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再看金庸小说/金庸茶馆
内容
编辑推荐

所谓“金学”,到目前为止当然还只是一个修辞手段,早期“金学”中,倪匡应该算是比较重要的人物。

倪匡虽写了10册金庸小说的评论集,品评金庸小说中的人物,但他在集子中从不介绍金庸这些小说的故事梗概,采用了富有中国古代色彩的“九品人物”系统,将金庸15部作品中的人物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下下”九等。

内容推荐

本书是倪匡对金庸作品《鹿鼎记》、《天龙八部》、《倚天屠龙记》的专题评论。依照“武侠小说=武+侠+小说”的观念,倪匡点评人物、随小说情节而笑而叹,浑然忘我,畅快淋漓,幽默而有余韵,并对金庸小说中的“武”做了评价。

目录

前言 打破蛋壳之后/1

外一章 武侠小说

第一章 《鹿鼎记》

 1 韦小宝这个人/ll

 2 丰富莫名的情节/27

 3 武功描述/33

 人物/42

 曼大床春光/46

第二章 《天龙八部》

 1 段正淳/51

 2 玄慈和叶二娘/59

 3 阿紫、阿朱和乔峰/65

 4 蓬莱派和青城派/76

 5 不会武功的武学奇才/81

 6 玉洞神像的一笔账/88

 7 四大恶人/94

 8 “生死符”/101

 9 游坦之/103

 10 吴侬软语/107

 11 函谷八友/113

 12 大战/116

 13 虚竹先生/126

第三章 《倚天屠龙记》

 1 第一部份/133

 2 第二部份/139

 3 第三部分/141

 4 张翠山和殷素素/142

 5 谢逊、成昆和阳顶天夫妇/149

 6 神秘人物黄衫女子/159

 7 赵敏/164

 8 小昭/171

 9 波斯明教/175

 10 灭绝师太、杨逍、纪晓芙、杨不悔和殷梨亭/179

 11 青翼蝠王韦一笑/187

 12 鹿杖客和鹤笔翁/191

 13 大战/193

 14 宋青书和周芷若/201

 15 赵敏的手下/204

后语 看,再看,多看/207

试读章节

      要求子弟死读书的家长和教师

子弟而有要求他们死读书的家长,那是人生一大苦事。现代儿童,上学上得早,一旦家长要他们死读书,这样的儿童,没有了快乐童年,已可肯定。

要求子弟死读书,当然不准子弟看“闲书”。而不幸,武侠小说正是名正言顺的“闲书”。于是,少年青年喜欢武侠小说者,半夜在被窝中用手电筒照书看者有之;伏于街头、形如乞丐、埋首其中者有之;用教科书作遮掩、看“正书”其虚、读“闲书”其实者有之;饿着肚子、早餐钱省了租两本在厕所中草草了事翻阅者有之。

自从有了武侠小说这种“闲书”之后,家长与子弟间的斗法,各出八宝,漪欤盛哉,十分可观,双方所用的办法,花样之多,可以出一本专集。

很有趣的是,斗法结果,从未有任何家长或教师可以达到目的。不过,虽然不能达到目的,屡败屡战的精神,可昭日月。而且,出发点之堂皇,谁也不能碰:为了你们好!

要为了青少年好,就高抬贵手,让他们多看一些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不必替他们选择,让他们自己决定,好不好 第让他们在应付学校功课、心力交瘁之余,也有一点调剂,从另一方面去吸收一点知识,好不好 第 

至于更有甚者,说看了武侠小说,会令青少年到深山野岭去投师学艺,那真是天方夜谭。持此说者,每喜欢举十年或七八年一度有这样事发生的新闻为证据,振振有词,日:看!不是有青少年中了毒吗 第

呜呼,真要是这样,每年被汽车撞死的人有多少 第汽车应该禁绝。每年跳海自杀的人有多少 第海水应该抽干。每年吃东西噎死的人,大概也有,那就……不必提了。

列举几类刻意恶诋武侠小说的人,并没有恶意,只不过指出事实。恶武侠小说者可以继续恶下去,但,请别干涉爱武侠小说者去爱武侠小说。

幸好,除了最后一类之外,其余三类,通常都是根本不看武侠小说的。不看武侠小说,从何能得知武侠小说之非呢 第有什么资格恶诋武侠小说呢 第有什么资格说武侠小说低俗呢 第

这使本人想起一件经历。

今年秋,很多人围桌欢宴,席间有素所崇敬的历史小说作家高阳先生。高阳先生带来了两篇他写的有关红学研究的文字,想听听意见。

两篇文字到手随便一翻,就发表了意见:“这是索隐派的。”

一言未毕,高阳先生勃然大怒,做狮子吼,拍抬有金石相交之声:“你看也没有看,乱说什么 第”

当时,举座失色,只有本人处变不惊,连声道歉:“是!是!看也没有看完,不应乱说。”

于是,放着美酒佳肴不用,专心阅读。看完之后,意见如何,那是另外一桩故事了。而高阳的话,却一直萦回耳际:“看也没有看,乱说什么!”

序言

今年六月,写了《我看金庸小说》之后,各方反应之热烈,出乎意料。当然,反应热烈的原因,是“金庸小说”,不是“我看”。金庸小说的吸引力大,读者多,闲谈之际讨论起来,也是可以通宵达旦的话题,何况发而为文!其中个人的看法,有的大大反对,有的轻度反对,有的赞成,有的绝对赞同,有趣之极。

所以,一看之下,还要“再看”。

《再看金庸小说》之上,省了一个“我”字,但还是以个人的观点来看金庸小说。

《我看金庸小说》是急就章,不少地方,一掠而过,没有详细讨论,《再看金庸小说》比较充裕些,可以来咀嚼一番。可能比《我看金庸小说》更有韵味。

至于是不是还有《三看》、《四看》,那也难说得很,未必,有,也未必没有。

在写《我看金庸小说》之际,由于多少年来,看了几十遍金庸小说,所要表达的意见,实在太多。这情形,就像是一个饿透了的人,忽然看到珍馐百味,罗列面前,真有点手忙脚乱,不知先拣哪一样来吃才好,结果,自然是双手并用,手忙脚乱,没有机会合上口,一切全都囫囵吞下去,若是人和牛一样,有四个胃,那倒不错,可以慢慢反刍一番。《再看金庸小说》,算是一种反刍。

在《再看金庸小说》中,不再分什么人物、情节,而是逐部逐部来说自己的意见。在《我看金庸小说》中,几乎未曾写到武侠小说中最重要的“武”的部分。

武侠小说的定义,是“武+侠+小说”,“武”的部分忽略了,就不能领略武侠小说,金庸武侠小说的好处,我们在《再看金庸小说》中,叙述得会比较详细。

武侠小说中“武”的部分,比较专门,一般小说读者,可能不是十分加以注意,会忽略过去,或者只是将之作为一点热闹的点缀,但是在武侠小说作者的心目中,“武”的部分,所占的地位相当高,没有“武”的部分,就不成其为武侠小说,没有“武”的部分,只是其他形式的小说。而其他形式的小说,都比武侠小说在创作上要容易——至少,其他形式的小说不必写“武”!

《我看金庸小说》发表之后,意见纷纭之余,有不少朋友对本人的意见大表不然,反对意见最多的是作品的次序排列和人物的上上、上中等评级。

于是,有不少朋友大声疾呼,要写一本“我看《我看金庸小说》”!

《我看金庸小说》开头,希望曾高叫过要写“我看《我看金庸小说》”的朋友,不要说过就算,即使有时,是在醉后叫出来的,醉后的诺言,一样是诺言。总希望看到所有喜爱金庸小说的朋友,都将自己的意见写出来,好让所有人知道金庸的武侠小说,是如何地受人欢迎,如何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何地震撼、深人人心,如何地伟大!

《我看金庸小说》出版之后,还有一点小余波,就是有人表示不屑,嗤之以鼻,道:“拍马屁拍成这样子!”真没有办法,马屁是拍定了,任何人,若能写出金庸这样的小说来,甚至于,只要有金庸小说的一半好看,本人一定也照拍马屁,捧颂歌唱,不遗余力,尚祈努力可也。至于有的说金庸小说不好的,也大可发而为文,好让普天下一新耳目,知道金庸小说坏在何处,免得耳际老是听到对金庸小说的颂赞声,不但可以独树一帜,兼且功德无量。

不过,要在鸡蛋里找骨头,比较困难,也要多多努力才行。

想起鸡蛋里找骨头,又想起了韦小宝的话:“鸡蛋要变小鸡,就有骨头了。就算没有骨头,人家来寻的时候,先将我蛋壳打破了再说,搅得蛋黄蛋白,一塌糊涂。”

金庸写小说,多人研究之,称之为“金学”,正是要将蛋壳打破。蛋壳打破之后,蛋黄蛋白,可能搅得一塌糊涂,但也有可能,煎成喷香的芙蓉蛋,炖成清爽的水蛋,蒸成甜美的蛋糕,包成腴味的蛋饺,变化无穷,益增光彩,这便是“金学研究”之目的。

后记

看,再看,多看

《我看金庸小说》出版之后,销路颇佳。自然,有自知之明,销路颇佳的原因是“金庸小说”,并非“我看”。

《我看金庸小说》这本书,引起了各地金庸迷的兴趣,而且还创了“金学研究”一词,功不可没,倒也不必妄自菲薄。自从一版再版三版之后,每一个看过的人,见面之后,均有不同意见。至少有六七位朋友说:我要写一本“我看《我看金庸小说》”,来表示不同意见。

既称“研究”,不同的意见自然越多越好,每当有朋友这样说,立时回答:欢迎,欢迎,快写,快写!

远景出版公司沈登恩先生一听得有那么多人要对金庸小说表示意见,大喜过望,说:金学研究,至少要出十本以上,于是,他以“等待大师”作为广告标题,在港台两地报纸上向各方面征求稿件。

征求稿件的结果好像很好,沈先生时不时来告:某某先生答应写了,某某女士答应写了!听了也代他高兴,心想:总快可以看到别人对金庸小说有系统的意见了吧!而且,沈先生看本人的样子,分明在《我看金庸小说》中,意犹未尽,于是说:你再来一本!

再来一本就再来一本,心想,各方名家毕集,再来的这一本,至少要排在第六、第七本出版了。谁知道大师就是大师,左等不来,右等不来,左三年,右三年,等得沈登恩先生望穿秋水,各大师答应了要写的,或表示了要写的,一个也没有来稿,而本人的《再看金庸小说》,却已经脱稿了,看来,“金学研究”第二本,还是本人的!

大师不动,老是让小卒登场,似乎不是办法,诸大师难道写不出 第难道不喜欢金庸作品 第自然皆不,推托之词,日:忙!

忙,本人虽小卒,倒也不敢后人。《再看金庸小说》是十二月份写出来的,十二月份,本人的工作如下:电影剧本两个,连载小说五万字,杂文一万字。港台两地奔波一次,在台时间为十天。日常应酬等等不算,以上所列是净工作量,再八万字《再看金庸小说》一本。

各位大师之忙,想来至多不过如此 第

各位大师的高见,何时可以读到 第

这,有点下挑战书的味道了,不要第三本“金学研究”,仍由本人登场才好!

《再看金庸小说》故事之初,准备写得详细一些。《我看金庸小说》写了六万字, 《再看金庸小说》准备写八万字,《我看金庸小说》写过的,绝不重复,想想,八万字也够了,恐怕还写不了那么多字。可是一执笔,金庸小说可供研究之处,实在太多,还是写得十分潦草,但是写了《鹿鼎记》、《天龙八部》两部书,已经知道,绝无可能在八万字之中,将十四部金庸小说全“看”完。

果然,再写了《倚天屠龙记》,已经够八万字了。所以,《我看金庸小说》反倒浮光掠影,看了金庸的全部作品,《再看金庸小说》,只看了三部。

虽然这三部全是金庸作品中较长的,《鹿鼎记》有五大册,《天龙八部》也有五大册,《倚天屠龙记》有四大册。

在《再看金庸小说》中,比较多引用了原著,但也尽可能少用。为了引用原著,有时,在五大册书中找一句话,可以找上半天,十分费时间。还好平时看得熟,知道前文后目,找起来比较容易些。如果看得不熟的,单是找找原著,就比写更费时间十倍以上!

《再看金庸小说》看了金庸三部小说,看得够仔细了吗 第还是不够,还是有许多地方可以提出来讨论研究的,但是都没有,所以,必然还有《三看金庸小说》、《四看金庸小说》,一直看下去。

遇上很多人,每个人都称赞金庸的小说写得好,但是全然经不起交谈。一交谈起来,不是支支吾吾的,说是不记得了,便是只记得一些大情节,精妙之处,完全未曾领略,暴殄天物,莫此为甚。

金庸的小说,是要一看再看三看四看五看六看七看八看的。不看十遍以上,就不能自称为金庸小说迷,看了十遍以上,自然会再去看十遍。那时,每一字、每一句之中的精义奇趣,皆可领略,看小说的乐趣之甚,莫过于此,才会真正、真正知道金庸小说的妙处,才会知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评语,不是乱给的。

看,再看,多看,愿天下金庸小说迷共勉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再看金庸小说/金庸茶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倪匡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2447252
开本 32开
页数 2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5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425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03
139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2:14:34