立宪民主与共产主义的对立

 二 将共产主义定义为“非美主义”

 三 在全世界反对共产主义

 四 亚洲:反共的大战场

 五 在苏联“家门口”与自家“后院”双向反共

 六 全民舆论的反共产主义

十二章 文化的推力——该反叛的反叛,该变革的变革

 一 垮掉的一代

 二 对反叛者的反叛

 三 暧昧的政治价值:反传统文化

 四 对刺激的追求

 五 英雄,就像上帝,已经死了

第十三章 撒旦的诱惑——“人”自己的思考

 一 政坛的混乱:自由派、保守派、派中各色势力

 二 一个冷漠的善于分析的人

 三 尼克松在1968年

 四 现实主义:尼克松的政治法宝

 五 水门事件:一个时代的终结

第十四章 弑亲的该隐——与西方阵营的破裂

 一 从“人权外交”到“卡特主义”

 二 从“国际恐怖主义”到“星球大战”

 三 “低烈度战争”:伊朗门事件的曝光

 四 唯唯诺诺的“里根影子”

 五 超越遏制的“世界新秩序”

第十五章 帝国的梦想——“一国独大”的事实

 一 世界变了

 二 失去了一个对手,不想还有更多的对手

 三 缓和的局势,并不太平

 四 “一国独大”是否实现

第十六章 布什与摩西——帝国的超霸与衰落

 一 帝国的疑惑:我们为什么招人恨?

 二 当反美成为一种全球现象

 三 失算与无奈:超级大国的脆弱

 四 美利坚的“世纪美梦”

 五 美利坚的叹息:并非无所不能

 六 梦想与现实:辉煌背后是危机

试读章节

美国的历史有231年,北美大陆被殖民的历史却足有170年,美国独立于1776年7月4日,美国民族的奠基却是在1776年之前。和其他国家不同,美国的国家特质在被殖民时代酝酿而出,正是这些形成于建国之前的国家特质,决定了美国的未来。

当年的北美殖民地和英国其他地方的殖民地相比,并没有多大不同。不过,北美的13个殖民地却并不是在同一时间建立起来的,建立的方式也不一样。从1607年英国人在弗吉尼亚的詹姆斯敦建立的第一块北美殖民地算起,到1733年第13块北美殖民地佐治亚的诞生,其间用去了整整126年。这126年刚好是英国自由主义从发展到成熟的时期。

北美殖民地被当成一个崭新的梦想之地,它荒凉贫瘠,也因此充满了无限可能,无论得志的还是失意的,都能从踏上它的那刻起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18世纪初的英国正处上升时期,是欧洲诸国中的佼佼者,英国的体制和观念都对欧洲各国有深远的影响。那些到北美殖民地的欧洲移民,顺理成章地将英国的体制和在当时最先进的思想——自由主义完好地用到了北美大陆上。

詹姆斯敦的移民在1619年就模仿着英国的样子,建立起北美大陆上第一个代议制机构——下议院。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弗吉尼亚一带的人都梦想着过上英国乡绅般的日子,他们言谈举止、生活方式都刻意模仿英国,弗吉尼亚的贵族们就在不知不觉间领略到英国自由主义的灵魂。美利坚合众国最初的5位总统中,有4位都来自弗吉尼亚,这并非是一种巧合。弗吉尼亚绅士最热衷的活动之一就是聚在一起海阔天空地大谈政治,他们心胸豁达,眼界开阔,并没有臣服于某种政治权威。他们的思想兼容并包,他们在宗教上也表现得十分宽容,宽容又刚好是自由生长的前提。弗吉尼亚也有自己的圣公会,但和英国的不同,弗吉尼亚人的圣公会不设主教。

1664年英国从荷兰人那里抢来了费城一带的土地,之后,英王查理二世将这块土地送给了自己的好朋友威廉·宾恩,宾恩则以自己的名字为该土地命名——“宾夕法尼亚”。威廉·宾恩在读书时曾有因拒绝信奉英国国教而被开除的不快经历,他不想让宾夕法尼亚人有和自己类似的遭遇。于是,宾夕法尼亚不仅成为美国第一个宗教信仰自由的州,还因政治自由为人称道。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马里兰,巴尔的摩勋爵之所以创立马里兰殖民地除了想靠殖民地赚钱外,更是想给那些受英国镇压的天主教徒提供一个庇护之所。1649年,马里兰颁布了《马里兰宽容法》,以成文法的形式保护宗教宽容。

北美大陆没有多少历史记忆,也就没有什么历史包袱,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英国实践起来难免因遭遇阻碍产生“不尽意”的遗憾,到北美大陆反而更如鱼得水一些。而论到为北美自由主义提供最多理论的地方,不是弗吉尼亚,也不是宾夕法尼亚或马里兰,而是新英格兰。

新英格兰是人们对北美大陆东北部,靠近加拿大的地区的统称,在北美独立前,新英格兰包括马萨诸塞、罗德岛、康涅狄格、新罕布什尔等四个地区。新英格兰人不断地向西迁徙,他们的自由主义思想也被带到了荒凉的北美西部。1620年,100多名清教徒乘着“五月花”号,来到北美大陆,建立了普利茅斯殖民地,普利茅斯是北美第二个、新英格兰第一个英国人的永久定居点。多年之后,普利茅斯殖民地被并入了马萨诸塞殖民地当中。

1629年,英国人约翰·温斯罗普带着一批清教徒建立了马萨诸塞湾殖民地,温斯罗普一行已不再对英国政府抱有任何幻想,他们的宗教信仰在大英帝国无法得到承认,像很多到殖民地开拓新生的欧洲人一样,他们对曾经的生活心灰意冷,对未来的希望却不曾泯灭。温斯罗普等人只需要征服波涛汹涌的大洋,迎接他们的将是不存在宗教压迫的北美大陆,那是他们人生的崭新起点。  在马萨诸塞湾殖民地,温斯罗普等人需要做的就是专心致志地按照《圣经》的去构建“山巅之城”。他们不用再为英国国教的迫害苦恼,也无需向人解释为什么选择了清教。他们的生活变得单纯而神圣,北美大陆就是他们大显身手的舞台。他们打算在这里建立一座“山巅之城”,一座全人类的灯塔。

清教徒带着荣耀上帝的目的而来,他们要尽可能地维护上帝的尊严,尽可能让自己生活的地方一片圣洁。清教徒的眼里容不得分毫沙子,他们对异端邪说格外警惕,他们自认是上帝的仆人,对异端邪说防微杜渐,将异端邪说赶尽杀绝,被他们当做不容推卸的责任。那为自由主义做了极大贡献的新英格兰,在最开始只是清教徒的自由之地,1637年该地区公布的法律曾禁止那些非正统教徒进入马萨诸塞。清教徒害怕异端破坏他们家园的神圣性,还在来马萨诸塞的路上,温斯罗普就告诫他们:“我们应该是一座山巅之城,人们的眼睛在看着我们。所以我们在承担上帝使命方面有任何差错,上帝都不会再帮助我们,我们也会成为世人的笑柄”。

温斯罗普在马萨诸塞湾做了数任总督,他的话在清教徒之间非常有影响力,温斯罗普并不认为所有人都拥有自由,在他眼中,只有那些善良、公正、诚实的人才配拥有。

清教徒不认为“人人生而平等”,清教徒不主张政教分离,清教徒不提倡个人自由,从这些方面看清教徒不单不具备自由主义的基因,甚至还大有可能是自由主义的阻碍者。但是,这些登陆北美的清教徒毕竟生活在新旧时代交替的17世纪。他们从中世纪走来,他们将中世纪的宗教色彩带到了美国,但他们同时也是旧时代的反叛者,他们亦给北美大陆带来了崭新的理念。

清教徒都很务实,在萧瑟的北美大陆,任何不务实的举动都是愚蠢的,清教徒要将这里建设成“山巅之城”,就首先要在这里落下脚,生活下来。他们必须将以往的宗教教条修改成适应环境的规章条文。

清教徒坚信自己和万能的上帝订立了契约,这种想法,让他们在蛮荒的北美大陆上,稍感安慰。他们愿意相信,仁慈的上帝会根据契约,于冥冥中庇护他的信徒。清教徒和上帝所定的契约是“天恩之约”,在这一契约的基础上,他们又制定了“教会之约”和“公民之约”。教会之约强调的是教友间的平等关系,目的为各教会能更好地侍奉上帝,该约于各教会在成立之时互相签订。公民之约则针对清教徒在世俗社会中的“公民”身份而设,是世俗政府成立时需立的合约。在早期的马萨诸塞湾殖民地,只有教会成员才有在政府中担任一官半职的资格。

1620年登陆普利茅斯的“五月花”号清教徒,就已经通过《五月花公约》来组建社会,这份公约字数寥寥,却很明确地表示出大家都会在遵守某种规则的前提下构建社会的决心。

契约论就是宪政的思想渊源,民主政治的前奏。P2-P5

序言

牛仔成为世界宪兵

早期的北美大陆拓荒者,相信他们背负着某种神圣的使命,今天的美国人依然如此,他们自信是上帝的选民,受上帝之意到世间彰显神的荣耀。在美国人看来,富裕和强大仅仅是“神的荣耀”的一种体现,今天的美国是世界上无可争议的最强大的国家,它不仅不该满足于过自己的好日子,还应为这个世界承担更多的责任。

没有人相信美国的强大是运气使然。美国是世界瞩目的焦点,美国会如何发展,美国要如何完成它的使命,都和世界的命运息息相关。人们喜欢为类似“美国将何去何从”的问题展开争论,于争论中探究美国强大的秘密。或许有人会对美国人“能力越强,责任越大”的信念嗤之以鼻,但绝少有人否定美国正在这个世界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或许有人会怀疑,美国是否真的始终不移地向着善的方向发挥着作用,但至今美国都没有流露出丝毫要放弃弘扬美国信念的迹象。或许有美国人认为,美国应该为中东地区的动荡、南非黑人的悲惨生活等一堆不光彩的事负责,但他们还是坚信,美国就是天生要做全人类的庇护者的。

历任美国总统在发表完演说后都会加上一句——“上帝保佑美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突出特征,就是浸染着宗教意味的命定感。怀抱命定感的个人,认为自己生来就会经历某种特定的事,背负某种特定的使命。而美国,作为怀抱命定感的民族、国家,则像一个狂热的传教士那样,坚信自己可以凭借自己的形象来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在西方文化中,这种命定感似乎发端于新教改革,在欧洲那血腥的宗教战争中表露无疑,它在君主专制政体中成长,又从启蒙哲学那里得到新生。它伴随着整个欧洲文明的发展,又被早期的拓荒者完好地带上北美大陆,于美国革命中继续绽放。

美国民族主义中最惹人注目的地方便是美国人坚信美利坚民族拥有独特的起源。美国人崇尚自由主义,早期的北美拓荒者被当做追求自由的人,北美大陆就是这些自由追求者的新世界。

一个由追求自由的人通过解放战争缔造的国家,自然会将自由当做一种信仰,民主和平等的思想也昂然而起。《独立宣言》说,“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亚伯拉罕·林肯说,美国人的祖先给北美大陆带来一个崭新的国家,这个国家源于对自由的构想,致力于所有人生来平等这一主张。

从发现北美大陆到美国独立,从成为独立的国家到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从没有对追求自由、平等、幸福产生过怀疑。美国人一年中有一半的时间被用来庆祝自由、革命、独立,剩下的时间又有不少被拿来歌颂希望。

在数任美国总统的努力下,美国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工业堡垒、整个世界的兵工厂,它繁荣、重效率、好创新、竭尽所能地网罗各式人才。与此同时,它依旧是当初那个梦想之地。

美国人有浓厚的英雄情结。早期拓荒者的特质被浓缩在“牛仔”的形象中,致使牛仔成为一种典型的美国式英雄。而“世界宪兵”本身,就因具备坚定的使命感而有了几分英雄主义的色彩。

今天,就算那些对美国信念嗤之以鼻的人,也不能否认牛仔是美国的英雄。只是在今天看来,牛仔更像是一种美国特有的文化,人们在更多时候是用“世界宪兵”来描绘美国。美国人一开始就抱有一种变革世界的使命感,从开拓荒野的牛仔到维护世界秩序的“宪兵”,这一转变,也就成了一种必然。

正如牛仔总要在冒险中展现英雄风采一样,“世界宪兵”定要在麻烦发生时发挥作用,但充当“世界宪兵”的美国,并没有给美国人带来多少安全感。纵观世界,几乎每个燃烧着战火的地方都会有美国的身影。美国势力扩张得越厉害,遭遇打击的风险也就越高,战争的阴云久久横亘在美国人心头。美国人害怕失去已然拥有的财富,害怕失去在世界上的优势地位,害怕失去手上那些创造财富的机会……

美国人的安全感正一天天下降。在“世界宪兵”这一辉煌头衔的背后,是难以向外人道出的矛盾和忧虑,这些矛盾、忧虑涉及美国的各国家机构、美国的战略蓝图、美国的经济和军事、美国的金钱与能源……每一个看起来都没法在短时间内解决。

当美国真的当起了“世界宪兵”,美国人才赫然发现理想和现实之间有如天渊的差距,相比牛仔一般壮志豪情地征服荒野,向世界推广美国式的理念要困难得多。总有一天,在国际舞台上呼来喝去的“世界宪兵”,必要和特立独行的“牛仔”形象划清界限。

牛仔们纵横驰骋的荒原虽然充斥危险却也安静被动,这让牛仔们总是信心十足,乐观豪放。而作为“世界宪兵”的美国,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应付好世界上的所有难题。世界变了,且正以让人措手不及的速度变化着,今天的世界已和牛仔们生活的世界大相径庭,美国既然决意承担更多的责任,美国人就必须有“为更多的事忧虑”的觉悟。

牛仔和“宪兵”,虽都反映了美国的形象,但一个内心被命定感充斥而追求自由的“牛仔”和一个自认有责任保卫全人类福祉的“世界宪兵”,两者给人的感觉截然不同。牛仔是孤胆英雄,只需为自己的自由、平等、幸福负责,“世界宪兵”却早已将全世界人的自由、平等、幸福当成自己的责任,并积极实践起这种责任。牛仔可以是潇洒的,但“世界宪兵”却注定是沉重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美国的梦想(解读美国强大的真正密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183418
开本 16开
页数 3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50
出版时间 2008-04-01
首版时间 2008-04-01
印刷时间 2008-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0
186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2: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