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桃花流水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抒情长篇小说。全书以一对恋人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后期的感情经历为线索,再现了中国社会的一个侧面以及家庭生活和婚恋伦理观念,并通过众多人物各自的人生道路、理想追求和家庭生活的描写,反映了真善美与假恶丑不同的心路历程。书中故事情节起伏跌宕,人物描写生动真实。

内容推荐

作者从1978年开始构思创作小说《桃花流水》,至1985年夏,五易其稿,形成初稿。1993年至1995年春,又三易其稿,形成二稿。此后,作者转读中国历史,历时十多年,完成《中国古代官场风云》书稿。2005年冬天,作者借助电脑对《桃花流水》书稿又修改了四遍,形成三稿。2007年4月,对书稿的一些字句再作修改,最后定稿。

这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代。

这是一幕初恋的悲剧。

这是一部反映当代生活的长篇小说。

读后令人喟然长叹,掩卷深思!

试读章节

碧绿的桃河,在童子山前拐了个弯,缓缓地向北流去。桃河两岸的沙滩洁白平坦,一直延伸到防洪堤下。晴天里,人们站在童子山顶往下看,桃河好像是一条镶着银边的蓝色的飘带,悠悠消失在远方。

童子山位于桃河东岸,和对岸的玉姑山之间,有一条十多里长的山冲,当地人称这个山冲为十里河。童子山脚下,桃河岸边,坐落着一个年代久远的小村庄——耿家庄。

这个不通汽车也不通电、不靠县城也不靠集镇的远离尘嚣的山庄,早些年一直是绿树环抱。1958年大办钢铁那年,为筹集大队小高炉的燃料,庄前屋后的竹木被砍伐一空。寻常年景,在夏秋两季,耿家庄四周的围塘总是菱叶覆盖,绿荷飘香。前两年,这儿遇上了历史罕见的大旱灾,庄上二十几户人家,接连饿死十七八口人,池塘里的菱角和藕,连同菱叶和荷杆,都被人们打捞净光,权作寒冬荒春充饥的食物。眼下的耿家庄只有光秃秃的一片草屋,而这些草屋本来就盖得参差不齐,由于人亡屋塌,断垣残壁夹杂其问,显得破败荒凉。

庄上的农民,在自然灾害面前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一蹶不振。在饥饿的煎熬中,他们依然遵循世世代代的生活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这天早晨,一个瘦高瘦高的小伙子匆匆地从耿家庄走了出来。他背着一床祖上传下来的板硬的旧棉被,手提一只装着瓷碗、书本和鞋子的纱网袋,兴冲冲地直奔桃河大堤。

初升的太阳给苍茫的山岭抹上一层淡淡的红光。河滩上弥漫的雾气如同缕缕轻烟飘过河堤,浮向堤下的田野。微风吹拂着金黄的稻穗沙沙作响。蚱蜢在挂满露珠的草丛中跳来跳去。山麻雀一阵喳喳乱叫,掠过小伙子的头顶,欢快地飞向远方。

小伙子三脚两步跨上河堤,回头一望,看到母亲仍然站在庄外的路口,目送着他的背影。母亲是他唯一的亲人,她依依不肯离开,准是等到望不见儿子身影以后再转身往回走。

如同一只离巢的小鸟,这是小伙子初次远离家门。他要去的地方是县城中学。在那里,他将就读高中课程,用心地编织美好的未来。

一个远离县城九十多华里、连本县地图亦无法标出名字的偏僻山庄,居然也有学生能考上县中,这在1961年8月,算是庄上破天荒的新闻,也是吴家祖祖辈辈的骄傲。想起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个场景,小伙子心中不由得一阵欣喜。

那天晚上,他和母亲刚刚从田里收工回来,住在他家隔壁的大队民兵营长司家富走过来,朝着母亲高兴地喊道:“吴妈,永宁的通知书来了,考取县中啦!”

吴永宁从司家富手中接过录取通知书,认真地看了看,随手递给了母亲。一阵兴奋,使他感觉到心跳显然加快了。

母亲,一个活了五十多岁只知道自己姓江连名字也没有的目不识丁的老人,捧着盖有红色圆章的通知书,轻轻地舒了一口气,枣树皮般的脸膛上顿时露出了笑容。

通知书上写明了新生入学应缴的书籍学杂费和当月的伙食费,几项合起来,一下子要拿上二十多元。这点钱,对于有钱人家自然不在乎,可对于吴永宁的母亲来说,却是一笔呕心的大数字。这些天来,母亲一边想方设法为他筹措这笔学费,一边为他收拾简单的行装。她心里焦虑不安,不声不响地给将要出门的儿子缝缝补补,一针一线十分细微周密。

在吴永宁的记忆中,母亲一连多少天都是这样的欢喜,是极少见的。印象最深的要算是土地改革那一年,他家分了四亩地,母亲不再讨饭,带着他回到庄上。当时,庄上住着工作队,给他母子俩送来了棉衣和口粮。母亲感受到新社会的温暖,对工作队感激不尽,口口声声说是共产党救了她和她的孩子。那以后,乡里来人,挨家挨户邀集开会,成立生产互助组、办扫除文盲夜校。互助组成立后,他家犁田割稻等重活有人帮助干了,给母亲解决了难处,她称赞互助组好。那时,他还年幼,晚上得靠母亲照料,拖得母亲没能坚持上扫盲夜校。到了一九五五年,庄子里红旗飘扬,锣鼓喧天,家家户户都报名参加农业合作社,成天闹腾腾的。土改时被划为地主富农成分的人家,不准加人合作社。庄上一户地主、一户富农成天关着门,这两家大人小孩见了庄上人都低着头,不同人讲话,亦不开笑色。那一阵子,母亲虽然不像本庄和邻庄的姑娘、小伙子们那样蹦蹦跳跳,载歌载舞,却也张着笑脸,走东到西,忙忙碌碌的,换了一副精神。刚刚过了一年,耿家庄加入童子山高级农业合作社,县里来的干部在会上说:“毛主席号召农民走集体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个什么样子呢,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树丫巴讲话’,让穷人都能过上好日子。”母亲心里乐开了花,觉得往后的日子有了盼头。什么“点灯不要油”啦,“耕田不要牛”啦,“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啦,“到了共产主义,就要实现按需分配”啦,等等,种种新鲜事,使她听起来觉得神奇而又不能不信。新的生活使母亲心中充满着美好的希望。

又过了两年,十里河人民公社成立了,童子山高级社改称童子山大队,他们家所在的耿家庄则是耿家庄小队。不久,农村兴起了大跃进。人们都说,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金桥。为了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社员们战天斗地,不分昼夜。

怀着一个心眼“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的朴素意识,母亲同庄上人一起经历了中国农村的一次又一次变革,从土地改革到互助组,从互助组到初级合作社,从初级合作社到高级合作社,从高级合作社到人民公社。对于每次变革,母亲都打心眼里拥护,从来不愿落在别人的后面。

解放这十多年来,庄上亦确实发生不小的变化,家里点的菜油灯换成了煤油灯,大队部的门头上安上了有线广播,施用化肥使粮食产量也提高了。可庄子里依然还是那样贫穷。每年午秋二季,缴齐规定上缴的公粮、留足应留的种粮之后,庄上男女老少按不同年龄段分配的口粮,常常不能让人吃饱肚子。年终结算,工分值总是低得可怜,10分工常常只有三角几分钱。这也难怪,因为队上作为余粮卖给公家的水稻,每斤只有六七分钱,而队上的经济收入唯有靠卖余粮这一条路。P3-P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桃花流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叶秀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045917
开本 32开
页数 3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0
出版时间 2008-04-01
首版时间 2008-04-01
印刷时间 2008-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2.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7
148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1: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