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让历史复活(在大学里演讲历史)
内容
编辑推荐

明朝首辅张居正让当代作家熊召政走进了历史,长篇小说《张居正》让作者攀上了文坛巅峰。

熊召政演讲录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谈古论今,纵横捭阖。他一向固执地认为:让历史复活,使今天的人们能够从遥远的过去审视当下,洞察未来,这不仅仅是历史学家的责任,同时也是作家的责任。

内容推荐

熊召政演讲录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谈古论今,纵横捭阖。他一向固执地认为:让历史复活,使今天的人们能够从遥远的过去审视当下,洞察未来,这不仅仅是历史学家的责任,同时也是作家的责任。

收入这本集子中的十七篇讲稿,十二篇为演讲,五篇为访谈,全部根据录音整理。

目录

一辑

 1.楚人的文化精神

 2.重建诗意的生活

 3.中国的读书人

 4.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5.权谋文化的批判

 6.紫禁城与皇家文化

 7.寻找文化的大气象

 8.中华元典精神漫谈

 9.从海德格尔谈起

二辑

 1.让历史复活

 2.改革家张居正

 3.张居正的悲剧意义

 4.儒者从来为帝师

三辑

 1.我的忧患人生

 2.文人与商人

 3.作家的责任

 4.从风雅到风俗

试读章节

很高兴今天能够来到这座讲堂,与同学们做一次交流。在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如果还有那么几块土地,能够生长我们的民族智慧之树和人文精神的话,那么我脚下的这块土地,就是我们的未名湖畔——北大校园,应该属于最肥沃的一块了。因此,来到这里和同学们交流,对我来讲是一种幸运。在这里,我可以感受到很多过往的文化大师的气息,看到他们的学术剪影,他们给了我很多温馨的人文回忆与怀念。今天,我在这里没有能力像大师们那样跟你们进行正宗的学术探讨,我只能浮光掠影地说一些我对楚文化的认识与思考。

我曾对朋友们讲过,我们的高考应该出这样一道题目,什么题目呢?就是:为什么我们的民族叫“中华民族”?为什么我们的国家叫“中国”?这两个题目里面蕴含着我们这个民族文化的地域流向。中华的最初定义

指的是黄河的中部。山西和陕西交界的地方有两支山脉,一支是中条山,还有一支是陕西境内的华山,这两座山连在一起被称为中华。由此可见,中华民族最早发源地是在黄河。伟大的黄河,那是一条流淌着东方人文的河流。在我少年的时候,我曾坐在羊皮筏上渡过黄河。面对黄河壮丽的落日,我当时不知道这条河流有多么伟大。只是觉得它很年轻,很有气势,它的波涛像橘红色的早霞一样吸引我、亲近我。后来,当我知道我们“中华”就是在这里产生的时候,我对它表示了敬畏和亲近。中国文化的发源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但是向世界散发出迷人光彩的年代却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特别是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之间,以及稍后的战国时期,一大批文化巨匠涌现在中国大地上,例如老子、孔子、庄子、墨子、荀子、孟子、韩非子等等,被我们统称为先秦诸子百家。“春秋”一词不仅仅指的是一个时代,亦是一个哲学的命题,这种哲学观念渗透在《易经》之中。“春”为阳之中,“秋”为阴之中。阴阳平衡的状态,就是“中”的状态。这个“中”,就是和谐,就是吉祥。我们的祖国以中命名,说明我们这一片土地,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中华民族,从一开始就是热爱和平的,追求和谐的生活之美的。所以说,“中国”这个国家的名字蕴涵了很深的东方哲学。

中华文化虽然诞生于黄河流域,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它开始向南方的长江流域拓展。我们的先民,当他们逐水而居,慢慢由黄河向南方发展的时候,长江文化就成为继黄河之外的另外一个中华文化的源头。黄河与长江,都是我们民族的母亲河。两大地域文化,呈现了中华文化的雄奇瑰丽,它的美丽的姿态,就是龙凤呈祥。长江流域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最早向我们的文明世界发出灿烂光芒的,就是我今天要讲的“楚文化”。与它一起先后出现的还有巴蜀文化、吴越文化。但相比之下,春秋时代的楚文化最为大气,最为华瞻。

P3-4

序言

近几年来,受一些大学及各类论坛的邀请,我先后做过数十场的讲演,内容涉及历史、文化、政治与文学。我的演讲习惯是,事先从不准备讲稿,只是拟出一份简单的提纲,到现场再作发挥。这样做的坏处是思维不严谨,对所阐述的话题缺乏逻辑上的周密;好处是心到口到,无拘无束,往往会灵光一现,擦出思想的火花。

回想起来,我之所以选择作家这个职业,并浸淫于历史而乐此不疲,实在与我念初中时的两位老师有关。这两位老师一个教语文,一个教历史。他们讲课的共同特点是幽默而又有激情。他们常常脱离课本,信马由缰的自由发挥。学生们时而忍俊不禁捧腹大笑,时而激情澎湃心向往之。用舌灿莲花来形容他们的授课,也许誉之太过,但他们的确有情景再现的功夫,引起课堂上讲听之间的情绪互动。每临到他们讲课,逃学的现象便不会发生。

童年与少年,是一个人渴求知识而又易被引导的阶段,由于这两位老师的引导,我爱上了文学与历史。那时候,如果有“脱口秀”和“模仿秀”一类的电视节目,相信会有人撺掇我朝这个方向发展。但那时中国没有电视。课余时间,我模仿两位老师的授课惟妙惟肖,成为同学间逗乐的必备节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并不知道语言是一种天赋。在下乡插队期间的知识青年宣传队里,我经常出演相声和小型话剧,并且小有名气。以致第一个给我提供参加工作机会的是省曲艺团,接着就是省话剧团。但是我拒绝了。大约在十二岁那一年,我就确定了我的人生理想:我想当一个作家,而非一个演员。

作家是一个永远都不能重复自己的职业。画家可以永远画一群虾子、一匹马;歌唱家可以永远唱同一首歌。但作家不能永远只写一部小说或一首诗。作家的艰辛在于此,乐趣也在于此。艰辛的深度也决定了作家的高度。这艰辛可以见证一个作家获取人生阅历与学养的全部过程。阕历是一个作家的人生际遇。杜甫说“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他用自己的坎坷证明了一帆风顺的人不可能写出风雷激荡的大文章。而学养则是作家的立身之本。一个作家靠什么来滋养自己的灵魂?用什么来培植自己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惟其书也。读各种各样的书,读很多很多的书,是一个作家必须要做的事情。阅历与学养,是作家的两翼。作家思想的高度,决定他作品的深度;他的文化视野的开阔度.也决定了他作品的广度。

由于以上的这些原因,讲演也成为我文学的一种表达方式。中国古代文人,以孔子为代表的“述而不作”是一类;以李白、曹雪芹等“作而不述”是一类;还有以朱熹、梁启超乃至三十年代那一大批教授、作家为代表的一类是“既述又作”。沿袭至今,这三类文人仍同时存在。我有幸成为第三类,不为特别追求,而是天赋使然。

收入这本集子中的十七篇讲稿,十二篇为演讲,五篇为访谈,全部根据录音整理,感谢作家出版社及杨德华先生,为我辑为一册付梓发行,让读者能够了解我文学的另一面。

2008年11月15日于上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让历史复活(在大学里演讲历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熊召政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45736
开本 16开
页数 2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3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7:1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